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融媒頭條|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做大黃瓜產業紀實:小黃瓜...

2020-12-19 河北新聞網

河北日報記者尉遲國利 李建成 賈曉煊 通訊員崔國凱攝製

小黃瓜如何闖出20億大市場

——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做大黃瓜產業紀實

榆樹林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活躍著100多名經紀人,開闢了全國各地的黃瓜銷售渠道。圖為工人正在把挑選好的黃瓜碼箱。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一個關係萬餘農戶收入的產業,一個全國最大的黃瓜交易市場,一條涉及29個省區市菜籃子的供應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未出現1例確診病例,畝產黃瓜4萬公斤,達到農業發達國家水平;日銷黃瓜100多萬公斤,銷量為全國第一;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農民收入平穩。一個山區小鎮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要發展得「想招兒」。經過20年發展,全鎮54%的耕地上都蓋起了大棚種黃瓜,形成全國最大的黃瓜交易市場——榆樹林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該市一手抓疫情防控,實現市場零風險,持續平穩運行;一手抓市場開拓,保證蔬菜及時賣出,菜農收入穩定。

榆樹林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現有門市和交易庫房250間,吸引了全國各地100多家客商進駐,是全國最大黃瓜交易市場。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市場關與不關,不是一道選答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4月26日上午9時許,榆樹林子鎮範杖子村村民廉鐵柱賣掉了起早摘的黃瓜。「今年賺上6萬塊錢是十拿九穩的,小康生活不遠了。」數著到手的600塊錢,廉鐵柱笑得合不攏嘴。

而就在3個月前,1月26日那天,廉鐵柱正急得團團轉——前一天客商還在搶購的黃瓜滯銷了。一打聽才知道,受疫情影響,客商走了近一半。

2016年,廉鐵柱藉助政府貼息貸款蓋起暖棚種黃瓜,去年底光榮脫了貧。「黃瓜賣不動,剛摘的貧困帽子還得戴上。」大年初二,一家人愁雲滿面。

種了20年黃瓜的劉立峰同樣慌了神兒,「從沒碰見過這種情況,榆樹林子黃瓜就沒愁過賣。」

瓜農著急之際,政府也正面臨一場關鍵抉擇。

榆樹林子鎮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之處,有「雞鳴聞三省(區)」之稱。榆樹林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現有門市和交易庫房250間,吸引了全國各地100多家客商進駐,三省區周邊鄉鎮菜農都來此交易。

1月24日,河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1月25日一大早,鎮黨委書記蔣國強便帶人進駐市場,眼瞅著客商、經紀人、菜農、物流人員近4000人在市場交易,直冒冷汗。

人員複雜、人口流動大、疫情防控風險大,市場關還是不關?

不關,一旦發生疫情,後果不堪設想;關,20年辛苦培育的黃瓜產業可能毀於一旦,百姓靠什麼脫貧奔小康?

「蔣書記,市場不會關吧?」「黃瓜要是賣不出去可咋好啊?」菜農的焦急都寫在臉上。

把情況梳理匯總,蔣國強趕緊向平泉市委匯報。

「市場關與不關,不是一道選答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再難也不能砸老百姓的『飯碗』。」承德市委常委、平泉市委書記董正國說,要千方百計做好市場抗擊疫情和促銷穩價工作。

一張疫情防控大網迅速鋪開——

當天,所有包村幹部全部入村,通過大喇叭、流動廣播、明白紙、微信群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當天,兩組工作人員分赴遼寧和內蒙古採購回體溫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當天,組成工作專班對市場嚴格監管,所有進入市場人員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必須進行體溫檢測,必須攜帶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一切車輛必須消毒。

1月27日,董正國帶隊到市場現場辦公,半天時間在市場前建成防疫檢查站,實行24小時不間斷管控。

各村組織菜農結成互助組,把各戶黃瓜集中起來,由專人運往市場銷售。市場嚴格控制進場人數,實行錯峰交易。

嚴密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黃瓜交易很快恢復正常。

「背靠政府,市場不關,銷路準不愁。」劉立峰、廉鐵柱等菜農懸著的心落了地。

榆樹林子鎮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服務,並且建立分戶生產檔案。通過嚴格質量管控,每根黃瓜品質都有保證。圖為菜農正在摘黃瓜。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菜價穩與不穩,銷售渠道不能是單選題而應是多選題

5月6日,通過「承德山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平臺,榆樹林子批發市場總經理王鳳虎與永輝超市負責人經過一番洽談,達成了黃瓜購銷意向。

銷路逐漸穩定,王鳳虎的心裡越來越踏實。

1月26日,黃瓜出現滯銷,是出乎王鳳虎意料的。經過近20年苦心經營,榆樹林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突破80萬噸,年交易額達到24億元,成為全國冬季黃瓜價格形成中心。

「榆樹林子黃瓜怎麼會愁賣呢,都是客商來搶嘛。」但受疫情影響,交通管控,不少客商因為運輸困難,不敢收購。市場裡,一車車黃瓜賣不出去。

事發突然,王鳳虎趕緊組織經紀人聯繫老客戶,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把當天的黃瓜全部收購,價格比前一天足足低了一半。

12月至第二年5月,是榆樹林子黃瓜上市季。高產期正好趕上春節銷售價格高點,瓜農收益如何,那十幾天至關重要。

「明天開冷庫,價格低了咱不賣!」王鳳虎一句話給瓜農吃了「定心丸」,可他自己心裡並沒有底,「誰知道疫情啥時候過去呢?」

「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日產黃瓜百萬公斤,品相好、口感嫩、香味濃,歡迎洽談選購。」王鳳虎迅速組織市場內的100多個黃瓜銷售經紀人到「一畝田」等農產品商務平臺發布招商信息,尋找新客商。

歪打正著,還真吸引了40多位新客商採購黃瓜。

全鎮已有4個設施菜產業園區申報了綠色認證,13個園區按農牧部門的要求開展綠色食品規範化生產,擁有「雄峰」「綠之源」「脆源」等多個綠色知名品牌。圖為菜農正在管理黃瓜。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可農鮮產品銷售有其特點,必須當面看貨、當場選貨、當時交易。」王鳳虎說,由於限制外來人員,新客商多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採購量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王鳳虎把目光轉向了大型商超。他組織起6個人的運營團隊,專門負責為商超採購黃瓜,並明確表示不要佣金。

在平泉市委、市政府協調下,批發市場與北京物美集團迅速籤訂了購銷合同。

「現在,我們每天供北京物美集團黃瓜達5萬多公斤。」王鳳虎說。

隨後北京大潤發、京客隆等大型商超銷售渠道紛紛打開,目前日供各大商超黃瓜達80萬公斤。與商超成功「牽手」迅速穩定了黃瓜市場價格。「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到目前銷售額已經破20億了。」王鳳虎拿出一摞統計表介紹。

「但我們不能只靠商超。」經營市場近20年,王鳳虎深知「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才能抵禦風險,為菜農帶來更高的收益。

在經營市場之初,王鳳虎就吸取某些地區農產品銷售被個別人壟斷的教訓。規定每個城市的經銷商保持在5家左右,最終吸引了29個省區市的客商進駐。

「A城市今天價格低,但可能B城市價格高,合理競爭才能保證菜農收益。」

一場疫情使黃瓜銷售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原本各地蔬菜批發市場佔銷售額的70%,商超佔30%,目前商超已佔到80%。

「我們還得繼續調整銷售結構,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理想狀態是批發市場和商超各佔50%。」王鳳虎說,進入各城市批發市場的黃瓜價格高,能撐起整個市場價格;而商超需求量大而且穩定,即使全面封城也能保證供貨。

「我們的目標是把目前自由式交易,變成『訂單式交易』,穩定農民收入。」王鳳虎自信地說,兩年內要把目標實現。

為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榆樹林子鎮農民改變了5月黃瓜下架後外出打工的習慣,開始育秧為下一季黃瓜做準備。圖為菜農正在育秧。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做什麼」與「不做什麼」,農民、政府、市場都要做好這道判斷題

每天早晨6時,北京物美集團駐批發市場業務代表楊慧龍都會準時出現在市場。挨個攤位仔細查看,為消費者挑選放心的黃瓜是他職責所在。

「嫩、綠、直、香,榆樹林子黃瓜很受北京市民歡迎。」楊慧龍說,承德和北京距離近,早晨摘的新鮮黃瓜,中午就能擺上物美集團超市貨架,端上北京市民餐桌。

在王鳳虎看來,此次榆樹林子黃瓜產業能衝破疫情封鎖,迅速佔領商超市場,靠的正是多年積累的好口碑。

「緯度、光照、地溫、山地氣候,決定榆樹林子是最適宜種植冬季黃瓜的區域。」「土專家」劉立峰近年來常去外地講授黃瓜種植,他發現榆樹林子黃瓜的成功首先源於自然條件。

1999年,眼瞅著凌源不少老百姓靠種黃瓜掙了錢,劉立峰迴村東拼西湊也蓋起大棚,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菜農。

「第一年沒賺錢,啥技術都不懂,沒賠就不錯了。」劉立峰說,鎮政府了解菜農困境後,請來專家從選種、育秧開始手把手教。第二年就賺得盆滿缽滿,菜農全成了「萬元戶」。

「看到種黃瓜能掙錢,蓋大棚種黃瓜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就形成了產業。」在劉立峰眼裡,榆樹林子黃瓜產業水到渠成。

「一個產業的發展,哪會如此簡單?」在榆樹林子鎮政府工作了近30年的徐金,見證了黃瓜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全過程。

「換了7任主要領導,但發展黃瓜產業的思路一直沒變。」徐金說,無論市裡倡導、推動發展食用菌還是經果林,榆樹林子鎮始終咬定黃瓜產業不放鬆。

從10個棚到1.2萬個棚,產值從20萬元到20億元,榆樹林子鎮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幹了20年。

老百姓缺技術,鎮政府定期請專家來教授,組織農戶學習;老百姓缺資金,便整合扶貧、水利、農業等各類資金,對園區給與補貼,對貸款給予貼息……

一項項政策大禮包,堅定了菜農信心。

「政府啥事兒都管,服務真到位。」劉立峰說,2001年,榆樹林子菜農到鄰省批發市場賣黃瓜遭到刻意壓價,好菜沒好價,損失不小。

菜農反映到鎮裡,鎮政府急在心裡。由於沒有資金,鎮幹部集資建起了批發市場。可因為不懂經營,批發市場一直缺客商、沒銷路。

「政府管得太多了。」徐金仍清楚記著時任班子在總結時反思:政府要做「保姆」不做「管家」,服好務但不能越位。

把市場的事交給市場。2002年,鎮領導找到在北京中關村做IT銷售的王鳳虎回鎮經營市場。王鳳虎採取市場招商、異地尋商、優惠聯商等辦法,一點點吸引了全國各地100多家客商進駐。

小黃瓜闖出了大市場,也挑起了農民致富的「大梁」。目前榆樹林子鎮大棚突破1.2萬個,戶均1.5個棚,2019年農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2580元。河北日報記者陳寶雲攝

為保證菜農收益,王鳳虎設計了獨具特色的交易佣金制度——批發市場按每公斤7分錢收管理費,經紀人按每公斤6分錢收取佣金。

「佣金按公斤收,而不是按成交價格收,避免了經紀人刻意壓價。」在王鳳虎設計的分配體系裡,菜農、經紀人、市場、客商各有各的利潤點,保證了整個價格體系的穩定。

不當「管家婆婆」,也不能當「甩手掌柜」。政府積極引導農產品由無公害向綠色有機發展。目前,全鎮已有4個設施菜產業園區申報了綠色認證,13個園區按農牧部門的要求開展綠色食品規範化生產,擁有「雄峰」「綠之源」「脆源」等多個綠色知名品牌。

「我們統一管理標準、統一技術服務,並且建立分戶生產檔案。」蔣國強說,通過嚴格質量管控,每根黃瓜品質都有保證。2016年開始,榆樹林子黃瓜更是瀟灑「走」絲路,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被端上了外國人的餐桌。

「現在我們只要按照標準種出『放心瓜』就可以了。」劉立峰說,自己現在不像農民,更像是產業工人。

小黃瓜闖出了大市場,也挑起了農民致富的「大梁」。「目前全鎮大棚突破1.2萬個,戶均1.5個棚,2019年農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2580元。」蔣國強說。

當初的一團火現在散作了滿天星。進入新時代,榆樹林子鎮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以3A級景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建設標準,打造「冀北生態綠色富硒黃瓜小鎮」;以黃瓜小鎮建設為主要內容,推動鄉村振興……

河北日報記者 李建成 尉遲國利)

相關焦點

  • 「小黃瓜」成就「大產業」——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現代蔬菜...
    「河北承德平泉黃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這在我國黃瓜種植界可是第一份」。近日,這一不禁而走的消息讓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的瓜農激動、驕傲、振奮。作為「平泉黃瓜」品牌的主力軍,榆樹林子鎮黃瓜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到70%以上,每一個從事黃瓜產業的農民又多了一份技術上的認可和品質上保證,這也正是多年來該鎮推動黃瓜產業實現科學發展的成果。
  • 小黃瓜闖出大市場 小產業贏得大認可
    長城網承德訊(記者黃雲霞 通訊員李宏偉)近日,「平泉黃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作為「平泉黃瓜」品牌的主力軍,榆樹林子鎮黃瓜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到70%以上。榆樹林子鎮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之處,有「雞鳴聞三省」之稱,是典型的農業大鎮。榆樹林子鎮的緯度、光照、地溫、山地氣候等條件,決定這裡是最適宜種植冬季黃瓜的區域。
  • 小黃瓜拉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孟祥英  曲堤鎮是濟陽農業大鎮,地處濟陽東北部,總面積140平方公裡,轄117個行政村,7.5萬人口,在今年7月份,曲堤鎮撤鎮設街道。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曲堤街道通過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廣規範化種植、提升市場交易能力、推進曲堤黃瓜品牌建設,推動黃瓜產業提檔升級,全面做優黃瓜特色農業。
  • 種植黃瓜40年,成就億元大產業
    副區長白寶強介紹,曲堤黃瓜規模化、設施化、集約化種植始於20世紀80年代。為了做大做強黃瓜產業,曲堤街道通過藉助資源優勢,入對「行」;加強結構調整,做大「量」;加強品質管理,保證「質」;加強市場管理,管好「序」;加強品牌管理,樹好「牌」;發展兩型農業,做好「遊」;發展優質農業,提好「檔」。七大措施助推曲堤黃瓜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濟南市特色農業一大亮點。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平泉市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走上小康...
    長城網訊(記者周亞彬)平泉市地處河北省東北部,位於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區,轄19個鄉鎮,48萬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平泉市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標誌性工程,始終被放在突出位置率先突破。目前,全市新建集中安置區15個,已完成搬遷安置並報帳1862戶6143人,建檔立卡戶已全部搬遷入住,超額完成了國定建檔立卡人口的搬遷入住任務。
  • 河北黃瓜特色小鎮:「老黃瓜」種出了新花樣
    日前,館陶縣「黃瓜小鎮」翟莊村村民在採摘黃瓜。館陶縣通過樹品牌、強科技、促融合三張牌,推動黃瓜產業提質升級。截至去年底,全縣黃瓜種植面積達10萬餘畝,規模化種植園區16個,年產值17.6億元。地處冀南平原的館陶縣,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中國黃瓜之鄉,黃瓜種植已有30多年歷史,但多年來產業發展緩慢,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更缺乏市場叫得響的品牌,銷售只能隨行就市。
  • 河北省平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對平泉市平泉鎮新明蛋糕店行政...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河北省平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平泉市平泉鎮新明蛋糕店生產加工食品首次出廠前未經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銷售案行政處罰決定書。3. 2020年11月5日執法人員在再次到平泉市平泉鎮新明蛋糕店檢查現場所做的現場筆錄和拍攝的擺放在櫃檯上銷售月餅的照片,當事人生產加工的食品月餅首次出廠前未經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銷售事實。4. 2020年11月5日,對經營者陳愛眉所做的詢問筆錄,當事人生產加工的食品月餅首次出廠前未經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銷售事實。
  • 館陶黃瓜簡介
    館陶縣是國家級蔬菜重點縣,河北蔬菜之鄉,中國黃瓜之鄉,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優種示範基地。「館陶黃瓜」 1987年開始種植設施黃瓜,至今種植面積達到10.23萬畝,總產62.93萬噸,年銷售額16億元,現有規模化黃瓜種植園區29個,種植基地全部實現了「農業投入品的採購、供應,生產質量安全,技術培訓,統一品牌、包裝、銷售」的四統一;實行了「五統一管理」(統一品種種植、統一農藥使用、統一標準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標識銷售),為確保公司產品質量奠定了基礎。
  • 河北融媒頭條|百年老樹開枝散葉帶出扶貧大產業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 賈曉煊 耿 輝 通訊員 溫 婧 張澤軍百年老樹開枝散葉帶出扶貧大產業——河北省涿鹿縣南山區產業扶貧揭秘涿鹿縣南將石村村貌。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河北省涿鹿縣南山區南將石村地處河北淶水、涿鹿和北京門頭溝的交界處,四周森林茂密、山谷幽深。就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地方,生長著華北地區唯一一棵樹齡200多年的野生獅子頭文玩核桃樹。近日,記者來到這棵核桃樹下。仰視著核桃樹的一枝一葉,52歲的南將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啟全,深情地講述起這棵野生老樹的歷史。
  • 小黃瓜和黃瓜的營養區別 水果黃瓜和普通黃瓜區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黃瓜和黃瓜的營養區別 水果黃瓜和普通黃瓜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黃瓜的功效有很多,但為什麼會有小黃瓜和普通黃瓜之分呢?難道兩者的營養價值是不一樣的嗎?水果黃瓜和普通黃瓜的區別 1、外表:單從外表看,我們可以發現水果黃瓜較黃瓜要好看,普通黃瓜的表皮     原標題:小黃瓜和黃瓜的營養區別 水果黃瓜和普通黃瓜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黃瓜的功效有很多,但為什麼會有小黃瓜和普通黃瓜之分呢?難道兩者的營養價值是不一樣的嗎?
  • 河南修武:反季黃瓜香椿大豐收,遊客臉上展笑顏
    4座溫室大棚內,一排排反季黃瓜,長勢喜人,順著藤架向上攀爬,青翠欲滴,吸引著本地村民和外地遊客前來採摘。「嘿,看這些黃瓜,長得真好,各個都頂花帶刺兒的,吃起來肯定嘎嘣脆。」鄧阿姨是一大早從鄭州趕過來的遊客,她一邊說著,一邊嘗了口剛摘下來的新鮮黃瓜,「這黃瓜太好吃了,清脆爽口,價格也便宜,要給俺家姑娘也帶點。」
  • 舌尖上的河北|石家莊特產美食黃瓜宴,頗負盛名的宮廷御膳
    樊坦知道這是故意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罷,滿意大笑。黃瓜的名字啊,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河北黃瓜宴胡瓜自張騫從西域引進後,率先種植的是河北地區一帶,黃瓜這種蔬菜登上宮廷菜,河北為最。
  • 中國最有名的三大黃瓜之鄉,全世界110種黃瓜,這個村有105種
    黃瓜是中國人飯桌上的一個常菜,可以炒著吃,也可以生吃,就連現在減肥和美容都離不開黃瓜。據說黃瓜原產自印度,名字叫做胡瓜,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過來的。那麼問題來了: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偏偏要叫它黃瓜呢?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黃瓜都是綠色的,在雲南就有一種本地黃瓜,從開花從開花到結果都是一種淡黃色。
  • 黃瓜的製作方法(黃瓜炒雞蛋、拍黃瓜、黃瓜火腿)
    黃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菜餚,黃瓜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高的,適當的食用還能起到減肥的功效,深受許多女性的喜愛,對於黃瓜的製作方法也是比較多的,像比較常見的有黃瓜炒雞蛋、黃瓜炒肉、涼拌黃瓜等等,其口感都是比較美味的,下面小編跟大家介紹幾款比較常見的做法,大家可以在家嘗試著做下:
  • 黃瓜的多種吃法,黃瓜還能這樣做!長見識了
    黃瓜的多種吃法,黃瓜還能這樣做!長見識了。黃瓜是我們熟悉不過的一種東西,不少人都有吃過各種各樣的黃瓜做出來的菜。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各種各樣的黃瓜製作方法,可以用黃瓜來做出各種各樣的菜式。把準備好的黃瓜洗乾淨之後切成片,然後把準備好的切片的黃瓜放進盆子裡,加入一定量的精鹽,然後放在盆子裡醃製二十分鐘左右。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想讓黃瓜保鮮,不要直接將黃瓜放入冰箱,分享保存黃瓜的小妙招
    現在一些新鮮的黃瓜已經上市,喜歡吃黃瓜的朋友們都知道黃瓜吃起來非常的清脆爽口,而且怎麼吃都不膩,一些美女直接將黃瓜洗乾淨生吃,或者是將黃瓜切成片,敷在臉上做面膜,多吃黃瓜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而且黃瓜具有補水美白的效果。
  • 新手種黃瓜,「大頭、尖嘴」找上門,該咋辦?|小黃瓜|魏曉紅|劉天英|...
    化龍鎮北柴村的魏曉紅第一年種植黃瓜,今年越夏小黃瓜的價格很不錯,她在驚喜於好行情的的同時又有點犯愁,因為最近她種的黃瓜是光有好價格卻沒有好產量。詳情請猛戳視頻黃瓜一般應該是上下比較均勻的圓棒形,可魏曉紅種植的黃瓜卻常常出現尖嘴、大頭等畸形瓜,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嚴重降低商品質量,劉天英老師進棚給菜農講解如何預防畸形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