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川大望江校區站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12月7日,即將開通的成都軌道交通5線6項目車站——6號線一二、三期、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賦機場北站段車站亮相,顏值高,亮點多。
各線路站點以周邊文化定位進行了不同風格的設計,將沿線特色融入了廳站風貌,用軌道交通串聯起天府文化。
據悉,成都軌道交通裝修建設將堅持以「璀璨巴蜀,活力天府」為主旨,以「世界級的地下文化走廊、國際範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韻的流動博物館」為建設目標,按照一線多景的設計思路,不斷彰顯成都世界文化藝術名城的氣息。
濃厚地域特色
五條新線藝術站點的打造各有特色,大多按照站點所在地的文化亮點、歷史故事甚至風土人情等進行裝飾設計。總的來講,突出和體現了蓉城芳華麗景。
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重點藝術站點牛王廟站就以「市井牛王廟」為主題,從老的歷史街區場景中提取元素,經過現代手法的演繹,形成一種穿越時空、傳統與現代再次對話的獨特空間,使人們再次體驗到昔日散發濃厚酒文化的市井場景,感受成都老街巷的獨特魅力。
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重點藝術站金融城東站
而18號線三岔(不含)至天府機場北段福田高架站,則配合了「飛機」這一主題,外立面整體以前衛的航空器造型,輔以極具速度感的條窗呈現一幅翱翔騰飛的姿態,預示著空港新區繁榮發展的美好願景。
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福田站
簇橋自古產蠶絲,栽桑養蠶業興盛。成都地鐵9號線一期簇橋站的設計靈感來自傳統的「養蠶繅絲」場景,將「蠶繭」「蠶簇」和「生絲」的故事線融入車站空間之中。牆柱面造型融合桑樹形態,進行空間一體化設計,藝術燈具表達蠶繭連著蠶絲纏繞桑樹交錯的畫面,靈動的展現了「養蠶繅絲」的畫面感。
此外,離簇橋站不遠的,成都地鐵9號線一期與17號線一期「交匯」的換乘站點機投橋站則展現了蜀錦文化。
9號線一期機投橋站以「織錦文化」為設計主題,以織錦垂掛的自然形態為造型元素,搭配織錦的華麗色彩,模擬蜀錦織造基地織布垂掛的場景,將織造的美感大膽與傳統建築進行拼接。而在17號線區域內的藝術牆上,展現了從採桑、到養蠶抽絲、再到布匹完成,展現了蜀錦製作的整個過程。在畫面的刻畫上,將傳統的古畫與現代人物相結合,在增添畫面趣味性的同時,也讓蜀錦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中。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機投橋站
百年人文歷史
即將開通的五條新線裡,也有不少經過了省內的幾所高校。結合高校各自的人文歷史或特色,相應站點的打造也頗有兩點。
其中,6號線一二、三期重點藝術站點西南交大站以「天塹變通途」為主題,提煉了西南交大象徵性的橋梁、隧道、大門的拱形元素作為空間構成的基礎要素,以表達「傳承、紀念、學術、探索」的主旨。
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牛王廟站
8號線一期重點藝術站點川大江安校區站以「風華正茂」為設計主題,將展開的「書本」作為空間延展的主體裝飾構造,「書頁」片狀的組合形式活潑、清逸,通過冰藍色燈光的渲染,形象的展現川大新校區現代、朝氣的精神風貌和活力。
同樣,8號線一期也經過了川大望江校區,而該站點則以「人文百年」為設計主題,從校區建築群落中尋找歷史印記,對空間形式、質感、色彩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表達。穹頂形式的應用,書卷展開的風雅,整體空間沉穩、莊重,各個細節共同勾勒出川大百年厚重的歷史沉澱與精神內涵。
「蜀地絕響」是8號線一期重點藝術站點理工大學站的設計主題,整個站點以本校地質、能源等教育科研領域的特色作為創作出發點,空間構造融入了風蝕地貌的概念進行空間構築。換乘區域通過富有象徵性的「生物化石」天花構成進行過渡,強調空間聚合力和次序感。
時代科技創新
英鎊、美元、港幣、日元……在成都地鐵6號線一二、三期工程金融城東站購票站廳一側的藝術牆上,匯集了世界各國的貨幣形象。畫面還配以幾條起伏綿延的線條,增加了動感。
據成都軌道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線條是以成都近幾年經濟數據圖為創作元素,並以金融城實際相結合,意象性表達站點的特點。
整個金融城東站以「科技金融創新」為主題,通過對可視化的「金融數據」及代表科技核心的「晶片電路」提取動感、強勁的線性元素。白色金屬為基底,金、銀作為點綴性的主題色,更是賦予金融城東站時尚、科技的空間特徵。
擁有未來感的還有秦皇寺站。其以「科技創新·互聯共享」為主題,將抽象的「網際網路」、具象的「川西竹編」兩種元素相融合,這是剛與柔的碰撞,形與光的契合。體現科技與傳統的交織,傳達出網際網路共享與文化傳承欣欣向榮的發展意向。
文化藝術品主題定位為《共享未來》,運用全彩電子屏將萬物互聯、智能未來等元素一幀幀地呈現出來。畫面中地粒子星光、炫彩光效、數據波浪、智能生活場景都寓意了智能科技在成都地豐碩成果及高新科技地繁榮、智能生活地精彩。描繪出人們對未來智能城市地無限遐想與憧憬。
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一期機投橋站
此外,天府商務區站以「科技創新·AI智能」為主題,提取了「人工智慧虛擬大腦」的三角形元素,通過重複連續的設計手法,將整個車站空間聯繫起來,塑造出形式統一併富有變化的多維空間。該站使用常規金屬鋁板裝飾材料,採用不同角度的三角版面高低錯落拼接而成,燈光選用線性光源,將吊頂三角形元素串聯起來,線面結合、光隨形走,通過基礎元素單元組合,將整個車站構建成一個無限延展的多維空間,蘊含著勤勞加創造便是未來的深層含義。
新聞多一點
成都軌道交通6號線一二、三期工程是成都市軌道交通規劃線網中南北走向的第三條主幹線,也是國內一次性開通裡程最長、站點數最多的地鐵線路,開通後將緩解成都老城區南北向交通壓力。
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南起蓮花站,北至十裡店站。線路全長29.1km,共設車站25座,其中換乘站8座,均為地下站。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串聯四川大學、東郊記憶、沙河、倪家橋、成都理工大學等重要區域。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是我國中西部第一條全自動運行線路,採用國際最高等級GoA4全自動運行系統,具有設備集成度高、功能設計複雜、各系統接口多、系統聯動程度高、行車組織智能等特點,相較於常規線路,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線路南起錦江區金融城東站,西至青羊區黃田壩站,沿線途經錦江區、高新區、武侯區、青羊區,均為地下線路。線路全長22.18km,共設地下車站13座,分別為金融城東、心島、孵化園、錦城大道、三元、太平寺、華興、簇橋、武青南路、機投橋、培風、成都西站、黃田壩站。其中,與運營線路和在建線路換乘站共9座。另設車輛段1座,停車場1座。
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一期工程起於金星站(含)途經溫江區、雙流區、武侯區止於機投橋站(含),線路主要沿生態大道、鳳溪大道、鳳翔大道、香榭大道、永康路,自西向東敷設。共設車站9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7座。
成都地鐵18號線首開段於2020年9月27日開通運營。 該地鐵線全長69.39km,連接了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東部新區三大新區。它是服務於成都市區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之間的快線,也是一條兼顧市域客流和機場客流的複合線。即將開通的是18號線三岔站(不含)至天賦機場北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