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入京近6年,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提升至150立方米

2020-12-13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記者今日(11月27日)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自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北京已有1300餘萬人喝上了南來之水,基本覆蓋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及通州、大興、門頭溝等新城。目前,北京市每年平均入京水量約1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由原來的100立方米左右提升到150立方米左右。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江水正式入京。在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北京市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一方面,北京主力水廠使用南水置換密雲水庫水,每年減少密雲水庫出庫水量3~5億立方米。另一方面,通過新建成的密雲水庫調蓄工程,向十三陵、懷柔、密雲等水庫存水,密雲水庫蓄水量屢創新高,目前蓄水24.81億立方米,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

有充足的南水保障後,北京市大規模開展了自備井置換工程,北京中心城區城市供水安全係數由1.0提升至1.2。

此外,「南水」還可增加調蓄工程向水庫存水,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改善生態環境。北京開創性地向密雲、懷柔、順義等地下應急水源補水,促進地下應急水源涵養。截至2020年9月底,平原區地下水埋深22.49米,較2015年底25.75米回升了3.26米,地下水水位實現連續5年回升。

今日凌晨3時58分,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調江水入京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目前,工程調度運行平穩安全。很快北京市良鄉地區、昌平區也即將用上「南水」。

新京報記者 應悅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南水潤京城——南水進京量達60億立方米
    截至11月27日3時58分,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調江水入京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27日江水進京以來,南來之水已滋潤京城近6年,輸水量達到60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39.44億立方米,向密雲、懷柔等大中型水庫補水8.35億立方米,向水源地、河湖水系補水12.21億立方米。站在中鋼大廈頂層眺望團城湖調節池。團城湖調節池是南水北調北京市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保障北京城市用水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北京城區西山腳下,毗鄰頤和園又增加一片如同昆明湖大小的水域實屬難得,湖區水面寬闊,周邊景色也非常秀美。
  • 一年喝「南水」5億方 北京為何仍缺水
    去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閘放水」,北京市民自此喝上「南水」。記者從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獲悉,截至昨日(12月24日0時),近一年來約8.66億立方米「南水」入京。其中,負責城區供水的市自來水集團取用「南水」5.5億立方米,取水量佔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有1100萬市民喝上「南水」。  「南水」的水質如何保障?
  • 南水進來北京為啥還缺水?究其原因有三點
    按照北京10年來年均21.2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計算,2011年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07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資源量的1/20,僅為國際貧水線的1/10,極度缺水標準的1/5,災難性標準的1/3。《聯合國水資源開發報告》統計,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的衝突507起,其中37起是跨國境暴力紛爭,21起演變為戰爭衝突。聯合國在上世紀70年代便指出:「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危機是水。」
  • 解渴生命線,5年來1200萬北京人喝上長江水
    5年來,52億多方南水,超過1200萬京城百姓嘗到了它的甘甜,北京平原地區地下水位累計回升近3米,6億多方來水存入大中型水庫「休養生息」,郊區部分山泉出現復湧,百姓家門口的河湖水清岸綠……南水提高了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條件,為北京贏得了寶貴的水資源涵養期,有力支撐了北京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
  • 我們應該知道的水資源知識
    核心提示: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2000年7萬億。有人分析,2030以後,水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8000億,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
  • 【深度觀察】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綜合效益充分發揮 1.2...
    「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
  • 浙江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全國平均 市民要呵護生命之水
    浙江在線杭州3月18日訊(記者廖小清 通訊員 謝根能)「浙江水資源總量較豐沛,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900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這是浙江省水利廳廳長陳川今天在全省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員會全體成員會議上透露的數據。
  • 北京: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構建人水和諧首善之區
    1999年以來,北京市連續13年乾旱,全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2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2%。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堅持走量水而行、以水定產、因水制宜、綠色節約的道路,確保首都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環境安全。  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成效  (一)樹立節水觀念,建設綠色北京  1、轉變觀念,確立節水發展模式。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累計調水390億立方米,讓1.2億多群眾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水質如何?水量夠不夠用?如何用好來之不易的「南水」?
  • 北京市水資源費改稅正式啟動
    經水務部門核定其2017年12月份用水量後,該納稅人在延慶地稅局繳納了水資源稅93537元,並開出本市首張水資源稅完稅憑證,這標誌著本市水資源費改稅正式啟動。本市地稅部門介紹,隨著《財政部 稅務總局 水利部關於印發〈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通知〉》和《北京市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頒布實施,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四川9個省區市成為了國內第二批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省市。截至3日18時,本市東城、昌平、大興等15個局共計149戶納稅人申報水資源稅55.5萬元,本市水資源費改稅也實現了開門紅。
  • 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2000年全國水資源量平衡概況:國內產水總量27701億立方米,入國境水量250億立方米,動用地下水儲存量24億立方米;水庫增加蓄水量219億立方米,入海和出國境水量共23405億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12億立方米,經推算非用水消耗量約1339 億立方米。
  • 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
    6年前,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河南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緩緩開啟,蓄勢已久的南水奔湧而出。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也意味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來,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
  • 北京7個自來水廠正在建設,更多市民將喝上南水北調水
    12月12日下午,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光明表示,北京市正加快輸水管線和自來水廠的建設,讓更多市民喝上南水。自此,同飲一江水,水相連,人相親,心相通,南水北調把京豫、京鄂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全線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進京。五年來,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 瀕臨危機的水資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然而,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排名第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 2019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發布
    中國水利網站7月28日訊 近期水利部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降水量和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大中型水庫和湖泊蓄水總體穩定,全國用水總量比2018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進一步提升,用水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29041.0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8%。
  • 用低泡沫香皂,衝廁所按秒計算……北京市水務局節水有辦法
    衝廁時間從12秒降低至7秒、選用低泡沫香皂減少洗手水量、引進滲漏報警技術實時監測管網情況……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獲悉,北京市水務局已正式通過水利部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驗收組的驗收,成為本市首個「部級」標準節水機關,未來有望將節水經驗向其他機關推廣。
  • 河南以全國1/70的水資源量,養活了全國1/14的人口、生產...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申華)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無論是農業生產、工業生產還是城市發展都離不開水。10月13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省節約用水、用水定額使用管理等相關情況。
  • 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執行難 各地搶水搶發展
    中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家,近30年來因經濟飛速發展,大量耕地轉作他途,為避免無序擴張,中央早早劃定18億畝耕地紅線,以保障13億人基本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生命線。中國也是個人多水少的國家,北部和西部缺水尤其嚴重。近年來水資源頻頻告急,大有將中國未來發展推至資源危機邊緣之虞。
  • 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 惠及近1000萬人
    新華社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 李松)23日,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該工程建成後,將惠及近1000萬人口,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重要水源保障。據介紹,渝西地區位於成渝城市群主軸線上,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地理環境制約,區域內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人均擁有水量僅581立方米,低於重慶平均水平。重慶開工建設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總投資達到143.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