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發放嬰幼兒疫苗補貼詐騙騙局

2020-12-20 法制現場

近日,多地接報多起以國家發放嬰幼兒疫苗補貼為名的電話詐騙案件,該類案件的作案手段是繼「殘疾補貼、新生兒補貼」等詐騙手法的另一變種,由於犯罪嫌疑人掌握受害人家中嬰幼兒信息,極具迷惑性,容易使受害人輕信,轉帳匯款。

某日,市民馮某接到一個自稱是國家發放嬰兒疫苗補貼的電話。對方在電話裡稱「國家有生小孩打疫苗補貼,現在要退錢給事主」,經過一番介紹後,對方要求馮某到附近一家銀行進行轉帳,並根據電話指令操作銀行卡。最終,馮某將銀行卡中的5198元轉走後才突然發現被騙,遂向警方報警。

警方分析認為,該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冒充國家疫苗中心工作人員,以「幼兒打疫苗國家有補貼」為名,電話聯繫受害人,並提供所謂上級單位電話號碼供「諮詢」,進而以需先轉帳等名義要求受害人到銀行自動櫃員機操作,實施詐騙。作案時間多為白天工作時間;作案時是分工合作、團夥設局作案;犯罪嫌疑人事前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作案過程中可以準確說出受害人的姓名、小孩接種疫苗時間、地點等相關信息,具有較大的迷惑性,加之受害人不了解國家利民惠民政策,往往對此深信不疑,防範意識和辨別能力明顯下降,極易上當。

網警提醒:廣大市民在接到此類電話時,切記要多留個心眼,因為十有八九是騙子打過來的。

【來源:錦州網警巡查執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疫苗補貼」是詐騙 家長千萬別上當
    本報4月4日訊(記者 張龍)近日,不少市民向黨報熱線反映,其接收到了包含「打疫苗有補貼」、「免費接種國外疫苗」等內容的簡訊。
  • 有人發「嬰幼兒疫苗補貼」?騙子!
    昨天,記者從市衛生部門獲悉,截至8月18日,全市已有近百名新生兒家長報告,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接到了領取「嬰幼兒疫苗補貼」的詐騙電話,個別家長已經產生實際經濟損失,最高者損失了數萬元。
  • 海南省反詐騙中心:謹防高考填報志願詐騙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記者良子 通訊員王晴 王政書8月6日,海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發布預警:目前,高考填報志願已經開始,此時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種種幌子開始詐騙。為此,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各位家長及考生謹防高考填報志願類的詐騙。
  • 北京市財政局關於發放嬰幼兒補貼的通知
    市屬各單位,各區、縣財政局:  為了解決託兒補助費標準過低的問題,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將現行由入託兒童家長單位報銷的託兒補助費的辦法,改為對嬰幼兒發放補貼,並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具體規定如下:  一、發放嬰幼兒補貼的範圍、標準  凡符合北京市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本市非農業戶口的嬰幼兒,不論是否入託,從出生後第7個月開始至6周歲止,每月由家長雙方單位隨工資各發給20元嬰幼兒補貼費。
  • 核桃財經提示:謹防網際網路金融詐騙 30萬黃金騙局怎麼破?
    在全民抗疫期間,有些不法分子卻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實施新型金融詐騙,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謹防「四類」金融騙局。這些騙局通常怎麼操作,其中的陷阱何在?為普及網際網路金融騙局知識,謹防投資者被騙,核桃財經APP資深風控專員王經理就其整理的一系列市場常見詐騙案例作了一系列的經驗總結,希望以此警示初次接觸網際網路金融的小白投資者們。
  • 曹縣公安局青堌集派出所民警支招謹防高考招生詐騙
    魯網8月3日訊隨著高考的結束,招生詐騙案件也進入多發期。連日來,菏澤曹縣公安局青堌集派出所組織民警深入鄉村、社區、車站等人員密集區域,通過宣傳講解和發放防範招生詐騙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防範招生詐騙宣傳,介紹高考招生的詐騙手段和防範、識別的方法。提醒考生及家長:謹防招生「陷阱」,如果收到「打點補錄」、 購買「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發放「助學扶助款」等電話、簡訊、網絡留言、發來連結要錢的,要通過正規渠道查詢核實,謹防受騙。
  • 新生兒有補貼可領是騙局
    新生兒有補貼可領是騙局
  • 謹防3類高考詐騙,還有「老掉牙」騙局讓多人入坑
    ​​​2020年高考成績已經公布,廣大考生及家長在查分、填報志願時,謹防落入以下3類詐騙圈套:利用虛假查分網址詐騙不法分子利用群發簡訊等方式,向高考考生及其父母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誘騙對方點擊連結,輸入身份證號碼、姓名、手機號碼,並綁定銀行卡帳號等,從而獲取考生信息,之後進行詐騙;或者在連結裡設置木馬連結,誘騙對方點擊連結跳轉木馬程序
  • 招生詐騙、兼職詐騙......警方提醒考生提高意識慎防騙局
    一些騙子也躍躍欲試,設置騙局,伺機騙錢。 今天,白沙警方小編為廣大考生收羅了各項騙子慣用的伎倆,望考生能提高警惕。 騙局一:虛假信息招生騙局 騙子在網上發布消息,謊稱可以拿到「內部指標」,或者交錢可以直接上大學本科的消息。有些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的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好點的大學,便與對方聯繫,交納高額錄取費。
  • 想知道「新生兒疫苗政府補貼」的秘密?戳這裡!
    「這麼多疫苗,這花銷……」一些不法分子就瞄準了這個空子準備給各位新生兒父母送上「一份大禮」「新生兒疫苗補貼」你聽說過嗎?多少騙局就是在ATM機前發生的啊!其實有關「新生兒疫苗政府補貼」的騙局已經出現了好幾年了早在2016年四川公安曾經收到過此類詐騙簡訊還風趣diss了騙子一番圖片來源:四川公安
  • 謹防高招詐騙,石獅公安支招了
    各式騙法經常上演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不法分子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一些招生詐騙甚至披上信息化的外衣教育、公安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提防招錄「陷阱」,謹防受騙上當▾不法分子盜取考生信息後,利用考生和家長低分高錄的僥倖心理,通過「偽基站」發送低分也能提前錄取的詐騙簡訊,或者打著招生機構「有內部關係」的幌子以花錢錄取為由實施詐騙。陷阱二黑客能改分,交錢能「包過」。
  • 新課堂網校提醒:高考過後,謹防這些騙局
    歷年來陷入高考過後的騙局中的受害者也屢見不鮮。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識別騙子的圈套,新課堂網校梳理了歷年高發的幾個有關高考的騙局,幫助考生和家長一起來提防那些居心不良的騙子。騙局二:&34;填報高考志願每年高考志願填報前,騙子就會謊稱掌握&34;,能夠幫助考生精準填報高考志願,而考生需要購買不同面額的&34;。很多考生和家長急於填報一個好的院校,耐不住騙子的誘惑紛紛入坑。新課堂網校提醒:各地的教育考試院已經明確表示,沒有和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所謂的&34;純屬謠言。
  • 高考考後騙局防不勝防,考生家長謹防套路!高一高二也提前看看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同學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金榜題名,涉及到高考的各種騙局也在蠢蠢欲動。 提前了解5類高考的典型騙局套路,謹防上當受騙,家長和同學們趕緊來看一看。騙局1:考分提前查高考一結束,是不是等成績就心急如焚了?
  • 高招詐騙套路多,快get這份防騙指南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高招中出現的老騙局和新套路,建議各位考生和家長務必認真查看,謹防受騙。騙局五:「內部關係」交錢換取名額常見套路:有些不法分子聯合中介機構,自稱「有內部關係」「合作夥伴」等,可以通過交錢換取名額等,利用考生和家長低分高錄的僥倖心理及上當受騙後礙於面子不願聲張舉報的心理實現詐騙目的。
  • 防範詐騙 | 高考志願填報謹防詐騙
    招辦小賢這就給你劃一下重點讓大家防範於未然防詐騙小常識趕緊複習起來!!!,聲稱能拿到軍校「特招指標」,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再不領就要過期,引誘受害人提前轉帳。
  • 海南警方發布預警:謹防這些高考填報志願詐騙套路
    8月6日,海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發布預警:目前,高考填報志願已經開始,此時一些不法分子打著種種幌子開始詐騙。為此,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各位家長及考生謹防高考填報志願類的詐騙。謊稱有「內部指標」騙子會謊稱有特殊關係,可以購買「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在填報志願前就用各種藉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
  •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提醒大家 謹防幾種常見騙局
    近年來,電信網絡金融詐騙案件持續多發,不法分子不斷升級犯罪手法,緊跟社會熱點,精心策劃騙局,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做、步步設套,防詐騙竟逐漸成為了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那麼,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提醒大家有以下幾種常見騙局。一、冒充政府職能機關
  • 哈爾濱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總結高考季高發騙局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學子們希望金榜題名,與此同時,騙子們也在蠢蠢欲動……哈爾濱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總結了以下幾種高考季高發的騙局,請家長和考生們務必看仔細,以免上當受騙。查分階段:「兩騙」「一篡改」騙局——教育補貼詐騙。此類騙術在高考後的一到兩周內,最易高發。通常情況下,騙子會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以向高考生發放助學金、減免學費、辦理助學貸款為由實施詐騙。——提前查詢考分。
  • 提醒 「財政局」來電發摩託車補貼?這是詐騙!!!
    早些年,這種騙局曾風靡一時,騙子冒充財政局或車管所人員,以「返還摩託車補貼」名義詐騙, 不少人上當受騙。  不法分子主要針對在老家或外地購買了摩託車的進城務工人員進行詐騙,若對政策截止期限和申領手續不了解則容易受騙。所以,再接到「摩託車下鄉補貼」的電話,就堅決地掛斷吧!
  • 接種流感疫苗學校有「補貼」?冒充老師收費騙術再升級
    1490元的「流感疫苗」接種費,學校會退「補貼」1200元?小心,這又是一種騙局!近日,廈門警方緊 急提醒,冒充老師收費騙術再升級,這次是騙子冒充老師以收取「流感疫苗」接種費為由對家長行騙,緊急提醒 廣大市民群眾提防此類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