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參軍,體制機制壁壘必須破

2020-12-16 求是網

  相比眾多在「參軍」門檻外奮鬥的民企,2018年成立的北京中創智翔科技有限公司早早地拿到了「邀請函」。

  基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共軸雙層獨立變距控制技術,該公司研製出中國版卡莫夫鬼怪式無人機,在工業與準軍用級領域擁有廣泛應用前景。雖然產品尚未定型,但已引起軍方關注,好幾家單位找上了門。

  不過他們的「參軍」之路未必平坦。該公司CEO南佔祥說,其目前尚未開始辦理各種軍工資質審查認證手續,但「一想就覺得頭大」。僅「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質證要求企業成立3年才能申請」一條,就意味著中創智翔想「參軍」絕非朝夕之功。

  「目前的審查許可機制,導致民企進入得非常緩慢。」原空軍司令部軍事代表局副總工程師譚雲剛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參軍門檻外遭遇「死胡同」

  說起「民參軍」難,楊俊飛深有體會。2016年,他所在的北京中航科電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請保密資質時,陷入了「死胡同」。

  「按照當時規定,要想取得保密資質,需要跟軍方籤過合同,開展過項目。」楊俊飛說,「然而找軍方籤項目時,對方卻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保密資質。」

  多次碰壁後,楊俊飛另闢蹊徑。他們先找其他具備資質的企業開展合作,提供技術,間接取得了相關合同,再以此申請保密資質,終於解開了這個結。

  面臨類似窘境的還有北京致臻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他們向軍方提供包括仿真軟體及硬體的虛擬訓練系統,產品很受歡迎,但公司本身尚未滿足「參軍」條件,只能通過合作方式提供服務。

  相比親自「參軍」,這種「曲線救國」方式讓他們負擔了更多成本。致臻智造CEO郭志奇說,合作單位會要求參與一部分工作,由此不僅要分出一塊「蛋糕」,也會增加一些流程和時間成本。

  根據軍委裝備發展部近期公布的數據,6年間獲得裝備承制單位資格的民企由500餘家增至2300餘家,民參軍「去門檻」初見成效。但譚雲剛認為遠遠不夠。「國內能夠參軍的民企至少有20萬家。按照現在的準入機制,這些企業全部參軍需要100年。」他說,「太可怕了。」

  採購管理體制與市場規律背道而馳

  即便擠進軍工門檻、爭得項目,當前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採購管理體制也讓民企們感到種種不適。浙江赫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節就對產品定價機制很有看法。

  「以我們給裝甲兵配套的維修裝備為例,軍方每年審價的參考標準並不合理。」程節說,「一方面,他們拿著幾年前的文件資料,要求我們不能超過當時的價格;另一方面,一些軍工單位還會設定財務目標,每年在成本控制或採購經費上,要完成一定比例的壓縮。」他認為,這種定價方式違背了市場發展情況,極低的利潤率甚至是賠本買賣,讓民企的參與積極性很受打擊。

  同時,軍方的計劃經濟採購模式流程複雜,從前期溝通、決定採購到付款,漫長的周期讓許多民企暗暗叫苦。郭志奇說,致臻智造於2018年年初將產品交付軍方使用,但是等軍方走完付費流程拿到錢,估計要到11月底。

  楊俊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航科電每年軍品項目金額達到數千萬,在公司的佔比接近一半。而長達半年至一年的資金回流周期,讓公司周轉頗受壓力。

  「目前的裝備科研生產管理和採購工作,基本上依賴於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反映的供求、競爭、價值、效益等規律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民營企業長期被限制在計劃體制之外。」譚雲剛評價說。

  所有制觀念成最大障礙

  「目前軍民融合體制機制最大的障礙,是公有制、私有制的觀念。」譚雲剛說,「要徹底解決軍民分離問題,需要打破國防科技工業自成體系、壟斷封閉的傳統思維,創新體制機制,讓民企從源頭上融入軍工領域。」

  他建議將民口單位的人才、技術、資金、設備、信息等資源,納入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建設規劃計劃,對不適應軍民企業協調發展、有礙「民參軍」的生產關係進行調整改革。

  2015年,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宣布與阿里巴巴共同出資20億元,設立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助推「北鬥」。譚雲剛對此十分認同。他認為應加快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結構調整,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和軍企改制,形成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結構。

  此外譚雲剛建議,以逐步實現「四證合一」、建立「黑名單」等方式完善武器裝備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裝備指令性計劃採購與競爭性市場採購相結合的武器裝備採購管理體制機制;實行計劃控制與市場調節雙向投資管理體制;實行所有裝備承制單位一視同仁的免稅、貸款、定價普惠制。通過上述手段,建立起充分競爭、科學評價、有力監督、有效激勵的民參軍運行機制。

相關焦點

  • 「軍轉民」「民參軍」步伐加快
    因而民營企業的「參軍」也將對我國軍事工業發展構成正面促進作用。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十二五」期間,各大軍工集團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迅速,軍民品產值比值穩定在3∶7,高技術產業佔民品比重逐年提升到50%。其中,一批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重大實驗設施實現共享,軍工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得到提高,促使軍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領域轉化。
  • 民參軍 優勢資源對對碰(聚焦高質量發展·軍民融合③)
    作為一家土生土長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公司總經理王寶和已經在民參軍的道路上堅持了十幾年。  2017年,寶雞軍民融合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同比增長16.7%,遠超同期GDP增速的8.7%。如今,隨著民參軍的規模與程度不斷提升,民口企業在軍民融合中逐步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 企業界四次「突破」見證「民參軍」實力
    中國企業界的四次「突破」,見證了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可喜變化,也見證了中國大地上硬邦邦的「民參軍」實力。2017年10月25日凌晨3時57分,臨近空間飛行器「旅行者」3號,在新疆攜帶活體烏龜成功進入海拔21公裡的臨近空間,開展實驗任務,進行關鍵技術驗證。當日8時28分順利降落在預定區域,小烏龜被成功回收,生命體徵正常。
  • 民口配套率僅佔一成 專家稱「民參軍」門檻高
    民口配套率僅佔一成 專家稱「民參軍」門檻高 2013年05月29日11:36 來源:第一財經網站
  • 國防科工局攜手全國工商聯打通「民參軍」渠道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蔡金曼張素)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全國工商業聯合會27日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建立高效順暢的對接交流機制,優選技術先進、科研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促進先進技術軍民雙向轉移轉化。
  • 軍民融合丨「民參軍」要什麼?不要什麼?
    軍民融合丨「民參軍」要什麼?不要什麼?「民參軍」呼喚「供給側改革」當前,武器裝備採購領域面臨供需矛盾。需求側,國防和軍隊建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 低效重複,「民參軍」亟須加強頂層設計
    天和防務是我國第一家上市的全軍品「民參軍」企業。說起「參軍」之路,公司相關負責人曾感慨:「我們是在軍民融合的政策扶持下,用市場之手優化配置資源,逐漸成長起來。」   此話不虛。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所在的西安高新區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局。通過政策引導、頂層設計和對民營企業的全方位支持,區內的一大批「民參軍」企業脫胎換骨。
  • 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12月9日上午,蕪湖市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改革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市廣播電視臺召開,就新一輪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背景、改革思路和目標、改革主要任務及改革進展情況四大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近兩年來,蕪湖市公管局高度重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深入學習領會上級精神,準確把握改革方向,出臺《蕪湖市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方案》,從建立集中監管體制、強化平臺整合、提高招投標效率、建立健全標後監管體制、推動網際網路+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開展新一輪體制機制改革,經過不斷實踐摸索,改革成效日益顯著。
  • 天七教育集團打破公辦民辦壁壘 建立一體交流機制
    「此次活動,標誌著天府七中教育集團成員校之間的一體化交流機制進入實質階段,是天府七中教育集團打破體制壁壘、校際壁壘、學段壁壘,進行師資校際交流,學生校際互動,教師校際培訓、備課組同步教研等一體化師生交流的有益嘗試,為教育集團成員校之間緊密合作、抱團發展,推動集團內部治理一體化、課程一體化、評價一體化等集團辦學機制的新探索邁出了關鍵一步。」
  • 南京2018年力爭「民參軍」企業達150家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劉向紅)在1月21日召開的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代市長藍紹敏表示,2018年,將加快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力爭「民參軍」企業達到150家。加快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力爭「民參軍」企業達到150家。全力推動先進位造業重大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紫光集團存儲器製造基地、中興通訊智能製造全球總部等一批百億級項目,推動臺積電一期、FMC智能電動汽車等一批龍頭項目順利投產,為製造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 【年會特輯】石中英:建設更加民主的教育體制機制
    要貫徹好新的發展理念,完成「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這一偉大目標,在教育體制機制上必須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沿著建設更加民主的教育體制機制方向繼續前進。 在我看來,更加民主的教育體制機制的基本特徵如下。第一,在教育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上,進一步明確「人民主體」和「教育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 對勞動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的思考
    必須承認,與智育、美育等相比,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還有待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施方式、評價辦法等工作有待完善,落實勞動教育的體制機制有待建立。本文就如何落實勞動教育,完善相關體制機制談幾點看法和建議。必須認識到勞動教育的特殊性。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層面講,加強勞動教育關係到公共利益、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 中國政府行政審批過多過濫 體制改革需還權於民
    行政治理體制需要大變身:  還權於民  改革行政治理體制需要大變身。到目前為止,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已經進行四輪清理審核,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992項。應該說,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弊端。
  • 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盤活教育資源
    針對這一問題,臨朐縣積極探索實行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打破區域、城鄉、校際、學科壁壘,讓教師隊伍活起來,動起來,激活了「一池春水」。「縣管」就是教育行政部門只管編制、崗位的科學分配,通過宏觀調控和激勵政策引導教師合理流動,促進師資均衡。
  • 福建支持民企25條:推動民參軍,不提高續貸門檻不隨意抽貸
    明確「民參軍」企業可參與航空航天、衛星應用、海洋工程、核心材料、關鍵元器件等軍民融合產業。為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意見》給出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求現行房產稅按房產原值減除30%後的餘值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按稅額標準下調20%計算繳納。《意見》還為困難企業提出減免緩徵稅費措施。
  • 日神奈川外國籍縣民提議充實支援外國人學校體制
    日神奈川外國籍縣民提議充實支援外國人學校體制
  •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力促教育督導「長牙齒」
    這次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緊緊圍繞教育督導「長牙齒」,致力於解決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管理體制方面,主要是教育督導機構缺乏相對獨立性,督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地方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設置不規範、管理不嚴格。二是在運行機制方面,主要是督導定位不夠清晰,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督導工作重點不突出,督導方式方法仍比較落後。
  • 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夯實農業基礎地位
    原標題: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夯實農業基礎地位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三農」專家學者,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 個稅徵管機制轉變 信息共享「壁壘」逐漸被打破
    杜麗娟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實施,使稅務機關的徵管機制從重企業納稅人逐漸轉向了企業納稅人和自然人納稅人並重。不過,在公安、央行、工商、稅務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尚未打破之前,自然人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完全共享仍然存在難度。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氣。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