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中,東西都是越老越值錢的。
即使是平平無奇的物件,有了時光的加持,它的價值也能大大出乎你的意料!例如這個破陶罐,人家可是唐代的「萬年罐」,無價之寶:
本文由每天一堂珠寶課原創出品
而這只用來醃雞蛋的瓷罐,則是元代的青花瓷,價值2個億:
還有這張面值為1萬元的紙幣,是中國的第一版人民幣,它的主人花460萬買下,現在價值數千萬:
其實吧,「越老越值錢」這項準則在咱們珠寶界也很適用。
像什麼老蜜蠟、老翡翠、老瑪瑙.....都比普通的要貴很多!因此,很多奸商便會運用這個大眾心理來坑蒙拐騙。
所以寶迷們千萬要明白一點——不是所有「老物件」都是稀少珍貴的,更多時候恐怕要坑得你滿頭包....
金屬類:老金、老銀
黃金白銀作為「硬通貨」,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是人們用來壓箱底的寶貝。
我們現在說的「老金、老銀」,指的就是存在了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黃金白銀了,它們採用的煉製方法也是老式的。因此,跟新的金銀差別還蠻大的。
老金
首先,咱們先來說說老黃金——
①老金純度低
很多人都覺得老黃金的純度高,買回家更保值。其實,因為技術局限的問題,老黃金的純度肯定是比不上新黃金。
按現在的國家標準,黃金首飾上都會標註它的純度,例如「AU750」(18K金)、「足金」等等:
而老黃金大多是沒有標識的,這點完全沒有新黃金規範~所以,我們也很難鑑別老黃金的純度。
②老金顏色更黃
除了純度問題,不少手裡有老金的朋友,一定發現了——老金的顏色好「黃」啊!
以前的人們覺得黃金越黃越漂亮,所以舊時的金店,會用黃姜粉為黃金首飾焗上一層顏色,讓其看起來會更「黃」一些。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不再一味追求「黃」了,所以工匠們也就省略了「增黃」這個步驟。
③老金韌性強
跟新黃金相比,老黃金在加工完成後,會多一道「回火」工序。
這是為了增強韌性和延展性,設計出更漂亮的黃金款式。但有利有弊,相對應的,老黃金硬度也會降低。
現代科技發達,受技術局限越來越小。
比如說最近熱門的3D硬金,既能保證造型多樣、輕便,也能保證黃金的高硬度(硬度能達到普通黃金的4倍)。
不過,3D硬金也有致命缺陷:金層過薄,受擠壓、磕碰容易受損。
老銀
銀,雖然比不過黃金珍貴,但其受歡迎程度,可絲毫不遜色於黃金。寶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件首飾,就是一隻銀手鐲~
①老銀純度低
和老金一樣,多數老銀也不是足銀。但也因此,多了一份復古、溫潤感,看起來還蠻親切的:
現在工藝越來越好,純度當然也越來越高了,新銀的亮度和光澤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有些人為了追求「老銀」的感覺,商家也會將新銀人工硫化做舊。
②老銀款式獨特
由於年代的不同,不同時期的老銀所呈現出來的風格差別也相當大。
鏨刻、錘揲等古老技法上的運用,加上極具年代感的花紋元素,放在現代來看很是精緻。
不過現在有很多老銀首飾,都是白銅造假仿製的,大家要看清楚再下手哦~
玉石類:
老瑪瑙、老蜜蠟、老翡翠
除了金銀貴金屬,玉石界的「老輩分」也不少呢~
比如說老蜜蠟、老瑪瑙、老翡翠...那麼這些老玉石的價值,又如何呢?
老瑪瑙
老瑪瑙,一般具體指的是西周老瑪瑙,以及老南紅。
西周瑪瑙俗稱「西瑪」,是西周時期,點綴在串飾中的瑪瑙珠子:
在當時,這些串飾是貴族婦女不可缺少的飾物,也是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西周老瑪瑙,顏色紅潤,最大的特點是平頭平口、孔道很大,還具有水波一樣的光澤,非常通透。另外,西瑪珠子的形狀也很豐富:
之前,寶姐聽說有一位老瑪瑙迷,花了將近20年時間搜集了四十多顆西周老瑪瑙。
後上節目,專家估價60萬!也就是說一顆珠子一萬多,完全可以當做傳家寶了~
另外,還有一種戰國紅瑪瑙,千萬別以為它是戰國時期出土的瑪瑙哦!
它只是因為顏色與戰國時期出土的紅縞瑪瑙相似,才被人們如此稱呼的。實際上,它只是近年來在遼寧、河北等地出產的紅縞瑪瑙:
也就是說,戰國紅瑪瑙跟「老瑪瑙」毫無關係啦~
一般來說,西周老瑪瑙市場十分混亂,99%都是假貨,而且造假工藝也很高超,不是專家根本分辨不出來。因此,寶姐並不建議大家選購它。
老蜜蠟
蜜蠟的新老之分主要在於年份,如果一塊蜜蠟具備了一定的年份,或保存、或佩戴把玩了有一定的歷史,才算得上是老蜜蠟,反之則是新蜜蠟。
其實,相比之下,寶姐覺得老蜜蠟是真的好看!
它是時間流逝的產物,身上凝結了千年的光陰。質感與新蜜蠟很不一樣,所以價格自然是新蜜蠟難以企及的。
不過,蜜蠟作為「珠寶造假排名榜」的前三甲,即使是普通蜜蠟都是遍地深坑,更別提老蜜蠟了!經驗不到位,買回家就是「賠錢」的主兒。
寶姐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老蜜蠟的造假,有興趣的寶迷可以點擊「蜜蠟造假」進行查看~
炒作年代的老翡翠
一般來講,老翡翠有兩種含義。
一是翡翠的時間「老」,一是翡翠的種「老」。市場上的老翡翠,大多是前者,還多以「明清翡翠」為噱頭。
但真正能流傳下來的明清翡翠,簡直少的可憐,大多數也都在博物館裡呢~市場中那些所謂的「明清翡翠」,當然是假的了!
這種「老翡翠」騙局,每年都有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少則幾千多則上百萬。
買回家一檢測才發現,這些老翡翠壓根不是天然A貨,而全部是經過漂白、填充、染色處理過的:
這就是「老翡翠」不帶證書的原因,因為它壓根就不是天然的,開不出來啊~
不光是翡翠,買任何珠寶都好,沒有證書的珠寶一定不能買!更是別信它們「光怪陸離」的身世傳奇,這個冤大頭咱們可不能當啊...
珠寶中的「老貨」,其實也不乏高價值的精品,只不過我們普通珠寶愛好者,很難接觸到,能碰到也算是運氣。
但收藏價值不分新舊,就像我們現在收藏的優質彩寶、玉石,再過個百年,留給孩子們,不一樣成了人人羨慕的「老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