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說長孫皇后是陝西人,《新唐書》為何說她是河南人?

2020-12-20 王福星

筆者今天讀《新唐書》和《舊唐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新唐書.列傳第一》記載說:「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魏拓跋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

《舊唐書.列傳第一》記載說:「 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安人,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也。晟妻,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後。」

圖為長孫皇后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新唐書》說長孫皇后是河南洛陽人,《舊唐書》說長孫皇后陝西長安人。《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是公認的國家級正史,兩部正史的記載南轅北轍,我們該信哪一部正史呢?要把這個話題說清楚,就要把長孫家族的遷徙歷程說道一番了。

拓跋氏是鮮卑部落,他們起源於黑龍江大興安嶺一帶。是典型的漁獵民族。大興安嶺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和黑龍江豐富的漁業資源,使得拓跋部落成為人口繁盛的部落。

在匈奴與漢朝爭霸的時候,拓跋部想走出黑龍江流域,但是沒有成功。匈奴遭到漢軍重創,主力只能逃往歐洲。拓跋部趁機走出黑龍江流域,來到大草原上。拓跋部到了大草原之後,逐步由漁獵民族,變成了遊牧民族。

圖為李世民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中原經歷了漢末三國亂世,和西晉的八王之亂,中原大地已經是千瘡百孔。拓跋部落在公元389年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就是在今天山西省大同市。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實行漢化改革。孝文帝先是把都城從山西大同遷到河南洛陽,然後讓北魏貴族改用漢姓。

拓跋皇族的宗室長,因為是皇族的長孫,因此改姓長孫氏。長孫氏因為居住在洛陽,因此以洛陽為郡望,號曰洛陽長孫氏。長孫家族在洛陽繁衍生息一百多年,成了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

長孫家族家族從洛陽遷居長安的事情,發生在北魏孝武帝入關中的時候。北魏孝武帝是北朝版漢獻帝,高歡是北朝版董卓。孝武帝不甘心被高歡牽制,帶領一批大臣,離開中原遷入關中。長孫兕作為孝武帝的追隨者,來到了長安定居。

圖為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高歡家族在河南和山東一帶建立北齊,宇文泰家族在關中地區建立北周。長孫兕在北周擔任將軍,長孫家族一脈因此成了北周望族。長孫家族入仕北周之後,漢化傾向越來越明顯。長孫皇后的伯父長孫熾,就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書生。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也是略通文史。

北周武帝消滅北齊之後,長孫家族一脈又回到了祖籍地洛陽定居。長孫兕有兩個比較有名的兒子,分別是長孫熾和長孫晟。長孫熾是長孫兕的嫡長子,繼承了長孫家族在洛陽的祖業。長孫熾的子嗣,以長孫安世最有名。長孫安世繼承了長孫家族在洛陽的祖業,在隋朝末年的時候,以洛陽長孫氏代表人物的身份,當了王世充的宰相。

圖為長孫皇后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長孫晟不是大宗嫡長子,洛陽祖業被大哥繼承了,他只能去外面闖蕩,因此定居在長安。長孫晟的子女,以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最有名。

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都出生在長安。長孫皇后出生於長安,成長於長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長孫皇后就是地地道道的長安人。《舊唐書》把長孫皇后說成是長安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長孫皇后的祖籍地在洛陽,長孫家族的大宗嫡長長孫安世也在洛陽。長孫家族的郡望,也是在洛陽。《新唐書》按照隋唐時期郡望為先的原則,把長孫皇后說成是洛陽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圖為武媚娘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隋唐時期,說一個人的籍貫,不說他的出生地和成長地,而是先說他的郡望。舉個例子,《新舊兩唐書.則天順聖皇后本紀》都記載武則天是「并州文水人也。」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是并州文水人,他追隨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立下了赫赫戰功。武士彠發跡之後,被李淵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士彠後來被調到利州擔任都督,並且在利州生下了武則天。利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廣元,廣元因此滿世界宣稱是武則天的故鄉。

武則天雖然不是生長於文水,但是文水是武則天的祖籍地。《新舊兩唐書》本著祖籍地優先的原則,把武則天的籍貫地寫成了并州文水。

圖為唐高宗與武媚娘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古代的時候,人員流動性不大,大部分的人們在哪裡出生,就在哪裡老死。現在的社會,人們出外工作經商,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人員的流動,讓人們的籍貫問題,也變得非常有趣。

我有一個朋友,父親是江西人,母親是福建人。她出生於福建,童年在福建的外婆家度過,戶口卻上在江西老家。她在寧波工作,並且在寧波買房,就把戶口遷到了寧波。

朋友的戶口曾經在江西,並且參加了江西的高考,但是不會講江西家鄉話。我問她:「你原始戶口在江西,如今的戶口在浙江,你到底是哪裡人?」

侄女說:「說我是江西人吧,也可以。說我是福建人吧,也可以。說我是浙江人,也沒有問題。」

現在的人員流動性大,出生在一個地方,工作在另一個地方的情況,可謂是大有人在。若干年後的史學界,要搞清楚當今名人的籍貫,也是件麻煩事。

若干年後,史書記載現在的名人,也會出現長孫皇后那樣的情況。這本書說名人是河南人,那本書說名人是陝西人。到時候,學歷史的學生,可就有得忙了。

本文史料來源:《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鑑》。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籤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相關焦點

  • 唐太宗的七個嫡出子女,為何全部都不長命?原因竟在長孫皇后身上
    唐太宗的七個嫡出子女,為何全部都不長命?原因竟在長孫皇后身上在古代,人們認為多子多孫是一種福氣的象徵。而在這之中,皇帝更是擁有眾多嬪妃,所以也有很多孩子。在眾多帝王中,李世民的孩子算得上是多的,他的一生一共擁有十四個兒子和二十一個女兒。
  •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賢君,他的正妻皇后長孫氏也是十分有名氣的。雖然大多數的皇后都不得寵,但是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卻是很好的。長孫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寵愛和尊敬,證明這位皇后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那到底長孫皇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看。長孫皇后的名字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她出身將門,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將軍,在分裂突厥上有很大的功勞,長孫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在北魏時就十分有名氣。
  • 《隋書》、《舊唐書》與《新唐書》文獻意義上的研究目錄(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
    ·選舉志》考    作者:付慶周(河南師範大學)    學位名稱:碩士    出處:河南師範大學 2009     關鍵詞:史料來源 史學考證 史實補充 古文獻學    [學位論文] 《新唐書·藝文志》校考    作者:趙庶洋(南京大學)    學位名稱:碩士    出處:南京大學 2009     關鍵詞:《新唐書·藝文志
  •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從何而來?
    或許人們對這位長孫氏不甚了解,家族顯赫這都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宰相長孫無忌是其一母同胞的哥哥,她自己更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親生母親。由此看出,長孫氏的出身和生平尤其不簡單。
  • 長孫皇后的4個姐妹都嫁給了漢人,這就是胡人漢化之路
    拓跋王室的孫子因其身份長孫而改名為長孫氏,並以洛陽為首領,這是洛陽長孫氏的源頭。說到洛陽,長孫氏,每個人都會想到長孫皇后。長孫皇后是鮮卑胡人的後代,這被記錄在官方的《新唐書·文德皇后傳》中。原文如下:「唐太宗文德舜的聖皇后長孫氏是河南洛陽人。第一個是魏拓跋的家人,因為是宗室的長子,所以就叫漢姓為長孫氏。
  • 國學知識點,記載唐代正史的史書有兩部,《舊唐書》和《新唐書》
    一般情況下,歷朝歷代的正史只有一部,唯獨記載唐代歷史的正史有兩部,為了以示區分,分別命名為《舊唐書》和《新唐書》。《舊唐書》一共200卷,按照紀傳體編纂,分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唐朝被後梁滅國後,後梁皇帝就開始籌劃為大唐修史,當各種工作還處於準備階段時,後梁就被後唐滅國。於是後唐的皇帝繼續搜尋史料,沒過幾年後唐被後晉滅國。
  • 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花了550塊錢,買到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位於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裡面,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是陝西師範大學臧振教授花了550塊錢買來的連城國寶。筆者今天就根據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繫於賡哲教授視頻公開課的講述,給大家說一說這件連城國寶的來歷。眾所周知,西安就是歷史上的古都長安。從先秦時期到隋唐時期,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就是中國的首都或者別都。
  • 長孫皇后,唐朝最賢惠的皇后,生前令人感動,死後讓人懷念
    有一天罷朝之後,李世民怒氣衝衝地回來,對長孫皇后說:「我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魏徵欺人太甚,總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聽完後,一聲不吭地換上正式的禮服,站在一旁說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李世民一愣,忙問夫人:「夫人這是何意?為何在家裡穿得這么正式,朕有何喜可賀?
  • 長孫皇后:帝王之愛雖是一瞬間的回眸,但她卻能做到夫妻恩愛一生
    長孫皇后:淑媛佐聖君,高風百世尊若要評誰是千古第一後,這長孫氏應該是首選之人,這個大概是沒有太多爭議的吧,她在歷史上皇后的評價上最高,夫君宋太宗亦可位千古明君之列,兩相媲美,這地位之崇高,也是自然之事。
  • 心狠手辣的秦王妃長孫氏,為何成了賢德淑適的長孫皇后?
    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皇后,在大家的印象裡,都是賢德皇后的榜樣。正史、野史、演義、戲劇裡面呈現的長孫皇后,也都是「千古一後」的形象。長孫皇后的形象非常正面,秦王妃長孫氏可就是腹黑心狠了。我說秦王妃長孫氏腹黑,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有史料佐證的。
  • 長孫皇后的葬禮上,肅穆的隊伍中有人發出笑聲,原因竟在此!
    長孫皇后曾享有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就是後世的皇帝都把她樹立為後宮的楷模,朱元璋就以她作標杆,認為「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並以此來讚揚馬皇后:「每對群臣述後賢,同於唐長孫皇后。」《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長孫皇后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 長孫皇后:皇后界的楷模
    別的妃子生病了,她就會把自己的藥品拿去給人家用。這些舉止,史書稱為「下懷其仁」,即下面的人都感懷她的仁德。  這些,都顯示出長孫氏的不同凡響,但是更卓越的是她的自我定位。  長孫皇后的自我定位是什麼呢?就是以唐太宗為準繩,以皇帝的大業為目標。她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後宮,都是皇帝大業的一部分。這就是說,長孫氏始終是唐太宗的一個方面軍。這是什麼?這就是很標準的母儀天下。
  •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他認為長孫皇后對他影響極大,有何影響
    李世民曾對房玄齡說:「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就是說,李世民認為,長孫皇后對他的影響很大。長孫皇后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賢后。她被後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在於,她是李世民事業的好夥伴,同時又絕不幹政,恪守後宮的本分。
  • 對比來看唐太宗的後宮:除了長孫皇后,其他都是工具
    長孫皇后的地位也非常穩定,李世民是秦王,她就是秦王妃;李世民是太子,她就是太子妃;李世民是皇帝,她就是皇后。而且她這個皇后是可以幹政的,還是李世民主動為之,長孫皇后避之不及。太宗彌加禮待,常與後論及賞罰之事,對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固與之言,竟不之答。
  • 教育子女失敗,幹涉大唐司法公正,長孫皇后原來是這樣的賢妻良母
    長孫皇后(601~636)13歲嫁給李世民,一生育有三子四女,用《百家講壇》的觀點,長孫皇后不但是良母,還是丈夫的賢內助,她賢淑、優雅、智慧、大度,幾乎就是一個毫無瑕疵、渾身上下閃耀著神聖光芒的完美封建女性。
  •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為什麼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被稱為第一賢后
    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歷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寫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一些大權在握,縱容外戚的皇后, 比如漢朝的呂后,後世評價都不高,而長孫皇后則是最為知名的賢后的代表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朝時候的長安,家裡非常顯赫,父親長孫晟是驍勇善戰的右驍衛將軍。外祖父是揚州刺史。長孫氏喜好讀書,守禮,循規蹈矩。她3歲時就被嫁給了李世民。
  • 李世民之妻長孫氏賢惠端莊,寫了首詩卻很「開放」,讓人難以置信
    隋朝雖然是個僅僅維持了38年的短命王朝,但也曾出過很多震爍古今的名將,如韓擒虎、賀若弼、長孫晟等人。其中的長孫晟,擔任過隋朝儀同三司、左勳衛驃騎將軍、左領軍將軍、右驍衛將軍等職,深受隋文帝隋煬帝兩代皇帝重用,是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有兩個特點。
  •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
    李世民當皇帝時頒布的許多制度,裡面都有長孫皇后的心血。李世民很聽長孫皇后的話,不單純是因為寵愛她,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相信她的遠見。長孫皇后臨死前,曾經求李世民答應她一件事情。可是李世民並沒有照辦,也因此,長孫家族遭遇到了滅門之災。長孫皇后究竟求了李世民什麼事情呢?為何李世民答應了長孫皇后的承諾,卻沒有做到呢?
  • 為何有「髒唐」之說?李世民殺掉李元吉後,強娶弟媳霸佔為妻
    至於為何這樣做,坊間流傳著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李世民好色。李世民在位期間,一直徵斂各種美女,像長孫皇后、蕭皇后、韋貴妃等等。第二種就是弟媳漂亮。04長孫皇后駕崩後,李世民有想過要立楊氏為皇后,但是被魏徵勸回去了。後來,李世民一直沒有立皇后。
  • 長孫皇后是賢內助,李世民娶到她,已經成功一半了
    仁德遠播跟隨李淵任職太原,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留在這裡。而沒有人去教她該如何去做,管理碩大的家業,年僅十七歲的長孫皇后,便承擔起了這一副擔子,管理李府的重任。一個優秀的賢內助,會幫助你很多。李世民沒有了家宅方面的後顧之憂,便可以安心的幫助父親李淵處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