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用腳踏實地的幹勁、厚積薄發的持續力,助力「減貧奇蹟」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月5日電(石海平)2020年,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中國卻向世界展示了一項於民族、於人類都極具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減貧奇蹟」。

  從華北平原到西南邊陲,從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從「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涼山。過去8年,在中國廣袤的版圖中,這些點、這些面,這些連片的特困地區,有了新面貌,更有了新生機。

  啃下這個全世界都覺得難啃的「硬骨頭」,為什麼中國能?

  愚公移山的幹勁,傾情投入的奉獻,初心之上的牢守責任之重,就是這些平凡人、平凡企業所釋放出的巨大中國力量,讓中國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責任驅使,腳踏實地加油幹

  駱建偉,是平安人壽的一名員工,平凡的他從貴州小山村走出來,離開家鄉多年後,又在扶貧契機下回到了貴州山村。不同的是,這一次回來,作為平安人壽派遣的駐村幹部,他帶著責任,也帶著使命。

  「起初還是忐忑。」駱建偉深知想要改變貴州貧困山村現狀的困難程度,讓這裡翻天覆地,難度不小,挑戰巨大。「扶貧,不能大水漫灌,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如何做到?駱建偉說,唯有置身其中。

  於是,讓腳步踏踏實實落在村中每一條小徑上,讓眼睛看到每一個問題都切切實實的解決,把每一個村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協同所有力量讓每一寸貧困土地都換發時代新生機,是駱建偉這幾年駐村扶貧的目標。

  在來到貴州當陽村後,駱建偉從看到的點滴做起,搭建基礎設施改善環境面貌、制定《村民公約》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從「輸血」到「造血」、普及花椒種植技術讓村民學會自食其力、協同保險主業創新產品夯實貧困鄉村保障地基。在駱建偉及當陽村民的「加油幹」中,2019年,貴州當陽村411戶1814名貧苦人口全面脫貧摘帽。

  摘帽不是目的,脫貧不能返貧。在當陽村全面脫貧後,駱建偉並沒有離開這裡。「當陽村就像我的家一樣。」摘帽不摘幫扶,更何況遇上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當陽村每一位村民的生命健康,都牽動著駱建偉的心。戰疫與幫扶並行,躬身入局,全身心投入,這是駱建偉的扶貧故事,也是平安人壽駐村定點扶貧模式一個平凡側影。

  厚積薄發,咬定青山不放鬆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懸崖村。這個村子,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中,群山環抱,曾經,這裡與外界的聯通,只靠著一條隱藏在峭壁之上的小路。

  「懸崖村的問題,不是一個窮字可以概括的。」平安產險涼山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張權武深扎涼山地區27年,沿著通往懸崖村的鋼梯上上下下,他記不清磨壞了多少雙鞋子,他對這裡的情況如數家珍,「由於人文環境、地理環境的制約,以前的懸崖村,談不上醫療,更談不上教育。」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貧困的「窮根」;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長時間的實地走訪調研,讓張權武看問題看到本質。於是,村醫、村教,是張權武每日奔波、扶貧落地的切入點。

  張權武說,自己盡的是「微薄之力」,但張權武的背後,是強大的金融力量。2019年3月,平安產險完成了向布拖、昭覺、金陽、美姑4縣10個「村教」捐贈點村教一體機的捐贈。村教一體機中有豐富的遠程教學資源,惠及貧困地區學生人數達10179人。

  醫療方面,2019年5月,平安產險捐贈了健康檢測一體機10臺及價值2萬元的醫療包給4個縣域的10個鄉鎮衛生室。同時,為了提升村醫的醫療技術,平安又多次組織村醫培訓。截至目前,已升級村衛10所,培訓村醫90名。

  醫療、教育短板發力之外,張權武還將產業扶貧帶到了懸崖村。針對「昭覺油橄欖項目」,張權武所在的平安產險提供貼息資金100萬元,新建2000畝油橄欖種植基地,建橄欖油生產廠房,建橄欖油系列產品展示銷售大廳;一系列措施之下,解決當地近500人就業問題,帶動112戶貧困戶直接參與項目。懸崖村有了可持續致富的能力。

  「扶貧,在這幾年,越來越成體系。」張權武說,體系化扶貧措施之下,扶貧效果立竿見影。看到懸崖村的變化,他自豪,更開心。這是扶貧點滴積累,量變上實現的質變;這是頂層設計指導之下,作為市場主體的中國平安,作為基層扶貧工作者的張權武繪就的鄉村生活畫卷。「無怨無悔。」張權武堅定地說。

  心懷美好,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

  從2017年開始至今,1000多個日子,足跡遍布廣西大山裡六七十所落後的鄉村小學,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村教項目廣西地區負責人羅浩文用「播種希望」來描述這段寶貴的歲月。

  「接到任務之初,我是興奮的。」來自廣西的羅浩文能夠藉助平安集團的力量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帶去新的能量,讓大山裡的孩子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他帶著使命感迫不及待地來到家鄉。

  「真正來到貧困地區,看到眼前的真實場景,還是感到無比驚訝。」羅浩文說,極度惡劣的環境之下,廣西貧困地區的教師極度缺乏,這裡的孩子們沒有接觸過真正的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等任何培養興趣,這裡的老師對新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的認知幾乎為0,所有的教學方式還和20年前一樣,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這就是老師僅有的一切「教具」。

  衝擊,是羅浩文下定決心,要在三年的時間裡價值最大化,給學校們、老師們、給孩子們帶去真正有用的東西。

  隨後,最大化協同教育力量,平安村教項目小組特意從全國各大師範院校招募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作為長期支教的志願者老師,由他們帶著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走進落後的村小。新媒體教學設備、有趣的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興趣課,羅浩文及中國平安用多元化資源打開了貧困地區孩子們的視野,更播下了持久脫貧的種子。

  「中國夢並不遙遠,它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努力和奮鬥中,也激發著新一代青少年的歷史責任感,為每個少年播種夢想、點燃夢想。」這是羅浩文的扶貧心得,更是平安村教工程落地,打通扶貧「最後一公裡」的初心。

  立足本業,金融讓扶貧更可持續

  「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在扶貧攻堅中,金融扶貧是輸血的過程,也是造血的過程。

  資本,是金融的優勢。「平安的扶貧,有自己的特色。不是輸血式的捐贈,是用市場化的方式,通過設計出來的金融產品,來為貧困地區搭建一個可持續的造血模式。」來自平安銀行的王茹說,對於金融扶貧,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富腦袋」,讓貧困地區的村民顛覆陳舊的觀念,用「金融理念」去解決貧困問題。

  於是,這些年來,王茹與團隊深入雲南貧困地區,用金融眼光去重新看待資源,用金融力量去重新整合產業。

  雲南省擁有豐富的水體資源,若利用得當,對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招商引資都是利好。水電扶貧,是王茹創新推進的扶貧模式之一。

  有創新就有改變,為了水電項目的推進,解除貧困村民不願搬遷的情緒,王茹和團隊為當地引入了羊肚菌,打通了一條從資金端、資產端、生產端、銷售端發力,整合市場參與主體、產品、資源,構建集「基建、供能、賦能、造血」為一體扶貧生態。

  其中,王茹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創新推出扶貧企業債業務模式,為貧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多元化融資;發揮銀行支付結算系統優勢,開發扶貧資金監管系統,並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做到數據有源可溯,有據可查,確保幫扶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閉環,一個可持續的「造血」生態,王茹用金融主業的力量,用一個金融人的專業,讓脫貧成為一件可持續的奇蹟。

  駱建偉、張權武、羅浩文、王茹,他們是平安千千萬萬扶貧人中的平凡一員,他們是平安打造的這支扶貧鐵軍中的普通一員。他們的扶貧故事,是平安肩擔責任、攻堅扶貧、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

  貧困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攻克;扶貧工作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知易行難。有著26年持續公益行的平安,一直踐行著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扶真貧、真扶貧的理念。

  2018年,中國平安正式啟動「三村工程」,「村官」幫助貧困村集體做實產業,讓貧困地區有了屬於自己的「造血」能力;「村醫」讓貧困地區「病有所醫」,讓鄉村家庭健康有所託付;「村教」,讓貧困地區「學有所教」,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插上飛得更高的夢想翅膀。

  平安,用金融力量,用主業實力,夯實了可持續脫貧的地基;平安人,用日日夜夜地置身其中、躬身入局,助力了「中國減貧奇蹟」的實現。

相關焦點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中國將在穩定脫貧成果與破解相對貧困上持續作戰,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無縫銜接,「要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讀懂中國減貧奇蹟,不僅要理解中國政治邏輯的起點和框架,更要從中看到「中國能,世界也能」。
  • 近觀中國丨「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資料圖:2019年9月23日,秋分節氣,各地迎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南欒川雞冠洞,民眾用當地的獼猴桃、山楂、大棗、板慄和玉米等山貨和糧食,繪製出邊長為7米的大型豐收圖,共慶豐收。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讀懂中國減貧奇蹟,不僅要理解中國政治邏輯的起點和框架,更要從中看到「中國能,世界也能」。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減貧奇蹟舉世矚目!《經濟日報》聚焦怒江獨龍江鄉
    之所以講獨龍江鄉,是因為它是中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鎮之一,最能體現中國減貧的艱難。獨龍江鄉處於「三江併流」腹地高黎貢山區,自古以來,每年有半年因大雪封山而與外界隔絕。如果修路,這裡很難找到平地,從谷底修一條路到上方100米處的小村,看著近在咫尺,卻需要來迴繞五六個「之」字,長度能達幾千米。
  • 和音: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實踐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從全球視野觀察,中國減貧成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向世界,中國幫助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走上了脫貧之路。
  • 「中國減貧成就展」 在市圖書館展出
    11月14日,以「脫貧攻堅奔小康 砥礪奮進譜新章」為主題的「中國減貧成就展」在市圖書館展出,旨在展示脫貧攻堅的成果。本次展覽共推出50幅展板,主要從「中國『小康社會』的提出與發展」「中國脫貧歷程與探索」和「中國扶貧路徑與成就」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創造的減貧、脫貧奇蹟。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 中國減貧經驗在柬落地生根
    中柬減貧項目組供圖在2014年第17屆東協「10+3」峰會上,中國提出在柬埔寨、寮國、緬甸3國同時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中柬減貧項目近日率先完成驗收。經濟日報記者持續跟蹤該項目進展,值項目驗收之際再次進行採訪。
  • 團結合作,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並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在扶貧方面取得的成就生動反映了直面挑戰、堅持不懈實現脫貧目標的決心和能力。在減貧領域,中國正堅定兌現承諾,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從實施有組織易地搬遷扶貧的「吊莊」移民模式到「旅遊扶貧試驗區」的旅遊扶貧模式,再到金融扶貧模式,與改革開放相伴而行的寧夏西海固開發扶貧,是中國脫貧攻堅的縮影。「中國將落實好兩年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的承諾,深化農業、減貧、教育、婦女兒童、氣候變化等領域國際合作,助力各國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 「地評線」西安網評:讓中國「減貧種子」在世界生根發芽
    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中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2020-12-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發布時間:2020-12-16 11: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劉亮)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 「貴州戰法」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
    地處中國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強調,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始終做到「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 孫志剛: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7月1日在貴陽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出席並講話。「中國共產黨因人民而生,為人民而興。」孫志剛說,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落實中央部署,緊密結合貴州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貴州戰法」,形成了整體聯動、協調並進的「系統工程」,推動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詹姆斯·林奇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中國減貧為世界樹立典範
    「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預計2018年中國的極端貧困率將降至1%以下。」日前,世界銀行發布最新《推進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發展》系統性國別分析報告,稱讚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 《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報告專家團隊牽頭人、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視角」和「新冠肺炎疫情」是本報告兩大亮點。亞洲地區為世界提供了多樣性的減貧方案。潘基文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在減貧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中國和亞洲各國在貧困治理上的成功將堅定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的信心。要在疫情影響下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各國更應攜起手來,以具體行動直面共同挑戰。如前所述,報導指出,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2014年,中國在第17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範點。隨後,中國選擇在寮國、柬埔寨、緬甸3個國家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派出專家組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民能力建設等活動,為這些國家減貧提供示範。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全球減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