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光明表示,北京市正加快輸水管線和自來水廠的建設,讓更多市民喝上南水。
12月12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扶貧支援辦、北京市水務局、河南南陽市政府、湖北十堰市政府等有關單位領導出席發布會,介紹南水北調對口協作工作和水源保護及利用情況。
五年前,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市民喝上了甘甜的南來之水。自此,同飲一江水,水相連,人相親,心相通,南水北調把京豫、京鄂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12月12日全線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進京。五年來,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河南省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南陽市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昊哲打了個比方,丹江口水庫每年向北京輸水11億立方米,這些水相當於繞北京二環一圈,16米高的一個「水立方」。
這些水千裡迢迢到了北京,是怎麼利用的呢?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光明介紹,北京市科學制定用水計劃,研究確立了「節、喝、存、補」用水方針,確保最大限度利用南水、珍惜用好每一滴珍貴的南來之水。在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並利用調蓄工程向大中型水庫存水,增加首都水資源戰略儲備,同時向密懷順地下水源地和城市河湖補水。
在超過52億立方米的進京江水中,有35億立方米用於自來水廠供水,佔入京水量的近七成;向密雲、懷柔、大寧、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庫存蓄江水6億立方米,其餘向城市河湖補水以及回補地下水。
劉光明介紹,2014年底江水進京後,北京每年從丹江口水庫調水超過10億立方米,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60立方米,極大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形勢,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為城市副中心、新機場等重點區域提供了水源支撐。
劉光明介紹,目前南水佔城區自來水供水總量的七成,供水範圍基本覆蓋中心城區以及大興、門頭溝、昌平、通州等部分區域,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人。南水北調來水水質始終優良,穩定在地表水Ⅱ類以上,居民普遍反映自來水水鹼減少。基於充足的南水保障,我市大規模開展了自備井置換工程,新增130餘萬市民喝上市政自來水,飲水安全和水質更有保證。
他介紹,為了讓更多市民喝上南水,北京市正在積極加快輸水管線和自來水廠的建設。目前,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大興支線、河西支線正在建設當中。此外,黃村、良鄉、石景山、大興國際機場等7個自來水廠也正在加緊建設,其中部分水廠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就將投入使用。這些工程竣工後,將有更多的北京市民喝上甘甜的「南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王琪鵬、柳爽
監製:趙中鵬、王禕
編輯:蔡文清
美編:張存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