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7日訊(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李志強)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寧鄉市流沙河鎮中心小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寧鄉市文廣新局、寧鄉市流沙河鎮文化站主辦,長沙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代表性傳承人李述初走進校園,向該校師生科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
「俗話說:『買豬看娘種,把好豬潲關,做好豬睡坪』,講的就是養豬要選好豬苗,挑好飼料,做好豬窩。」在活動現場,李述初頗為風趣地向學生科普花豬餵養的秘訣。
據他介紹,近千年以來,流沙河土花豬沿用以家庭為單元,原生態的餵養方法。將魚腥草、糯米草、青菜葉等植物剁碎後,與大米混合水煮製成熟潲。由於獨特的地理和原生態飼養環境,流沙河土花豬具有早熟易肥、蓄脂率強、產仔率高、肉質細嫩、肉味香濃等特點。原生態餵養的流沙河土花豬生長周期長達8個月以上,豬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具備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通過李述初的科普,中心小學師生對本地所產的流沙河花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為家鄉優秀的傳統養殖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據悉,「四大名豬」之一的流沙河花豬畜牧學名寧鄉豬,又名寧鄉花豬,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多種原因,流沙河花豬養殖數量急劇減少。流沙河花豬原產地流沙河核心群僅存母豬150頭,種公豬7頭,血緣7個,成為瀕危物種。
為拯救流沙河花豬,李述初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加上外借的80萬元現金全部投進去,建立了全省第一個地方良種豬保種場——寧鄉豬原種場。2005年,他成立長沙市沙龍畜牧有限公司(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為發起保護流沙河花豬的第一人。2014年,李述初入選長沙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流沙河土花豬飼養技術」代表性傳承人。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