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中船重工: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

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

2017-04-17 08:42

4月14日,中船重工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決定,批准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方案,這是集團黨組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有關部署和要求、推進科研院所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為發揮集團優勢、強化保軍地位、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產研結合、對水聲探測與對抗領域進行專業化整合、促進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董事長胡問鳴。 資料圖

為科學論證、精心做好這次整合決策,黨組書記、董事長胡問鳴今年3月下旬先後到715所、726所進行專題調研,廣泛聽取相關單位、技術專家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強調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建設海洋長城,需要包括水聲在內的電子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需要建立產研一體、探測與對抗一體的水聲體系能力。要對水聲專業進行廠所整合、專業融合,統籌資源、統一布局,發揮集團優勢,加快整合和資產證券化進程,推動水聲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這既是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責任,也是實現新常態下發展動能轉換的主動作為,更是增強看齊意識、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習總書記「擼起袖子加油幹」要求的具體體現。

按照整合方案,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形成「一體兩翼、各有側重」的軍民融合、探測與對抗一體、產研一體的兩個競爭主體,發揮整體優勢,各有側重,互為犄角,著力做強做優做大。具體措施是,海聲科技注入715所產業平臺,集團公司與715所共同持股;遼海裝備註入726所產業平臺,集團公司與726所共同持股;廠所領導班子整合,資源統籌管理,能力統一布局,經濟責任統一考核;廠所各自保留法人資格,根據需要參與競爭;在各自調整發揮好杭州與宜昌、上海與瀋陽資源優勢的同時,響應中央關於雄安新區建設重大決定,選擇相關區域發展軍民融合製造基地。

黨組認為,推進集團水聲專業重大戰略性整合,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掌握關鍵技術等重要指示的必要舉措,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科研院所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踐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集團自身發展、實現新戰略目標的內在需要。

黨組要求,集團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水聲專業整合的重要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做細做實具體方案,抓緊抓好組織落實,在單位和資源整合的同時,做好員工隊伍及思想文化的融合,確保整合順利推進。

(原文題為《中船重工黨組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批准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產研一體整合方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中船重工批准旗下科研院所整合方案
    中國證券網訊 4月17日從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獲悉,4月14日,中船重工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決定,批准715所與海聲科技、726所與遼海裝備兩兩整合方案,這是集團黨組貫徹落實推進科研院所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為發揮集團優勢、強化保軍地位、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和產研結合、對水聲探測與對抗領域進行專業化整合、促進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 中船重工資產整合大幕開啟
    8月31日晚,風帆股份公告,擬注入中船重工集團、中國重工等持有的動力資產,作價約144億元,並募集配套資金138.75億元。通過此次交易,風帆股份將成為國內技術最全面的動力業務龍頭企業,涵蓋七大動力系統,並確立公司作為中船重工集團動力裝備資本平臺的地位。  今年中船重工集團明確了「分板塊」推進軍工資產上市的思路。風帆股份此次重組意味著中船重工集團率先拉開了內部資產結構調整的大幕。
  • 南北船資產整合提速: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機業務
    中國船舶(個股資料操作策略股票診斷)中船集團重新定位資本運作平臺,中船重工整合中高速柴油機業務「南北船」資產整合動作頻頻。「北船」旗下的中國動力擬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發動機有限公司,開展中高速柴油機業務整合;而「南船」加速對內部上市資產進行專業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及中船防務日前雙雙披露調整後的重組方案,前者擬置入江南造船等造船總裝資產,後者將置入船舶動力資產。
  • 中國海防:重組標的擬為中船重工旗下電子信息資產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春香)中國海防(600764)6月14日晚間公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擬購買的資產,初步包括中船重工海聲科技等六家電子信息板塊公司股權。標的資產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但目前購買資產具體範圍尚未最終確定,交易對方也未最終確定,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 中船重工第八研究院揭牌
    新華社南京12月18日電(記者張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電子信息與對抗研究院(第八研究院)18日在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中船重工電子信息板塊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艦船行業電子信息體系化核心競爭力。
  • 02 中船重工709所
    02 中船重工709所 發布時間: 2012-12-14 17:56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創新理念 實現人才事業同發展> 返回湖北人才工作十強院所評選專題   中船重工第七○九研究所始終堅持"引領人才、服務人才、成就人才"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人才管理理念,先後湧現出國家、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家
  • 中船重工第八研究院成立 打造攻防一體研發體系
    12月18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電子信息與對抗研究院(第八研究院)在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中船重工電子信息板塊整合取得重要進展,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艦船行業電子信息體系化核心競爭力。
  • 中船重工旗下傑瑞科技啟動混改 擬4.8億讓渡40%股權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雪青)中國證券網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6月4日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將所持中船重工傑瑞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傑瑞科技」)40%股權公開掛牌轉讓,標的價格為4.81億元。這是傑瑞科技脫離上市公司體系一年後啟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中國海防: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洋防務與...
    (三)業務獨立性 1、標的公司業務資質 (1)軍品資質 本次重組標的公司中,從事軍品業務的公司為遼海裝備、海聲科技、中船永志、青島傑瑞、瑞聲海儀、中原電子及傑瑞電子。截至本回復出具之日,遼海裝備、海聲科技、中船永志及青島傑瑞已取得從事軍品業務需要的《保密資格單位證書》、《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及《裝備承制單位註冊證書》(以下合稱「軍品生產資質」);瑞聲海儀、中原電子及傑瑞電子的軍品資質取得情況如下: 公司名稱 資質 進展
  • 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南北船」合併,我們一切聽從中央安排
    中船重工集團作為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其軍工改革步伐一直走在軍工集團前列。中船重工是集研發、設計、製造一體的海軍裝備和船舶修造企業,涵蓋海軍艦船規劃、設計、總裝建造與動力、電子、武器裝備等各配套系統,大名鼎鼎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就是由中船重工打造。
  • 「南北船」重組獲批 中船重工旗下中國海防迎新發展空間
    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新設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整體劃入中國船舶集團。10月25日晚間,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國海防等多家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均公告披露了這一事項。在戰略性重組的背景下,「兩船」都在積極梳理集團旗下資產,體系內的平臺整合節奏明顯加快。
  • 無錫與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李小敏一行首先來到七〇二所,實地考察了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對該所雄厚的技術實力、強大的科研能力和充沛的創新活力予以讚賞。李小敏在會見時對合作協議的籤署表示祝賀,對中船重工長期以來給予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幫助支持表示感謝,並簡要介紹了去年無錫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中船重工混改開跑:中國重工將承接科研院所資產
    2009年,中船重工首先將12家公司和4家研究所整合實現中國重工IPO ;2011年中船重工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將剝離核心軍品總裝業務後的大船重工、渤船重工以及北船重工、山船重工等4家船舶公司注入上市平臺;2012年,中船重工發行可轉債,將剝離核心軍品總裝業務後的武船重工以及其他5家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部分股權注入上平臺。
  • 重工集團海洋防務與信息對抗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
    上述內容已在重組報告書「第六章 標的資產評估及定價情況」之「(五)標的資產評估值分析」之「1、海聲科技100%股權」/「2、遼海裝備100%股權」/「4、傑瑞電子54.08%股權」中補充披露。本次重組中,業績補償義務人中船重工集團、七一五研究所、七二六研究所、七一六研究所、中船投資、傑瑞集團合計取得的股份數量214,567,723股,故業績補償義務人取得股份數量能夠覆蓋上述潛在股份補償數量。
  • 國金研究:船舶行業戰略性重組臨近 重點關注南北船資產整合
    推薦組合:重點關注南北船總裝及核心配套資產平臺:1)船舶總裝:中國船舶、中國重工;2)核心配套:中船防務、中國動力、中船科技。1999年7月,軍工行業引入內部競爭,原五大軍工集團一分為二,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被改制、拆分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南船)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北船)。南北船主要以地域區分,長江以北包括武漢在內的造船工業(船舶總裝、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業務)歸屬北船,長江以南的船舶總裝資產(包括中船防務、中船科技、中國船舶等)劃歸南船。
  • 中船重工:大國重器的締造者
    大塊頭有大智慧   據介紹,「貫龍號」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青島)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與義大利SELI公司合作,聯合設計製造針對青島地質量身定製的硬巖隧道掘進機,總長度為135米,開挖直徑6.3米,總重量850噸,頭部有41把圓形鑽刀,開挖隧道時,主要依賴這最前面的滾刀,這些由合成鋼材製成,每把滾刀約重180公斤
  • [關聯交易]中國動力:關於與關聯方共同設立中船重工(重慶)西南研究...
    (以下簡稱「七零七」)、中船重工海為鄭州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為高科」)、江蘇傑瑞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傑瑞科技」)、上海齊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耀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南京鵬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力集團」)等九家關聯人共同設立中船重工(重慶)西南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研究院」或
  • 央企中船重工將搬遷至雄安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首家央企中船重工明確表態遷企入畿,呼應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該表態帶動7日相關船舶板塊股票大漲。不過,當天雄安概念股持續出現分化。業內人士建議,部分雄安新區關聯不強的個股開始走弱,甚至下跌,投資者切莫追高,謹防回調風險。
  • 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參與首艘國產航母建造
    首艘國產航母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由集團公司旗下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華舟應急均參與航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