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軍民融合可推進高端裝備製造

2020-12-11 大眾證券報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陳剛 徐海峰 北京報導

「結合行業特點,我們現在正在發展面向中華文化圈旅遊的高端郵輪,海上風電、氫能源和大型智能海洋牧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採訪,談及公司未來民用高端裝備製造發力重點時如是說。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以下簡稱中船重工)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一的船舶企業,為中國重工(601989)等多家A股公司控股股東,軍民融合領域有相當多看點。記者了解到,此次全國兩會,目前還任職中國重工監事的馬玉璞帶來的建議之一便涉及軍民融合。

高端裝備發力高端郵輪等四方面

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專業人士普遍認為在製造業,先進位造、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製造將越發受到國家和企業重視。

「我們現在正在發展的,一是面向旅遊的高端郵輪,現在國內高端郵輪基本上是國外製造,以西方文化特點為主。我們想發展體現中華文化,主要服務於中華文化圈的遊客。」馬玉璞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郵輪製造正在成為造船業未來新的增長點。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去年的數據顯示,全球大型郵輪年產能為8-9艘,過去5年的年均市場需求為14艘,船廠訂單排到了2026年。

而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郵輪市場,有國際郵輪運營公司預測,中國遊客規模2026年將突破1000萬人次,未來10到20年是郵輪業發展的黃金期。除了中國船舶已設立郵輪公司,今年1月份中船重工與中國旅遊集團籤署合作協議聯手打造中國郵輪,此後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團也攜手兩家公司擬發展70000噸級豪華郵輪。

除了高端郵輪,馬玉璞表示結合行業特點,中船重工未來民用高端裝備製造發力重點上還有三方面。「第二是海上風電,這也是結合我們行業特點,海洋相關高端裝備之一,像5兆瓦、7兆瓦的風機,這方面我們在國內還是第一的。」

「第三是發展海洋牧場,現在海上漁業,主要是近海養殖或海上捕撈,而現在遠洋捕撈成本其實很大,近海網箱養殖則對海洋汙染很大。所以我們想發展高端的,智能化的,並且可以避開近海到遠海進行海上養殖,例如我們現在有高60多米、直徑100多米的大型遠海養殖裝備,安裝有1萬多個傳感器,每個季節可以養殖幾千噸魚,而且對海洋汙染小。」

「還有,我們準備發展氫能源,可以應用於汽車動力以及邊遠地區,是可以做到完全環保節能。另外氫能源還可以解決電力儲備的問題,特別是晚上峰谷的時候,電力用不完,可以解水,變成清潔的氫能源存儲起來。」馬玉璞最後介紹。

關注裝備和技術的軍民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上,馬玉璞帶來了三方面的議案,「一個是加快中國標準走出去,加快中國在國際組織中標準的制定。第二個方面也是關於軍民融合的,是科研過程的軍民融合建議。第三是延長女技術人員服務年限的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重工作為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軍民融合領域也有相當多看點,旗下擁有首艘國產航母總裝企業的中國重工(601989)和中國動力(600482)、中國海防(600764)等A股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軍民融合技術在很多方面可以起到引領市場需求作用,對於培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也有相當意義。最典型的軍民融合案例是美國GPS系統,在滿足美國軍用之外,民用領域產生的效益和促進作用巨大。

記者注意到,中國重工去年三季報顯示任職監事的馬玉璞提及的海洋牧場方面,中國重工1月份公告成為全資子公司的武船重工還研製了大型智能漁場,是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深海漁場。

對於軍民融合上,馬玉璞說到了軍民融合在船舶行業中的實踐。「船舶行業有軍、有民,是一個開放、跟國際化接軌緊密的行業。在軍民融合方面,我們利用船舶行業的現有資源,不僅裝備好我們的海軍,同時裝備好我們的民船和海工,發揮綜合效益。這樣一個企業不但有軍還有民,有內貿還有外貿,企業抗風險能力大幅度增加。」

「我是搞船舶材料研製的,希望把船舶材料、建船材料優秀的技術和性能應用到各種民用技術上,像我們高速鐵路上用的特殊構件和部件,包括深海裝備和民船技術,我們正在推進這方面軍用技術的民用,應該說效果還不錯。」馬玉璞最後說,我們關注十九大精神,特別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推動下,使我們國家有更多的軍工企業把技術拿出來轉化成民品,進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軍民融合可推進...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陳剛 徐海峰 北京報導「結合行業特點,我們現在正在發展面向中華文化圈旅遊的高端郵輪,海上風電、氫能源和大型智能海洋牧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長馬玉璞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採訪,談及公司未來民用高端裝備製造發力重點時如是說。
  • 無錫與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無錫市就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舉行籤約儀式,深化推進產學研合作,實現了無錫市與駐錫科研院所全面戰略合作新突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會見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一行,並出席籤約儀式。代市長黃欽、中船重工集團副總經理杜剛分别致辭。副市長高亞光出席籤約儀式。
  • 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宇文建鵬所長蒞臨中交西築考察
    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宇文建鵬所長蒞臨中交西築考察2018-03-22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3月21日,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所長宇文建鵬一行三人蒞臨西築公司就軍民融合項目、科技創新應用項目、產品優勢互補等方面進行調研和技術交流。中交西築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向陽親切會見了宇文建鵬所長一行。
  • 中船重工: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
    中船重工: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 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 2017-04-17 08:42
  • 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南北船」合併,我們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中船重工集團作為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其軍工改革步伐一直走在軍工集團前列。中船重工是集研發、設計、製造一體的海軍裝備和船舶修造企業,涵蓋海軍艦船規劃、設計、總裝建造與動力、電子、武器裝備等各配套系統,大名鼎鼎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就是由中船重工打造。
  • 昌吉市與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籤訂戰略協議
    新疆亞歐網訊(通訊員趙黎聲 瑪依拉西報導)4月26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6研究所所長顧浩帶領研究所成員來昌吉市參觀考察,並與該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見面會上,顧浩介紹了研究所的相關情況。中船重工第716研究所總部位於連雲港市,是國內自動控制、電子信息系統、電子設備平臺、系統仿真、軟體開發及測試的專業國家重點研究所。目前,該所服務的行業和領域涵蓋了船舶、航空航天、能源、醫藥等。
  • 中船重工批准旗下科研院所整合方案
    中國證券網訊 4月17日從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獲悉,4月14日,中船重工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決定,批准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方案,這是集團黨組貫徹落實推進科研院所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為發揮集團優勢、強化保軍地位、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產研結合、對水聲探測與對抗領域進行專業化整合、促進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 中船重工第八研究院揭牌
    新華社南京12月18日電(記者張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電子信息與對抗研究院(第八研究院)18日在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中船重工電子信息板塊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艦船行業電子信息體系化核心競爭力。
  • 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樣板」
    青西新區是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和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也是已批覆的19個國家級新區中唯一被賦予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功能定位的新區。  海洋新材料實現軍民兩用  立足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科技的深厚土壤,開展軍民協同創新,建立軍民融合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武器裝備研製水平,助推社會生產力和軍隊戰鬥力雙向提升。統籌海西灣修造船基地中船重工、武船重工等涉軍涉海龍頭企業和中電科41所、14所等高端科研院所優勢資源,形成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整體合力。
  • 李強調研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
    市委書記李強今天前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調研有關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情況,聽取對上海加快科創中心建設的意見建議。走過60多年發展歷程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艦船特種裝置和輔助機電設備研究所,擁有動力電力、航空保障、船舶裝置、熱能環保、減振消磁、非船裝備、檢測試驗及標準研究七大業務板塊。
  • 中船重工旗下傑瑞科技啟動混改 擬4.8億讓渡40%股權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雪青)中國證券網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6月4日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將所持中船重工傑瑞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傑瑞科技」)40%股權公開掛牌轉讓,標的價格為4.81億元。這是傑瑞科技脫離上市公司體系一年後啟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中船重工混改開跑:中國重工將承接科研院所資產
    科研院所資產證券化可期  9月15日,據《證券時報》消息,中船重工的改革方案就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集團公司資產管理體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見。除此之外,還有消息指出,中船重工或列入央企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
  • 中船重工資產整合大幕開啟
    8月31日晚,風帆股份公告,擬注入中船重工集團、中國重工等持有的動力資產,作價約144億元,並募集配套資金138.75億元。通過此次交易,風帆股份將成為國內技術最全面的動力業務龍頭企業,涵蓋七大動力系統,並確立公司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動力裝備資本平臺的地位。  今年中船重工集團明確了「分板塊」推進軍工資產上市的思路。風帆股份此次重組意味著中船重工集團率先拉開了內部資產結構調整的大幕。
  • 南北船資產整合提速: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機業務
    「北船」旗下的中國動力擬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發動機有限公司,開展中高速柴油機業務整合;而「南船」加速對內部上市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及中船防務日前雙雙披露調整後的重組方案,前者擬置入江南造船等造船總裝資產,後者將置入船舶動力資產。
  • 中船重工第八研究院成立 打造攻防一體研發體系
    12月18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電子信息與對抗研究院(第八研究院)在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中船重工電子信息板塊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艦船行業電子信息體系化核心競爭力。
  • 中船重工又有重要崗位官員落馬
    2003年起,先後在中船重工旗下兩個研究所擔任領導職務。1997年至2003年,金燾任中船重工第704研究所科技處處長,2003年升任該所副所長;2016年調任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所長,正局級。「政事兒News」(微信ID:zsenews)注意到,中船重工集團有約30家分工細緻的研究院所。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遼寧艦和今年5月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都是由中船重工旗下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的。
  • [關聯交易]中國動力:關於與關聯方共同設立中船重工(重慶)西南研究...
    西南研究院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裝備、動力裝備、機電裝備、智能裝備、新能源裝備、環境工程裝備等高端裝備研發及產業化。2、關聯方主要業務最近三年發展狀況: 中國重工主要業務涵蓋軍工軍貿、船舶製造及修理改裝、艦船裝備、海洋經濟產業、能源交通裝備及科技產業等五大業務板塊,為全產業鏈的艦船研發製造上市公司。
  • 海洋動力研討會召開 中國重工亮點顯現
    與會政府主管部門、產業界研究單位以及金融界的專家共同圍繞「十三五」的發展規劃,對船舶與海洋工程發展,動力推進、電力推進及LNG及軍民融合示範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表示,「工信部剛剛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十個重大領域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領域重點產品,關鍵零部件,關鍵部件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這些為船舶工業下一步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船舶製造和海洋裝備等領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 張鴻文總經理考察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
    張鴻文總經理考察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2018-07-03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6月28日,裝備重工事業部總經理張鴻文考察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一零一研究所),並與所長曲勝舉行會談。雙方就氫能源產業、汙水處理、軍民融合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 央企中船重工將搬遷至雄安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首家央企中船重工明確表態遷企入畿,呼應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該表態帶動7日相關船舶板塊股票大漲。不過,當天雄安概念股持續出現分化。業內人士建議,部分雄安新區關聯不強的個股開始走弱,甚至下跌,投資者切莫追高,謹防回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