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空白!中俄聯合研製AC332重型直升機,這回中國是主導

2020-12-19 軍武次位面

近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在經過多輪談判後,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OAK)將於今年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下屬的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籤署聯合研發合同,正式啟動AC332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工作。

於是乎,在一幹大佬於「軍隊-2020」國際防務論壇暨展會期間各種傳言「中俄籤署軍售大單」沒有一則實錘的情況下,「中俄聯合研發重型直升機」就這樣沒有一絲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地成為了此次防務論壇中俄公開達成的、最大規模、最有意義的合作協議,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中俄這個合作的概況

不過,雖然「中俄聯合研發重型直升機」相比諸如採購蘇-35SK型戰鬥機、S-400/「安泰-4000」防空系統之類的合同,可能的確不太引人注目,但實際上,這一聯合研發項目起碼對咱們來說,籤訂過程完全算得上是「艱苦卓絕」,對中國的民用直升機工業、乃至中國軍隊的意義也是頗為重大的。

安泰-4000

談判艱苦卓絕

說中俄雙方這麼一個聯合研發合同籤的「艱苦卓絕」,單單從談判過程就能看出來了:這麼一個AC-332型重型直升機的合同,早在2016年就已經納入了中俄兩國航空工業合作規劃,當時的計劃是在2018年籤署正式合作協議。

中國「先進重型直升機」模型

雖然在2018年的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在一號館的展臺上已經首次展出了這一「重直」的縮比模型,當時配的說明展牌標示這是一種「先進重型直升機」(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當時的展臺同樣展出了一款性能相似、但外形有諸多不同的重型直升機模型),同時參展的俄羅斯相關防務集團的負責人也宣布,說中俄兩國關於重型直升機研發的談判「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可能很快就要籤署合同」。

俄羅斯版重型直升機模型

但時間證明咱們還是把這事兒的難度給想簡單了,本來很快就要籤署的合同遲遲未來,到了2019年底、2020年初甚至還一度傳出中俄兩國在重型直升機與寬體客機合作領域出現問題的不靠譜消息,大伊萬清楚地記得當時咱們有些軍事論壇裡面,還有人特地開帖討論所謂的「和國外合作的必要性」。而從現在的「上帝視角」往回看,中俄雙方在最近四年間,為了這麼一個直升機項目先後實施了二十多輪次的政府間談判,先後明確了直升機的早期概念設計、初步性能指標、兩國研製任務劃分、市場營銷劃分等關鍵問題,現在終於「得成正果」,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艱苦卓絕」了吧。

對中國意義重大

而從目前初步披露的、中俄雙方將要籤署合同的具體內容來看,大伊萬認為,儘管很多讀者認為和俄羅斯搞合作研發「就是個坑」,但咱覺得這回航空工業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和俄方籤的合同,從本質上來說還是非常「有利於我」的。

中俄(蘇)在蘇-27合作中受益匪淺

畢竟大家都知道嘛,橫向比較,按照俄羅斯方面和印度(其實也包括了本世紀初的中國)籤署的相關「聯合研發」協議看,所謂的「聯合研發」其中的含義其實就是「印度拿錢,俄羅斯研發,研發過程順帶提升一下俄羅斯自己的相應基建和基礎研發水平,最後拿出點大差不差的成品糊弄一下印度人,自己再裝備更高端的產品」。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俄印聯合研發蘇-30MKI和「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的項目,甚至也包括了當年被俄羅斯拿來釣咱們的魚、幸而我們沒有上鉤的蘇-30MK3和蘇-27SMK項目。大家之所以擔心和俄方搞「合作研發」,擔心的就是這裡。

蘇-30MKI,墜毀當然只能怪印度人

但從這麼一個「重直」的合同來看,起碼根據合同規定,俄方已經從項目的主導方或聯合研製方,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合作方」,說的再難聽一點就是「協作方」,畢竟技術指標是我們定下來的、主要研發基地和研發過程是由我們掌握的、各種核心風洞數據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最後機型的批產列裝也是放在中國的、甚至市場推廣和售後技術支持也都是中國負責。根據披露出來的《合同》內容規定,俄羅斯在研發中所要承擔的任務,貌似已經縮小到了部分次要機上分系統的研發、對中國方面的總體設計進行相關設計諮詢、對中國方面的機型批產進行協助這麼一個很小的方面。

2017年5月22日,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成立

整體來看,AC332項目按照目前的情況,基本可以確定為是一個以我為主、充分借鑑了俄方在相關領域的優勢、最後的批產和列裝也都以中方佔據了主導地位的合作項目。故而大伊萬認為,相比於在CR-929項目的「各佔一半」,重直項目的「一方主導」無疑更有利於產品研發順利進行。而很幸運的是,這回是中國航空工業佔據了主導權,也確保了設計出來的AC332重型直升機會最大限度地符合我國、我軍的客觀要求,這不禁讓人感嘆:有技術當然好,有錢當然也好,但是有技術加有錢,才是真的好(大霧)。

這一項目對中俄的影響

在明確了AC332項目的合同概況後,這一項目對中俄雙方的影響自然也就比較清楚了:對俄羅斯來說,在米-171的噸位不足、米-26的噸位又太大的情況下,增加一個「中間噸位」的重型直升機,當然也是有其客觀需要的。只不過在俄羅斯國內民用直升機市場本來就已經很狹窄、產品在國際範圍內相比歐直的一票產品競爭力也不足、軍用直升機市場也沒有什麼挖掘的必要的情況下,AC332究竟能否贏得俄軍的垂青實在是得打個問號,也許俄方會另覓出路、另起爐灶再搞一個比較適合俄方的重型直升機項目?

在俄羅斯參加演習的米-171

而相對於中方來說,AC332這麼一個項目不管是對民用,還是對軍用,都是極其重要的。

民用角度

先說民用好了:相比俄方在民用重型直升機領域面臨的問題是「好不好用」、「性價比高不高」,我國在民用重型直升機領域面臨的問題根本就是「有還是沒有」。

AC313直升機

目前國產的噸位最高的民用直升機是基於直-8平臺深度挖潛改進來的AC313,底子還是最早的法國「超黃蜂」。雖然該型飛機經過了這麼多輪改進,但在最理想的搭載構型下,艙內載貨也只能到4噸左右,吊掛重量也只能到5噸上下,而且還需要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艙內極限搭載構型下載油量受限,飛行距離較短,二是我國目前相當急需的高原、高高原飛行性能上,AC313依然不盡如人意。雖然早已完成了高高原機場試航試驗,但載油量、載貨量要進一步下降。

米-26重型直升機

此外,自俄羅斯進口的米-26重型直升機數量極少(只有個位數,俄羅斯自己也沒多少),更不用說米-26這種機型沒有為高原使用特化過(俄羅斯自己就沒有類似需求)。故而對我們來說,一種起飛重量比AC313更高、但比米-26低、運行性價比要更高的、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高原機場運行時還可以維持艙內5噸左右的最大商載、適合在高原地區運行的「重直」,起碼在民用領域是有極為迫切的需求的。

軍事角度

而從軍事角度來看,AC332的作用就更大了。畢竟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機型配系,在運輸和突擊直升機裝備序列中,目前已經有了4噸級的直-9和10噸級的直-20,往上則已經有了13噸級的直-8G,目前又有了寬體型號、可以攜帶空突部隊「山貓」突擊車的直-8L型。

中國直-8G

但橫向與美軍對比的話,我軍陸航空突部隊的機型配系差的實在太遠,畢竟美軍陸航的機型裝備序列中,是沒有13噸級的直-8L這種型號的,從MH-60這種機型往上是直接跳到CH-47D這種23噸級的機型的。相比艙內載荷依然停留在4噸左右、只能運載一兩臺山貓突擊車的直-8L,CH-47D系列是可以直接做到艙內載荷8噸左右,能夠運載約50名輕裝步兵及相關裝備,也就是做到一次投送一個空中突擊排的能力。

美國CH-47D

故而,要從這種角度來說,咱們搞的這個最大商載10噸左右、最大吊掛重量約15噸的AC332如果真的有個「並行發展」的軍用型號,那才真的是「全村的希望」,未來十年左右中國陸軍空突部隊在點完了10噸級突擊直升機、10噸級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科技樹後,用於整建制投送排級單位、甚至可以直接吊掛155超輕型榴彈炮甚至更大型戰鬥車輛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可就真的要全靠AC332這麼一個三十多噸的重型直升機了。

中國直-20

當然,對於AC332這麼一個機型來說,當前面臨的問題還很多,畢竟設計正常起飛重量30噸以上的重型直升機,咱們可是真的沒有任何設計經驗。此外以目前國產渦軸發動機的性能來看,光靠安裝在直-20上的FWZ-10這種1500kw級的渦軸發動機,即使安裝三臺也很難確保AC332有足夠的動力,必須另行研發2000kw級的新型渦軸發動機。但是,既然我們已經走上了研發新型重型運輸直升機的道路,那麼,「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

相關焦點

  • 中俄已經談妥!中國也有了重型直升機,42噸起重馬上開工建造
    還有一款重型起重直升機模型的曝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款從2016年中俄就開始聯合研製的AHL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2噸,也是目前全球現役最大的是直升機之一。在借鑑了米-26重型直升機的一些經驗後,中俄兩國經過2年的艱苦研發,終於填補了中國重型直升機領域的空白。目前,兩國已經完成談判,馬上就要開工建造進行量產了。這可是個好消息,在我國的直升機領域。
  • 渦輪軸動力沙皇:它將是我國重型直升機的第一備選發動機!
    近年來,隨著國產重型直升機需求的日益迫切,中國航空企業對D-136系列發動機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中俄聯合研製40級重型直升機項目中,D-136系列發動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選項。要想帶動40噸級的直升機,目前在非西方的渦輪軸發動機裡,除了D-136系列,就只有俄羅斯在研的PD-12V具有可行性。
  • 中國直升機發展報告:只剩下最後一塊拼圖,重型直升機
    直升機民用領域:1-13噸多線布局,多點開花 中國航空工業多年來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在民用直升機研發製造領域成功研製了AC301、AC311、AC312、AC352、AC313等適用範圍廣泛的系列直升機,形成了從1噸到13噸較為完整的產品譜系和「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產品格局。
  • 即將迎來重型直升機的最新消息,中國期待已久的裝備終於橫空出世
    重型直升機是國人十分渴望得到的一款武器裝備,而今年早些時候,此前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俄方將最快在年底與中國籤約共同開發重型直升機的消息。    2016年6月中俄雙方籤署了有關聯合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的政府間協議,內容指出這是一種全新機型,可以完成包括運輸、疏散和防火等方面的各種任務。  根據不同的使命,直升機的起飛重量介於38.4到40.9噸之間。商業荷載量介於10-15噸之間。最大航程630公裡,最大時速300公裡。此外,直升機可晝夜工作,並適合於任何天氣情況。
  • 新聞分析:中國「直升機家族」是怎樣「一飛沖天」的
    業內人士表示,從當初的「望塵莫及」到與世界強國「對等合作」,再到「走出國門」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中國正向直升機強國大步邁進。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陳元先介紹,1956年國家決定在哈爾濱開展直5直升機的研製工作,開啟了中國直升機工業的發展歷程。
  • 俄羅斯重型直升機之王,如今在我國開始一段新傳奇
    米-26換發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因為D-136渦軸發動機已經能大體滿足該機最重要客戶——俄羅斯國防部的要求,也就是說只要俄國防部表示不願意換發,該機的新發動機研製將永遠停留在紙面階段。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俄羅斯設計和生產重型直升機的能力,米裡公司在20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新一代重型直升機。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上馬就四代技術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具備第四代直升機的技術特徵,即第三代渦軸發動機;裝有高性能直升機專用翼型、優化槳尖和先進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無軸承槳轂;機體結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電傳作業系統;採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乘員座椅處的振動水平接近0.05g、噪聲水平接近80dB。
  • 直-20產量將達3000架,有望衍生出重型武直,彌補我軍不足
    這表明直-20作為用途廣泛的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將與美國的UH-60「黑鷹」直升機一樣發展出眾多型號,繁衍出枝繁葉茂的大家族,這種代表我國最高技術水平的第四代直升機無疑會成為交付量最大的國產直升機,並將長期服役。
  • 土耳其準備獨立研製ATA2重型直升機,比中國的直10更具備優勢
    土耳其官方不久前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已經著手研製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AKA2,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研發過程,沒有任何外力的協助,一切都是土耳其獨立開發。根據相關消息可以了解到,這款直升機比現有的T129在體積和重量上優勢都要明顯,一旦成功,將會是最先進的裝備之一。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自研有4個技術難關
    中國目前還沒有自研自產的重型直升機,美國的CH-53、俄羅斯的米-26等機型已經服役多年。中國已開始這型直升機的工作,起步就瞄準四代直升機技術。可以斷定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運用當今世界的前沿技術、尖端技術,開發好用、夠用、適用、性能先進的直升機。再運用面臨淘汰的落後技術、工藝,發展一個嶄新機型意義不大。重型直升機的發展,有四大技術難關,在這些方面全面突破,將是其研製成功的重要基礎。
  • 中國武裝直升機發展實現三級跳,超越直10的重型武直即將面世
    到了越南戰爭時期,美國陸軍如同蝗蟲一般滿天亂飛的武裝直升機給還在依靠「鐵腳板」打天下的中國陸軍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了自身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當時我軍雖然也有一定數量的直升機,但是規模小性能差,只能承擔後勤運輸任務,專用的武裝直升機更是完全空白的領域。
  • 直-20之後,中國直升機之路該怎樣走?重型化、高速化和隱身化
    直-20大量的使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技術,目前已經進入正式量產服役階段了,中國通用中型直升機的巨大空白終於被彌補。外界也開始有了新的展望,在直-20之後,中國直升機航空工業應該向哪個方向,哪個型號發展呢?從國際經驗特別是美國的發展歷史來看,未來中國直升機可以朝著家族化、重型化、高速化、隱身化、特殊化這幾個大方向來發展。家族化——家族化發展主要以直-20為核心,直-20是中國現階段最具發展潛力的直升機,具備拓展為各種變種型號的強大能力,發展升級潛力非常廣闊。
  • 中國會開發重型武裝直升機嗎?
    考慮到這是土耳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軍備出口項目,在支付方面肯定會給巴基斯坦更大的優惠。綜合來看,土耳其「賠本賣吆喝」的競爭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近年來向我國買了太多的裝備,因此這回買T-129也有一點結交新夥伴的因素在裡面。
  • 至今我國仍然在研製同類型機型,美國CH53E重型直升機有何神奇?
    CH53E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美國航空工業在冷戰初期得到很快發展, 作為冷戰早期開始應用的新裝備, 軍用直升機在韓戰時期就已經表現出很強的戰場價值,很快成為陸、海軍航空裝備的重點。CH-47重型直升機美國航空工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渦軸動力直升機, 很快實現了中型直升機的裝備, 也具備了發展更大規格直升機的技術實力,50年代末期又開始研製實用的重型直升機, 並根據陸軍和海軍不同的使用要求
  • 中國自行研製第三代重型通用直升機曝光:可排名世界第三
    近日,航空工業舉行舉行表彰活動,直升機所的馮勝全型號總設計師獲得風雲人物獎,據新聞報導,馮勝全與聯合設計團隊一道, 用3個月完成總體技術方案,用6個月完成詳細設計,並在評審中受到專家組好評。最終創造了直升機研製史上難得一見的「當年設計、當年生產、當年首飛」奇蹟。
  • 雅克-24,失落的蘇聯「支奴幹」縱列雙旋翼重型直升機
    雅科夫列夫設計設計局作為蘇俄著名飛機設計局,以研製輕型客機、垂直起降戰鬥機、教練機聞名,如雅克-40噴氣式支線客機、雅克-41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130高級教練機。但很少有人知道雅克設計局也曾研製過一款重型直升機與著名的米裡直升機設計局爭鋒,並且該機採用了少見的縱列雙旋翼布局,堪稱俄版CH-47「支奴幹」。
  • 渦軸16可配直20 催生中國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
    原標題:直-20填補中國航空工業短板 憑藉出色的環境適應性,中國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將活躍在遠洋和高海拔地區。 旋翼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因此,一款代號直-20的通用型直升機在2013年底成功試飛後,迅速和殲-20戰鬥機、052D驅逐艦一樣,成為最受關注的新型國產裝備。
  • 中國國家電網重型直升機吊電塔毫釐不差,但飛機飛行員都是租美國
    轉發的朋友狂贊中國基建狂魔從地面延伸到了空中,顯示出飛行員高超的技術和直升機優良的性能。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個視頻和直升機都非中國,而是美國西科爾斯公司S-64F重型直升機在鋪設北美電網時的作業視頻。讓激動的朋友空歡喜一場。
  • 中國購買100臺俄羅斯直升機發動機
    【文/觀察者網 楊子江】俄羅斯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12月2日發布公告稱,中俄兩國在2021到2022年期間將履行合同,俄方交付中方約100臺直升機發動機。這種型號為BARK-6V-7S的數控系統,由聖彼得堡克裡莫夫設計局自行研製生產。該型發動機與前期型號相比,設計壽命提升了約2倍。裝備該型發動機後,直升機在山區和炎熱地區飛行性能將有大幅提升。該型發動機可以在海拔6000米內,零下50度至零上60度的溫度中工作。
  • 直8寬體型直升機曝光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中國兵器試驗官方微信號8月17日消息,近日,駐贛某試飛大隊協同駐寧某大隊開展實戰化背景下「山貓」全地形車直升機裝運、吊運試驗,以檢驗該車輛在空中運送過程中的穩定性及安全性。這是直-8L寬體型直升機首次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