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關於青少年視力矯正市場亂象的視頻。
視頻中提到的近視治療方法五花八門:梅花針、耳豆、艾草灸眼儀、針灸、按摩、訓練儀器、特效眼鏡、藥敷、走鵝卵石路……卻都沒有治癒近視或降低近視度數。
專家表示這些治療只能緩解一些視疲勞症狀,不能消除近視。
但我身邊卻有很多朋友提到,孩子去做各類近視治療後的確降低了近視度數,其中有個小孩甚至下降了 300 度,這又是怎麼回事?
近視本質是眼球這個相機的鏡頭不對焦
眼球這個相機的屈光狀態是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彎曲度)、眼軸(眼球長度)、晶狀體屈光力(相當於相機的變焦鏡頭)決定。
其中任何一項發生變化都會造成屈光不正。人眼屈光狀態也是由這三者的不同組合變化來決定的。其中,眼軸是決定屈光狀態的主要因素。
眼軸增長會使眼球屈光狀態向近視化漂移(正常情況下,眼軸不會縮短)。
所以正常情況下,只要眼球的生物學形態參數(眼軸、角膜曲率、晶狀體)不變化,近視就不會變化。
只有眼球生物學形態發生變化時,近視才會變化。眼球的生物學形態參數變化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
做屈光手術時,把角膜曲率變平坦了,近視程度就降低了;
做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ICL)時,植入了人工晶體,相當於在眼球內多增加了一個人工晶狀體原件,近視狀態改變了;
兒童眼軸發育變長,近視程度加深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視頻中的調查,提到的各種治療近視的方法中,沒有任何一種可以讓角膜曲率變平坦,沒有任何一種可以可以讓眼軸縮短,所以也不能減少近視。
其實,人一旦近視,便無法治癒。
驗光查近視就像量身高
如上文所述,眼球的屈光狀態是由角膜的彎曲度、眼球長度(眼軸)和晶狀體的屈光度共同決定的。
其中:
3 歲以后角膜曲率發育基本穩定不再變化,所以對於 3 歲後的兒童,我們基本不考慮角膜曲率這個因素。
眼軸從 3~14 歲僅僅增長 1 mm,到 14 歲時可達到成人水平,到青春期基本不再增長。
當一個人的角膜曲率穩定,而又能控制晶狀體的調節時,影響近視的因素就只剩下眼軸了,這就是為什麼臨床研究認為眼軸是影響近視進展的最重要因素了。
而晶狀體是一個可以改變自身屈光度的調節器官,也就是說晶狀體是一個變量,這個變量變化時也導致眼球的近視狀態發生變化。
這就很像測量身高的過程。眼軸就是身高,晶狀體的調節力就像是量身高時穿上了不同鞋跟高度的高跟鞋,測量出來的身高越高等同於近視程度越深。
人眼晶狀體的調節能力與年齡成反比,可以通過公式:最小調節幅度=15-年齡*0.25 來計算其調節力。
兒童的調節能力很強。比如一個 8 歲的兒童,至少有:15-8*0.25=13D 的調節。
這就像這孩子有 13 雙鞋子,鞋跟高度從 1cm~13cm,測量身高時,他可以穿任意一雙鞋子去量身高。
同時,由於兒童調節力強,當用眼不當,比如持續高強度近距離用眼時,會產生調節痙攣,晶狀體無法自然放鬆,這就像穿了 8cm(調節痙攣 8D)的高跟鞋無法自己主動脫下來,這時去量身高的結果是包含鞋跟高度的,表現為近視度數過高。
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假性近視」。
綜上所述,不管是不是假性近視,對於兒童驗光,一定要在晶狀體調節靜止或不調節的情況下進行。
然而,想要讓兒童在驗光的過程中自行保持調節靜止是比較困難的。
對此,我們一般通過霧視/調節訓練或上文提到的擴瞳驗光(睫狀肌麻痺)來幫助其「脫掉高跟鞋」。
按摩後近視「下降 300 度」,是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近視
所以,有朋友說,孩子小時候檢查發現近視,但吃藥後就治好了。可以理解為:
檢查時是假性近視(高跟鞋沒有脫下來),吃藥(其實和近視無關,也許是用眼條件和習慣改善了)後,高跟鞋脫下來了,假性近視消除了。
另外,還有朋友說兩月前去做了穴位按摩理療,近視真的從 600 度下降到了 300 度。可以理解為當時驗光沒驗好,把 300 度驗成 600 度了,穴位按摩理療後,「高跟鞋脫了」,近視回到了 300 度。
同樣的,梅花針、耳豆、艾草灸眼儀、針灸、按摩、藥敷、走鵝卵石路等等,都可能是這樣的原因。並不是這些治療本身減少了近視,而是本來就沒有近視。
題圖:圖蟲創意
責編:joy
本文作者: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美視美景眼科中心業務院長,副主任醫師、國際角膜塑形學會資深會員(F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