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說到欽州
大家就會想起老街
這裡可以說是欽州的歷史性地標了
欽州人對於老街
充滿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懷
但是現在的老街
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它真的太「老」了
有些房子雜草叢生、窗戶破爛
部分成為危房
網友感嘆:它要如何才能重現輝煌?
欽州老街
欽州一至五馬路有著很多騎樓建築,老人說大部分建於19世紀,多為2-3層高,聽說這裡曾經還作為取景地拍過電視劇。而現在只要經過老街,給我的感覺就是名副其實,真的太老舊了。
想起小時候跟隨著父母一次又一次的來二馬路採購物品,老街真是欽州味十足。特別是過年期間,一馬路往下到處可見的對聯燈籠讓這位「老者」又顯得年輕活躍起來。那時候的年味非常濃烈,很多2.3層騎樓還可以住人,大家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單車。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現在的老街不少騎樓都已成危房,極少數騎樓2.3樓都不能住人,基本都是一樓作為鋪面用。老舊的街道多了電動車、摩託車、四輪,不時能看到騎28哥的老人都感覺很有年代感。
在中山路的騎樓有一百多間,應該是保存得較好的一條老街,據資料顯示,中山路建於1934年,時任欽縣縣長章萃倫鑑於城內「商業日盛、商家日強」,著手對城區進行全面規劃和整治,將欽江邊狹窄的壕壩街、下南關街、華安街、惠安街加寬拓直,形成一條長500餘米、寬8米的大道,命名為中山路。
這裡過去是欽州最熱鬧的商業中心,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欽州城內較大的商行、煙莊,大都集中在了這裡,那時就有了「不到中山路就等於沒有到欽州」的說法。小時候也不少在這裡遊玩,看著這有些西洋風格的建築非常霸氣,心裡想著要是要一間是自己家的就很好了,如今這裡不少騎樓已成為危房,一條街下去真不少。
如果你仔細觀察了下現在的騎樓建築,你會發現它真的太老舊了。
紅磚黑磚組合看起來有點生硬,還有幾顆牆壁頑強生長的小樹。
隨處可見的青苔及雜草,甚至還有已經裸露出來的鋼筋。
窗戶更是破爛不堪,2.3樓很多已不能住人。
有些還住人的人家對壞掉的窗戶進行了現代化處理,縫縫補補的既視感。
還有的依然藉助古老木工技術,現代水泥化被棄用。
在老街顯眼的現代樣式樓房也顯得非常滄桑,看見裡面還有不少衣服掛著。
樓頂的五角星及鮮豔的紅旗,有點雜亂的電線和看起來和多年前一樣,小時候還不懂為什麼上面有個五角星。我相信老街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珍貴記憶,還有內心那經過歲月蹉跎對老街不變的熱愛情懷。為保護老街,今年1月1日《欽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下稱《條例》)開始實施,希望這些建築能完好的保存下去。如果可能更希望老街合理的改造,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讓這個欽州曾經的商業中心重現輝煌。
圖文:大花園一哥
熱心網友們
也很關注老街的未來
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老街雖然有點舊
但依然是欽州人的文化財富
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建議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