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口罩、怕去醫院,美國人對我說:疫情更像流感

2020-12-17 世界說

「新冠病毒對美國的威脅仍然較低。」

3月1日,就在華盛頓州出現全美第一例死亡病例後不久,美國總統川普召開了一次專門針對新冠肺炎防控的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副總統彭斯重申了美國政府對疫情的評估。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傳染病專家安東尼·弗契(Anthony Fauci)也表示,雖然中國出現了30多歲患者死亡的案例,但大多數人只是輕症,並沒有必要過度擔心。「情況也隨時會變化,」他補充道。

美國目前至少有160例確診病例,分布在17個州。其中西海岸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第一例社區傳播病例出現在加州;第一例死亡病例,以及數個集中爆發地點都位於華盛頓州。目前,這兩個州都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的防控重點依然是來自境外的疫情。政府已禁止最近到訪中國和伊朗的外國人入境,並且建議本國公民不要到訪中國、伊朗、義大利、韓國等疫情較重的國家。雖然美國疫情已經進入社區傳播階段,但政府並未對境內採取任何交通管制或者區域隔離措施。

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美國普通人是怎樣看待疫情的?

普通民眾:這就像流感

雖然社區傳播在美國已經拉開帷幕,但民眾似乎並沒有因此特別擔心。路透社3月2日在美國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八成美國民眾認為疫情對他們毫無影響,認為自己受到影響的人群,大多也只是感受到諸如銷售量下降、會議推遲等涉及工作的影響。

路透調查所反映出的情況,也正在我居住的俄亥俄州發生著。或許是因為俄亥俄州至今沒有一例確診,這兩天我問到的居民給我的反饋都非常相近:這次疫情就像一次流感。

年齡職業各不相同的他們,沒有人表示超出普通流感季節的擔心,沒有人做了任何額外的保護措施或是購買物資,也沒有學生為此改變春假計劃。

戴著口罩的伯尼·桑德斯的支持者 / 網絡

至於他們為什麼不擔心,很多人給我的答案是:即使得了新冠肺炎,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這樣的判斷與川普和數個衛生部門近日強調的信息相符:新冠肺炎對於老年人或是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於沒有基礎性疾病的大多數人來說,」你們會沒事的」。

感染者可以自愈不假,但是這句話給民眾的安慰可能有些過了頭。新冠肺炎長達14天(可能更長)的潛伏期,以及不比甲流、伊波拉症狀急性或者可見的症狀,都給這次疫情蒙上了一個溫和的表象。即使在美國本土第一例新冠患者死亡的消息出來後,大家也沒有太多觸動,一位受訪者對我說:」驚訝了一下,但是聽說是個老年女性之後就覺得正常。」

死者其實是位五十餘歲的男性,然而川普向公眾宣布的時候說的是」一位很好的女士」,我問到的人中,大多數並沒有注意到總統犯的錯誤。

許多人都收到了來自公司或者學校關於疫情的郵件,內容多為警示和建議,周圍也沒有出現太多停工停學的現象。個別大型活動的取消多是因為舉辦方的獨立決定,而不是政府命令,且活動取消觸發的情緒首先是沮喪和懊惱,其次才是對疫情擴大的擔憂。但他們都不清楚,俄亥俄州截至3月3日只向疾控中心送檢了八例疑似病例。

「我更擔心我得流感。」受訪者M是一名學生,他已經咳嗽了四五天了。M沒有去過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他認為自己如果發燒,患普通感冒、流感甚至「空氣過敏」的可能性都比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高。

和M一樣,我問到的人大多數都表示,如果發燒,會先在家中自行按照流感治療,而不是去醫院,這和疾控中心建議的輕症處理方式一致。當我追問是否會去做檢測時,多數人坦言沒有考慮。M也說,如果他去醫院,醫生可能會建議他做檢測,但是那會產生很多的費用,相比極小的可能性,M認為不值得。M知道檢測本身免費,但他堅決表示一旦去醫院就會產生大筆「不知道哪裡來的」費用。

囤貨恐慌是否存在?

儘管中文網絡社區中,斷貨,囤糧,甚至囤廁紙囤子彈的消息滿天飛,但是大部分美國居民沒有感受到任何足以」影響生活」的物資短缺。任何時候都會有為世界末日做準備的人:網絡上出現了一張加州居民囤了幾百枚子彈的照片,以及一位美國人想買雙黃連的視頻,但這些人的行為並不能作為整體局勢的證明。

全美口罩的斷供顯而易見,但是這種斷供在美國出現第一例人傳人病例前就已經開始。多位北美援助武漢的志願者確認,口罩的短缺以及大幅提價最初在一月底就已出現。多個志願者組織採取了呼籲同胞們各自購買物資後寄到指定倉庫的方式籌集物資,這些物資給了武漢至關重要的幫助,但也意味著零售渠道的大量採購。

到二月上旬,美國全境已經很難買到價格合理且符合標準的口罩或者其他可以跨境捐贈的物資。

但是這些沒有對美國居民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我問到的十名美國居民中,只有一人考慮過要不要買口罩,而且看到亞馬遜口罩價格的時候瞬間放棄。他表示,甲流大爆發的時候美國居民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因為戴口罩不僅很難受,還容易讓路人躲著自己走;更重要的是,戴口罩可能沒用。

和歐洲類似,美國的知名醫生以及主流媒體,都紛紛宣傳普通人並沒有必要佩戴口罩,他們認為,錯誤佩戴的負面作用、以及口罩帶來的「假安全感」反而會增加感染機率。無時不刻地戴口罩,還不如勤洗手別摸臉更加有效。

不管是民眾自用還是援助所購買的口罩或是防護服,都沒有佔用供應商原本對醫院提供的定期物資份額;醫院等衛生機構的口罩充足,用一位受訪者的話說就是「使用和往常一樣浪費,而且路過的人想拿幾個拿幾個。」

當下全美百例左右的確診並沒有給醫療機構帶來很大的壓力,但隨著確診數量幾乎沒有懸念地增加,很多相關人員也向媒體表示了對未來情況的擔憂。令人疑惑的是,在沒有大量醫療用品短缺的情況下,美國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似乎十分簡陋,就算在目前疫情最集中的老年中心轉移病人時,也沒有穿戴任何防護服。

醫護人員正在轉移一名疑似患者 / 網絡

同理,酒精、消毒溼巾等清潔用品屬於美國人家中的非緊急日用品,雖然多地出現了門店貨架被搬空現象,但是幾個月才買一次溼巾的人們並沒有感覺到這些物資的緊缺。一名藥店的銷售人員表示,近日有出現個人買走所有單件物品的情況,但是由於補貨很快,沒有感覺到調度上的困難。

被質疑的檢測能力

並未擔心症狀和物資的民眾,卻因為疾控中心而憂慮。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嚴控檢測數量的政策已經引發了多方的質疑。目前已經沒有公開渠道能夠獲知接受檢測的準確人數,因為疾控中心在2月29日已經停止公布相關統計——472人,是疾控中心最後放出的統計數字。

雖然並不清楚目前的檢測進度,但不得不承認,472即使在2月29日當天看來也是一個不足的數字,尤其是在與其他國家做對比的時候——有媒體指出,美國和韓國在同一天宣布了首例確診病例;六周過後,韓國已經完成了超過10萬人的檢測,而美國還不到500人。

加州一名女性病例確診的經過進一步將疾控中心過於嚴格的檢測標準推向風口浪尖。2月19日,這名女性被送院治療,抵達醫院的時候,她的症狀已經比較嚴重。醫生對她進行了插管,並架設了呼吸機。由於這名女性的症狀和病毒感染高度相似,醫院懷疑,她很有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

確診加州女士所在的醫院 / 網絡

由於醫院所屬的加州衛生部門都沒有實施病毒檢測的權限,醫院只能向疾控中心申請檢測。但因為病人最近既沒有出國旅行,也沒有接觸過外國回來的人;她的情況並不符合當時的新冠病毒的檢測標準。

也正因此,這名女性患者並沒有及時接受檢測。直到入院後第四天,疾控中心終於同意檢測,結果為陽性——她成為了全美首例社區傳播病例。

此前,想要接受檢測,必須在出現臨床症狀的同時,滿足兩個標準:密切接觸過確診患者,或者有受影響地區的旅行史。鑑於加州延遲確診的案例,疾控中心在原先標準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標準:沒有暴露史,但出現嚴重的急性症狀也可接受檢測。

考慮到美國已經進入了社區傳播階段,並且無症狀以及輕症感染者較多,有聲音指出:過於嚴格的標準是否會造成大規模漏檢?3月4日,疾控中心再次更新了相關信息,宣布不再給出明確的檢測標準,各個地方的醫務人員應自行判斷。

另一方面,疾控中心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也發表聲明,宣布下放地方醫療機構的檢測權力,稱本周內美國的實驗室會有足夠完成一百萬份檢測的材料。

但是實驗室相關人員向Politico表示,檢測材料不等於實際檢測能力,由於人員和場地的限制,最終更實際的檢測數目會在一天五千份左右。隨著更多權限的下放,傾向於出門檢測的民眾接受檢測的難度將大大降低。

新冠肺炎的檢測本身免費,但是這不代表去醫院免費。根據美國商業部2018年的數據,275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更多的人有著非常差勁的保險。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初步計算,無保險情況下單次就醫的費用從149至1151美元不等(不包括任何檢測、治療和藥物費用),住院一天的平均費用則為4293美金。目前,單次檢測的具體費用尚無明確標準,有政府官員在答覆《紐約時報》時稱,各州的檢測費用可能有所不同。

而網上流傳的的邁阿密疑似患者3271美金的檢測費不具有代表性:患者選擇了先測試並確診了流感,整個就診過程不包含任何對新冠病毒的檢測,且他的保險有非常高的個人分攤費用。

針對新冠肺炎產生醫療費用的問題,紐約州3月2日宣布,紐約州的保險公司將免除所有因檢測新冠肺炎而產生的費用,包括急診費,緊急就醫費,和普通就醫費。各州政府和大型保險公司例如CVS Health也在積極討論調整方案。

兩天後,副總統彭斯在記者會上宣布,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以及私人保險將覆蓋新冠病毒檢測的費用,「因為這是基本的醫療福利。」 但他沒有詳細說明,沒有參保的該怎麼辦。(文/成金刀 發自美國克利夫蘭 責編/朱凱)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為何反感戴口罩?100年前在美國不戴口罩,可能會挨槍子
    1918年,世界正值第一次大戰,一場即將席捲歐洲的大流感悄然而至。這場流感源於美國,但是,美國是參戰國。為了不影響戰爭,美國人並沒有太注意,遂將軍隊開赴歐洲參戰,這個當時世界的頭號殺手就這樣被帶到了歐洲。後來疫情愈演愈烈,但各交戰國都在拚命地廝殺,誰也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
  • 不只醫藥事:1918大流感下美國的「口罩社會史」
    在各場報告裡,伍茲都會向聽眾重複如下內容,勸說更多人為抵禦流感儘快戴上口罩:「我仔細比對過波士頓、紐約、芝加哥以及舊金山流感高峰時的疫情。我認為舊金山的案例很好地驗證了口罩的價值。舊金山市通過一項法令,要求所有市民佩戴口罩,結果不過短短三十六小時後,單日報告病例就下滑了千餘例,由此舊金山疫情也就是強弩之末了。」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大家很擔心秋冬季節新冠肺炎和流感疊加出現怎麼辦?高福: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疾病的疊加,這是肯定的,今年年初的時候它就有跟流感疊加在一起。就是因為它和其他的疾病混合到一起,有的人症狀很明顯,它是流感排除了,有的人又排除不了,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 彭斯:我本應去醫院時戴口罩的
    (觀察者網訊)上月28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視察醫院時,沒有按規定戴口罩,甚至還與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作為全場唯一不戴口罩的人,彭斯此舉引發外界強烈批評。 當地時間5月3日,「福克斯新聞」報導稱,彭斯當天與美國總統川普林肯紀念堂大廳接受採訪時被問及上述爭議事件。
  • 戴口罩怎麼就這麼難?幾十萬條命堆出來的防疫經驗,美國人說丟就丟
    疫情之初,歐美各國馬照跑舞照跳,不戴口罩的人們,興高採烈參與著各類遊行、聚會、賽事,還動輒謾罵毆打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亞裔。 2月29日,亞當斯在推特上呼籲,「說真的大夥,別買口罩了,(口罩)無法保護公眾不受新冠病毒感染,一旦醫護人員無法獲得口罩,更會讓我們處於危險之中。」
  • 24h戴口罩就絕對安全,就不會得流感?
    從上到下,可謂是全副武裝,棉鞋、秋褲、保暖內衣,帽子、圍巾、口罩......一個不拉的把全身緊緊地裹了起來。尤其是口罩,更是冬季很多人必備的物品之一。一方面它可以擋風保暖,另一方面它可以增加一層屏障,避免生病感冒。
  • 「得流感戴口罩」寫入地方立法,但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得流感戴口罩」寫入地方立法,但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嗎?疫情當前,每個細小的個人行為都在呼喚文明的力量。疫情當前,每個細小的個人行為都在呼喚文明的力量。3月2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進行二審。
  •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
    戴套的願戴口罩,投票拜登;不戴套的也不願戴口罩,支持川普。口罩恐懼與美式自由主義上面是我的學生方正製作的視頻,他在國外讀完博士後,從事政治學研究。他的題目是「口罩恐懼與美式自由主義」,有點偏學術。順著這個話題,我分析一個觀察到的現象: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致使疫情泛濫。二者有什麼關係?美國人願意戴套,是有根據的:上面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統計。
  • 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靈魂拷問:美國人為啥不好好戴口罩?
    「如果你只看單篇論文,口罩的作用並沒有實錘。但是,綜合起來看,我確信口罩有用。」格拉博夫斯基說。六月,密蘇裡州兩名髮型師新冠檢測呈陽性,從反面加強了人們對口罩的信心——兩人在工作時都戴著雙層棉質面罩或外科口罩,他們傳染了家庭成員,但客戶似乎沒有受到影響(據報導,超過一半的人拒絕免費檢測)。更嚴謹的分析增加了直接證據。
  • 女議員戴口罩被逐,有人更願意選塑料套,歐洲人為什麼不戴口罩?
    口罩戴或者不戴,這是一個問題!幾位在義大利馬爾凱國際中文學校的華僑表示,「我戴了口罩,許多義大利人覺得我有病,遠遠地躲著我;不戴口罩,我又擔心受感染。這是我最糾結最苦惱的,也是我身邊許多華人進退兩難的問題所在。」
  • 聚焦丨川普都勸不動?那些拒絕戴口罩的美國人,到底為了什麼
    復工以來,美國本已緩和的疫情曲線陡然升高,連川普都難得退讓,在探訪醫院時戴上了口罩,但這一次,他的粉絲們似乎沒有要跟的意思。 即便很多人認為,兇猛疫情之下,不戴口罩是一件愚蠢且自私的事情,但「反口罩者」的主張,同樣可以做到邏輯自洽,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口罩甚至可以和他們的宗教、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劃上等號,它已經成了美國的政治符號,標榜著特定的立場、觀點和對抗,新的政治和文化對立的鴻溝由此呼之欲出。
  • 美國人終於醒悟了?越來越多人戴口罩!專家卻戳穿真相:還太少!
    26日,美國新冠感染人數突破700萬! 大量美國人終於被嚇住了,決定戴上口罩,美國最新統計顯示口罩使用率在上升。
  • 鍾南山說不能摘口罩,小孩出門玩卻不戴口罩:孩子不願戴口罩咋辦
    現在,國內的肺炎疫情基本趨於平穩、安全的狀態。很多人也已復工,不少學生也已復學,大家的生活貌似恢復了正常。有些人也漸漸地對預防肺炎病毒出現了麻痺的心理,感覺習以為常了。就有人出門開始不嚴謹地戴口罩了。特別是孩子,更是戴不住口罩。不久前,有記者採訪鍾南山院士:「現在可以摘口罩了嗎?」
  • 新冠安全措施或可阻止2020年美國流感疫情的爆發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新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創歷史新高的同時,美國幾乎不存在流感疫情。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疫苗接種量上升在內的預防措施,減少了2020年流感的傳播。公共衛生專家們不再擔心流感和COVID-19會匯聚成所謂的 「twindemic」(新冠-流感雙重疫情)。安東尼·福奇博士等公共衛生專家一直在敦促美國民眾尊重能夠降低COVID-19在夏季傳播風險的措施。他們擔心該國進入秋冬後會出現大量COVID-19病例,醫院將不得不應對 "twindemic "威脅,這可能會使一些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 美國科州華人居民口述:「這裡還是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即便是在...
    居民們的生活還是跟往常一樣,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比如我還是像平日裡一樣每天做輕軌上下班,直到前兩天,我任教的社區大學暫時停課了。我在輕軌上幾乎看不到一個戴口罩的人,還是觀念不同,美國人覺得只有得了流感或者不健康的人才會戴口罩,以防傳染給他人,恰恰相反的是,國內人們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不被病毒感染。
  • 法國義大利等國家表示,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口罩真的沒用嗎?
    普通美國人不需要出去買口罩,政府儲備了4000萬個外科口罩。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1日晚間,美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9例,華盛頓州有兩人死亡。 不戴口罩是因為文化差異? 在歐美國家,很多民眾認為,戴口罩不是一種防護措施,只有患了嚴重的病時才需要戴口罩,因為怕傳染給別人。
  • 疫情之下,要不要戴口罩?看看東西方紛爭背後的故事
    但對於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他們在戴口罩問題上是有些「手足無措」的,因為歐美社會普遍認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隨著疫情蔓延,這個差異越來越凸顯,儘管有不少西方人也開始戴起口罩,但那裡的官員、衛生機構及醫療專家卻一再堅稱健康者不必戴口罩。有人形容說,全世界因口罩已經形成「兩大陣營」。孰是孰非?這並非一個詞或一句話可以裁定的。之所以如此,除了一些現實因素,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歷史和文化使然。
  • 今冬流感患兒減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專家提醒還要注意這些方面
    而記者走訪滬上各大醫院時發現,自進入冬季以來,呼吸道、腸胃道疾病雖有抬頭趨勢,但和往年同期同比,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卻明顯下降。記者在上海仁愛醫院看到,兒科門診不像以前那樣人山人海,等候區還有不少空座位。
  • 今冬流感患兒減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專家提醒還要注意這些方面……
    對此,專家表示,這和大家在疫情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有很大關係,其中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控意識的增強起著關鍵的作用。戴口罩、勤洗手切斷傳播途徑記者了解到,去年同期,滬上兒科醫院均已經迎來了就診高峰。
  • 從對美國副總統彭斯不戴口罩的非議,趣談美國的戴口罩
    美國當地時間4月28日,彭斯視察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梅奧珍所,現場所有人(包括彭斯的隨行人員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都戴著口罩,只有他一個人沒戴,此事有圖有文,鐵證如山。彭斯也因此事受到包括美國媒體在內的各方的批評和指責。 彭斯當時回應說,「作為美國副總統,我會定期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我周圍的每個人都會接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