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深入淺出剖析全浸式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什麼是全浸式自由式

  全浸式到底好不好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

  這些個問題被大家問了千百遍了

  所以今天

  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放下你的偏見

  今年4月27日

  搏擊選手徐曉東和太極選手雷雷約架PK

僅僅20秒

  雷雷即被徐曉東KO倒地 滿臉鮮血

拋開雷雷他的個人問題

  太極代表輸給了格鬥代表

  但是我們可以因此事件而否認太極麼

  太極因此就沒有意義了麼

  如果你回望一下2008年

  北京奧運開幕式

  這個恢宏的千人太極場面

  中華武術是否能讓你感到驕傲

相同的

  如果讓全浸的代表人物竹內慎司和孫楊比賽

  會是什麼結果呢

  在竹內youtube上的宣傳視頻中

  竹內25米12次劃手需要17s

孫楊在倫敦奧運會1500米比賽的第19個50米的

  前25米12次劃手 用時13.47s

所以如果兩人進行比賽

  無論是什麼距離

  竹內必敗

  但是我們可以因此結果而否認全浸麼

  全浸因此就沒有意義了麼

  如果這樣一個百歲老人告訴你

  是全浸讓他在這個年紀重新愛上了運動

  你會不會由衷的為他感到開心呢

通常

  對全浸吐槽的只有兩類人

  一類是現役或退役的運動員

  一類是正在或者曾經的遊泳教練

  他們看到全浸的第一反應基本上是這樣的

  「不就是前交叉麼」

  「兩次腿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這一點都不實用啊」

  「這種東西要練麼,我直接就可以遊啊!」

  就好像徐曉東吐槽太極一樣

  「太極沒有實戰作用」

  「太極就是花架子」

  「我就是要打贏你們」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一開始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就不對

  運動員和教練們的理念是

  要專業、要遊的快、要拿第一

而全浸的理念是

  體驗、忘我、沉浸其中

運動員們和教練們終日在泳池裡

  每天幾千上萬米的訓練量

  可能是最開心的事情

  是在比賽中贏了對手

而練習全浸的泳者們

  在水裡

  就是最開心的事情

  用身體去感受水 用手掌去撫摸水

  每劃一次手在水中長長的一次滑行

  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所以

  全浸當然也是遊泳 這沒有錯

  但為什麼一定要一決高下呢

  全浸像瑜伽、像太極一樣

  不是要分勝負 比誰遊的更快

  而是內外兼修

  除了學習技巧

  更重要的是學習理念

  享受遊泳 熱愛運動 熱愛生活

  如果你對全浸有偏見

  請放下

  2

  放鬆遊?

  前陣子我拿著竹內慎司的全浸示範

  給幾個教練朋友看

  看完了讓他們模仿著遊

  大家在從來沒有聽過全浸的情況下

  只是看了十幾秒的視頻

  下水就可以遊出來全浸的樣子

遊完了問他們覺得全浸是什麼

  大家的回答很統一

  「就是放鬆遊啊」

  讓他們再具體一點描述就是

  「兩次腿的前交叉」

  在運動員眼中

  全浸就是兩次腿的前交叉

  就是放鬆遊

  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說

  他們之所以能做出來兩次腿的放鬆遊

  是因為他們經歷了

  年復一年的每日成千上萬米的訓練量

  堅實基礎所造就的良好水感與核心力量

  使得他們在水中做任何動作

  都可以保持身體位置和平衡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

  這可是非常非常難的技巧

  如果只做兩次打腿的放鬆遊

  下半身可能就整個沉下去了

這時候如果你要告訴他們

  「你得去練打腿 每天一千米 年復一年的練」

  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因為他們可能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可能是有傷病不能做陸上運動的人

  可能是經受不起劇烈運動的老人

  也可能他非常健康身體狀況也非常好

  但就是不想那麼累 就是想輕鬆的遊泳的人

  他們做不了也不想做那麼苦的訓練

  所以說

  不是全浸忽悠了大家

  而是大家尋找到並選擇了全浸

  看著這些練習全浸的人

  可能大家的動作都或多或少的有問題

  但是為什麼要那麼苛求呢

  身體放鬆

  精神放鬆

  享受運動

  享受生活

  正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3

  區別

  我個人覺得

  全浸和傳統自由式最大的區別有三點

  大幅轉髖

  傳統自由式的髖部是相當穩定的

  身體的轉動主要體現在肩膀上

  只有在換氣時身體才會微微轉動

  (樸泰桓示範)

全浸的髖部隨著肩膀的轉動而同步轉動

  通過刻意的側身

  讓身體在水中滑行一段距離

  (特裡示範)

手向下伸

  傳統的自由式每次手臂入水後都積極前伸

  手臂與整個身體幾乎呈一條直線

  (孫楊示範)

全浸手臂入水後也是積極伸直

  不過是向斜下方伸

  這樣做應該是為了保持身體的低位

  因為兩次打腿對下半身的作用是比較小的

  為了防止下半身下沉

  所以下伸手臂壓低上半身的位置

  從而保持下半身的高位

  (竹內慎司示範)

同側發力

  向前滑行

  傳統自由式中

  無論是六次腿、四次腿、兩次腿

  每個動作周期都非常的連貫

  一個動作周期指

  「劃兩次手,打六次或四次或兩次腿」

  六次腿

  動作周期非常連貫

  沒有輕重腿的區分

  (樸泰桓示範)

四次腿

  動作周期非常連貫

  但有了明顯的輕重腿

  在推水的時候重打同側腿

  (孫楊示範)

兩次腿

  動作周期仍然非常連貫

  劃左手時 重打左腿

  劃右手時重打右腿

  (馬納多示範)

全浸沒有那麼多次打腿的分別

  就只有兩次打腿

  同側劃手 同側打腿 即同側發力

  而且全浸的動作周期不連貫

  每次同側發力之後 有個向前滑行的過程

  (竹內慎司示範)

  4

  選擇

  如果你想要追求成績 速度 參加比賽

  那麼傳統的方式更加適合你

  只有把該流的汗全都流一遍

  你才能在泳池裡馳騁起來

  如果你不想腰酸腿痛的去鍛鍊

  不想讓自己對於泳池的記憶充滿汗水和疲憊

  那麼全浸則更適合你

  如果是個小孩的話

  那麼毫不客氣的

  一定是讓他把該流的汗全部流一遍

  最後附上兩個參考閱讀

  全浸教父特裡的全浸式自由式教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5220/

  全浸自由式教學法的起源、發展和特點

  http://www.topswim.net/thread-107559-1-1.html

相關焦點

  • 自由式分為幾種方式?全浸式自由式與傳統式自由式有何不同?
    我覺得遊自由式就兩種方式。一種是競速方式的自由式,一種是休閒方式的自由式。競速自由式裡又分短距離競速和中長距離的競速,遊的方式分別也不一樣。短距離的打腿採用六次腿,划水採用中或後交叉的划水方式,這種方式動作頻率快,體能消耗大。
  • 全浸式自由式時腿為什麼不下沉?全浸式理念詳細分析
    全浸式自由式專為成年人學習遊泳而設計了一套練習體系,可以幫助成年人更容易找到輕鬆自由式的感覺。很多看過全浸式自由式視頻的人會發現,泳者的身體上下比起傳統自由式來更平直一些,雖然不怎麼打腿,但腿似乎不容易下沉,這正是全浸式自由式遊起來輕鬆的原因。1、先要弄清楚腿為什麼會下沉?
  • 全浸式,快速學會遊自由式的教學方法
    所謂的「不靠譜」我想大多數情況只是經驗不足,或是不了解學員實際需求,不太會和學員溝通並且不怎麼太會教學員而已。說說我學習自由式的感受吧。當初學自由式之前,每當看到別人輕鬆,漂亮遊自由式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我想絕大數成人遊泳愛好者和我應該一樣,首相想的一定是「我能快速地學會自由式,並且能輕鬆地遊起自由式來」。
  • 全浸式自由式中前手偷跑是怎麼回事?
    有網友問「自由式手臂動作中,前面的引導手是儘量向前伸直,還是向下平衡身體讓腿部升起,還是保持抱水姿勢」這麼一個問題。通常我們遊自由式的時候遊的都是前交叉的方式,所以這裡就先以前交叉為例來說說實際我的實際體會吧。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與競技自由式技術上的差異
    網上有很多關於全浸式自由式的宣傳或者教學視頻,國外的、日本的、新加坡的、臺灣省的,也有很多TI遊泳大師做了許多親身示範以及授課講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對此很迷惑:到底什麼是全浸自由式?前段時間有一位退役的運動員朋友問我「練了這麼多年遊泳,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種自由式,這個全浸到底是啥?」
  • 全浸自由式適合大眾的背後原因
    由特裡大師在TI工作室創建的全浸學習方法,在國內也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經常在一些遊泳文章下看到全浸愛好者的留言回復,可見這種學習方法獲得了相當多的認可,可以說全浸式學習方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麼這種學習方法為什麼會受很多人追捧呢?其實它成功的背後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
  • 全浸式自由式入水錨定練習,輕鬆遊泳的秘密
    在全浸式自由式練習中,入水動作很重要,和傳統自由式教學中的入水動作有所區別。在這裡,並不是說哪一種入水動作更好,而是在不同的遊泳理念下,設計的遊泳練習自然不同,當遊泳技術熟練到一定程度後,可以根據遊泳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動作技術。
  • 自由式學習中的誤區,傳統自由式練習與全浸自由式練習的改進重點
    傳統遊泳教學很注重打腿、划水動作的練習;全浸遊泳教學更看重身體平衡練習、重力轉移練習和動力鏈練習。站在整體遊泳的角度分析,可以這樣區分兩種練習理念的不同,前者將遊泳運動上下拆分,分為上肢划水和下肢打水;後者將遊泳動作左右拆分,分為兩側划水與身體交替側轉。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首先聲明:本人對於全浸自由式沒有任何牴觸或者是吹捧,雖然有一小部分過度熱情的追隨者盲目崇拜甚至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以至於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我一直認為那只是個別現象,俗話說的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被馬賽克覆蓋)。
  • 全浸式遊泳真正特色在哪裡,移臂?二拍打水?寬軌入水?都不對
    全浸式遊泳是一種全新的遊泳理念,它不是一種特別的泳姿,其目的在於讓成年人快速又紮實地掌握遊泳技能,以自由式最為典型。全浸式自由式其真正的意義在於使業餘遊泳愛好者高效優雅的超長距離遊進,它不和競技遊泳比爆發力和速度,而是比效率和耐力。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是短跑,一個是長跑馬拉松。
  • 94歲學會自由式輕鬆長遊,談談學習全浸自由式的關鍵和前提
    是的,但仰泳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是視線總朝上方,望著天;二是雖然嘴巴鼻子都在水面上,卻是喝水嗆水最多的泳姿。因此,學習自由式可以說是最為「划算」的,自由式難點有兩個:一是打腿,二是換氣;如果以傳統的方式去學習,很多人沒等練好打腿就放棄了。如果以全浸的方式去學習,打腿與換氣根本不成為問題。
  • 全浸自由式理念解讀,解析遊泳動作與發力的要點
    全浸自由式的遊進過程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鑽、轉、推。其實,自由式的遊進過程也可以用這三個字來概括,不過由於兩者的力量運用技巧和目標追求不同,在具體的遊泳動作上,動作發力與順序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區別不小。
  • 談談全浸式的端槍遊進,自由式支撐與平衡的經典姿勢
    全浸自由式認為,身體平衡是一切動作的基石,平衡之上是流線形,流線形之上是動作節奏。換言之,平衡能力是基本功。平衡包括兩方面:一是身體上下半身的平衡,二是身體左右兩側的平衡,或者更準確地說,左右兩側的對稱和均衡。
  • 自學全浸自由式四大練習,提升遊泳平衡能力
    傳統自由式的教學與全浸自由式教學有很大區別,前者注重四肢動作和配合,後者強調身體平衡和重力轉移。個人認為,對於自學遊泳的泳者來說,以全浸為主,以傳統為輔可能是更好的學習方式。具體來說,通過全浸的練習體系,讓身體的水感與平衡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對於身體整體遊泳有感性認識,然後,再學習傳統自由式的划水與打腿技術,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來調整不同的遊泳策略。這樣以來,自由式的目標就簡單明了,想省力高效,就偏全浸一些;想比拼速度,就偏傳統一些。
  • 全浸式遊泳理念實踐心得,讓身體成為烤鴨,輕鬆遊進的核心
    全浸式遊泳理念的原則是優雅、高效地遊泳,像魚一樣不起波瀾,悄無聲息。達到這個目標需要肢體的巧妙配合,以自由式為例,移臂和二拍打水成為一種經典形象,引起許多泳者的學習和模仿,然而,全浸式遊泳的真正內在講究順勢借力,自然而然,所以才有了重力轉移,不發力推水的動作要求。
  • 全浸式遊泳提速動作分析,詳解划水和二拍打水過程
    網上介紹和推廣全浸式遊泳的文章和視頻很多,但對於初次接觸全浸式遊泳的人來說,第一印象是這是一種優雅放鬆的遊泳方式,和追求速度的競技遊泳完全不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者全浸式遊泳速度慢,尤其是長距離和超長距離遊泳,以及開放水域遊泳時,全浸式遊泳的平均速度是最好的。
  • 利用泳池的影子讓自己沉浸下來,學習全浸自由式時的一點心得
    很多人欣賞全浸自由式遊進時的優雅,喜歡看移臂時形成的「魚鰭」,羨慕遊進時的輕鬆,是的!這些都是全浸自由式的吸引人的外在。然而,人們還希望能夠遊得很快,起碼要比同泳池的人遊得快。遺憾地是,全浸自由式更看重的是效率,而非單純的速度,這決定了全浸自由式不能滿足一些人對遊泳速度的絕對追求。即使了解到這些,人們還是努力想做到「魚與熊掌兼得」,但持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魚與熊掌都得不到。真正的老司機開車風格是穩,速度均勻,在同等路程的情況下,老司機開車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往往是花時間最少的,最快到達目的地的。
  • 髖驅自由式不存在 全浸的髖驅理論是錯誤的
    什麼是「髖驅」「肩驅」從字面意義理解上,髖驅代表著在遊自由式時力量的提供源來自於髖部的發力,而肩驅則代表其力量的提供源來自肩部。這句話看起來合情合理,但是馬格利索同樣說過:我相信手臂和肩部才是真正力量的源泉。這句話如果非要用什麼「髖驅」「肩驅」來貼標籤,那麼無疑,馬格利索是支持肩驅的。
  • 真正的全浸自由式關鍵在於重力運用,身體側轉動作並不簡單
    如果說學習傳統競技自由式需要有大量的動作練習,那麼學習全浸自由式則需要有不斷地自我反思。泳友們常開玩笑說,要做到腦遊、嘴遊、身遊三者合一,缺一不可。雖然只是玩笑,不過全浸自由式的關鍵與妙處都在重力轉移等多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勁上,要是單憑外觀上看到的動作去模仿,往往只有外形,而無內涵。因此,腦遊顯得愈發重要。
  • 全浸式遊泳方法介紹 教你長遊不累的姿勢
    享受你遊的每一下  雖然全浸(Total Immersion)俱樂部尚未進駐中國大陸,但它的粉絲卻遍布神州。有人津津樂道全浸的理念,有人細心模仿全浸的泳姿;當然,也有人認為都是些常規訓練,不以為然。那麼,全浸究竟有哪些特點?為何令泳者如此迷戀呢?  1、全浸的特點  遊泳有「指紋」之說,也就是說,若細分起來,每個人的泳姿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