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確認土地徵收行為違法屬訴訟請求不明確——彭愛華訴興安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行為違法案

2020-12-08 狄城普法驛站


【裁判要旨】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等起訴條件。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經指導和釋明,當事人仍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據此,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是確認土地徵收行為違法。但是,土地徵收行為由徵地批覆、發布徵地公告、徵地補償登記、籤訂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責令交出土地等一系列行為構成,包括了多個環節和步驟,涉及到不同行政主體和多項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在對當事人進行指導和釋明,要求其明確訴訟請求,而其仍未能明確並堅持其起訴的情況下,以其訴訟請求不明確為由裁定駁回其起訴,符合法律規定。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1279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彭愛華,女,1952年出生,漢族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黃欽,縣長。

再審申請人彭愛華因訴被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興安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行為違法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9)桂行終1134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彭愛華申請再審稱,興安縣政府在不具備法定程序的條件下徵收案涉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違法,其提出的訴訟請求明確、具體,應予受理。一、二審裁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撤銷一、二審裁定,改判支持其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等起訴條件。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經指導和釋明,當事人仍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本案中,彭愛華提出的訴訟請求是確認案涉土地徵收行為違法。但是,土地徵收行為由徵地批覆、發布徵地公告、徵地補償登記、籤訂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責令交出土地等一系列行為構成,包括了多個環節和步驟,涉及到不同行政主體和多項行政行為。一審法院在對彭愛華進行指導和釋明,要求其明確訴訟請求,而其仍未能明確並堅持其起訴的情況下,以其訴訟請求不明確為由裁定駁回其起訴,二審裁定予以維持,符合法律規定。彭愛華主張的再審事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彭愛華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再審申請人彭愛華的再審申請。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三日

相關焦點

  • 【法視界】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確認土地或房屋徵收行為違法,屬於...
    集體土地徵收行為是由作出徵地批覆、發布徵地公告、徵收補償安置、責令交出土地、強制清除地上附著物等一系列相對獨立的行政行為組成,實施上述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也不同。原告對徵地行為提起行政訴訟,首先應當明確其所訴行政行為具體指向的是哪一個,籠統以徵地行為為對象起訴,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沒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情形。案例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
  • 最高法院判例:請求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屬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徐自願訴陽朔縣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當事人起訴請求依法撤銷徵收土地的行政行為,返還被徵收土地並恢復原狀,賠償土地收益損失,被訴行政行為並不明確。【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行申2184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徐自願。委託代理人陸一挺,廣西理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 最高法判例: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根據上述規定,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必須要有明確的被訴行政行為,只有認為被訴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對被訴行政行為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才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行政訴訟是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當事人所訴行政行為不明確,人民法院將無法進行案件的審理和裁判。
  • 最高法院案例 :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最高法院判例 :籠統請求撤銷或者確認行政協議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裁判要旨】
  • 最高人民法院司明燈法官:以徵收土地行為為對象提起訴訟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黃淑元等四人訴芙蓉區政府土地行政徵收案
    ,包括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徵收集體土地的批覆、發布徵收公告和徵收補償方案公告、籤訂徵收補償協議、發放徵收補償款、強制搬遷等多個各自獨立的行政行為,各個行政行為的作出主體、行為內容、程序和依據等均不相同。起訴人以徵收土地行為為對象提起行政訴訟,屬於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人民法院應當向起訴人釋明,要求其明確被訴行政行為,否則應當以其起訴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的規定裁定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裁定駁回起訴。
  • 周火生訴漢川市政府確認徵收土地行為無效案
    請求依法確認漢川市政府徵收土地行為無效,恢復土地原狀並賠償其土地被佔之日起至恢復土地原狀之日止的損失(從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底20萬元)。  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確認無效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法院確認行政行為自始無效的訴訟。對於確認無效訴訟,應當首先經過行政處理,即首先由行政機關予以確認。
  • 最高法院判例: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譚金明、劉立新訴湖南省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案
    再審申請人譚金明、劉立新因訴湖南省人民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立行終字第7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2810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最高法判例:在集體土地未被批准徵收使用的情形下,行政機關無權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高蘭學申請再審稱,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對雁塔區政府作出的雁政發〔2017〕56號《關於丁家村和白家村棚戶區改造項目房屋徵收的決定》(以下簡稱房屋徵收決定)僅確認違法,未依法撤銷,導致其合法權益遭受嚴重損害。具體理由如下:一、《西安市棚戶區改造管理辦法》與上位法相衝突,不具有合法性,不應當作為審理本案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依據。
  • 最高法判例:強拆行為被確認違法後,當事人是否有權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要求對其補償?
    相關案例: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在作出補償決定時能否一併解決強拆造成的損失賠償問題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被強制拆除的房屋已經通過徵收補償程序得到補償,其請求再予以賠償不符合法律規定 最高法判例:能否判令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解決賠償問題 ☑ 裁判文書
  • 最高法判例: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
    再審申請人譚金明、劉立新因訴湖南省人民政府徵收土地行政複議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立行終字第78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2810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黃文明訴長葛市人民政府、老城鎮政府確認強佔土地違法案
    最高法判例:違法佔地的認定和救濟行政機關未提供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不能證明其佔地行為符合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對當事人的承包土地進行徵收並給予補償,其所承包土地客觀上已不能恢復、返還。因此,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確認強行佔用土地違法的同時,責令其採取補救措施。行政機關應積極完善用地審批手續,及時足額發放補償款項,以保護被佔用土地農戶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 最高法判例:對超出宅基地使用範圍的徵佔行為提起訴訟,應以享有相應權利為前提
    再審申請人常某某因訴山西省蒲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蒲縣政府)行政徵收一案,不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晉行終526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常某某申請再審稱,一審法院的判決結果與其訴訟請求不相符,構成程序違法。
  • 【行政訴訟中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問答之關於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
    >關於駁回訴訟請求與確認違法保留效力的問題  1、問:在審判實踐中經常看到以「程序瑕疵」來評價某行政行為,然後以不影響原告的實際權利為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這種做法是否允許?(依據該文件,市國土局的職責是對區政府的徵收行為審核把關並對已籤協議的拔付徵補款,國土局也沒有明確委託關係)  答:行政機關職權法定。土地管理法和實施條例規定市縣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是籤訂徵收補償協議的主體,沒有給予市縣政府指定實施機關的職權,所以市縣政府分配給其他機關的行為越權。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未經申請法院執行其作出的責令交出土地決定即自行組織清表,屬超越職權
    訴訟請求為確認徵收土地行為違法的,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起訴人提起訴訟的被訴行政行為不明確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三款規定予以指導和釋明,經釋明起訴人仍然不能明確被訴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立案;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 最高人法院案例 | 確認拒收行政賠償申請行為違法的訴訟請求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根據本條規定,在符合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要件的情況下,賠償請求人在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申請後,如賠償義務機關存在拒收申請等情形的,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而不是針對賠償義務機關拒收申請等行為另行提起確認違法之訴。這種程序設置有利於及時給予賠償申請人司法救濟,避免程序繁瑣冗長,體現了權利保護的經濟性。
  • 最高法判例:強制移交土地行為的適格被告判斷
    被訴行政機關並無強制移交土地的職權,其在土地主管部門未作出交地決定的情況下逕行組織實施強制平整土地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的強制性規定。再審申請人許祖聰等23人訴被申請人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杜橋鎮政府」)、被申請人浙江省臨海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臨海市政府」)土地行政強制一案,浙江省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11月8日作出(2017)浙10行初75號行政判決:駁回許祖聰等25人對臨海市政府的起訴,確認杜橋鎮政府於2017年3月3日為實施浙江省國際眼鏡城項目徵收胡田村集體土地中強制移交土地的行政行為違法
  • 最高法判例:對「城中村改造行為」不服如何尋求救濟
    裁判要點「城中村改造行為」,也即被申請人推進實施的城中村改造行為,實際上包含了籤訂協議、補償安置、拆除房屋等一系列行為,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環節,再審申請人籠統地起訴「城中村改造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
  • 還在起訴徵收行為違法?專業律師告訴你:別再瞎折騰了
    經常有被拆遷人朋友諮詢筆者這麼一個問題:「律師,我想起訴拆遷辦,告他們徵收我房屋的行為違法,這個應該怎麼操作?」作為專業的徵地拆遷律師,筆者只能這麼告訴各位:直接起訴確認徵收行為違法,這是不會被支持的。
  • 集體土地未按程序徵收,法院: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祁某認為有關部門實施的強制毀壞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的行政行為違法,嚴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於是提起了訴訟。在未就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與祁某籤訂補償協議,祁某未領取補償款並自願交出土地、未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下,對祁某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的毀壞行為違反了上述規定。相應法律責任依法應由徵收主體縣主管部門承擔。確認縣主管部門毀壞祁某承包地及地上種植物的行為違法。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行政案件10大法律問題解答!(2020版)
    另外,訴訟雙方能力不對等現象較為突出,被徵地農民就徵地補償糾紛提起行政訴訟,普遍存在對被訴行政行為表述不準確、訴訟請求不明確、起訴時機不恰當、證據材料不充分、不完整等問題,易於陷入重複訴訟、循環訴訟和程序空轉,再加之極個別當事人和代理人不理性維權,不僅浪費了社會和司法成本,也給及時定分止爭帶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