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清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海試。首艘國產航母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由集團公司旗下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華舟應急均參與航母建設。
首艘國產航母由集團設計建造
中國證券報:現在大家經常將南、北船兩個集團搞混淆,請問首艘國產航母到底是哪個集團建造的?
李嘉華:建國後船舶工業體系由第六機械工業部負責,後來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8年被分為南、北兩家集團公司。大家所說的南船集團是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工業;北船集團是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重工。中船重工集團基本上繼承了原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完整的船舶工業研發體系。發展至今,僅從企業規模而言,中船重工集團大概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兩倍多,每年海軍設備訂單80%以上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它是中國海軍裝備的主要供應商和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截至目前,中船重工集團也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
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是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的。
中國證券報:國產航母建造需要長期積澱雄厚技術和大量資金,中船重工集團是如何解決的?
李嘉華: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有約30家分工細緻的研究院所,長期自主研發和吸收國內外技術並創新發展,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500強中船務板塊的龍頭企業,位居全球船舶入圍企業第一,引領我國艦船製造行業發展。
集團現擁有我國目前最大的艦船造修基地,總資產達5000億元,員工17萬人,集中了我國艦船研究、設計、製造的主要力量;有十幾名院士、6萬名科研設計人員、7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多個大型實驗室,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能夠按照世界規範和各種國際公約,設計、建造和維修各種海洋裝備;還擁有國內最齊全的艦船綜合配套製造能力,各系列的艦船主機、輔機、儀器儀表、武器裝備等一大批品牌產品居行業領先地位,所以完全有能力自主建造全國產航母。集團今後的目標是要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軍工強企。
至於研發、設計和建造所需的龐大資金,除了國家有部分撥款之外,中船重工集團長期以來執行的是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尤其是資本市場積極推動軍工企業、廠所上市,將所籌集的資金力量服務於國防軍隊建設。截至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華舟應急、久之洋。中船工業旗下共有3家上市公司,分別是*ST船舶、中船科技、中船防務。由於行業、標識與名稱較為靠近,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