對於一座城市來說,老街就像一位白須學者,見證整個城市風骨和蛻變;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老街更像一幀不會褪色的黑白照,承載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欽州的老街就承載著一代代欽州人的記憶。
欽州老街一至五馬路是欽州市現存的最古老的街道,過去是欽州最熱鬧的商業中心。這裡的建築帶有濃烈的西洋風格,房子多為各具風格的騎樓建築,層高多為2-3層,貫通成排,大部分建於19世紀。
民國時期,戰火打破了這裡百年的平靜。國民政府的拆牆退守,日軍踐踏.....
老街歷經興衰榮辱後歸於平靜,只有斑駁的騎樓牆面還記錄著歲月往事。漫步老街,回味著曾經的老巷的風雨,仿佛回到清朝鹹豐年間的欽州街市,依舊遺風餘韻。
沿著路一直往前走,便走進了幽幽巷子。在繁華鬧市的包圍中,小巷獨守幽靜。
法式的建築,窄窄的巷子,黑色的屋瓦,低矮的磚牆……
有人說,寬窄的巷子,每天以同一種風情將過客等待,永遠沒有最早,永遠不會太遲。這裡的悠閒和緩慢,會讓人誤以為,年華忘記了更換,故事還發生在昨天。任何一個轉身或者回眸,都會讓你跌入小巷都某段遙遠的回憶裡。這些古樸親切的物象,與城市的喧囂只隔了一道音牆,就已將世俗的塵埃過濾乾淨。
在老街裡流轉,到了魚寮東街,這條街長305米,寬2.5米,始建於清代,正名宜興街,俗名菸斗巷。
這是一條有故事有歷史的小巷。傳說,清代鹹豐年間,欽州有個制陶人胡老六,制出的菸斗光潔如玉,手感細膩。他將自己制陶方法告訴了同行們。據記載,到了清代同治年間,黃廣益、符國音、曾芳聲、周泉聲、姜湘紀、章秀聲等人的加入,從事制陶的人家日漸多了,有23家之多,為了便於產品集散,大家都聚居一處,形成了一條專門生產坭興陶的街巷。巷裡的制陶人家,父業子承,代代相傳。同行們紛紛仿製菸斗,當時的宜興巷從頭到尾擺滿了菸斗宜興巷因此被民間約定俗成的稱作了「菸斗巷」。
如果真要詳說老街的前世今生,怕是三天三夜也是說不完......也許時間彈指一揮,滄海桑田。但曾經的故事,刻錄在紙上、口耳相傳在嘴上,印刻在心上。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西半球的美國,而是住在城市中的你,近在咫尺的老街你卻還沒去走走。老街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書,值得我們去翻閱,會更好地認識自己所生活的城市。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任編輯:天空
▍審核:何文賓
▍(投稿)、2885066(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