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座自來水廠,如今已成為博物館,帶你了解北京人的水業史

2020-12-17 騰訊網

北京人都知道,北京城區現在的飲用水都是南水北調工程輸送過來的水,主要供水渠道是密雲水庫和河北黃壁莊及延慶的白河堡水庫,通過京密引水渠輸送到自來水廠,再經過自來水廠的淨化處理輸入到家家戶戶。

現在我們只需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清澈乾淨的自來水湧出,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水,但早在100多年前的北京用水就沒那麼方便。

北京城在沒有建設自來水廠之前,主要靠打井取淺層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據記載,東周時就有大量的瓦井,多分布在城西南廣安門至和平門一帶。漢、唐、遼、金又建有磚井,與瓦井交錯,至清代北京各街巷水井普及,光緒11年(1885年),北京內外城有土井1245口,但水質多數成苦,不符合飲用水標準。在《清末北京資料》中記載「飲用水普通井水。井為鑿井,周圍多壘石塊,無井箍,上覆石蓋。石蓋僅能容吊鬥。井水不透明,有鹹味,煮開後放在一旁便產生一種沉澱物不適宜飲用。」

光緒34年(1908年)4月清政府成立「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籌建京城第一座自來水廠——東直門水廠。以溫榆河作水源,在孫河鎮建淨水廠,配水廠在東直門。建廠資金採取「招商集股」辦法,擬招華股銀洋300萬元,後經計算270萬元即夠,又退還股東30萬元。1910年全部工程竣工投產,日供水能力3300立方米,這就是北京城第一個自來水廠。

水廠水塔

當時的吸水泵是以蒸汽機為動力,將孫河水提取用一條暗渠送入沉澱池,加入淨化澄清,然後送入濾池過濾後進入清水池,再經配水機加壓送入水塔,均衡水壓輸入市區供水幹管,供給用戶使用。

蒸汽機房

對原水進城沉澱消毒的場所叫來水亭。拱形圓頂造型是受歐洲古典主義建築影響,但其頂式造型獨特,有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寶頂的痕跡,可以說這座來水亭具有中西方結合的特色。也是中國近代建築中「外傳回流」的建築類型。

自來水廠的辦公舊址是水廠領導和水質化驗工作者日常辦公場所。建築的大門屬於仿圓明園西洋樓巴洛克風格,又稱為「圓明園式」建築。它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磚雕工藝。磚雕內容採取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的蓮花、荷葉、山石、獅子等,表達了人們對於幸福平安、吉祥美好的追求和嚮往。

經過歷史變遷,曾經輝煌一時的清代自來水廠已經棄用。在舊址上修建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清水苑社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是在京城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原汽機房舊址上修建的。自來水集團共投資400多萬元,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設計修建。自來水博物館內共陳列各種與水有關的實物130件、模型及沙盤34 件、圖片110幅,全方位地反映北京自來水100多年的發展歷史。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是北京第一座由企業自籌資金建成的博物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 。

博物館所在地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的位置,博物館的主建築就是原來的蒸汽機房(蒸汽機房投產於1910年,高12米,面積600多平方米,裝有臥式雙動活塞往復式蒸汽機兩臺,驅動兩臺水泵,功率441.6千瓦,日配水能力1.87萬立方米。水廠內經過消毒的水就是從這裡的機泵泵入水塔,再靠重力流送到管網裡。)。

目前展館共有三個展廳,第一部分:艱苦創業,勵精圖治;第二部分:清泉悠悠鑑古今;第三部分:改革開放後的蓬勃發展。

一篇序,拉開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篇章,帶你了解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展示的內容。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在講述水廠建設與改造、管網發展、水質保障、科技研發、節能減排、供水服務等內容外,更發揮科普功能,向公眾介紹自來水生產工藝,普及用水節水知識。

一層大廳展示名為《生命之源》的雕塑,雙手捧著一滴水,在手的上方牆壁上雕刻著人類、動物、植物等圖騰佔據了整面牆。它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沒有水,便沒有萬物生命。水是萬物生命之源。

裝修一新的汽機房還保留著今天難得一見的歐式建築風格,裡面陳列的實物、圖片、模型、沙盤及說明文字等,可以讓你清楚地了解北京自來水事業100多年發展的歷程。

展館內還展示了自來水廠初期人們用水的雕塑展示,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很多都是需要人力使用簡單的工具來進行自來水的運輸和使用。

這座博物館,展示的不僅僅是關於水業歷史的發展變遷,更是北京城的歷史變遷的見證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有了水業的不斷發展,才有了我們人類更好地繁衍生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愛惜水源,感恩水源帶給我們的健康生活。

相關焦點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探秘來之不易的自來水
    打開水龍頭,便有清澈乾淨的自來水湧出——今天的我們對此習以為常,但在一百多年前,這對北京市民來說可謂是天方夜譚。1908年,隨著北京第一座自來水廠——東直門水廠建成投產,依靠土井打水、水夫送水的北京人才第一次知道自來水為何物。從最初僅服務3000多人,到1967年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9.86%,北京自來水事業的進步折射出城市現代化進程。
  •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探秘自來水的來龍去脈
    為了記載和傳承城市水文化,普及科學用水知識,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2000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以清末自來水廠舊址為依託,建立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成為市民了解城市供水文化的重要窗口。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重新設計擴建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於2016年全新亮相。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明天起開放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在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中,沿著打造成「輸水暗涵」模樣的走廊一邊行進,一邊了解北京水資源的知識;看百年前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上有什麼樣的歷史痕跡。今天是「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明天開始新館正式接待市民參觀。自來水集團為市民準備了1000張贈票,市民可登錄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預約登記。
  • 探訪北京「新市保」:清代自來水廠變博物館(圖)
    這些見證歷史的發源地如今保護得怎麼樣?記者探訪了部分文保單位。現在的街門是利用一間倒座南房闢開的,倒座南房算是一進院;二進院有南房4間,北房3間,東、西廂房各3間,西側有個小門,與北京知名的私家菜館厲家菜的小院相通;三進院最西側,有兩間小屋,這裡曾是蔡元培先生的起居室和書房,透過窗戶望進去,室內復原了蔡先生當時生活的場景。  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917年到1920年,蔡元培先生就租住在這裡。
  • 探秘北京來之不易的自來水
    1908年,隨著北京第一座自來水廠——東直門水廠建成投產,依靠土井打水、水夫送水的北京人才第一次知道自來水為何物。從最初僅服務3000多人,到1967年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9.86%,北京自來水事業的進步折射出城市現代化進程。
  • 「博物館奇妙之旅」活動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在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梁淑雲副館長帶領大家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和清末北京自來水廠的辦公舊址,講述了北京自來水業百餘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大家分享了自來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制水工藝流程,普及了與水有關的科學常識。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本報訊(記者 劉可)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亮相。從前天開始,想要參觀的市民可在市自來水集團官網進行網絡預約。
  • 自來之水不自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記(另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一座是北京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另一座是曾經在臺北旅行時遇見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卡通造型的它更容易被當成沙發吧……你看看,都癟了。(照片拍攝:心堯)博物館的一層是科普館,主要介紹地球水資源概況、全國及北京市水資源狀況、北京自來水處理工藝、水質檢測及節水知識等。
  • 想參觀小眾博物館?西媒: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滿足獵奇者胃口
    2、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這座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北京東直門一帶,所在地是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具有百餘年歷史。在這裡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水龍頭,包括130個「實體展品」和模型,以及來自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京師自來水公司的水券等老物件。在北京這座沒有出海口的國際大城市,自來水博物館時刻提醒著人們,要為上千萬居民提供安全潔淨的飲用水絕非一日之功。
  • 北京幼兒科普協會組織會員參觀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為了宣傳節約用水的知識,提高保護水資源的意識,6月20日,北京幼兒科普協會組織會員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是北京第一座由企業自籌資金建成的博物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博物館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清水苑社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是在京城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原汽機房舊址上修建的。自來水集團共投資400多萬元,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設計修建。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周三正式開館 可上網預約參觀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 贈票1000張 新館本周三正式開館 打造動感科普「水世界」 可上網預約參觀▲北京自來水集團博物館新館開館,觀眾參觀晚清飲水眾像銅像攝/記者 劉暢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世界水日」即將到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於本周三正式接待市民參觀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副館長梁淑雲:了解需求 創新形式 講好故事
    如今,逛博物館,已經日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逢節假日,總能看到不少博物館前排起長隊,有些甚至一票難求。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光明網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就當下「博物館熱」現象以及行業博物館在發展方面如何進行創新性宣傳採訪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副館長梁淑雲。
  • 小小環境觀察員2016總結大會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舉行
    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王延輝)「小小環境觀察員——威立雅綠色行動」2016年度總結大會今天(24日)下午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舉行。來自北京奮鬥小學的30餘名小小環境觀察員代表及輔導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小小環境觀察員—威立雅綠色行動」項目是威立雅在中國重點推進的公益項目。
  • 北京市民「首都國企開放日」探秘自來水博物館:自來水不是自來的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記者 閆冬) 6月10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作為「2017年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重要線路之一,開啟了「自來水探秘之旅」,吸引了百餘名北京市民參觀。市民通過了解北京自來水百餘年歷史文化、北京水資源現狀和自來水制水工藝,進一步理解了「自來水不自來,自來水來之不易」的道理,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的意識不斷增強。
  • 盤點北京特色博物館,你pick哪一個?
    最近「失戀博物館」成為網紅打卡勝地,很多人即使沒去過也在朋友圈「逛」過。提起博物館,大家想起的大多是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但北京其實還有很多特色博物館,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看看你去過幾個?空竹是老輩兒的玩意兒,如今可能只有老輩兒的人會耍了。對「老北京」這一絕活感興趣的不妨去參觀一下,多了解一下傳統民族文化。
  • 京城最古老自來水廠的百年風雲都藏在這個博物館裡!
    探秘各大景區的前世今生今天為您介紹的是位於東直門外北大街甲6號院清水苑社區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是一家由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出資興辦的行業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200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列入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北京市自來水博物館依託清末光緒三十四年京城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舊址上改建而成。長期以來,井水是北京城的重要水源,一些與井有關的地名如王府井、三眼井等沿用至今。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 視頻北京
  •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個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排第一
    10、阿姆斯特丹性博物館也許這並不奇怪,這座以nookie為主題的博物館坐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繁華地區。有些人可能會說,擁有一個完整的性博物館是令人討厭的,但其他人可能會說,能夠看到如此自然的東西是令人耳目一新——儘管這仍然是一個禁忌話題。
  • 訪古懷想︱探訪上海、北京、臺北的自來水博物館
    1875年,英商立德洋行自行在楊樹浦路建起第一家自來水廠,由於未得官方工部局支持,不能鋪設管道,生產和分銷淨水的成本奇高,很少人用得起。四年之後,小東門外一場火災,依靠人力手挑的江水對於漫天大火來說杯水車薪,整個街區都被燒掉,於是,靠譜的自來水廠變得更有必要。此時,恰有英商在倫敦註冊成立上海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與工部局籤訂供水合同,收購了原楊樹浦水廠並改建。
  • 第一座自來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楊浦濱江 多少老建築可以...
    第一座自來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楊浦濱江 多少老建築可以閱讀?時下,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曾經被一座座工廠所佔據的楊浦濱江,也逐漸顯露出獨有的風貌。   自從1882年第一座工廠——上海機器造紙局出現後,楊樹浦工業帶逐漸興起,中國第一座自來水廠、中國第一座煤氣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擁有最多船塢的船廠……從秦皇島路到黎平路的楊樹浦路,堪稱上海近代工業第一街。而承載了百年工業文明的楊浦濱江,又有哪些老建築可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