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戰法」書寫減貧奇蹟精彩篇章

2021-01-09 天眼新聞

地處中國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強調,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始終做到「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5年來,貴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持續打好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貴州戰法」,推動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製圖:熊航

曾經,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現在,是全國減貧人數最多的省份。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92萬人,每年減貧超過100萬,貧困發生率從26.8%降至0.85%,57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牢牢掌握了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動權制勝權,創造了脫貧攻堅的「貴州樣板」。

威寧自治縣迤那鎮芙蓉新村新貌(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謝強 攝)

蜿蜒在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山間的環山路(餘靜波 攝)

組組通:打通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最後一公裡」  普定縣化處鎮焦家村,2018年1月修建通組路後,開始種植韭黃。如今不僅種得好,還敲開了廣東、浙江等地市場大門,當地老百姓把通組路稱作「韭黃產業大道」;烏蒙深處的威寧自治縣呂家河村新建10公裡的通組公路,讓村民夏勇種植的烤菸再也不愁賣……  要想富,先修路。出行難是貴州決勝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之一。2017年8月,貴州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全力破解交通瓶頸制約農村發展難題。  快馬加鞭。截至2019年4月,僅用20個月,全省完成「組組通」7.87萬公裡路面建設任務,3.99萬個30戶以上村民組通暢率從2017年6月的68.9%提高至100%,惠及1200萬農村群眾,打通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最後一公裡」。  通組路一頭連著鄉村、一頭連著產業,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時,也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條條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組組通」建設帶動貧困群眾約25餘萬人次,帶動增收27.1億元;帶動農業產業發展500餘萬畝,鄉村旅遊村寨突破3500個。

畢節市織金、綺陌實現高速互通(畢節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如果說「組組通」是打通農村公路的「毛細血管」,那麼貴州四通八達的鐵路、航空、水運等立體交通,則是連接這些「毛細血管」的「大動脈」。  「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念好「通字訣」。201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7000公裡;成貴高鐵通車,高鐵運營裡程達1432公裡;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貴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然形成。  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組組通」硬化路,打通致富「最後一公裡」,鄉村「微循環」愈來愈活絡。「毛細血管」通了,「大動脈」活了,貴州更貴了!  畢節七星關區大白蘿蔔遠銷杜拜,安龍縣食用菌俏銷日本,江口「梵淨抹茶」走向世界……黔貨有如「猛虎下山」。今年上半年,「黔貨出山」銷售農產品205.7億元。

黔西南州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阿妹戚託特色小鎮虎頭山安置區一角(陳亞林 攝)

 「大遷徙」:書寫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奇蹟」  今年41歲的楊老廈,原住月亮山腹地的榕江縣興華鄉高排村,靠種田為生。自去年年前搬進榕江縣城臥龍小區,如今還有了穩定工作,「每天八點上班,六點下班,有七八十元收入,比種地強得多!」  貴州窮,很大程度上貧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在一些貧困山區,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態環境脆弱,有專家斷言很多區域「不適宜人類居住」。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5年12月,貴州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炮」,烏蒙山脈、武陵山區、滇黔桂石漠化區,一場壯闊大遷徙全面鋪開。  「十三五」期間,貴州搬遷總規模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4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寨10090個。  在實踐中,貴州創造性探索出了「六個堅持」,即堅持省級統貸統還、貧困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城鎮化集中安置、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和以產定搬以崗定搬。  2019年2月,貴州又作出了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後續扶持制度性安排,著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搬遷群眾都有一個新身份——「新市民」。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務、同等市民待遇;享受子女免試就近入學、辦理出入境證件等39項公共服務。  在後續扶持中,貴州把就業放在最突出位置。通過發展產業、勞務輸出等方式,確保有勞動力搬遷家庭每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截至今年8月,全省有搬遷勞動力家庭40.54萬戶96.56萬人,已就業88.13萬人。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的扶貧車間(來源於人民日報客戶端貴州頻道)

四年多來,貴州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全省建成安置點946個,累計建成住房45.39萬套,搬遷入住188萬人,其中城鎮化安置179萬人,佔比95.2%。  從「憂居」到「優居」,從「苦業」到「樂業」。如今,188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迎來嶄新人生。  產業革命:深刻改變農業發展方式  「我種刺梨有四年,當初不知有價錢,頭年賣了三千元,二年賣得六千元,三年四年有八萬元。」水城縣野鍾鄉野鍾村退休支書鄧吉棟說,他是村裡種植刺梨帶頭人,種有10畝刺梨,「今年爭取掙到5萬元。」  曾經的野鍾村,種的是包穀、烤菸。在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的浪潮下,如今野鍾鄉種植刺梨5.5萬畝,種植農戶334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27戶。2019年,野鍾鄉產出刺梨鮮果373噸。  「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多年來,由於受交通、資金、觀念等多種因素影響,貴州農村產業「小、散、弱」的特徵較為突出,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農產品加工方式粗放、產業鏈短、附加值低。  2018年初,貴州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圍繞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深入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工作作風「三場革命」。

都勻螺絲殼優質生態下的高山茶園(於雷 攝)

通過兩年多努力,農村產業革命取得突破性進展。2019年,貴州蔬菜、茶葉、食用菌和辣椒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產銷持續強勁增長,壩區畝均產值增長30%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大關。  今年,12位省領導繼續領銜高位推動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研究制定各產業年度方案,部署推進督導,解決存在問題,進一步加快全省農村產業發展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從單一種植養殖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等「六個轉變」,推進更大規模黔貨出山,為持續穩定脫貧、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在希望的田野上,今年上半年,貴州農業增加值增長5.5%,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全省蔬菜總產值511.16億元,同比增長9.7%,食用菌、水果、茶葉等都實現了逆勢突破、快速增長。

貴州因地制宜、集中資源推進辣椒等特色產業發展。圖為遵義辣椒( 朱小松 攝)

「3+1」保障:補齊短板提升民生福祉  「現在再也不用下山挑水啦!家家都喝上了乾淨水!」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水井灣組村民梁朝順感嘆著今昔之變。  貓寨村地處麻山腹地,屬於深度貧困村。今年1月,望謨縣脫貧攻堅聯合省州縣督戰水利專班排查時發現,該村水井灣等4個組飲水不穩定,隨後督導並幫助修建蓄水池3座,惠及65戶329人。

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小水窖(唐波 攝)

發展為要,民生為本。貴州加快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讓貧困人口真正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和飲水有保障。  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貴州持續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扶貧,深入實施教育精準脫貧「1+N」計劃,紮實推動教育惠民舉措。在西部率先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動態清零。  醫療——從「看病難」到「真方便」。各地加快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在全國率先建成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院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完成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和合格村醫配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醫療保險,實現「三重醫療保障」。2017年,將遠程醫療服務延伸到全省1543個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實現「鄉鄉通」。  住房——從「茅草房」到「新樓房」。貴州積極探索實踐,制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認定標準。基本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老舊住房透風漏雨和人畜混居整治任務;  飲水安全——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基本解決288.2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今年,面對脫貧「大考」和抗疫「加試題」,全省上下抓緊抓實掛牌督戰,向最後的深貧堡壘發起總攻,奮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徹底撕掉貴州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勇軍

來源:天眼新聞

編輯 ▏陳世旭  責編 ▏陳美群 編審 ▏趙   峰監 制:葉啟偉總監製:周 璐

相關焦點

  • 孫志剛: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孫志剛說,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落實中央部署,緊密結合貴州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貴州戰法」,形成了整體聯動、協調並進的「系統工程」,推動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 「名家名人看貴州」貴州減貧奇蹟讓世界貧困地區看到希望
    4月28日,在2020年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為貴州刺梨點讚:「刺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鍾南山院士出席4月28日的貴州刺梨產業發展論壇,現場為貴州刺梨「打call」。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近觀中國)「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作者 鍾三屏2020年,全球經受著百年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雙重考驗。
  • 姚正瓊:貴州脫貧攻堅戰收官大勝,黔澳合作繪就扶貧新畫卷!
    姚正瓊:貴州省扶貧辦 社會扶貧處處長「貴州戰法」書寫中國減貧奇蹟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十八大以來,全省貧困人口由923萬人減少到2019貴州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現在是全國減貧人數最多的省,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精彩篇章!在攻堅實踐當中,我們從實際出發,探索出了一些頗具特點的「貴州戰法」。著力完善以道路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率先在西部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縣鄉村路網基礎上,又建成農村「組組通」硬化路7.87萬公裡。
  • 近觀中國丨「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中國成就的幾千年人類減貧史奇蹟,如同在人類至暗時刻帶給世界的一抹亮色,也再次激發了外界讀懂「中國奇蹟」的熱望。讀懂中國減貧奇蹟,必然要解答「中國為什麼能」。聯合國糧農組織減貧項目官員安娜·坎波斯指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為始終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且在扶貧方面有清晰的目標,中國在減貧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 減貧奇蹟舉世矚目!《經濟日報》聚焦怒江獨龍江鄉
    之所以講獨龍江鄉,是因為它是中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鎮之一,最能體現中國減貧的艱難。獨龍江鄉處於「三江併流」腹地高黎貢山區,自古以來,每年有半年因大雪封山而與外界隔絕。如果修路,這裡很難找到平地,從谷底修一條路到上方100米處的小村,看著近在咫尺,卻需要來迴繞五六個「之」字,長度能達幾千米。
  • 中國平安:用腳踏實地的幹勁、厚積薄發的持續力,助力「減貧奇蹟」
    新華網北京1月5日電(石海平)2020年,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中國卻向世界展示了一項於民族、於人類都極具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減貧奇蹟」。  從華北平原到西南邊陲,從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從「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涼山。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書寫貴州新發展階段華彩篇章
    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杜國景對6部作品進行評述,認為這些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體現了貴州踐行、新時代貴州精神。在他看來,地域文化既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如何把握好這個「利器」,是擺在貴州文學界面前的一個課題。 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認為,6部籤約作品完成的質量都很高,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貴州文學界近年來應有的水準。
  • 貴州日報評論員:奮力書寫穩中求進精彩答卷
    原標題:奮力書寫穩中求進精彩答卷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和參加內蒙古代表團、甘肅代表團、河南代表團、福建代表團審議時,都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
  •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潘基文:亞洲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排頭兵 發布時間:2020-12-16 11: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劉亮)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
  • 貴州七星關區減貧21萬餘人 數據背後是山村巨變
    6年來,七星關區累計減貧21萬餘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降至1.34%,在偉大事業部中寫下偉大篇章。  大壩村:綠水青山變身致富「靠山」  山色滿目翠綠,雞鳴聲連綿不斷,何官屯鎮大壩村跑山雞養殖基地釋放出來生機盎然的無限活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地體現在烏蒙山區這個不起眼的村子。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2020-12-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眼時評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貴州脫貧...
    全會強調,這次全會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各級黨員幹部都要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擔當和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感情,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和農村產業革命偉大實踐中去,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貴州脫貧攻堅大地上,以脫貧攻堅、產業革命的實績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
  • 和音: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實踐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從全球視野觀察,中國減貧成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向世界,中國幫助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走上了脫貧之路。
  • 綠色減貧 守護好鄉土美景
    其中,綠色減貧作為一種可持續扶貧,通過綠色產業進行減貧的方式備受關注。  美化環境打造綠色財富  2019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為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貴州雷山發展茶產業「綠了荒坡富了百姓」;廣西各地積極建立構樹扶貧產業帶貧減貧機制等。在西藏的扎囊縣則通過修復荒灘,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之路。  「我以前在工地打工,工作很辛苦還不穩定,現在在藏草公司當門衛,一個月能賺到4800元。」提起現在的工作,西藏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貧困戶格桑很是滿足。
  • 「中國減貧成就展」 在市圖書館展出
    11月14日,以「脫貧攻堅奔小康 砥礪奮進譜新章」為主題的「中國減貧成就展」在市圖書館展出,旨在展示脫貧攻堅的成果。本次展覽共推出50幅展板,主要從「中國『小康社會』的提出與發展」「中國脫貧歷程與探索」和「中國扶貧路徑與成就」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創造的減貧、脫貧奇蹟。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媒體在減貧問題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媒體能夠推動各方對減貧議題保持足夠關注度,讓貧困群體能夠更多參與減貧決策。在減貧過程中,要注意體現民眾的自主權,這是一個關乎公平和尊嚴的問題。同時,媒體也可以經常性地交流減貧實踐和經驗,對減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