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建造啟動

2020-12-22 澎湃新聞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建造啟動

2020-12-21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9日,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

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

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

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

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

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

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未來,青島國信集團將聯合各合作方逐步投資建設50艘養殖工船,形成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年產名貴海水魚類20餘萬噸,產值突破11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產業鏈條,全力將項目打造成為世界級深遠海養殖的示範工程。

遊弋式封閉艙養 可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

「國信1號」總長249.9m,型寬45m,型深21.5m,設計吃水12m,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全船15個養殖艙能提供80000方養殖水體,通過養殖水體交換系統,實現養殖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進行不間斷強制交換。

養殖工船採用封閉式艙養設計,這是由我國深遠海複雜海況決定的。這種養殖方式可以使養殖環境更加穩定,做到精準控制、精細管理,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產能最大化,是經濟性較高的一種深遠海養殖模式。同時,工船在設計上兼具自航式移動和錨泊固定兩種模式特點,根據魚類養殖特性在選定的錨地之間依據水溫和環境變化自航轉場,使魚類生長時刻處於適宜環境,提高輪轉效率,縮短養殖周期,實現一年四季無汙染不間斷商品魚供應,儘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設備運營效率。

考慮現階段魚類的經濟價值、養殖技術、苗種繁育、親本來源等因素, 「國信1號」選擇大黃魚作為養殖工船先行養殖品種。工船將採用夏季往北、冬季往南移動養殖模式,在不同季節隨大黃魚適合生長的最佳水溫和環境在預選海域錨泊養殖,實現大黃魚一年兩季全年生產。

「國信1號」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颱風赤潮等惡劣氣候,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隨季節和水溫變化,「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產學研一體 實現「未來海洋牧場」藍圖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小虎介紹,近年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過度捕撈導致海洋漁業資源衰退,而傳統的網箱等近岸養殖方式面臨養殖密度過大、局部水域環境汙染等諸多問題,養殖病害及赤潮、綠潮頻發,水產品質、安全與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成為現在海洋產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為解決我國漁業捕撈資源不足、生態養殖環境惡化問題,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海洋漁業專家構想了「未來海洋牧場」建設藍圖,提出了養殖工船的初步設想,並持續開展大型養殖工船系統研究。

在項目研發團隊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試驗和研究基礎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與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推動成立了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和深藍漁業工程聯合實驗室,開展深藍漁業工程科技攻關,完成了以「大型養殖工船功能與船型」「魚類集約化船載艙養工藝與裝備」為核心的創新性成果,已經形成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在世界漁業發達國家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科技同行的關注。

2019年以來,青島國信集團發起並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台州大陳島養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項目科技攻關和產業示範應用,合作研發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遊弋式大型養殖工船項目。在資本和產業的加持下,這一項目實現了由實驗室科技成果向產業示範應用的突破和落地。

國企擔當 深耕海洋全產業鏈

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是青島國信集團近年來整合國內外產業鏈資源、發力進軍海洋產業的一個縮影。青島國信集團成立於2008年,是市屬國有投資公司,以「提升城市運營效率、提升城市運營品質、降低城市運營成本」為目標,主動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擔當城市發展使命。

歷經八年探索實踐和戰略培育,青島國信集團建立起了「龍頭企業+多元合作」的海洋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在全國擁有、控股8家海洋領域子公司,建立了筏式、網箱、底播、人工魚礁、養殖工船、陸基循環水等6大養殖方式,形成了涵蓋苗種、飼料、養殖、加工、貿易與銷售、冷鏈、金融等內容的海洋一二三產產業發展基礎與全產業鏈雛形,發起100億元青島海洋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和44.5億元青島市海洋新動能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保障海洋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就在養殖工船建造啟動的同一天,青島國信集團召開海洋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圍繞深遠海工業化養殖技術研發與創新,與合作夥伴開展系列合作:青島國信集團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致力於發展深遠海養殖,發起設立「深藍漁業青島創新研究院」,打造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國信藍谷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籤署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國信集團科技成果獎勵基金協議》,設立了千萬級的科技成果獎勵基金;國信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百洋股份與國信中船公司籤訂了《養殖工船專用飼料研發協議》,定向開展工船養殖模式下大黃魚特種環保配合飼料的專題研發。

面向未來,青島國信集團將繼續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以平臺思維整合嫁接國內外優質海洋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源,不斷提升科技研發與轉化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產業運營能力,「由陸及海、海陸聯動、統籌開發」,在深耕海洋一產的基礎上,拓展發展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先進位造業和休閒旅遊、物流貿易等高端海洋服務業,努力打造集聚化、融合化、智慧化的現代海洋產業生態圈,成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引領者、國家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來源:觀海新聞客戶端、文化國信公眾號

原標題:《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建造啟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建造啟動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效果圖。本報青島12月19日訊 今天,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造啟動。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國信1號」總長249.9米,型寬45米,型深21.5米,設計吃水12米,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颱風赤潮等,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陳曉莉12月19日,具有3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開建。該船將於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將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開建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
  • 漁業養殖裝備青島造「獨角獸」來了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
    青島晚報2020-12-21 08:16:28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正式開工
    19日上午,北船重工為青島國信集團建造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正式開工。「國信1號」總長249.9m,型寬45m,型深21.5m,設計吃水12m,載重量約10萬噸,排水量13萬噸,設計航速10節,可移動躲避颱風赤潮等惡劣氣候,在全球海域開展養殖作業。
  • 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2019年以來全省投入各類資金30多億元,成功爭取國家新增中央投資專項1.5億元,支持山東試點項目建設。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苗種繁育、現代養殖工船、深海智能網箱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省新建造交付海上多功能平臺8座,總數達到48座,居全國第一。強化裝備支撐,不斷拓展深遠海養殖空間。
  • 全球首艘!武船集團開建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
    責任編輯:{{content.editor}}
  • 武船集團開建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
    責任編輯:{{content.editor}}
  • 首艘12萬噸級航母將亮相,各項性能碾壓福特號,造艦大國如虎添翼
    全球首艘12萬噸級航母即將出現現階段美國並沒有滿足於自己的11艘航母,還在不斷建造新的航母,不斷給海軍補充新的戰鬥力,美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排水量超過12萬噸的航母即將面世,這艘航母無論從各個角度來說都足以碾壓現在世界上所有的航母,連目前美海軍最新的福特號航母也不是其對手
  • 我國首艘萬噸級海事巡邏船今天出塢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9日,我國規模最大、裝備先進、綜合能力強、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萬噸級海事巡邏船「海巡09」輪,在廣州黃埔文衝船廠出塢,開始進入後續舾裝階段。該船總長165米,型寬20.6米、型深9.5米,設計吃水6.606米,設計排水量10700噸,滿載排水量達13000噸,是我國首艘萬噸級的海事巡邏船,正式列編後將成為我國噸位最大、裝備優良的海上執法公務船。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考察船「雪龍2」號赴南海試航
    &nbsp&nbsp&nbsp&nbsp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8月15日從上海起航,前往我國南海海域執行試航任務。&nbsp&nbsp&nbsp&nbsp本次試航預計36天,分為4個航段,主要目的是完成「雪龍2」號科考甲板支撐系統、走航觀測設備、水下聲學設備、拖曳觀測系統、底質沉積調查取樣系統、實驗室系統和其他調查採樣設備的性能測試,並對上述科考設備現場驗收,同時開展船員獨立操船技能訓練。
  • 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參與首艘國產航母建造
    5月13日清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海試。首艘國產航母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
  • 「向陽紅22」交付,系我國首艘3000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
    「向陽紅22」交付,系我國首艘3000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3日消息,今天,中國船舶武船集團打造的,我國首艘3000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向陽紅22」船在上海交付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
  • 湖北省首艘兩棲式多功能環保疏浚船 「武航一號」開工建造
    湖北省首艘兩棲式多功能環保疏浚船 「武航一號」開工建造 2020-05-1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首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南昌艦入列
    首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就是舷號為101的南昌艦。  走近這艘艦艇,你一定會被它科幻、「帥氣」的外表所吸引:硬朗的艦體線條,從艦艏一直延伸到艦艉,各類裝備都收納到艦艇內部;高度集成化的主桅杆上沒有凌亂的雷達天線,進一步提升了艦艇的隱身性能……  那麼,這艘驅逐艦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欽州港首航10萬噸級貨櫃船 北部灣港邁入大船時代
    7月30日,欽州港10萬噸級貨櫃船通航暨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一二期調整工程開工儀式在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舉行,標誌著北部灣港邁入一萬標箱大船時代。自治區副主席周紅波出席儀式並宣布欽州港10萬噸級貨櫃船通航,東航道擴建調整工程開工。
  • 中國發布|無紙化建造、建模像搭積木 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船舶「海...
    圖片來源: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國網6月29日訊(記者 董小迪 通訊員龐皓嚴)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的船舶「海巡160」輪今日正式列編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該船是世界首艘使用三維設計建造的大型航標船,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新一代信息化大型航標作業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