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返渝·記憶⑥|與病毒賽跑 他和團隊在實驗室鮮為人知的40個晝夜

2020-12-22 上遊新聞

9月8日,參加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後,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在團隊微信群發了一條消息:「感謝大家,為實驗室帶來的榮譽」,並附上了證書和獎牌。

消息一發出,群裡瞬間沸騰起來。黃愛龍又回復道:「再接再厲。」

下飛機後,黃愛龍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個人的榮譽不值一提,這是團隊的結晶,也是團隊共同努力攻關的成績。

疫情期間,他最難忘的,就是在實驗室與病毒賽跑的40個晝夜,這也是鮮為人知的40天。

1月21日 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重醫系統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迅速派出醫療隊赴鄂支援,而另一群人的戰場,卻在鮮為人知的實驗室裡。他們的戰「疫」,也早已打響。

2020年1月21日,重慶出現首個確診病例。同一天,重慶醫科大學作出一個重要決定……

在校長黃愛龍教授的領導下,學校決定依託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立即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科技攻關。「我們除了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外,也是原來衛生部的網絡實驗室。我們就是做傳染(病學研究)的,就是跟病毒打交道的。在國家出現危機的時候,肯定要盡責。」

這是黃愛龍帶領團隊進入實驗室後,對團隊說的第一句話。

面對重重困難 他們不言放棄

針對疫情防控需求,團隊很快明確了應急攻關的主攻方向——研發抗體檢測試劑。這是一個優中選難的方向,也是團隊未曾涉足的領域。有了明確的目標,但困難卻接踵而至,黃愛龍回憶說,當時學校已經放假,人手嚴重不夠,他們只能把剩下的人集合起來。但接下來的工作,仍是困難重重。「沒人,經費也沒有資助,實驗室設備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更關鍵的,我們還沒有原料,沒有基因,啥都沒有。」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成為大家迎難而上的共識。他們向全國各地獲取資料、獲取材料,獲取一些必要的臨時性緊缺的儀器設備。並和從事化學發光試劑和儀器研發生產已有十餘年的博奧賽斯達成合作協議,利用磁微粒化學發光方法,共同開發新冠病毒IgM/IgG的免疫診斷試劑。

在各方支持下,這支臨時組建的科研團隊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實驗室的燈火晝夜不熄。

40個晝夜 換來首個突破

為加快進度,研發團隊決定從上海取回合成基因進行表達質粒亞克隆,同時要求上海生工按照進度,也進行亞克隆工作。1月31日21點,合成基因從上海取回,馬不停蹄送往實驗室,心急如焚的研究人員連夜開展工作。

晚上9:30,團隊拿到了序列、DNA序列指令以後,連夜開始準備進行克隆,然後做重組蛋白的表達。但第二天早上發現沒有成功,相當於又要重來一遍。

那幾天,他們成天泡在實驗室,手上的工作一直緊張進行著,高度專注和緊張的狀態讓每個人話都不怎麼說。

經過反覆改進和驗證,2月6日,初步組裝的基於表位肽和重組抗原的化學發光試劑盒各項性能都基本達到預期設定指標。

3月3日,抗體檢測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納入新冠肺炎的確診依據。4日,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新冠病毒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的消息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是我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產品。

如今,博奧賽斯已經將生產設備從天津包機運送到重慶,試劑盒產量可達20萬人份/周,並已有100萬人份的儲備量。接下來,黃愛龍和團隊還將繼續前行。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攝影 胡杰

相關焦點

  • 與病毒「親密接觸」,實驗室勇士們3天通宵達旦忙「偵察」,與時間賽跑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一個地方雖不在治療一線,卻離危險很近,時時刻刻與病毒面對面「近身肉搏」,卻鮮為人知,它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核酸檢測快速反應,吹響戰鬥「集結號」核酸檢測結果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黃金標準」之一。疫情突如其來,石家莊市婦產醫院產前診斷實驗室火速集結,全院到位,全副武裝投入「戰場」。
  • ...是與病毒賽跑!」——河北日報記者零距離探訪邢臺核酸檢測實驗室
    河北三力健康醫學檢驗實驗室。河北日報記者邢雲攝「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衝鋒在前,與病毒賽跑!」河北三力健康醫學檢驗實驗室主任關葉紅,連日來一直和同事置於病毒暴露危險的最前沿,「4人一組,三班倒,晝夜不停。」截至目前,已完成十幾萬人份的採集與檢測。三力健康醫學檢驗實驗室位於邢臺市信都區,是河北省首家地市級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可開展2000餘項臨床檢驗。目前,主要承擔信都區教育系統的核酸採樣和檢測工作。
  • 西部航空護航支援湖北醫療團隊返渝:「我們承諾會來接你們回家,一...
    當日下午1:40分,西部航空PN6886航班安全降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順利護航英雄醫療團隊凱旋。這也是西部航空繼3月18日保障了首批返渝醫療團隊後,第二次執行重慶支援湖北醫療團隊返渝的包機任務。無論是空管還是空乘,他們都用自己言語表達方式,誠摯地歡迎英雄回家。
  • 北京部分地區來渝返渝人員健康管理步驟請做好
    北京部分地區來渝返渝人員健康管理步驟請做好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冉玲 王志雲  2021年01月06日 15:27 關於做好北京部分地區來渝返渝人員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區縣(自治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市級有關部門
  • 百鍊「槍桿」戰病毒 | 重點實驗室巡禮
    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一員,微生物所以病原室為核心,從新冠病毒溯源、傳播機制研究到快速檢測技術測試,再到抗體和疫苗研製、病毒資料庫建設等,迅速進行多方位、全鏈條布局。面對疫情大考,微生物所每個科研人員都擰緊了心裡的發條。他們把實驗室當成了家,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大家都很拼命。」回顧4個多月來走過的路,微生物所所長錢韋如是說。
  • 與新冠病毒賽跑 美英澳加速研發疫苗
    2月7日,據新華社報導,從病原體研究、基因組測序,到藥物試驗、疫苗開發,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們在與病毒開展著一場「賽跑」。據《自然》雜誌統計,截至2月4日,全球至少已有77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和《醫學病毒學雜誌》等期刊上都不乏相關研究報告。面對疫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各國需要加強合作,攜手抗「疫」。
  • 與病毒賽跑!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開發布,截至1月25日24時,全國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975例,現有疑似病例2684例。一端是全國醫務工作者眾志成城奮戰在診療一線,另一端,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們也開闢出與病毒賽跑的「第二戰場」,核心指向尋找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的有效藥物。
  • 走近疾控中心檢驗技師:每天與病毒接觸五六個小時
    新華社成都2月10日電(記者李力可)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人人避之不及,但卻有一群人,每天都要直面病毒……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疾控中心,有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既要與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面對面接觸,還要直接與病毒「交手」。他們,就是檢驗技師。
  • 實驗室「獵毒者」:「我的工作就是和病毒打交道,沒有太多好聽的...
    3月5日晚21:10,金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科長葉玉龍拎著一批剛剛採樣完畢的咽拭子樣本,匆匆趕回實驗室。為第二天的檢測工作做好準備,他才離開辦公樓。對他來說,這是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的又一個尋常的工作日。過去的40多天裡,葉玉龍和十多名檢驗科同事一起奮戰在實驗室做檢測,累計完成了305份樣品的新冠病毒檢測。
  • 清華大學的實驗室裡 有群人誓要揭開病毒「真面目」
    一線鏡頭新華社記者 孫 琪疫情來襲,與醫務人員在前方治病救人的忙碌不同,清華大學的兩間實驗室看上去雖然安靜,但這裡也正上演著與時間賽跑的「戰爭」。記者初次採訪時,正是春節期間,實驗室裡的設備和試劑略有短缺,讓正在研究新冠病毒疫苗的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十分著急。即便如此,張林琦與另一名專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王新泉還是帶著團隊堅持研究。解析結構、總結數據、尋找可能有效的小分子藥物……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實驗室從沒閒著。
  • 流調者:與病毒賽跑的人
    一則則流動蹤跡信息通報,不僅流淌著每個個體的生活狀態,更是每個流調工作者爭分奪秒和病毒賽跑的嚴格溯源工作。那麼這些複雜的行動軌跡究竟是如何被搜集出來的,流調者又是如何完成追根溯源的,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流調的神秘面紗。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萬眾一心與病毒賽跑
    萬眾一心與病毒賽跑——甘南州全力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紀實記者 王朝霞 2020,庚子年春節,中國人民迎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搭乘著春運的列車,向著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塊版圖蔓延擴散
  • 從發現陽性曲線到5000人核酸檢測能力,浦東醫院是怎樣跟病毒賽跑的?
    (病房採樣)常東一邊吩咐通知指揮中心讓患者重新採樣,一邊趕到實驗室;與此同時,訓練有素的檢驗技師張雨晴和王凡已經做好用其他方法覆核的準備,該科分子組組長胡亮也聞訊趕到實驗室。與病毒賽跑,檢測能力翻倍上升「我們日常的核酸檢測量是500份左右,受到硬體限制,20日時我們的核酸檢測上限是1500多份。」
  • 率先向全世界公布新冠病毒真實完整結構!這個年輕團隊只用了百餘天
    為此,結合此前五年在P3實驗室工作的經歷,李賽制定出詳細的實驗計劃和安全守則,對於如何開展病毒運輸、保存、樣品提純、冷凍制樣等均做了周密部署,並安排實驗室負責生物安全的管理員張佳星改造了P2實驗室。當時,全世界對新冠病毒的研究都不多,他翻閱了兩本厚厚的《病毒學》,並查閱了此前SARS等冠狀病毒的資料,從中尋找可以借鑑的思路。
  • 與病毒賽跑需要加速度!華山醫院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這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JS016也是中國最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張菁告訴記者,JS016有別於新冠疫苗,其主要以治療為主,是國內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中和抗體藥物,是從康復期病人體內快速篩選並在體外重組表達具有高度病毒中和能力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在與病毒賽跑的過程中,速度成為全球抗疫的關鍵詞。張菁介紹,該臨床試驗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從審批到項目推進,可謂分秒必爭。
  • 以國之名,禮敬萬千抗疫英雄,這四名英雄獲得國家特殊榮譽
    這次的人選皆是具有特殊的代表性,他們代表了不同的英雄群體,為世人所銘記!鍾南山:最大的幸福,是始終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線「敢醫敢言」,這四個字常年掛在鍾南山辦公室的牆上,這也是他從醫生涯的真實寫照。張伯禮:寧負自己,不負人民在武漢的80多天裡,張伯禮和同事進駐江夏方艙醫院,由於不分晝夜的高負荷工作導致膽囊炎發作,張伯禮在武漢進行了膽囊摘除手術。而術後的第三天,他在病床上又投入了遠程會診。「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
  • 新冠病毒的「拆彈人」——記海西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檢驗員...
    新冠病毒,令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當大家居家隔離嚴防肺炎的時候,她卻天天近距離面對病毒樣本。她就是新冠病毒的「拆彈人」——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檢驗員何愛英。核酸檢測結果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是把握疫情防控主動權的關鍵一步,面對看不見的敵人,何愛英自信應對,每個深夜亮著燈的實驗室都有她的身影,每次高風險的實驗都凝聚了她辛勤的汗水。當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和搭檔張靜朝穿著隔離服,全副武裝準備進入當天的「拆彈戰鬥」。「我們與可能含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標本『密切接觸』,必須著三級防護全套裝備才能進入實驗室。
  • 川普已被注射試驗性抗體治療,「正與新冠病毒『賽跑』」,推特...
    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消息稱,據一位知情人士描述,川普在新冠檢測陽性結果出來後受到了驚嚇,並且在一夜之間出現發燒等症狀後,他對自己的症狀愈發警惕和擔憂。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剛剛消息,當地時間2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再生元」(Regeneron)向已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美國總統川普提供了一劑量的試驗性抗體治療。
  • 黃村鎮流調小分隊與病毒賽跑15天,摸排304名接觸者
    接到任務後,他叫上隊員郭少安就要出發。「就這麼走了,不準備一下嗎?」記者緊張地問。他拍拍車門,「都在後備廂裡。」倆人發動汽車,簡單商量了一下線路,然後迅速駛向目的地。據介紹,黃村鎮鎮域面積129平方公裡,與6個街道、4個鎮和2個基地相鄰,共有社區和村40個。隊長秦雨來自於鎮新城協作辦公室,他自信地說,「我們小分隊的優勢就是熟悉本地交通。」
  • 致敬中國疫苗背後的英雄!
    因為他們在和疫情賽跑,也在與世界同行賽跑,不獲勝是不會停下來的。領導沒能滿足他們「多睡一小時」的要求,但國藥和中國生物黨委通過「火線入黨」、「火線提拔」給他們補充「精神食糧」。比如:武漢生研所的王澤鋆雖然資歷淺,博士才畢業不久,卻帶領團隊屢建奇功,被批准「火線入黨」,破格提拔為總經理助理;北京生研所副所長王輝被「火線提拔」為所長、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