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之水不自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記(另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2020-12-17 心堯九十八談

今日籤到:序號126

2020年10月15日,星期四,北京

霧霾指數:146,橙色

【心堯愛北京】 x 【心堯愛溜達】

「愛溜達」 系列該更新一下了,挺長時間沒整理。

一直埋頭於 「愛北京」 系列,選地點、拍照、挑選照片、編輯文字、整理成篇。

每次去過一個地方,到最後用公眾號發出來,都是個挺漫長的過程。

有時候挑圖挑的眼花,有時候碼字碼到詞窮。

但我喜歡這個過程。

能跟我喜歡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深入接觸,

是件很開心也很幸福的事兒。

對於景點兒來說,我只不過是位普通的遊客。

可對於我自己,它們都是值得被記錄、被傳播、被留存的唯一。

無論是北京,還是其他地方。

今天要說說的自來水博物館,有兩座。

一座是北京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另一座是曾經在臺北旅行時遇見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

北 京 自 來 水 博 物 館

想來這裡很久,但因為不順路一直沒能成行。

中央10有套節目叫《解碼科技史》,前些天看到的那集叫《自來之水不自來》,就講的是人類與自來水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完一杯白水背後的坎坷故事,就更想去自來水博物館看看了。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在東直門外香河園街,

建築外觀很有辨識度,不會錯過。

現在看到的新館是在清末自來水廠舊址旁建造的。

老廠原本有八座建築留存,但均未開放。

可供參觀的只有新館的兩層。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導覽圖)

一層大廳安放有名為《生命之源》的雕塑,

雙手捧著一滴水,佔據了整面牆。

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

沒有水,便沒有萬物生命。

(照片拍攝:心堯)

準備進展廳之前,忽然在大廳一側看到一滴藍色的水滴。

卡通造型的它更容易被當成沙發吧……

你看看,都癟了。

(照片拍攝:心堯)

博物館的一層是科普館,主要介紹地球水資源概況、全國及北京市水資源狀況、北京自來水處理工藝、水質檢測及節水知識等。

整個展廳基本以藍色為基底,大量弧形和流線型的展板設計,很符合人們對水的感覺。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中國是世界上缺水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北京又是中國資源型重度缺水城市。

中國有七大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海灤河流域、淮河流域、松遼流域和太湖流域),

北京有五大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薊運河水系、北運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

看上去水資源很豐富,但人均的佔有量非常非常有限。

(照片拍攝:心堯)

很多地方的日常都是嚴重缺水。

對於那裡的人們來說,能喝上口潔淨衛生的自來水是天大的奢侈。

我們以為每天擰開水龍頭,水就自己來了?

我們以為只要想喝,隨時都能喝到?

我們以為只要擔心車子、房子和票子,日子就完滿了?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我們不為喝水發愁,是因為背後有無數人給我們保障。

每一座水廠、每一條管道、每一臺機器、每一個入戶的水錶……

規劃設計、開挖溝渠、營造水庫、南水北調……

(照片拍攝:心堯)

博物館裡有幾個安裝在水管上的電腦屏幕,裡面有各種關於水的各種知識。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停下腳步慢慢學習。

(照片拍攝:心堯)

一層通往二層的樓梯處設計得很好看,

帘子仿佛是一滴滴水穿起來的,

隔簾能看見我們這顆藍色的星球。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站在通往二層的樓梯上 / 照片拍攝:心堯)

博物館二層為通史館,展廳布置了大量的文物、圖片以及復原的場景,展現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北京自來水事業的發展歷程。

(照片拍攝:心堯)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清廷農工商部奏請興建自來水設施,標誌著北京自來水業的起步。

下圖的雕像是清代的周學熙先生(1866-1947),1908年的時候正是他創辦了京師自來水廠,開創了北京用上自來水的歷史。

(照片拍攝:心堯)

第一座自來水廠剛建成的時候,供水管線只是簡單的一圈,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

這是初期管線示意圖:

(照片拍攝:心堯)

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片。

優秀的職員一直在漲工資耶,也有後來辭職的。所有的工作歷程都濃縮在這一張小小的卡片上。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下面這兩張圖分別是1920年代從德國進口的鑄鐵管,

以及北京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時期的水牌: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到了1939年前後,北京自來水廠進行了汽改電。

從此結束了蒸汽時代,開始向電機時代邁進。

這是第一臺電機,日本日立牌。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參觀這個展廳的時候,不自覺地又想起了前些天去過的郭守敬紀念館。曾經元大都時期的都水監,為了京城吃水問題奉獻了一輩子。

有關郭守敬紀念館的圖文,歡迎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北京二環邊積水潭,有座郭守敬紀念館》

現在後續的水利人繼續為老百姓的生命之源努力著。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這款老式水錶,相信年齡大一些的人們都不陌生。

現在的水錶都是數字的了,點點手機就能繳費。

(照片拍攝:心堯)

我們無法當面對他們說聲謝謝,但我們可以從節約每一滴水做起。

珍惜身邊的水資源,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致敬。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參觀完新館,還可以繼續順著花園小路去後面看看。

雖然老廠房和自來水博物館老館都沒開放,但是能看到一些舊時代的水管、水錶、機器,還能隔著柵欄窺見老房子的模樣。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下面幾張照片是自來水博物館老館的樣子,

在建廠初期這裡曾用作汽機房。

院內還陳列著一些過去的機器設備。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從這裡再往後走,意外看見北京自來水廠的舊辦公區。

保留了清朝時的建築格局,紅灰兩種顏色的外牆,左右兩邊各設計了一扇磚雕,非常精美。

帶有那個年代典型的特點,跟北京動物園的正門很相似。

這裡同樣也是不對外開放的。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返回的路上看到一處廢墟,

旁邊的牌子標明這裡是舊廠房遺址。

非常平淡無奇的一片荒地,完全淹沒了舊日時光裡的跌宕起伏。

但是,廢墟上開出了鮮豔的花。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自來之水不自來。

下一次擰開水龍頭的時候,記得要珍惜。

(照片拍攝:心堯)

···~~···~~···~~···~~···~~···~~···

臺 北 自 來 水 博 物 館

臺北的自來水博物館不算大,甚至有人說它都不能稱做「博物館」。姑且不糾結名字,單是建築本身,都值得專門安排半天時間來好好參觀。

(照片拍攝:心堯)

聊聊建築臺北自來水博物館自日據時期創建,至今已過百年。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築古蹟。主體建築非常吸引人,遠看酷似古希臘神殿。融合了古希臘、古羅馬和巴洛克建築風格。從外觀很難想像它是一座充滿了濃濃工業風的博物館。綠色的窗稜配上沙色的外牆,把人們帶入遙遠的舊時代。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整面層次有致的寬大石階,環繞長長的拱形走廊,將人們的視線拉向深遠。這裡曾是舊時水廠的唧筒室,也就是抽水房,現改造成博物館主體。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聊聊館藏:作為博物館,這裡展示了眾多跟自來水相關的機器。一律塗成黑色,一絲不苟且列陣壯觀。每臺機器前都有詳細的介紹,名稱、時代、功用等。是學習自來水知識的好地方。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配備一間影音資料室,循環播放自來水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以及臺北淨水、給水的歷程。在一堆冰冷的大設備中間,猛然出現一些憨態可鞠的熊貓寶寶,萌到化掉。我們去的那會兒正趕上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來臺北特展,很多景點都擺放了形態各異的熊貓。戶外空間也都充分利用,展示了很多水管、連接設備等物品。還有管道形狀的設施,小朋友會很喜歡鑽進鑽出。一孔窺天下的感覺。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聊聊周邊:自來水博物館自帶一處嬉水樂園,有高高的旋轉滑梯直入水池。園區裡還直通一處森林步道,拾級而上會感受到新鮮的氧氣,舒緩汗水與疲勞。博物館對面就是臺灣大學,裡面小賣部有很好吃的牛奶冰激凌!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照片拍攝:心堯)

兩座城市,兩座博物館。

從建築到館藏再到布展風格,完全不一樣。

但參觀完都有同樣的感受:

水資源很珍貴,從現在起開始培養節水意識。

不為自己,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 FIN -

相關焦點

  • 北京幼兒科普協會組織會員參觀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為了宣傳節約用水的知識,提高保護水資源的意識,6月20日,北京幼兒科普協會組織會員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是北京第一座由企業自籌資金建成的博物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博物館位於東直門北大街清水苑社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是在京城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原汽機房舊址上修建的。自來水集團共投資400多萬元,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設計修建。
  • 自來水博物館是自來水企業的名片——自來水博物館聯誼座談會召開
    2003年10月29日—30日自來水博物館聯誼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大連、南通、武漢、石家莊、天津等地水博物館、展覽館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周三正式開館 可上網預約參觀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 贈票1000張 新館本周三正式開館 打造動感科普「水世界」 可上網預約參觀▲北京自來水集團博物館新館開館,觀眾參觀晚清飲水眾像銅像攝/記者 劉暢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世界水日」即將到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於本周三正式接待市民參觀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開放
    原標題: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開放   來源:新華網   (1)3月23日,參觀者在參觀自來水博物館內的自來水制水流程模型。   當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分為科普館和通史館兩個展廳,面積約2400平方米。
  • 北京市民「首都國企開放日」探秘自來水博物館:自來水不是自來的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記者 閆冬) 6月10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作為「2017年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重要線路之一,開啟了「自來水探秘之旅」,吸引了百餘名北京市民參觀。市民通過了解北京自來水百餘年歷史文化、北京水資源現狀和自來水制水工藝,進一步理解了「自來水不自來,自來水來之不易」的道理,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的意識不斷增強。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學習(一5家委會活動)
    3月11日,史家小學分校一5班同學在齊老師帶領下,來到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學習
  •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探秘自來水的來龍去脈
    為了記載和傳承城市水文化,普及科學用水知識,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2000年,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以清末自來水廠舊址為依託,建立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成為市民了解城市供水文化的重要窗口。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重新設計擴建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於2016年全新亮相。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探秘來之不易的自來水
    為了保留這段珍貴的城市記憶,讓市民了解北京自來水百餘年歷史和供水用水相關知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於2000年在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基礎上建立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最初展廳設於原蒸汽機房內,2016年新館建成,總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包括科普館、通史館、印章展和清末自來水廠舊址4個展示區域,通過遺址、文物和現代化展示手段向海內外觀眾講述「自來水不自來,自來水來之不易」的故事。
  • 「博物館奇妙之旅」活動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光明網訊(記者 袁晴 張悅鑫)5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市文物局和光明網聯合推出的#博物館奇妙之旅#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直播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在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梁淑雲副館長帶領大家參觀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和清末北京自來水廠的辦公舊址,講述了北京自來水業百餘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大家分享了自來水從源頭到龍頭的制水工藝流程,普及了與水有關的科學常識。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明天起開放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在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中,沿著打造成「輸水暗涵」模樣的走廊一邊行進,一邊了解北京水資源的知識;看百年前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建廠初期的職工登記卡上有什麼樣的歷史痕跡。今天是「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舉行開館儀式,明天開始新館正式接待市民參觀。自來水集團為市民準備了1000張贈票,市民可登錄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預約登記。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原標題: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起開放   本報訊(記者 劉可)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今天正式亮相。從前天開始,想要參觀的市民可在市自來水集團官網進行網絡預約。
  • 訪古懷想︱探訪上海、北京、臺北的自來水博物館
    這樣的水,即使用明礬處理,也弄不乾淨。在滬外僑非常不適應這樣的水質。1875年,英商立德洋行自行在楊樹浦路建起第一家自來水廠,由於未得官方工部局支持,不能鋪設管道,生產和分銷淨水的成本奇高,很少人用得起。四年之後,小東門外一場火災,依靠人力手挑的江水對於漫天大火來說杯水車薪,整個街區都被燒掉,於是,靠譜的自來水廠變得更有必要。
  • 想參觀小眾博物館?西媒: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滿足獵奇者胃口
    2、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這座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北京東直門一帶,所在地是清末自來水廠舊址,具有百餘年歷史。在這裡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水龍頭,包括130個「實體展品」和模型,以及來自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京師自來水公司的水券等老物件。在北京這座沒有出海口的國際大城市,自來水博物館時刻提醒著人們,要為上千萬居民提供安全潔淨的飲用水絕非一日之功。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 視頻北京
  • 小小環境觀察員2016總結大會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舉行
    央廣網北京12月24日消息(記者王延輝)「小小環境觀察員——威立雅綠色行動」2016年度總結大會今天(24日)下午在北京自來水博物館舉行。來自北京奮鬥小學的30餘名小小環境觀察員代表及輔導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小小環境觀察員—威立雅綠色行動」項目是威立雅在中國重點推進的公益項目。
  •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探源(走進京城角落)(圖)
    圖為自來水博物館的來水亭與附近新建的大樓形成鮮明對比。  北京東直門外,一個名叫清水苑的居民區裡,松柏葳蕤,小橋流水,景色宜人。此中西合璧之所,就是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京城自來水源起於「火」  歷史上,北京城區居民都自打土井,取用淺層地下水。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北京內外城已有土井1245眼,但水質多數鹹苦。有意思的是,京城得以興修自來水工程,竟是緣起於火。
  • 臺灣蘭桂坊藝術中心參訪團參訪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臺灣蘭桂坊藝術中心參訪團參訪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2017年07月21日 11: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水,乃「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繁衍離不開水資源,20日下午,王蘭棟書記陪同參訪團一行到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進行考察,自來水集團副董事長張怡熱情接待了到訪嘉賓並在一起進行座談交流。今年年初,張怡副董事長隨同市臺聯工作交流團赴臺,期間來到蘭桂坊藝術中心參觀,並與藝術家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張怡副董事長表示:「又一次與臺灣蘭桂坊的朋友們見面,感到非常親切。
  • 節水從娃娃抓起 世界水日近600名中小學生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千龍網北京3月22日訊 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組織開展了「珍惜水資源 節約用水我先行」世界水日系列活動,來自西中街小學和北京八中的近600名中小學生到館參與活動。
  • 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周三開館 向市民贈票1000張(圖)
    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周三開館  向市民贈票1000張 下午開啟搶票通道(記者葉曉彥)首次面世的百年公章、清代水廠的職工登記卡、地表水制水動態全流程……位於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將於本周三以全新面貌亮相
  • 鄭州要建「水博物館」 揭秘自來水的「前世今生」
    如今,一個好消息來了,鄭州要打造一座「鄭州水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鄭州供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了解自來水的生產工藝和水質進步過程。□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水,給老鄭州人帶來太多辛酸的回憶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給水以極高評價:水利萬物而不爭。這麼美好的水,對於鄭州市民來說,卻帶來了太多辛酸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