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一部分產後女性經歷過乳汁淤積,會使得乳房脹痛和乳房內有腫塊,甚至誘髮乳腺炎,嚴重時需通過手術方式切除腫物。乳汁淤積正適合細菌生長和繁殖,沒有及時治療會引發一系列危害,那乳汁淤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該如何正確應對。
1、嬰兒不正確的銜乳方式
嬰幼兒不正確的銜乳方式是引起乳汁淤積的主要原因,使得如此沒有及時吸出,從而引起乳汁淤積。另外嬰兒吃奶量太少,使得分泌乳汁不能正常排空,從而導致乳汁淤積。每次餵奶後立即用吸奶器把多餘的乳汁吸出,避免出現乳汁淤積。
2、產後情緒差
女性情緒過於抑鬱、焦慮或情緒波動過大等會引起乳汁淤積。因為大部分女性第1次照顧寶寶沒有經驗且過度焦慮,使得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增加心理壓力,從而使得產後乳汁淤積。
3、兩次哺乳間隔時間太長
若孩子突然睡一整覺,勢必會減少1~2次哺乳次數。還有哺乳期的母親返回職場不方便餵奶,使得乳汁不能及時流動和排出,從而引起乳汁淤積。
4、產婦飲食過於油膩
產婦吃得過於油膩會升高乳汁中油脂含量,使得脂肪粒堵塞乳孔。還有哺乳期的女性乳腺導管比較細,也容易出現乳腺管道堵塞的問題,從而導致乳汁淤積。
5、受到外力壓迫
一般處於哺乳期的女性,內衣罩杯比以前大2~3個,若穿的內衣過緊勢必會壓迫乳房,使得乳汁引流不暢,導致乳汁淤積。
1、讓孩子正確吸吮
幫助孩子正確有效的吸吮,是應對乳汁淤積最為關鍵的一點。儘量讓孩子含住大部分乳暈和乳頭,這樣能刺激乳汁分泌,同時也應該讓孩子多吸吮堵奶的一側。
2、糾正錯誤的哺乳姿勢
經常更換哺乳姿勢,利於孩子全方位吸吮。可以讓孩子平躺在床上,哺乳期的媽媽把乳房下垂呈現漏鬥狀,然後讓小寶寶吸吮。與此同時要轉動身體,乳腺管堵塞的部位正對孩子的下巴,有利於快速吸通。
3、對局部溫熱敷
每次給孩子餵奶前5分鐘對乳房溫熱敷,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環,良性刺激乳汁分泌,不過溫熱敷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若不哺乳,溫熱敷後需立即把乳房內的乳汁排空且把乳汁儲存好。
4、選擇合適的內衣
哺乳期的女性要根據乳房大小選擇合適的內衣,哺乳內衣儘量寬鬆一點,不能趴著睡覺。均衡為身體攝入營養,不能吃得過於油膩,要多喝水。
溫馨提示
每次給孩子餵奶時雙側乳房要輪流喂,不斷的改變抱嬰兒的知識,能使得乳腺管充分吸空。每次餵完然後要儘快把剩餘的乳汁排空,可以用手按摩擠出,也可以用吸奶器。乳汁淤積嚴重時會形成乳腺腫塊,使得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當發生寒戰高熱時可能是細菌感染,需第一時間就醫,以免導致病情加重。給孩子餵奶時不能讓寶寶過度牽拉乳頭,每次哺乳完成後用手輕輕的把乳房託起且按摩10分鐘。
參考資料:
1、《乳汁淤積 切不可「暴力按摩」》,健康報,2019-08-05
2、《寶媽早知道:產後乳汁淤積的原因有哪些?》,龍田金秋,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