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保」名豬怎麼養?寧鄉流沙河土花豬非遺推廣進校園

2020-12-23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7日訊(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李志強)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寧鄉市流沙河鎮中心小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寧鄉市文廣新局、寧鄉市流沙河鎮文化站主辦,長沙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代表性傳承人李述初走進校園,向該校師生科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

「俗話說:『買豬看娘種,把好豬潲關,做好豬睡坪』,講的就是養豬要選好豬苗,挑好飼料,做好豬窩。」在活動現場,李述初頗為風趣地向學生科普花豬餵養的秘訣。

據他介紹,近千年以來,流沙河土花豬沿用以家庭為單元,原生態的餵養方法。將魚腥草、糯米草、青菜葉等植物剁碎後,與大米混合水煮製成熟潲。由於獨特的地理和原生態飼養環境,流沙河土花豬具有早熟易肥、蓄脂率強、產仔率高、肉質細嫩、肉味香濃等特點。原生態餵養的流沙河土花豬生長周期長達8個月以上,豬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具備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通過李述初的科普,中心小學師生對本地所產的流沙河花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為家鄉優秀的傳統養殖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據悉,「四大名豬」之一的流沙河花豬畜牧學名寧鄉豬,又名寧鄉花豬,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流沙河花豬養殖數量急劇減少。流沙河花豬原產地流沙河核心群僅存母豬150頭,種公豬7頭,血緣7個,成為瀕危物種。

為拯救流沙河花豬,李述初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加上外借的80萬元現金全部投進去,建立了全省第一個地方良種豬保種場——寧鄉豬原種場。2005年,他成立長沙市沙龍畜牧有限公司(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為發起保護流沙河花豬的第一人。2014年,李述初入選長沙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代表性傳承人。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封豪]

相關焦點

  • 豬肉中的愛馬仕,肉海參寧鄉土花豬
    該品牌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緣於其珍稀豬種、獨特肉質口感,以及高昂養殖成本等幾個方面因素。據了解,肉海參豬種選自純種寧鄉土花豬,系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中國四大名豬之一,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湖南寧鄉地處湘中丘陵,洞庭湖南緣,其特有的水土條件和自然植被資源,孕育出土花豬的優良品種和風味。
  • 做出樣板當好典範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說,流沙河牧業公司現有7個寧鄉花豬養殖場,存欄花豬4萬餘頭,2019年出欄花豬10萬頭,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5億元,今年新建了2000頭的母豬全自動養殖生產線,年出欄花豬增加4萬頭,預計今年將實現花豬出欄12萬頭以上。流沙河牧業等花豬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寧鄉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 做出樣板 當好典範 實現引領 成為支柱 湖南寧鄉打造花豬百億產業
    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說,流沙河牧業公司現有7個寧鄉花豬養殖場,存欄花豬4萬餘頭,2019年出欄花豬10萬頭,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5億元,今年新建了2000頭的母豬全自動養殖生產線,年出欄花豬增加4萬頭,預計今年將實現花豬出欄12萬頭以上。流沙河牧業等花豬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寧鄉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
  • 戴凱勳1975年整理的流沙河瓦子坪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律表。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趙穎慧 下寧鄉 過去,被認為說話最「土」的流沙河人進縣城,幾句話離不開一個「哩」字,「吃咖哩(吃了),走咖哩(跑了),冇得哩(沒有了)」。一個個帶著上揚去聲的「哩」字蹦出來,下寧鄉人會邊說邊笑,「港話哩啊哩,肯定是上寧鄉滴。」 「現在還會笑說『哩』的人麼?」我問。
  • 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
    原標題: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新華社南京5月29日電(記者陸華東)由蘇州市臺協會組織的首場「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日前在華東康橋國際學校舉行。7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課堂,現場講授非遺文化,展示技藝絕活,讓學生們近距離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目前有臺籍教師60餘名,臺生600餘名。活動當天,大量臺生報名參加活動。「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對崑曲表現出濃厚興趣,上臺互動的學生,動作和唱腔雖不夠老道,但哼出的唱詞已經有了幾分意境。」
  • 淮安洪澤:非遺進校園,傳承有保障
    2020年8月28日,洪澤區舉行國家級非遺項目「洪澤湖漁鼓」進校園骨幹培訓班。共有來自全區20多名教師參訓,深入開展漁鼓舞進校園活動,普及優秀地方傳統文化。通過技能培訓,達到以點帶面、輻射推廣的目的,推動漁鼓舞走進校園,成為學生們喜愛的健身運動項目。
  • 非遺進校園,共築傳承夢!增城這個案例上榜省「非遺進校園」 優秀案例!
    非遺進校園,共築傳承夢>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啦增城區剪紙非遺傳承培訓基地據介紹,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徵集活動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及個人,徵集在中小學實施的「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最終評選出10個精品案例和10個優秀案例,推薦參加第二屆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
  • 非遺進校園|興國山歌進校園:融合創新譜新曲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江西省興國縣興國山歌進校園實踐案例」。興國實驗小學師生表演興國山歌。
  • 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開課啦
    9月8日下午,涿州市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張信榮來到西丁小學,把一張精心裁剪的「教師節快樂」大幅剪紙作品送給西丁小學,為西丁小學全體教師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啟動了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新學期第一課。 張信榮是涿州市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
  • 非遺進校園:50餘名小學生走進衡陽湘劇團
    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推進非遺保護和傳承,7月30日上午,衡陽湘劇團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之「傳承非遺——走進衡陽湘劇」主題活動,人民路50多名小學生走進劇團,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人民路小學二年級3班班主任餘衛群說,本次暑假實踐活動意義非凡,提高了學生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也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 定瓷非遺進校園 千名幼兒開展陶藝大賽
    千名幼兒陶藝大賽。  長城網10月14日訊(記者 劉延麗)由河北省陶瓷玻璃行業協會主辦,曲陽縣定瓷職業培訓學校、曲陽縣永寧幼兒園承辦的「京冀文化手牽手 定瓷非遺進校園」活動近日在曲陽縣永寧幼兒園舉行。  隨著一段優美的音樂和振奮的鼓聲,永寧幼兒園孩子和老師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隨後,永寧幼兒園與北京豐臺第一幼兒園、清華潔華幼兒園籤定對口幫扶協議。
  • 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title":"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12-15/3421623.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
  • 國家級非遺項目「洪澤湖漁鼓」進校園骨幹培訓班開班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8月28日,由洪澤區委宣傳部、區教體局聯合舉辦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洪澤湖漁鼓」進校園骨幹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洪澤區20多名小學教師參加培訓。近年來,洪澤區積極做好洪澤湖漁鼓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和弘揚工作,投資150餘萬,建成開放洪澤湖漁鼓傳承展示基地,推出了少兒、青年和廣場等3個不同版本的洪澤湖漁鼓,在省市各類表演比賽中多次獲獎。
  • 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公布,廣州幾乎佔據一半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圖/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提供近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的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實踐近年來,廣州市非常重視「非遺進校園」工作,在《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鼓勵、引導中小學將非遺納入素質教育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開設非遺相關專業或課程」,從制度上對「非遺進校園」作出保障。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給黃草皮拍水、將其擰圓
  • 非遺文化進校園
    8月2日,洋縣南街小學的孩子們在校園裡製作「漢調桄桄」木偶泥塑頭像。8月2日,洋縣南街小學的孩子在校園藝術排練室表演「漢調桄桄」小劇目。陝西省洋縣常年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這些豬太眉清目秀!印院士的一場拼多多直播,意外炸出一堆單身狗
    前兩天,相信不少逛拼多多的網友都看到了這一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介紹寧鄉花豬,還展示了現代養殖技術,在直播間品嘗花豬菜餚,更是把超80萬吃瓜群眾"饞哭了"。從養豬、稱豬,到打點豬飼料,印遇龍全部親自動手。沒有豬籠自己做,沒有豬崽就自己抓,即使現在榮譽不斷、成果等身,他依然自嘲自己只是個為養豬奔忙的"養豬倌"。值得一提的是,圍繞"科技養豬""生態養殖",經過不斷設計、試驗,印遇龍主導研發的"五星級科技豬圈"終於讓安全、健康、可持續養豬變為現實。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中國農民養了幾千年的豬,你知道什麼品種的豬最好養嗎?
    二、寧鄉豬寧鄉豬又稱寧鄉土花豬,產於湖南長沙寧鄉縣流沙河、草衝一帶,所以又稱草衝豬、流沙河豬,是中國四大名豬種之一。優點:寧鄉豬屬偏脂肪型豬種,具有早熟易肥,邊長邊肥,蓄脂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性情溫順,適應性強,耐粗飼,體軀深寬短促,體質松疏等特點。
  • 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韶關這個案例上榜
    收錄於話題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我市申報的「韶關市『六個一』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成功入選10個精品案例之一據悉,2020年,韶關市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分為「非遺課外時」「非遺少年說」「非遺課間操」「非遺展演秀」、非遺體驗遊、非遺作品成果展等六個板塊,統稱為「六個一」項目。被選定的非遺進校園示範學校全面實施「六個一」項目,根據自身優勢確定推進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