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研製第三代重型通用直升機曝光:可排名世界第三

2020-12-18 烽火哨所

近日,航空工業舉行舉行表彰活動,直升機所的馮勝全型號總設計師獲得風雲人物獎,據新聞報導,馮勝全與聯合設計團隊一道, 用3個月完成總體技術方案,用6個月完成詳細設計,並在評審中受到專家組好評。最終創造了直升機研製史上難得一見的「當年設計、當年生產、當年首飛」奇蹟。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他認為,馮勝全設計的應該是我軍新一代大型運輸直升機,是在直八大改(被誤傳為直-18A)陸軍型運輸直升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進後重新設計而成的,目前型號不得而知,有可能因為改進太大,將重新命名,比如直-18或直-28直升機,有意思的是,下面這張圖板中的直8寬機身項目和直-8G(高原型)是並行的兩個項目,說明在最近露面的所謂「直-18直升機」實際上是直-8G項目,真正的直-18就是直-8寬體機身的新型號,簡單講,直-8G是在AC-313直升機和直-8A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進的二代半直升機,而直-18寬機身型號是貨真價實的三代通用重型直升機,這是有本質區別的,總體上來說,作為13至15噸級直升機,其性能僅次於英意的EH-101和美國的S-92直升機。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直8飛機的歷史很悠久,是仿製法國的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而法國的「超黃蜂」直升機於1963年就試飛成功,我國為了進行首次洲際彈道飛彈的試驗計劃,史稱718工程,於1973年從法國購買,1980年的飛彈試驗重要關鍵數據艙就是其成功打撈的,我國軍方覺得性能不錯,1976年進行仿製,而停止了國內自行研製直7直升機,但由於技術力量太過薄弱,1994年才正式定型,由於技術太過老舊,直八直升機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其最新改進型是直8大改(直-8G),主要改進是取消摺疊尾翼,旋翼採用複合材料,動力採用了動力加大20%的國產渦軸六改進型。

在和平時期,陸軍對於直8大改的使用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是由於直8大改本身設計的限制,還是存在著一些重大缺點,這從直升機所的新聞報導中可以看出,第一,直8大改直升機機身寬度不夠,很多陸軍的裝備無法直接開進去,例如東風猛士裝甲車,就裝備我山地步兵部隊,其寬度為2.1米,而直8大改內部寬度只有1.9米,就是 1.8米寬的「山貓」ATV、「勇士」吉普都很難開進開出,因此可能加寬到2.4米左右。第二,機體重量過大,機身壽命較短,直-8大改直升機經過加寬以後,如果還採用其金屬結構,自身重量將大大加大,而發動機的功率,由於我國航發工業的技術水平,很難短時間內將其提高,因此新設計的直升機在加寬機身的前提下,還要維持重量,飛行速度不變,全部採用複合材料後,甚至比原來還輕,直升機壽命也大大延長,並且飛機的外形也變得特別美觀,飛行阻力大大下降,這些都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我軍米-17直升機機艙內停放的全地形120毫米迫榴炮。

第三,飛行距離在高原上大大縮短,直8G直升機在高原上飛行,由於空氣稀薄,旋翼的升力大大減小,並且要經常翻越高山峻岭,發動機經常處於最大功率狀態,這時耗油急劇增加,而直8G只有兩個機身外掛油箱設計,不能滿足部隊需要,例如我軍進口俄羅斯的的米-17直升機就自行改裝了六個機身外掛副油箱,新設計的直8寬體型號運輸直升機增加到了四個機身外掛副油箱。

第四防彈能力不強,沒有採用防墜毀設計,直8G直升機由於其基礎原型設計的年代過於老舊,對防墜毀設計設計考慮的並不是很多,而直-18寬機身型號由於採用的複合材料設計,不僅材料更輕,而且抗墜毀性能更好,這是經過美軍實戰檢驗得出的結論,直-18寬機身型號的起落架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以提高其抗墜毀性,在防彈性能方面,我軍甚至要求駕駛艙的防彈性要超過武直十專用武裝直升機,並且,外掛副油箱,也採用了類似蘇27戰鬥機機身防彈油箱的設計,即使被炮火飛彈命中以後也不會起火爆炸。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上馬就四代技術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具備第四代直升機的技術特徵,即第三代渦軸發動機;裝有高性能直升機專用翼型、優化槳尖和先進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無軸承槳轂;機體結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電傳作業系統;採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乘員座椅處的振動水平接近0.05g、噪聲水平接近80dB。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自研有4個技術難關
    中國目前還沒有自研自產的重型直升機,美國的CH-53、俄羅斯的米-26等機型已經服役多年。中國已開始這型直升機的工作,起步就瞄準四代直升機技術。可以斷定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運用當今世界的前沿技術、尖端技術,開發好用、夠用、適用、性能先進的直升機。再運用面臨淘汰的落後技術、工藝,發展一個嶄新機型意義不大。重型直升機的發展,有四大技術難關,在這些方面全面突破,將是其研製成功的重要基礎。
  • 中國直升機發展報告:只剩下最後一塊拼圖,重型直升機
    直升機民用領域:1-13噸多線布局,多點開花 中國航空工業多年來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在民用直升機研發製造領域成功研製了AC301、AC311、AC312、AC352、AC313等適用範圍廣泛的系列直升機,形成了從1噸到13噸較為完整的產品譜系和「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產品格局。
  • 中俄聯合研製AC332重型直升機,這回中國是主導
    近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在經過多輪談判後,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OAK)將於今年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下屬的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籤署聯合研發合同,正式啟動AC332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工作。
  • 中國三代重型軍用卡車揭曉,衝破外國技術封鎖的枷鎖
    解放軍第三代重型卡車競標揭曉,我軍有了全新的重型大卡!獲勝者是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過激烈的淘汰過程,陝汽集團以第一名的佳績拿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代重型軍用越野汽車項目。【澳洲空軍世界專稿】陝汽集團經過十年的研製和改進,推翻了多輪的設計方案,最終研製出了滿足解放軍需求的最新軍用重型卡車。這是繼第一代、第二代軍車項目之後,陝汽又一次獲勝。應當強調,目前提及的軍用重卡,指的是具備真實實戰越野能力的重型卡車,只有路面行駛能力的普通大型卡車早已不符合解放軍的需求。通常軍用重卡包括6×6或8×8兩種主要架構。
  • 渦軸16可配直20 催生中國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
    原標題:直-20填補中國航空工業短板 憑藉出色的環境適應性,中國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將活躍在遠洋和高海拔地區。 旋翼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因此,一款代號直-20的通用型直升機在2013年底成功試飛後,迅速和殲-20戰鬥機、052D驅逐艦一樣,成為最受關注的新型國產裝備。
  • 中國也有了重型直升機,42噸起重馬上開工建造
    還有一款重型起重直升機模型的曝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款從2016年中俄就開始聯合研製的AHL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2噸,也是目前全球現役最大的是直升機之一。在借鑑了米-26重型直升機的一些經驗後,中俄兩國經過2年的艱苦研發,終於填補了中國重型直升機領域的空白。目前,兩國已經完成談判,馬上就要開工建造進行量產了。這可是個好消息,在我國的直升機領域。
  • 至今我國仍然在研製同類型機型,美國CH53E重型直升機有何神奇?
    CH-47重型直升機美國航空工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渦軸動力直升機, 很快實現了中型直升機的裝備, 也具備了發展更大規格直升機的技術實力,50年代末期又開始研製實用的重型直升機, 並根據陸軍和海軍不同的使用要求
  • 雅克-24,失落的蘇聯「支奴幹」縱列雙旋翼重型直升機
    雅科夫列夫設計設計局作為蘇俄著名飛機設計局,以研製輕型客機、垂直起降戰鬥機、教練機聞名,如雅克-40噴氣式支線客機、雅克-41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130高級教練機。但很少有人知道雅克設計局也曾研製過一款重型直升機與著名的米裡直升機設計局爭鋒,並且該機採用了少見的縱列雙旋翼布局,堪稱俄版CH-47「支奴幹」。
  • 天津直博會|直20研製成功意義重大,首次近距離與公眾見面
    10月10日,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中航直升機產業基地內舉行。剛在國慶閱兵的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首次近距離與公眾見面,該機可以說是本屆直博會名副其實的「明星」直升機,靜態展示和飛行表演都吸引眾多觀眾的駐足觀看。靜態展示的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
  • 航空工業研製的大型民用AC313直升機已成功實現首飛
    > 2010年3月18日,航空工業研製的大型民用直升機—— AC313在江西景德鎮實現首飛。 讓國產直升機振翼高飛,這是一代代直升機人的夢想。
  • 土耳其準備獨立研製ATA2重型直升機,比中國的直10更具備優勢
    土耳其官方不久前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已經著手研製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AKA2,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研發過程,沒有任何外力的協助,一切都是土耳其獨立開發。根據相關消息可以了解到,這款直升機比現有的T129在體積和重量上優勢都要明顯,一旦成功,將會是最先進的裝備之一。
  • 直20正式批量生產,發動機型號罕見曝光,新重型武直即將露面?
    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直-20三種型號都已經正式進入批量生產狀態,作為國產新一代通用直升機,直20系列的大批量服役將大幅提升我國戰力。與此同時,隨著直20的頻繁曝光,其使用的發動機也逐漸被外界知曉。據悉,直20所使用的發動機型號正是我國新研發的渦軸-10發動機,其功率達到1600KW,不但能夠為直20提供充足的動力,也為我國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研製解決了後顧之憂。
  • 即將迎來重型直升機的最新消息,中國期待已久的裝備終於橫空出世
    重型直升機是國人十分渴望得到的一款武器裝備,而今年早些時候,此前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俄方將最快在年底與中國籤約共同開發重型直升機的消息。    2016年6月中俄雙方籤署了有關聯合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的政府間協議,內容指出這是一種全新機型,可以完成包括運輸、疏散和防火等方面的各種任務。  根據不同的使命,直升機的起飛重量介於38.4到40.9噸之間。商業荷載量介於10-15噸之間。最大航程630公裡,最大時速300公裡。此外,直升機可晝夜工作,並適合於任何天氣情況。
  • 中國會開發重型武裝直升機嗎?
    7月14日, 巴基斯坦與土耳其正式籤署了引進T-129武裝直升機的合同。據報導稱,此前中國提供試用的直-10武裝直升機已經原物退還。總之這次交易,實在是沒法得出直-10性能不如T-129的結論,就好像韓國的K2自行火炮這幾年在國際上賣的不錯,難道是因為它性能優於德國PzH-2000或者PLZ-52?
  • 俄羅斯重型直升機之王,如今在我國開始一段新傳奇
    ,該機起飛重量44噸,載重12噸,並在196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種飛行速度超過300公裡/小時的直升機。   米-46將能有效解決米-26的運力浪費問題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多年來也在遊說中國參加PTV-35新一代重型直升機的研製,俄媒曾報導在2013年10月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
  • 中國武裝直升機發展實現三級跳,超越直10的重型武直即將面世
    武裝直升機是現代陸軍爭奪「一樹之高」控制權的利器,可以快速靈活地對敵方各種地面目標尤其是裝甲部隊實施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成為世界主要陸軍強國競相發展裝備的寵兒。到了越南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如同蝗蟲一般滿天亂飛的武裝直升機給還在依靠「鐵腳板」打天下的中國陸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了自身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當時我軍雖然也有一定數量的直升機,但是規模小性能差,只能承擔後勤運輸任務,專用的武裝直升機更是完全空白的領域。
  • 直-20研製迎來曙光 中國在直升機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
    在中國戰機的「20家族」殲-20和運-20都已經公開亮相了,而唯獨直-20沒有,這說明直-20對於我國的重要性,還說明了直-20研發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直-20首次曝光的時候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版的S-70「黑鷹」直升機,的確從外形上來看,直-20簡直就是黑鷹的翻版,而且這兩款直升機都是10噸級的通用知道哼唧。對於我們陸軍來說,如果能夠擁有在高原上來去自如的運輸直升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1984年中國向美國購買了24架S-70「黑鷹」民用版直升機。
  • 經典第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改型依舊量產中,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對於軍迷而言,特別是70後和80後,一定對第三代戰鬥機非常有興趣。這兩代軍迷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北約聯軍的第三代戰鬥機在體系的支持下,給兩個國家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兩場戰爭也告訴世人,現代戰爭完全可以做到以空中力量為主,地面部隊為輔,只要實力到位完全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說到第三代戰鬥機主要是美國製造的F-14,F-15,F-16和F/A-18四大系列,另外歐洲主要是法國的幻影2000戰機。
  • 渦輪軸動力沙皇:它將是我國重型直升機的第一備選發動機!
    自1980年正式服役以來,這個出自著名米裡設計局之手,機長40.025米、高度8.145米、空重28.2噸、最大起飛重量高達56噸、載重量與中國運-8運輸機和美國C-130大力神運輸機相當的超級龐然大物,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