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品價格很便宜 快報記者 顧煒 攝 |
日前,南京一家藥店推出了400多種「一元藥」。都說看病難藥價貴,一下子冒出這麼多「一元藥」,著實讓人吃了一驚。快報記者調查後發現,雖然南京的其他藥店幾乎都有「一元藥」出售,但品種並不是很多。生產廠家甚至表示:「一元藥越生產越虧本。」隨後,記者調查了南京四家大型三級醫院,發現「一元藥」的數量大約在20~50種左右。相對於大醫院動輒上千種藥品而言,「一元藥」的比例著實有些低。
實習生 陳安琪 快報記者 安瑩 劉峻
記者探訪
推出400多種「一元藥」的,是位於御道街的益豐惠民藥房。近日,快報記者來到這家藥房,碰見了來買「一元藥」的市民陳女士,但她想要的感冒片居然賣光了。
記者看到,「一元藥」分散在各個專櫃之中,工作人員表示,「這樣更加容易讓患者購買,畢竟很多人是衝著自己的病去的。」在感冒消炎藥的櫃檯裡,感冒藥確實已經沒了,「上午就賣光了。」據悉,這種感冒藥一塊錢還不到,化學名是氨咖黃敏膠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速效感冒膠囊。
在另外一個櫃檯,記者看到了華佗膏、金黴素眼藥膏、眼藥水等十幾種一元左右的藥品。據了解,這家藥店並不是沒有價格相對較高的藥品,但是如此便宜的藥確實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從現場來看,「一元藥」的品種還挺豐富,市民如果平時遇到頭疼腦熱、感冒發燒、拉肚子、腸胃炎、咳嗽等一些「家常病」,肯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藥品。
這家藥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一元藥」都是「療效經得起時間驗證」的藥,例如牛黃解毒片等。他們推出這些平時用量極大、具有極廣闊市場的藥品,主要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有中老年人和收入較低人群,也包括一些外出旅遊者,「這些便宜藥,很多人都買三四種帶著。」
「一元藥」究竟有多火?
感冒膠囊一上午就賣光
一提起藥,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貴」,那麼,這些「一元藥」為什麼能這麼便宜?益豐惠民藥房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藥品一是經典藥,二是常用藥,生產工藝也不複雜,因此價格相對便宜。當然,「一元藥」只是個概念,有的賣四五毛,有的則是一塊多,上下有所浮動。
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元藥」在流通市場上比較分散,但只要細心還是能找到的。比如有個藥品叫複方新諾明,只有一塊錢,他們往上海、湖南、江西等地打了不知道多少電話,最後才在一家供貨商處發現了這個藥。該負責人表示,其實進貨渠道大家差不多,都是從醫藥公司進,「我們主要是全國連鎖,因此這方面的優勢更大。」
很多市民認為,一塊錢的東西,天南海北地運到南京來,物流成本很大,這不是要虧本嗎?藥店負責人坦承,有部分藥品確實是「賠本賺吆喝」,這麼做是要給人留下印象,藥店有廉價藥,可以為附近老百姓服務好,「只要用心做,還是能賺到錢的。」
為什麼價格這麼低?
部分藥品是賠本賺吆喝
這些藥品質量如何?
「便宜的藥也是合格藥」
藥店負責人表示,不同的廠家生產,價格也有所不一樣。以華佗膏為例,上海生產的價格是3.9元,而湖北一家藥企生產的只有1.5元,被放在了「一元藥」系列裡。藥店工作人員表示,這就好比超市和高檔飯店裡賣的純淨水,雖然化學成分都差不多甚至一樣,但由於有的是名牌,因此價格自然不同,「我們多放幾種,方便不同人群自主挑選。」
對於「一元藥」,不少人也有些疑問。市民李先生就表示,藥不同於衣服,不能光看價格,價位這麼低,會不會質量有問題?對此,南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便宜的藥也是合格藥,市場上出售的藥品,只要是國藥準字有正規批文,都符合國家藥典的要求。
南京一位資深藥劑師則認為,之所以價格有差異,主要是製藥工廠的工藝不同,「一元藥」與其他更貴些的藥相比,在活性成分、精細程度上有些遜色,比如進口藥的精細程度可能達到99%,但「一元藥」只在90%。以氯黴素眼藥水為例,使用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一元藥」滴入眼睛裡,可能鼻子、咽喉處會感覺到苦,而進口藥則不會。不過,一元藥的質量是符合國家要求的,市民不必擔心。
據了解,「一元藥」在成都上市第一天銷售了近兩萬袋,在上海藥店感冒藥銷售龍虎榜上也排名前列,但是,「一元藥」在北京初上市時卻頗不受待見。製藥企業負責人說,主要原因是,在北京,該藥進入的都是小藥店,主流藥店最初擔心藥品質量以及怕擠掉原有的大包裝同類藥品,但是半年後,京城已經有700多家藥店允許「一元藥」進門。
快報調查
不少藥店有售,但品種不多
近日,記者走訪了南京的藥店,發現幾乎每家都為「一元藥」留下空間。有的藥店因為規模比較小,「一元藥」相對而言也不多,「如今連豬肉都漲到十幾塊了,哪裡還有這麼多一塊錢的藥哦?」不過,也有些藥店一元藥較多,當記者開口詢問,店員的回答是:「有很多種啊,看你需要哪種」,還隨口一連說出十幾種藥品。
先聲再康藥店(洪武北路)
紅黴素眼膏:0.3元(特價)
鹽酸金黴素眼膏:0.3元(特價)
水楊酸苯酚貼膏:1元
開塞露:0.9元
鹽酸萘甲唑啉滴鼻液:1元
備註:這裡有近十種「一元藥」,不過多位於一個不起眼的藥品架最底層,要仔細尋找。
三九藥店(昇州路)
三黃片:0.8元/袋
牛黃解毒片:0.5元
速效感冒膠囊:0.5元/板
珍珠明目滴眼液:1元
甲硝唑片:1元
備註:這裡的「一元藥」涵蓋降血壓等多類藥品,買藥的人是老顧客,藥店在品種上有傾斜。
來買藥的多是老年人
三九藥房的店員介紹,買「一元藥」的以老年人和經濟困難者居多,不過大多數顧客也會有自己的選擇。比如一種抗血栓的藥品阿司匹林腸溶片賣一塊錢,同類藥品德國拜耳生產的則要十幾元,很多顧客會覺得進口藥的質量好一些,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價格高的藥品。再比如葉酸片,有一塊錢一瓶的,服用葉酸的人大多都是懷孕初期的人,這類人群大多較為謹慎,不會輕易選擇這麼便宜的葉酸片。
蘇禾大藥房的相關負責人則要直率得多,「備多了一元藥有什麼用?又沒多少人買。」他表示,只有老年人才會要,年輕人不會選擇一元藥,即使有店員介紹,大多年輕人只會翻翻眼另選其他。久而久之,店員便根據顧客的語氣、需求來推薦藥品,如果有年輕人來買感冒藥,他們一般都推薦八九元的膠囊,而不是五毛錢的牛黃解毒片。
製藥企業和藥店都虧本
記者也看到,雖然這些藥都是賣一塊錢,但麻雀雖小,五臟齊全,從藥品包裝到產品說明書都不差。比如金黴素眼膏,有些藥店賣到3毛錢一隻,算上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肯定是虧本。
「包裝得這麼好,只賣幾毛錢。」連三九藥房的店員也感到難以理解,「要我看光是包裝,就不止這個價了。」「不少一元藥都不賺錢,有時還會虧幾毛錢。」三九藥房的店員說道,留住一元藥一方面也是為了留住顧客。
在這方面幾家藥店的說法倒也一致,金陵大藥店裡的店員介紹道,一般顧客來買開塞露都是20支一買,紅黴素眼膏也是一次就買5支到10支,也算是批髮式的購買了。先聲再康藥店店長徐敏說,紅黴素眼膏的需求量非常大,一般一次都進幾百支。賺不到錢也會備貨的。
南京一家製藥企業老總告訴記者,很多藥確實生產得越多,虧得越多。但有時候考慮到社會效應,只能把生產成本放在一邊,選擇一部分藥品生產。不只是一元藥,很多藥幾乎無利可圖,如今在利潤大幅下滑的同時,人工、原材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費用在不斷增長,新版藥典、新版GMP、電子監管碼等實施大大增加了基本藥物的生產成本,企業生產經營、研發投入面臨著巨大壓力。
新聞延伸
「一元藥」
在醫院是稀有品
去年起,南京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主要為了保障患者基本的醫療服務。不過記者從南京大小醫院了解到,「一元藥」所佔的比例並不高,有時甚至還會發生斷貨現象。
社區醫院會「斷供」
記者了解到,在社區醫院裡,「一元藥」並不是太多,一般情況下只有大約10種,而基本藥物最多有599種,「一元藥」比例佔到六十分之一。一位社區藥劑科人員告訴記者,不僅比例低,而且確實有供應不上的現象。比如諾氟沙星,價格0.45元,但是就經常採購不到,今年甚至一度斷貨三個月,據了解,這個是四川一個藥廠生產的,廠裡有幾十個基本藥物品種。「還有三四種便宜藥,也難採購。這些藥品雖然銷量不大,但是總是這麼斷檔,也確實讓人有點擔憂。」
大醫院有但比例太低
社區醫院難覓一元藥,到了大醫院,所佔比例更是少。記者調查了南京四家大型三級醫院,發現「一元藥」的數量大約20~50種。相對於大醫院動輒上千種藥品而言,一元藥品有點像大熊貓一樣稀少。
一家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裡一元藥品大多差不多,集中在維生素、眼藥水等品種上。一些針劑類也很便宜,比如慶大黴素0.37元/支、地塞米松針0.21元/支、胃復安針0.21元/支。據專家介紹,醫院用量最大的當然就是抗生素,「一元藥」只是常用藥,但用量總體來說也不大。
(責任編輯:U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