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堂該不該引入AI視頻監控?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學生課堂該不該引入AI視頻監控?

  睡覺、發呆、玩手機、舉手和閱讀次數……全都能識別。近日網絡上出現一幅課堂行為分析視頻,畫面裡的學生們正身處教室,教室裡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監測學生們的各種行為。這一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引發了網友對學生「隱私權」的爭論。

  此舉將研發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日前,開發該系統的AI公司曠視科技對此回應表示,其為技術場景化概念演示。曠視在教育領域的產品專注於保護孩子在校安全。不過,與在安全上的監控相比,對於孩子行為規範上的監控,是否有必要引入到課堂,目前各方依然莫衷一是。

  睡覺、發呆、舉手次數……都可以監測

  根據已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學校的說法,AI攝像頭進課堂的目的,是加強過程化教育,可以針對學生的狀態調整教學,安排有針對性地補課或者加課,達到更好的效果。

  今年3月,廣東廣雅中學一智慧校園信息化採購項目引發熱議,該校採購了3500個電子手環能夠記錄學生的行為數據及部分健康數據。其中一項採購3500個電子手環的項目顯示,電子手環可以實時顯示心率並上傳、提供精準的運動數據、舉手次數;可以在校外區域記錄佩戴者的步數、心率數據,這些數據在佩戴者進入學校後自動上傳等。

  將電子手環應用於學校教學和管理並非個例。3月5日,騰訊官方公眾號也發文《在騰訊版「未來學校」,逃學是不可能的》,表示將在深圳龍華區外國語學校運用手環記錄學生運動軌跡和活動數據,形成刻畫兒童興趣點的報告,並建立智慧校園大數據中心,為學生提供精細化的垂直評價。

  智能載體也不局限於電子手環。今年,貴州有學校曝出的一款智能校服,在人臉識別攝像頭的作用下,這套系統能抓拍每位進出學校的學生的短視頻並將這些視頻實時上傳至相關APP以供教師和家長觀看。有關校園和宿舍的進出數據都會自動發送給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手機應用中,包括逃學、遲到、夜不歸宿等情況。

  據介紹,2018年的安博會上,可提供場景解決方案的安防廠商中,有一半都表示可以做AI+教育為基礎的人臉識別監控。

  專家:AI進課堂造成對學生不信任

  要不要在課堂上引入AI視頻監控?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表示,應該遵循四個原則。首先是尊重原則,即對學生人身自由、人格以應有的尊重。然而,AI監控進課堂,實際上存在監管過度,對學生造成了人格上的不信任,「但無論技術怎麼監測,都不可能真正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是否掌握,學生是不是真心願意在學習」。

  其次是無害原則。段偉文表示,這種監測容易對學生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如果僅僅因為坐姿習慣不好,而並非不專心聽講、不遵守紀律,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目前階段,應該對學生以鼓勵為主,而不是時刻加以監督。「嚴苛的課堂管理,就好比考試的時候,有一個老師老盯著你看,你是很難自由發揮的。」

  再次是自主原則,即尊重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原則。段偉文認為,在監控下的學習,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成為一個「完人」,但事實上,更多的教育是在不斷糾正自身的錯誤,並在錯誤中學習,經過磨練來提升自己,過多的外在監管,讓學習的過程成為他律,而不是培育自律。

  最後是有利原則。「課堂培育的是學習和創造的能力,而不完全是遵守紀律的能力,無時無刻的監督,就好比學生家長在其耳邊嘮叨一樣。」段偉文說,「我注意到很多名校在採用AI監控進校園,這表現出教育行業的一些浮躁氣息,同時,在監控之下容易培養出表演型人才,俗稱『戲精』」。

  教育專家熊丙奇也認為,從育人的角度看,好的課堂教學應是交互式、探究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的,這需要寬鬆的允許批評、質疑的氛圍。而在明知有人臉識別系統監控、記錄教室裡的一舉一動時,教師可能選擇照本宣科,而學生卻要表現出「興趣盎然」的樣子。

  專家聲音:

  人臉識別的應用邊界需要劃定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建峰則認為,人臉識別的應用邊界需要劃定,網絡運營者應當設置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和用戶協議,並設立個人信息保護專員或者指定專人負責兒童個人信息保護,適用於兒童的用戶協議應當簡潔、易懂。同時,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兒童監護人,並應當徵得兒童監護人的明示同意,明示同意應當具體、清楚、明確,並基於自願。

(責編:趙超、夏曉倫)

相關焦點

  • 為監視學生課堂表現, 巴黎商學院引入 AI 當「監工」
    雷鋒網消息,9 月起,一款名為 Nestor 的軟體將應用在巴黎高等管理學院(ESG Management School)的兩門在線課程上,該軟體使用人工智慧和臉部分析來監測學生是否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
  • 監控那個「壞學生」
    當天下午,鶴壁學校高三年級相關負責人回應紅星新聞稱,該公眾號為年級內部公眾號,關注者只有幾百人,學校強調了要提高課堂效率,減少學生課堂小動作,但也僅僅有這一次通報。該負責人還強調,是老師去了解學生情況的時候發現的,不會採用監控設備。
  • 人工智慧監控學生課堂一舉一動 被指侵犯隱私 網友:這不就是監視
    9月2日,一張人工智慧監控學生課堂一舉一動的圖片引起網友熱議。據該圖片顯示,某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清晰的記錄了學生在課堂舉手、閱讀、聽講等行為的次數。而且只要不泛濫到民用也是可以研究的,我們不研究,外國也會來研究。早晚的事。科技越來越發達,以後人工智慧也越來越貼近科幻。科技讓人類進步,但也是一個潘多拉魔盒。網友三:有這些科技不用再社會發展上,專搞這些讓人不舒服的東西,這和監視有區別嗎?網友四:課堂?監視?
  • 法國商學院引入AI「監工」,用臉部識別技術防止學生開小差
    圖片來源/petapixel.com巴黎高等管理學院(ESG Management School)將把人工智慧和臉部識別技術用於兩門今年九月開課的線上課程,以此監控學生的課堂表現。這款叫Nestor的軟體由LCA Learning公司研發,LCA的創始人Marcel Saucet解釋,該軟體將利用學生電腦的網絡攝像頭來分析其眼部運動和臉部表情,從而確定學生在看視頻課程時是否全神貫注。上個月,Saucet在巴黎高等管理學院的巴黎校區舉辦記者發布會,表示這項技術能夠大幅改善那些經常修讀線上課程或MOOC課程的學生的表現。
  • 還是不信任老師?幼兒園該不該開放實時監控視頻?
    ,用於觀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完全可以做到良好的監督 觀察 和針對孩子的培養,家裡家外孩子的表現,有助於教育與培養,還能再遇到問題查證求實的作用,但我多次諮詢房山教委學前幼兒科,說不適合北京市公共圖像安全185號文規定,不能給我們家長開放,隨後就責令幼兒園整改,但我們來幼兒園的時候是幼兒園答應我們可以看我們才來的,而且既然教委同意開園了那就證明同意了,為什麼現在變卦了?
  • 考研英語時文賞讀(140):高校引入人臉識別監控學生引爭議
    近日,江蘇省南京市一所大學在教室裡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以監控學生的行為,這在網上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中國藥科大學最近在兩個試點教室、校門、宿舍出入口、圖書館和實驗樓安裝了該人臉識別系統。
  • AI 監控之風颳到美國高校!學生瀏覽網頁都能被追蹤到
    學校運用視頻監控攝像頭記錄學生面部信息,利用 GPS 追蹤學生行動,並在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上監視學生信息。他們通過電子教科書詳細記錄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記錄學生進入教學樓、出現在教室和圖書館,甚至通過學生 ID 卡來監視學生進入體育館,宿舍和自助餐廳的頻率。
  • 視頻|疏導交通排除隱患更及時 渝黔高速引入雲監控
    其中,綦江收費站——綦萬高速母家灣立交路段是該高速最容易發生擁堵的路段之一,而今年7月以來,該路段因建設施工佔道,導致交通環境更為複雜。針對這一情況,負責該路段管理的重慶交通執法高速一支隊六大隊與施工單位和高速路運營公司積極協商,引入雲監控攝像機系統,作為路面固定監控的補充。
  • 高校教室裝監控,該擔心啥
    貴州省教育廳要求各高校「建立全覆蓋的課堂教學視頻監控系統、教師授課全程跟蹤系統」。對此,律師提出質疑,認為可能危害到他人的隱私權,要求公開這一政策的法律依據和權力來源;專家也表示,高校裡的學術自由氛圍應予以特殊保護,師生有權拒絕課堂常態化監控。
  • 網友吵開了,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發生衝突,老師不該管嗎
    其實,網課逼瘋的可能不僅僅是家長,還有學生和老師。3月12日,一段學生上網課時辱罵老師的視頻被傳到了網上。視頻中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爭吵,學生認為老師貶低並辱罵自己,就在上網課時辱罵老師數分鐘。後來經過調查,原來是因為學生上課遲到,不交作業等學習態度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批評了學生,學生就認為老師辱罵了他。
  • 新思與SiMa.ai合作將高性能機器學習推理引入嵌入式設備
    .,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NPS)近日宣布與SiMa.ai開展合作,將其機器學習推理技術大規模引入嵌入式邊緣設備。通過此次協作,SiMa.ai採用新思科技的DesignWare IP、Verification Continuum平臺和Fusion Design Platform進行MLSoC開發。MLSoC是針對自動駕駛、監控和機器人等特殊計算機視覺應用而專門設計的平臺。
  • 日本小學課堂將引入機器人 幫助學生學英語
    【環球網教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人報》8月20日報導,日本計劃在課堂上引入會說英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幫助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為了測試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日本文部科學省將於2019年4月在500所學校開展試點,以期在兩年內全面實施計劃。
  • 如果初中學生擾亂課堂秩序,不配合班級管理,老師該怎麼辦?
    如果初中學生擾亂課堂秩序,不配合班級管理,老師該怎麼辦?一位朋友對我說,他們班的一名學生(初中生)故意擾亂課堂,從不聽從任何人管理,還錄老師視頻到處亂傳,這讓他煩不勝煩。作為老師,如果遇到那一種故意擾亂課堂秩序,不配合班級管理又性格極端的學生,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要讓家校合作更緊密一些。對於帶手機過來擾亂課堂秩序的初中生,你和他講道理,可能和牆壁對話差不多。所以,對於這種學生,讓家長過來陪讀是必要的。
  • AI「英文教師」進駐日本課堂,國民卻「不買帳」
    例如,他們可以檢查學生們的英文發音,而這是老師們很難做到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國際教育主管講道。AI機器人「是試驗中的一例,我們也在準備其他的計劃」,例如使用移動端app與英語母語的講者展開課程。具備AI的英文機器人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正確語法,練習正確發音,因此一些中小學已經將其引入了課堂,將這項技術應用到了英語教學中。
  • ...小學英語與比鄰東方推出「Remix科技課堂」,引入AI打通線上線下
    新東方小學英語與比鄰東方推出「Remix科技課堂」,引入AI打通線上線下 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 英語課堂 | 高中英語課堂學生發言不積極?課堂氣氛沉悶怎麼辦??
    【問題分析】很顯然,由於該教師沒有及時地幫學生整理並且加工所學知識,新授課的內容還未能被學生內化並形成新的語言能力,學生就很難運用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有效表達,再加上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本來就不敢大膽發言,因此就形成了課堂沉默現象。 該教師的出發點是對的,他在梳理完文章後想通過複述的方法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運用。
  • 學校到底該不該公布學生成績,該不該排名,成績會給學生打擊嗎?
    學校到底該不該公布學生成績,該不該排名。公布成績有人說會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前幾天,有個家長反饋:小學六年級上期期末考試拿到成績後,帶著孩子去本地一較好的中學去提前報名。招生老師看了後說,「你這個打的是等級,我們不知道你具體的分數(A等級10分區間)」,這個學校單科要求最低95分。招生又只有那幾天時間,因此未能報上名。
  • 打鬧時資陽一中學生摔下樓?監控視頻顯示疑跳樓 學校:系從二樓翻下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12月12日,有媒體稱,四川資陽雁江一中內發生學生墜樓事件。事後,資陽教體局對此事做出回應,表示並非跳樓,而是學生打鬧時不小心從二樓墜落。不過,事件很快發生反轉。12月14日,有段疑似事發學校的監控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顯示,一名學生從教室跑出後,徑直翻過走廊欄杆,該學生消失在畫面中。12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墜樓學生母親處確認了網傳視頻的真實性。目前,其女兒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雁江一中相關負責人也回應稱,該學生是自己從二樓翻下跌落一樓,具體原因公安機關正在調查中。
  • 將遊戲元素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學習熱情
    在課堂上引入遊戲元素,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增強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激活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表達意見,並引導學生了解特定的知識點。遊戲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合理地使用遊戲可以以微妙的方式減少學習和完成教學的難度。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解答難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 校區智能視頻監控系統解決方案
    學校安防監控中心(二級)一直以來,學校不斷在人防和物防方面加大投入,如增加校衛,由學生組織校衛隊,加高圍牆,在學生宿舍的窗戶上安裝鋼筋護欄等。該系統設計如下:在監控前端,由網絡視頻伺服器將視頻信號、音頻信號、控制信號通過數位化編碼經過學校網絡傳輸到監控中心,在監控中心設置了管理伺服器,負責視頻監控、門禁管理、學校巡更的管理,設置逆向解碼設備,可以將網絡信號還原為模擬的視頻信號,管理員可以通過監視器查看學校各地方的情況。另外,為了將來與平安城市系統兼容,系統還將設置代理伺服器和遠程用戶進行聯動,為公安系統提供代理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