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判例:請求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屬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徐自願訴陽朔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2021-02-23 行政法


【裁判要旨】

徵收集體土地行為是由不同行政機關實施的一系列不同行政行為構成的,存在多個環節、多個主體、多個行為,包括批准徵地行為、發布徵收公告和徵收補償方案公告行為、徵收補償安置行為、強制搬遷行為等一系列行政行為。當事人起訴請求依法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返還被徵收土地並恢復原狀,賠償土地收益損失,被訴行政行為並不明確。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218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徐自願。

委託代理人陸一挺,廣西理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周彥。

再審申請人徐自願因訴被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陽朔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9)桂行終539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案件現已審查終結。

徐自願申請再審稱:1.再審申請人提起本案行政訴訟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關於起訴條件的規定,不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2.本案被申請人陽朔縣政府實施了土地徵收行為,是本案適格被告,不存在錯列被告的情形。一、二審法院以申請人訴訟請求不明確為由駁回起訴錯誤。

本院經審查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第五十一條第三款規定,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上述規定所稱的「具體的訴訟請求」,主要是指要有明確的被訴行政行為,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的,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可知,徵收集體土地行為是由不同行政機關實施的一系列不同行政行為構成的,存在多個環節、多個主體、多個行為,包括批准徵地行為、發布徵收公告和徵收補償方案公告行為、徵收補償安置行為、強制搬遷行為等一系列行政行為。本案中,再審申請人一審起訴請求依法撤銷被申請人陽朔縣政府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返還被徵收土地並恢復原狀,賠償土地收益損失,但該起訴狀載明的被訴行政行為並不明確,一審法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三款的規定向當事人釋明,要求其予以明確,但當事人仍堅持請求撤銷陽朔縣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行為,即經釋明後仍未明確被訴行政行為,其提起行政訴訟不符合法定條件,在此情況下,一審裁定駁回起訴,二審裁定予以維持並無不當。如申請人對徵地過程中的補償安置不服,可依法另循途徑解決。

綜上,徐自願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徐自願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楊志華

審判員  宋楚瀟

審判員  劉艾濤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九日

法官助理    徐  超

書記員    陳丹超

附:相關法律、司法解釋條文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汙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主張的再審事由成立,且符合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規定的申請再審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再審。

當事人主張的再審事由不成立,或者當事人申請再審超過法定申請再審期限、超出法定再審事由範圍等不符合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規定的申請再審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確認土地徵收行為違法屬訴訟請求不明確——彭愛華訴興安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行為違法案
    但是,土地徵收行為由徵地批覆、發布徵地公告、徵地補償登記、籤訂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責令交出土地等一系列行為構成,包括了多個環節和步驟,涉及到不同行政主體和多項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在對當事人進行指導和釋明,要求其明確訴訟請求,而其仍未能明確並堅持其起訴的情況下,以其訴訟請求不明確為由裁定駁回其起訴,符合法律規定。
  • 最高人民法院司明燈法官:以徵收土地行為為對象提起訴訟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黃淑元等四人訴芙蓉區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起訴人以徵收土地行為為對象提起行政訴訟,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人民法院應當向起訴人釋明,要求其明確被訴行政行為,否則應當以其起訴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的規定裁定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
  • 【法視界】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確認土地或房屋徵收行為違法,屬於...
    行政訴訟是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當事人所訴行政行為不明確,人民法院將無法進行案件的審理和裁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行為包括作出征收決定、發布公告、籤訂徵收補償協議、作出補償決定等一系列行政行為。原告籠統的請求確認徵收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 最高法院判例: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譚金明、劉立新訴湖南省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案
    再審申請人譚金明、劉立新因訴湖南省人民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立行終字第7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2810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最高法院案例 :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最高法院判例 :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裁判要旨】
  • 最高法判例:在集體土地未被批准徵收使用的情形下,行政機關無權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二、二審法院只對房屋徵收決定的合法性作出了認定,卻未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審查和認定,違反了人民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應全面、綜合審查的原則。三、撤銷被訴房屋徵收決定不會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二審法院判決確認違法適用法律錯誤。四、二審法院判決確認被訴房屋徵收決定違法,未對違法徵收行為給予徹底的否定,也未對被申請人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 周火生訴漢川市政府確認徵收土地行為無效案
    最高法院判例:提起確認無效之訴無須先行程序    再審申請人周火生因訴漢川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漢川市政府)確認徵收土地行為無效一案,不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鄂行終801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廣宇、審判員董保軍、審判員閻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再審申請人田朋雨因訴被申請人邵陽市雙清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雙清區政府)、邵陽市雙清區火車站鄉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火車站鄉政府)房屋行政徵收補償協議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9月29日作出的(2016)湘行終294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
  • 重慶高級法院 :行政機關訴訟中自行撤銷房屋徵收補償決定後繼續確認之訴是否存在訴的利益?
    對於撤銷之訴的目的,在於解除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行政行為的效力如果存在,當事人即有提起撤銷訴訟的實在利益。當事人針對涉案的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提出的訴訟類型為撤銷之訴,即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房屋徵收補償決定違法而侵害其合法權益,故其提起撤銷之訴當然具有訴之利益。
  • 土地徵收未經批准情況,行政機關對安置補償方案批覆是否可訴?
    行政機關對涉案片區安置補償方案作出被訴批覆,在當事人所在村莊張貼公示,並按照該方案的規定對該區域實施了補償安置及拆遷行為。該批覆相當於徵收土地及房屋的決定,已經對外產生法律效力,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直接影響,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國有土地徵收公告是否可訴
    國家對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可以提前收回的,而提前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就需要對土地徵收決定進行公告。告知被徵收人土地徵收的相關情況,那麼國有土地徵收公告是不是可訴?下面由劉勇進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國有土地徵收公告是否可訴國有土地徵收公告是可訴的,當事人如果對國有土地徵不服的,可能對徵收部門作出的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未經申請法院執行其作出的責令交出土地決定即自行組織清表,屬超越職權
    訴訟請求為確認徵收土地行為違法的,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起訴人提起訴訟的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三款規定予以指導和釋明,經釋明起訴人仍然不能明確被訴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立案;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 行政相對人能否在訴訟中申請法院對行政人員涉嫌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處理|最高法院判例
    再審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政府,住所地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大道淮上區行政辦公中心。法定代表人馮中元,該區人民政府區長。再審申請人張興懷因訴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淮上區政府)土地行政強制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皖行終381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
  • 【以案釋法】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程序性行為不具有可...
    實施的程序性行為不具有可訴性——(2020)最高法行申6826號李某訴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徵收申請再審案裁判要旨具備成熟性、終結性是可訴行政行為的必備要件。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之前所進行的準備工作並非最終的行政行為,不具備可訴性。程序性行為的效力通常為最終的行政行為所吸收和覆蓋,當事人可以通過起訴最終的行政行為獲得救濟。基本案情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凌海市政府)在徵收土地過程中,實施了對被徵收的土地等實物核量等工作。被徵收人李某與凌海市政府達成補償協議,並領取了補償款。
  • 最高法判例: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
    再審申請人譚金明、劉立新因訴湖南省人民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立行終字第7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2810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劉建軍訴永和縣政府行政補償案
    網絡配圖裁判要點1.針對行政機關不履行補償職責的行為,複議機關已經作出複議決定予以糾正。再審申請人劉建軍因訴永和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永和縣政府)行政補償一案,不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晉行終48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馬鴻達、審判員李小梅、審判員仝蕾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劉建軍申請再審稱: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之規定,永和縣政府負有對劉建軍土地及地上物進行補償的義務。
  • 集體土地未按程序徵收,法院: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徵收土地的,由縣級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在未就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與祁某籤訂補償協議,祁某未領取補償款並自願交出土地、未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下,對祁某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的毀壞行為違反了上述規定。相應法律責任依法應由徵收主體縣主管部門承擔。確認縣主管部門毀壞祁某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的行為違法。
  • 最高法判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及其批准行為屬於行政複議受案範圍
    ☑ 裁判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 最高法院判例:訴訟行為能力的認定與法定代理人——任桂英訴右玉縣政府、朔州市政府土地行政補償案
    再審申請人任桂英因訴右玉縣人民政府、朔州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補償一案,不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晉行終563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李廣宇、審判員閻巍、審判員仝蕾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最高法院判例:徵地過程中的「籤約通知」是否可訴
    ——林雪梅等23人訴平陽縣政府等其他行政行為案【裁判要旨】土地徵收過程中當事人認為行政機關未履行土地及地上房屋徵收的報批、實施程序即直接強制拆除房屋,有權針對該強制行為另行訴訟救濟。平陽縣政府下達被訴籤約通知,滿足主體要件;被訴籤約通知向社會公開,對特定範圍內的房屋是否屬於籤約範圍作出了明確規定,滿足對外性要件;明確了逾期不籤約的法律後果,具有處分性。3.原審法院裁定駁回林雪梅等人的起訴,是對行政行為司法審查權的放棄,客觀上造成了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處於無監督的真空狀態。4.原審法院違反法定程序,未對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進行附帶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