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瞳瞳我看到一則報導說,一個4 歲的孩子近視600 多度,不禁感慨,最近幾年青少年近視的患病率越來越高,更為嚴峻的是,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出現近視。
不少家長為此發愁,大家都特別不想讓孩子戴眼鏡。
也有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第一時間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希望孩子是假性近視。
但是近視真的還有真假之分嗎?
什麼是「假性近視」?
其實「假性近視」這個概念並不是很確切,在國際上也很少有這個提法,它並不是屈光學上講的近視。
目前無論是我國採用的《疾病分類與代碼GB/T 14396-2016》,還是國內新農合 ICD-10 標準編碼、國際 ICD-11 疾病編碼,都沒有「假性近視」名稱。
《疾病分類與代碼GB/T 14396-2016》截圖
所以說,「假性近視」的命名在醫學界是存在爭議的,很多醫生覺得把它叫做「調節性近視」會更為妥當,因為這是一種用眼過度後睫狀肌出現調節痙攣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眼睛疲勞的狀態。
不過國內大眾對於「假性近視」一詞的接受度卻非常高,這是因為我國近視診療的研究與科普領域仍存在空白。
那麼今天瞳瞳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它的原理。
「假性近視」的原理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如果把眼球當做相機,那麼近視的本質就是這個相機的鏡頭不對焦。
具體來說,眼球的屈光狀態是由眼軸(眼球長度)、角膜曲率(角膜的彎曲度)、晶狀體屈光力(相當於相機的變焦鏡頭)決定,三者任何一項發生變化都會造成屈光不正。
01.其中,眼軸是決定屈光狀態的主要因素,其到 14 歲時可達到成人水平,到青春期基本不再增長。眼軸增長會使眼球屈光狀態向近視化漂移,並且正常情況下,眼軸是不會縮短的,所以人一旦因為眼軸增長而導致近視,便無法治癒。
02.而3 歲以後角膜曲率發育基本穩定不再變化,所以對於 3 歲後的兒童,我們也基本不考慮角膜曲率這個因素。
03.那麼就只剩下晶狀體這一因素了,晶狀體是一個可以改變自身屈光度的調節器官,也就是說晶狀體是一個變量,這個變量變化時也導致眼球的近視狀態發生變化。
於是不難得出,「假性近視」的出現是跟晶狀體這個變量的變化有關係的,其原理如下:
當我們看近處的時候,睫狀肌會收縮,使得與它相連的懸韌帶鬆弛,晶狀體變凸,屈光力增強,會聚光線的能力更強,眼睛就能看清近處的物體。
但是,睫狀肌長時間處於收縮的工作狀態,就可能引起疲勞痙攣。所謂的「假性近視」,指的就是睫狀肌的這種疲勞狀態。
「假性近視」的診斷
綜上所述,根據其臨床特點判斷,「假性近視」多見於兒童青少年,主要表現為遠視力低於近視力、視力不穩定。
「假性近視」的主要診斷方法有:霧視法和散瞳法。
其中散瞳法是公認的鑑別診斷最可靠方法,一般會使用睫狀肌麻痺藥(也就是散瞳藥),讓睫狀肌不工作,眼睛處於一個自然的狀態再進行驗光,從而獲得眼球真實的屈光度數,若散瞳後眼屈光度下降,則為「假性近視」。
此外還有不常用的同位動態檢影法,亦可檢測「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的治療方法
「假性近視」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1、放鬆調節療法(藥物療法、戴凸透鏡法、遠眺法);
2、睫狀肌訓練療法;
3、綜合療法(包括放鬆調節療法、睫狀肌訓練療法、雙眼視訓練及提高視覺中樞的興奮性改善視覺功能的療法)。
好瞳目針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推出的綜合防控療法,旨在達成以下三個目標:
沒有近視的可以防止近視發生;
「假性近視」可以治療恢復;
「真性近視」可以防控發展。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早些正確對待孩子的近視問題,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明亮的眼睛。
▌部分素材來源:丁香園、丁香醫生、科普中國
本文專家:歐召喜,眼科主任醫師,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
責編:劉濱福
校對:劉志錦
本文旨在分享護眼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護眼知識,記得點擊關注「好瞳目護眼中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