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三姐妹:一碗炊飯開啟小康生活

2020-12-17 杭州網

一年到頭,以店為家,憑藉一碗炊飯,開啟小康生活。對於溫州「三姐妹」來說,這個位於市區府學巷不足20平米的小店,就是她們家奔小康的最好見證。

近日,「在身邊·小康故事」網絡主題報導活動之《歡迎來我家做客》首站,走進溫州人共同的記憶、有著30多年好口碑的溫州老字號早餐店——三姐妹炊飯店。

炊飯,也叫糯米飯,是溫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兩姐妹和小康見證人聊創業故事

下崗後重操舊業

一天能賣出200碗糯米飯

先來認識下傳聞中的「三姐妹」:大姐陳愛芬,67歲;二姐陳愛蘭,63歲;三妹陳愛萍,60歲。大姐因為身體抱恙,近來在家休養,目前店裡都交給二姐和三妹打理。

35年前,分別在溫州市第一橋麵包店、東風餐館、糖果廠上班的姐妹三人,因為所在國營廠被承包而先後「下崗」。由於出身餐飲世家,三姐妹從小就喜歡搞美食,於是三人一商量,在市區府學巷開了一家早餐店,取名「三姐妹炊飯店」。

如果餐飲生意有辛苦指數的話,早餐一定可以打上「五顆星」。凌晨4點,大多數人夢鄉正酣甜時,三姐妹已經到店為新的一天忙活開了:洗米、蒸飯、熬肉湯、炸油條、磨豆漿、揉麵團、做包子……三個人的性格大大咧咧,但幹起事來卻不馬虎,利用所長分工合作。

陳愛蘭還記得剛開店那會兒,街上還有其他兩家早餐店,味道都比她們的好,不服輸的姐妹三人便日夜琢磨著要把自己的早餐做好,拉住回頭客。「要把炊飯做得好吃,原料很重要,我們都選最好的米、粉、油、黃豆,才能保證住口感和味道。」

憑著這份認真勁兒,早餐店的生意開始蒸蒸日上。上世紀80年代流行「路邊攤」,一張大圓桌擺在路邊,一群認識或不認識的食客圍坐在一起享用早餐。再後來,桌子移到店內,平日裡的顧客多到都坐不下,店面也由原來的一間擴張成兩間。店裡食客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兩歲萌娃。

「最早的時候,一碗糯米飯賣2塊2,現在9塊、11塊都有,店裡生意好時,一天能賣出200多碗糯米飯!」陳愛蘭亮了亮嗓門。做了35年的生意,最讓姐妹三人自豪的就是這麼多年來,炊飯和豆漿的味道從沒有變過,生意依舊紅火。就在我們「做客」時,店裡正有不少食客是特地從好幾公裡外趕來重溫「記憶中的味道」的。「以前有個從小在我們家吃糯米飯的孩子後來去山東青島讀書了,就讓他媽媽來我們這『打包』了50碗冷凍好的糯米飯帶出去,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吃。」陳愛萍說。

店裡還來過不少名人。去年,溫州出去的牛津大學人類學家項飆,在接受許知遠的《十三邀》採訪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許知遠走進這家「三姐妹」,並推薦了一碗鹹的糯米飯,實名打call。

吳克杉攝

三大法寶奔小康

子承母業讓招牌更響亮

從最初的住單位宿舍,到後來自己買房、再給孩子買房……陳愛蘭笑著說,陳家三姐妹能過上小康生活,離不開這幾樣法寶:

團結齊心——都說親兄弟明算帳,但姐妹幾個不這麼認為,她們在經濟上不太計較,設了個公共「金庫」,所有支出在這裡算,剩下的再每月均攤。在她們記憶中,三人從來沒有因為錢的事瞪過眼紅過脖子;

親力親為——店裡有時忙得不可開交,便僱了個幫傭,但只讓對方做做清洗打掃的工作,吃的部分還是堅持自己來。用她們的話說,油條硬軟、湯汁多少、味道鹹淡都有講究,常年下來都有了「手感」。這也是為什麼店裡生意這麼好,她們卻從沒考慮過要開「分店」的原因:口碑很重要,沒經過自己的手,交給別人不放心;

任勞任怨——明明是早餐店,卻通常忙活到下午2點才打烊。更難能可貴的是,三姐妹每年只在過年時給自己放幾天假,其餘360天每天準時到店,風雨無阻。這一堅持,就是35年。

在三姐妹身上,小康不僅是通過雙手改善生活,更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我們也不為賺多少錢,生活夠吃夠用就行,身體健康第一,關鍵還能有份自己喜歡的事做。我們姐妹都不喜歡閒在家裡,上班多舒服!」陳愛萍笑稱現在狀態還很好,越幹越起勁,再幹個十年沒問題。

當然,她們也在考慮接班人的事。「我們三姐妹的三個兒子現在都大了,我們要手把手教會他們才能退休,不能使味道變差,砸了招牌。不過現在年輕人的思維跟我們不一樣了,可能交到他們手中,比我們這一輩幹得更出色!」

陳愛蘭還透露,「三姐妹炊飯店」接下來打算「搬家」,搬到市區大士門那邊一個更大的店面,開啟一段全新的故事。「那裡環境更好,服務更好,但一定還是老味道!」

吳克杉攝

五馬街道謝池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林紅:

我算是「三姐妹」的老客了,陸陸續續吃了20多年,可以說是見證「三姐妹」一路走過來的。但以前對她們的故事一知半解,今天藉此機會增進了了解。這麼多年,我和我的家人一直獨愛這一份。一種味道,能被人惦記這麼久,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你肯花精力,踏實工作,堅持不懈,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通過雙手也能改變命運,過上小康生活。

溫州市民監督員高建梅: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姐妹」本人,她們熱情開朗,外向健談,所以第一次見面沒絲毫尷尬的陌生感。勤勞致富這四個字,在三姐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同齡人,我特別佩服她們的體力、耐力,尤其是持之以恆、樂觀豁達的精神,60多歲的人了,還能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和幹勁,值得敬佩!衷心祝願「三姐妹」店越開越紅火。

(溫州網 監製:黃作敏 策劃:葉雙蓮 記者:張湉)

相關焦點

  • 三姐妹:炊飯店做出牌子_三姐妹 炊飯_資料_溫州網
    由於出身餐飲世家,三姐妹從小就喜歡搞美食,於是三人一商量,開了一家早餐店,取名「三姐妹炊飯店」。經過幾十年的風雨,現在這家早餐店的生意依舊紅火,因為味道好、分量足,很多人都慕名來吃。  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國營廠被承包了,二妹陳愛蘭提出開早餐店,這一想法得到了兩姐妹的支持,她們於是在市區府學巷選了一家店面,不久就開了張。
  • 在溫州,糯米飯又稱「炊飯」,是出門在外的溫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浙江溫州,糯米飯,又稱「炊飯」,是出門在外的溫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說起溫州的炊飯,大家可能都吃過,蒸熟的糯米撒上蔥花,再加上肉燥、肉湯和油條碎末,一道溫州的特色早點炊飯就做成了。溫州人早餐喜歡吃炊飯,在溫州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炊飯的攤子和小店。
  • 甌江食記之溫州街頭小吃:三姐妹炊飯、縣前湯圓店和老奶奶粽子
    散步來到府學巷的「三姐妹炊飯」,摸摸肚皮,還有位置。
  • 台州最有家的味道的美食小吃:肉沫炊飯
    尤如往常,步入一家早餐店,叫上一碗肉沫炊飯,一小碗骨頭湯。等待中,見老闆娘動作嫻熟地盛了一碗炊飯,倒扣在一個盆子上,澆上一瓢肉沫湯汁,炊飯粒粒散開,肉香四溢。吃起來基本不費什麼嚼勁,三兩下一碗肉沫炊飯就下肚了,感覺意猶未盡。
  • 炊飯,溫州人在外最割捨不下的美食,溫州人的『鄉愁』
    說到溫州早餐界的代表那一定是炊飯。炊飯其實就是糯米飯,但炊飯是在剛蒸好的糯米飯上澆上香菇肉末,和脆脆的油條,吃起來香濃軟糯,滿足感特別強烈。軟糯的糯米吸飽了肉汁後更加鮮美可口,脆脆的碎油條是糯米飯的點睛之筆,先是糯米飯的軟糯再是油條的酥脆這樣的搭配小弟只能給滿分了,層次感非常豐富。
  • 尋味中國 65 溫州炊飯
    溫州炊飯應當是很多溫州人的家鄉味道。「炊飯」即蒸飯,這個詞彙相當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漢代。溫州炊飯也叫溫州糯米飯,它具備上述特色小吃的幾個要素,既是街坊小店裡的廉價小吃,又特別傳統,它還是別處少有的糯米鹹飯。糯米飯很特別麼?
  • 溫州人的第一餐「炊飯」和那一份燈盞糕,探尋溫州思鄉美食
    他毫不猶豫的告訴我:炊飯!我一開始不知道什麼叫炊飯。他告訴我,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糯米飯。他已經在外經商十多年了,忙的時候一年到頭都回不去,偶爾回去也是匆匆忙忙。一碗炊飯,已經差不多成了他兒時記憶中最難忘的味道了。漢朝的王充在《論衡·充實》中寫道:「顏淵炊飯,塵落甑中。」說起炊飯,溫州的糯米飯當仁不讓。溫州糯米飯是溫州的一個特色早點,是溫州人早起的第一餐。
  • 最好吃的日式雞肉炊飯做法,味道超正宗,好吃又省事的懶人料理
    導語:最好吃的日式雞肉炊飯做法,味道超正宗,好吃又省事的懶人料理! 這周去日本餐餐自助餐吃到飽,不過我發現住的幾間北海道飯店都有一個共通點,除了會提供白米飯外,每家還會有一大鍋日式雞肉炊飯,一開鍋飄出的香氣就讓人垂涎三尺。
  • 四小時賣三千小籠包兩百碗炊飯 玉環這家店有什麼魔力
    「小平炊飯!」因為自己的名字叫小平,店裡最早賣的就是炊飯。炊飯一開始是從溫州傳過來的,幾經演化,卻成了台州早餐界的重要角色。一碗剛炊熟的糯米飯,澆上一勺肉末湯,撒一把油條碎末和嫩綠蔥花。拌勻之後等上兩分鐘,晶瑩剔透的飯粒把湯汁的鮮香徹底吸收,配上一碗香菇湯,產生的能量足夠提供一個上午的動力。大約一九九幾年的時候,曹阿姨和家裡人開了第一家早餐店,當時的店裡,除了炊飯,還賣番薯圓,玉環人也愛叫它地瓜包。一隻地瓜包跟嬰兒的拳頭般大小,顏色黃澄澄,形狀胖乎乎,裡面的餡料滿滿當當。
  • 溫州糯米飯(炊飯)網紅美食我來做
    炊飯的傳統做法是炊具置於一口大鍋上隔水將糯米炊成熟飯。 咱們自己在家做就沒那麼講究了,蒸或煮都行。By 泥大鰍私廚 【豆果美食官方認證達人】用料泡發好的香菇 50g肉末 80g黃豆醬 3大勺姜 3片糯米 1量杯油條 1根香菇泡發剩下的水 一碗
  • 松茸炊飯的做法
    雖說到了夏天,但是也很容易感冒,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炊飯,不僅能抗感冒,還能滋補養顏抗衰老,那就是——松茸炊飯。 松茸能夠有效清除人體血液中的垃圾,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和血液黏稠度,能夠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
  • 「童聲話小康」祖孫三組鏡頭點讚「小康生活」「全面小康·追夢成長」徵文大賽邀您投稿
    全面小康對於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個觸手可及的好日子,是越來越考究的衣食住行,是一個個過去不敢想像的夢想……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全省青少年徵文大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
  • 松茸雜炊飯|孔明珠
    松茸雜炊飯|孔明珠 2020-08-17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廚房的新夥伴,加一小勺做南瓜炊飯,可以吃美味又健康是一舉兩得
    廚房的新夥伴,加一小勺做南瓜炊飯,可以吃美味又健康是一舉兩得色澤豔黃的薑黃粉,是最近剛進駐廚房的新夥伴。一開始還不太熟悉該怎麼使用,單聞它的味道有點辣味又帶點苦味,其實我不太喜歡。這麼一道南瓜薑黃珍珠麥炊飯,看到那一碗黃澄澄的金亮色澤,就立刻想到非常適合年節氣氛阿。
  • 毛豆馬哈魚藜麥炊飯,蔬菜包子,不僅吃起來有口感而且也更健康!
    毛豆馬哈魚藜麥炊飯「月薪嬌妻」裡結衣買到電鍋所煮的料理是毛豆馬哈魚炊飯,但這次不用電鍋,使用燃氣灶與鑄鐵鍋,一樣可以煮出好吃的炊飯,藜麥富有纖維與蛋白質比起白米更富有營養價值,替換一些不只吃起來有口感也更健康!
  • 瓜瓜香炊飯,吃完將會讓你頂呱呱!
    今天來分享這道簡單的「瓜瓜香炊飯」,要做這道瓜瓜香炊飯,你必須準備以下材料:冷飯、高麗菜、培根、蒜、南瓜、醬油、白芝麻。首先南瓜外表洗淨,從頂部剖一個洞,拿湯匙清除內子和膜。如果有放不下去的米飯就不要硬塞了,在蒸南瓜炊飯的同時就把剩下的飯炒熟炒香即可。等南瓜蒸好後取出放入盤子,接著把剛剛放不下南瓜內所以額外炒好的炒飯鋪道旁邊,這道瓜瓜香炊飯就算完成囉!個人心得:南瓜整個很軟綿,請連著皮直接挖起來吃。
  • 日式鰻魚炊飯,玉米鮮蝦香菇披薩,一款懶人版的日式鰻魚炊飯!
    由百家號作者《幸福廚房就是家》發布日式鰻魚炊飯,玉米鮮蝦香菇披薩,一款懶人版的日式鰻魚炊飯!【日式鰻魚炊飯】又到了沒人分享美食的時候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道日式鰻魚炊飯,吃飯其實就是燜飯,就像排骨燜飯技術門檻,香腸燜飯一樣,都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去做,這是以高湯味淋醬油,和料理酒帶出來的,吃飯的日式風味,則是日本家庭呈現率超高的料理,今天我們也來做一款懶人版的日式鰻魚炊飯,一鍋出,省事簡單,方便快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史上最全陳氏家譜,陳氏轉起!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3.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4.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