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作為學生,學習始終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不少大學生進入大學後,不太適應大學的教學節奏。因為大多數大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不會有板書,一節課有時候會講好幾個章節的內容,講課的節奏比你翻書的節奏還要快。而且更多的時候,老師只是在課堂上點撥一下,全靠自己課後學習消化。於是不少大學生特別是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覺得自己的學習沒效率,總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為什麼學習沒效率?除了老師上課的客觀因素外,主要還有其他3個方面原因。
1.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學生所學專業是被調劑的,本身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加上又被調劑,更加難以提起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不高。另外,有的學生雖然所學專業是自己所挑選的,但是就讀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專業跟自己想像當中的不一樣,所學課程也是自己不喜歡的,因此也缺乏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2.沒有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大學裡,除了有專業課外,還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各門課程之間雖然有一定關聯,但是又不完全相通。如果對其中一門課程沒有完全熟練掌握的話,很可能導致後續的學習安排跟不上,也會致使學習起來十分費勁。不僅提高不了學習效率,反而打擊學習信心。
3.被學習以外的事情耽誤
大學相比於中小學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大學的自主學習時間多,日常管理比較寬鬆,學生社團活動比較多。有的同學就把這種寬鬆當作是「自由」,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做兼職、參加社團活動、談戀愛、玩網路遊戲之上了,對學習的緊迫性、重要性不聞不問。只是在考試前夕臨時抱佛腳,追求「60分及格萬歲」。
怎麼提高學習效率呢?小編覺得可以試試這3個辦法。
搞學習就像做工作一樣,一個人一天當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也是一個人進行學習的最佳時段,而最佳的學習時間只不過2-3小時,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那必定是事半功倍的。這就要求,一定要制定好詳細的學習計劃目標,規劃好課後的學習安排,制定好學習目標,奔著目標去學習,每天堅持安排學習時間。對各門課程的學習進行分類、分時段進行安排,分清主次、區分難易。例如將最難的專業課放在比較安靜的傍晚或沒有課的上午10點作用;將需要記、背的課程放在清晨;將比較容易、輕鬆的課程放在晚上睡覺前學習。此外,還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專業的學習興趣。
在大學裡,搞好專業學習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參加課外活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處理好專業學習和課外活動的關係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之一。近年來,各大高校均加強了學生社團管理,特別是對高校共青團工作進行了不小的改革,目的就是讓學生活動不變色、不變味,不讓學生課外活動走向娛樂化傾向。在這一背景下,絕大多數學生課外活動都是對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有幫助的。但是,即便是有幫助的,也要進行合理的選擇,不能喧賓奪主,佔用專業學習時間。因此,如果可利用的時間為十等份的話,那就可以將時間三七開,七成時間用於學習,三成時間用來參加課外活動。
提高學習效率,光靠埋頭苦讀是不行的,還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熟練運用各種現代學習工具。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新媒體可以將最新、最權威、最齊全的信息資源快捷地分享到每個用戶,對於大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工具莫過於網絡新媒體資源了。通過在網絡上搜索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可以擴大知識面,搜索書本上已有知識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搜索與專業相關的信息可以拓寬視野。總之,要充分運用網絡新媒體資源,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所學知識融合貫通,提高學習效率。
你是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的呢?不妨留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