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JoneeySir原創,在百家號「從不一樣開始」首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遊泳是一項以身體核心力量主導,上下肢體協調配合的全身運動,在做好分解動作的基礎上,應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提高各個動作的銜接平滑度。無論是自學自由式還是在自由式的練習中,都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本篇文章嘗試分析這個問題,希望對自學遊泳和遊泳教學有所幫助。
1、以整個身體遊泳的觀念很重要
不同的遊泳教學總有所側重,或者說有所偏向,越發顯得整個身體遊泳的觀念很重要。傳統遊泳教學很注重打腿、划水動作的練習;全浸遊泳教學更看重身體平衡練習、重力轉移練習和動力鏈練習。
站在整體遊泳的角度分析,可以這樣區分兩種練習理念的不同,前者將遊泳運動上下拆分,分為上肢划水和下肢打水;後者將遊泳動作左右拆分,分為兩側划水與身體交替側轉。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前者學習時常常苦惱於划水與打腿的節奏配合;後者學習時往往沉迷於單側划水和滑行,在身體側轉動作上重視不夠,或者說在左右側銜接上練習不夠。
2、傳統自由式練習的不足
傳統自由式一開始是長時間的打腿練習,緊接著是划水練習,最後是划水與打腿的配合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習者在遊進的過程中逐漸體會發力的技巧,時機,配合的微妙,這有賴於泳者的悟性和天分。
傳統自由式對平衡練習重視不夠,對於平衡練習的要求不高,目標就是「腿不下沉」,由於通過大量的打腿練習後,一般地打腿技術比較好,「腿不下沉」往往是打腿的功勞,而不是源於身體核心力量。
這樣以來,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很多傳統自由式的泳者在遊進時下半身位置明顯比上半身位置低,總擺脫不了「拖著身體遊泳」的影子,由於擁有較好的打腿技術,這個問題被掩蓋了。不少競技泳者,在划水與打腿動作上已經爐火純青,影響比賽成績的因素很多時候是因為平衡能力的改進。
3、全浸自由式練習的不足
相較於傳統自由式練習,全浸自由式練習在身體平衡能力練習上要求較多,從靜漂、超人漂,再到單側遊進、換側和身體側轉的練習中都很注重核心力量的運用,並且為了更容易體會核心力量發力而淡化了划水與打腿動作發力。
很多全浸自由式學習者在能夠輕鬆遊起來以後,沉迷於初級的二次腿,享受滑行,這些都不錯,但很影響自由式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全浸泳者不應滿足於「左側劃——滑行——右側劃——滑行」,這樣的遊泳方式與休閒式蛙泳就別無二致了。
畢竟,全浸自由式和傳統自由式都不過是學習自由式技術的練習方法,而不是什麼門派。一流的劍客的頭腦中絕對不會有什麼無聊的門派與招式派別的偏見,不會自縛手腳。如果全浸泳者在可以輕鬆長遊的基礎上,不再提高划水與打腿水平,而是一直呆在舒適區,那麼自由式技術就無法繼續進步。
如果將遊進看作是左右兩側交替側轉的結果,這與將遊進看作是划水與打腿的上下簡單組合強不到哪裡去。從實際情況看,全浸自由式練習過於強調單側遊進和移臂,在單側的動力鏈上下功夫較多,在兩側動力銜接上下功夫較為欠缺,全浸泳者應努力提高上一划與下一划之間的平滑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