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雲林的藝術家

2021-01-20 畫展策劃





江南出藝術家,還不是一個個的出,而是一堆一堆的出。各朝各代叫「四家」的,如果是不是全國組合,那就一定是江南組合。比如說宋四家蘇黃米蔡,就是閩贛川鄂四省組合;元四家黃倪王吳,就是浙蘇兩省組合。到了明四家沈文唐仇,就都是蘇州府的人了。


一說「雲林」,在藝術史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倪瓚(倪雲林),這人的潔癖比畫出名,潔癖到別人坐過的椅子都要擦好幾遍。據說最後把朱元璋氣得要命,把他扔糞坑裡淹死了。


現在,又出了個叫「雲林」的藝術家,金陵人氏,先後畢業於中國美院和中央美院,現工作與、生活於北京。雖然他並不是完全因為倪瓚才起的這個名字,但性格上差不了多少。在他的畫室裡,幾乎看不到正在畫畫的痕跡。如果他在畫畫,顏料總是堆積在盤子的一角,整潔得像閨房。如果他不在畫畫,筆硯墨碟都清理的乾乾淨淨,像個閨房。


然後就是摳。去年去他南京的家裡做客,沒兩天就被趕走了。原因很簡單:太能吃和衣服亂放,搞得他家裡「一團糟」。


所以,要讓雲林發火,最好的方法就是亂和讓他花錢,哪怕只是一碗麵。


我開玩笑說,可能這就是他畫工筆國畫的原因,省材料。畫工筆嘛,猶如繡花,每寸絲線都要把作用發揮到極致。不像抽象的或者潑墨山水,一筆下去半缸墨汁沒了。雲林兩年前花「重金」買下的那塊古墨,至今也才用掉了一半。


然後,工筆就是需要工整和嚴謹,多一筆是疤,少一筆是殘。也不像潑墨,多點少點並無大礙。


據說當年齊白石老人畫畫,是片紙必留的:想畫蝌蚪畫大了,就改成蛤蟆;想畫蛤蟆畫大了就改成荷葉;不小心滴了一滴墨在紙上就改成蝌蚪。如果說齊白石摳在紙上,雲林更多的則是摳在墨上。畫畫的人嘛,大多是這樣,看到好好的一張紙毀掉,剩下的墨要洗掉,總是心疼的不得了。


雖然畫畫的態度是認真的,現代的這位雲林總是把些許不安分的創作方式帶入到畫裡來。例如有些作品,明明畫著梅妻鶴子古香古色,仔細一看,那位古人手裡拿的居然是個自拍杆。後來他畫了一張《胸口碎大石》,我當時還在納悶:一貫畫文人生活與禪宗哲思的他怎麼要畫一張這麼粗野的內容?

後來在展覽的時候,一位女觀眾在畫面裡的樹幹上發現了隱約的三個字:山東人。我就問他:你是否還在記恨我在他家做客時「一個人吃了我們一家一周的面,還非得要就蔥」的事情?他笑而回答:你想多了,我是說你們山東人做事蠻幹而執著,有胸口碎大石的精神。


雖然叫「雲林」,但是他更喜歡的卻是倪瓚之外的其他藝術家,比如說仇英,他喜歡的不得了,他畫了好幾張模仿「仇英筆意」的作品。他還喜歡蘇東坡,有一天讀蘇東坡的詞,大半夜給我打電話說:我發現蘇東坡是個很自戀的人啊。原來他讀到了蘇東坡「旋抹紅妝看使君……相挨踏破茜羅裙」,意思是蘇東坡去村裡玩,好多少女少婦打扮好去看他,把裙子都踩破了。他說「蘇東坡太好玩了」,於是用了半個多月的功夫,畫了一張《蘇東坡詩意圖》,用了近兩米的尺幅全景式再現了蘇東坡出訪徐門的場景。


在生活上,雲林比較喜歡恬靜,點縷松香,偷師古人。雖然氣脈風格與之前畫油畫相承,但畢竟材料和語言的轉變還需要鍛鍊。為了提高技術,他臨摹了大量古人繪畫。臨摹李公麟《維摩演教圖》,也是很多藝術家提高技術的方式,但大多會就粗避細。而雲林所臨的演教圖精細到令人髮指,髮飾和坐席更是幾可亂真。臨到高興時,還要把成果發來炫耀一番。


《摹李公麟演教圖》始成,他還在南京的家裡,聽說有一個熟識的藝術家也臨了一張,趕緊回到北京畫室裡拿過去要「PK」。晚上他激動的把我叫到家裡,第一句話就是問:你說,我臨得很牛吧?


有一次,他不知道從哪本書裡看到:宋人畫折枝花卉,並不是剪一小枝回家畫,而是看到誰家的花開得好,可能就整棵樹折斷,搬回家畫。他說古人這事做的好玩,晚上讓我陪到12點,然後拿著剪刀去「偷一枝長得特別適合畫畫的花」。當然,現今社會不同古代,他不敢整棵樹砍掉,只能拿著剪刀剪去一支。


轉眼,雲林已經畫了近三年國畫,積攢了大量的作品,2020年元月2日,他的個展「正與麼時」就在798藝術區的蔓空間開幕了。這次展覽,主要展出他最近一年來的山水人物。在與展覽同時發行的畫冊《梅子熟時梔子香》裡,也收錄了部分近年來臨摹的古畫精品。

古人說「畫如其人」,畫從藝術家筆下誕生,自然也就遺傳了藝術家為人的氣韻,恬靜,有思想,或者藝術家骨子裡透著的趣味。看雲林的畫,和接觸他這個人一樣,絕對不能走馬燈似的粗看,細細瞧進去,總會在細節之處發現些動人的東西。




 《松林聽琴圖》65.4x41cm 宣紙設色


 《 蘇東坡詩意圖》30x190cm 宣紙設色



《撞南牆圖》100×65cm宣紙設色


《夢裡折枝圖》65×41cm 宣紙設色


《降龍羅漢》43×34.1cm 宣紙設色


《雪夜聽琴圖》57×40cm 宣紙設色


《滿船空載月明歸》39.5x49.4cm絹本設色


《桃花信使》35x64.5cm 宣紙設色


《奈何眾人不上船》50.5x69.5cm 宣紙設色


《不從雲水來》70x42cm 宣紙設色


《顏真卿飲酒圖》41.5x113cm 宣紙設色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藝術就是屎,而藝術家是拉屎的那個人!
    >更壞的是,曾經高票當選「英國最牛逼的在世藝術家」的班克西還在Ins上配圖寫了一句評論:「Going, going, gone……」(耳邊響起了範偉的配音:走~走~~哎呀媽呀真走了…… )然而……我今天並不是要講班克西(雖然我也很喜歡他),嘿嘿。
  • 人臺:藝術家創作中那個永遠沉默的「夥伴」
    或許你沒想到的是,櫥窗裡那些你熟悉的人臺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從16世紀開始,它一直是藝術家創作中沉默的「夥伴」。庫爾貝在奧爾南的畫室,牆角放著一個人臺,1864年那時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常常會藉助有關節的人臺,這樣做的好處是,誰能像人臺那樣讓衣服上的褶皺靜止不變?
  • 著名反派藝術家劉江訪談錄——懷念人民藝術家!
    2020年5月1日,一代著名反派藝術家劉江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今天清晨,舉行了小型告別儀式。影迷們萬分悲痛,在這個特殊時期,卻不能送心愛的偶像一程。圖說老電影今天特做此訪談錄,與大家一起共同緬懷這位人民藝術家!
  • 雙語——藝術家、窮人和音樂家
    The Artist, the Poor Man, and the Musician【譯】藝術家、窮人和音樂家【單詞】artist ['ahr-tist]['ɑtst] n. 藝術家;美術家;藝人【單詞】poor [poor][p(r)] adj. 可憐的;貧窮的 n. 窮人【單詞】musician [myoo-'zish-uhn][mju'zn] n.
  • 埃利亞斯 | 工匠藝術和藝術家藝術
    一 當莫扎特決定離開薩爾茨堡,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維也納「美好社會」那不確定的恩寵上時,的的確確踏出了他那個時代、那個等級的音樂家相當不尋常的一步。同樣,這對他的音樂創作也深具意義。 莫扎特在音樂領域內叛逆,由一個受僱的藝術家,朝向「自由」藝術家的道路邁進,在此變動過程中,有一兩個面向或許是有意義的。這有助於我們理解藝術家職位非計劃的過程,以及伴隨而來的藝術結構的變化。我們最好是把藝術家及其顧客當做一個形態(Figuren)來加以理解,如磅秤兩端上面的砝碼一般。
  • 徐喬斯:拿什麼拯救腹背受敵的藝術家
    藝術家,顧名思義,作為藝術活動基礎的創造者,他們是整個藝術生態系統運行的基礎。而我不希望看到的,是藝術家在體制與機制的壓迫下,在資本與機構的剝削中,在策展人和批評家的取鬧裡,淪落成一個無能無力的人。07年以前開始的藝術市場火爆,在那個讓無數青年藝術家欣喜和懷念的時光裡各大畫廊/機構在資源搶奪中極盡所能,為多少藝術家製造了一夜成名的幻覺,至今令人嚮往不已。
  • 【Media訪談】藝術家陳欣
    藝術家:陳欣 這些代表他的一個趣味,他從中國傳統文化裡截取了那個片段,通過做設計的經驗,在德國學習的經驗,轉化成了一個新的東西。 我最近看陳欣這些所謂用新的媒材,讓我覺得技術對人的視覺產生了改變。這些變化總是會想到,它和屏幕顯示的關係,它這種漸變,這個概念,在他繪畫上的那種感覺其實更像屏幕上的一個反應過來的結果。
  • 「全球知名藝術家」速成指南
    編者按:如果你不會素描、速寫、國畫、油畫,進不了科班、考不上美院,但又有一顆想要成為藝術家的赤誠之心,還要一不小心很紅很紅的那種。恭喜你,這不是痴人說夢。因為最近,一根香蕉的「奇幻之旅」給出了詳細的「全球知名藝術家」速成指南。
  • 『青年藝術家』劉懿
    今天這個人拿來弗洛伊德用,明天那個人去拿來克裡姆特用,再過兩天培根和畢卡索都可以直接搬進來了。所以就不得不使中國畫人物畫不斷發展,不斷突破各種各樣的桎梏。我以為當時的訓練確實是把各種各樣的面貌方法的課時加進來,不同的老師輪換著來上,對我們認識寫意的幫助是很大的,畢竟現在回頭看我的本科班也實在是個長著彼此不排斥但是各自就明顯不一樣的奇花異草的一處奇境。
  • 自然而生——中法藝術家交流展
    藝術家們總能找到各自的角度,樂此不疲。這種自然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作為藝術家的基本要素:對於自然、生命力的關注、感受、表達。 從這次《自然而生》中法藝術家交流展覽中東西方藝術家不同的藝術主題,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藝術家」周春芽ZHOUCHUNYA
    透過不同的創作主題,揭示出藝術家從傳統與歷史中尋求觀念突破的路徑思考。這種排他性證實了藝術家在此系列上所獲得的一個高度。有關該作品的介紹,據藝術家描述,「右旁邊的人物是我摟住那個女孩,左旁邊的那個身體穿著那個女孩愛穿的那件熟悉的黑色吊帶裙,中間一個女人坐在沙發床上,遠處的房屋都是在我家屋頂上看出的建築,那條狗就是著名的『黑根』了」。1. 「綠狗」系列之一:《綠狗的故事》(LOT 1740)1997年2.
  • 95歲老藝術家不幸離世!
    【文丨張 十 扒】12月14日,據新華社上海報導,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6歲。根據她本人遺願和家屬意見,老藝術家的後事安排一起從簡,不設靈堂、不開追悼會,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
  • 著名藝術家徐冰:技術訓練讓藝術家獲得穿透力
    作為一名從《天書》開始就享有國際聲譽、此後幾十年間作品屢屢現身世界知名美術館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的個人成長經歷和創作歷程及藝術態度,對中國當代藝術界而言,無疑是一面具有映射作用的鏡子。儘管很多藝術家聲稱技術在當代藝術中已經無足輕重乃至不值一提,但在接受採訪時,徐冰卻認為,技術訓練讓藝術家具備「一種穿透、容納、消化各類藝術現象的能力以及執行的能力」。
  • 藝術家施慧簡介(全文)
    施:那個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學校新買回來一大批圖書,基本上是西方油畫方面的,設計很少。那批書進來,我覺得是我們學校的第一次開放。江:跟萬曼先生學習現代壁掛藝術應該是你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能具體談談他對你創作的影響嗎?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萬曼先生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是他引導我走上纖維藝術創作道路的。
  • 向藝術家致敬 盤點那些獲得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的長影老藝術家
    從2004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設立終身成就獎以來,多位長影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將此獎收入囊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些為新中國電影發展付出努力的藝術家吧。金迪金迪,著名演員,獲得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 約旦藝術家愛上中文 三十年打造瓶中「沙畫世界」
    約旦藝術家愛上中文 三十年打造瓶中「沙畫世界」
  • 他說,最後人和藝術家都變成了罐頭,同樣擁有著保質期
    想起了之前的小樺老師,每每談到藝術或者電影,他就睜大眼睛,然後說出一些特別具有哲思的話,而且能說很多很多,讓你佩服的五體投地,他說藝術家其實沒有表面上那麼風光,雖然他是特別樂天派的射手座,但他也同時具有藝術家的悲涼和欲望。
  • 李子柒:做生活的美學家、藝術家!
    本文「李子柒:做生活的美學家、藝術家!」由"小熙聊人文」原創獨家首發!關於本文話題:你嚮往哪一種生活?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如果可以選擇,你會為了心中的嚮往而放棄自己原來有的東西嗎?原來生活還可以如此美麗動人,其實我們想要達到的不過是一個舒適的狀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忽略了,我們離我們盼望的那個國度越來也遠了。我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生活的美學家,藝術家,甚至是探險家,在每一天都可以去觀察生活,每一天都可以在生活的經歷中去體驗到生活回饋給我們的快樂!那是我們曾經最熱愛的一切,但是也是我們最渴望的一切!
  • 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
    前言藝術家如何工作?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這可能極為陌生,也毫無意義。人們關注的是美術館牆壁上和展臺上,那些被打上聚光燈的「藝術」。至於作品怎樣被創造、過程如何,並不重要——它們只是服務於最終那個「結果」的「手段」。
  • 早期的黃飛鴻扮演者,藝術家關德興老師,對黃飛鴻的理解確實很深
    早期的黃飛鴻扮演者,藝術家關德興老師,對黃飛鴻的理解確實很深黃飛鴻在民國時期作為傳奇武術大師,再加上他那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更是得到不少人對她的愛戴。但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位就是,曾經和黃飛鴻這位功夫大師共處在一個時代的人,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少年而我們的功夫大師卻已經年過半百,雖然兩人的年齡不同,但是那個時候的他更容易接觸到功夫大師的真實生活。他就是非常著名的影視演員關德興,也是一位為國為民的藝術家、武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