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大膽展現上海人的無敵優越感:所有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2020-12-27 騰訊網

因為有上海東方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同時播出,《安家》超過湖南衛視的《完美關係》,成為這個檔期的第一收視熱播大劇。

因為熱播,所以會產生無數的話題和爭議,無疑《安家》是讚譽與口水齊飛的。《安家》的話題和爭議,有來自演員,比如孫儷和她的片酬;也有來自劇情故事的設計,比如徐文昌和老婆假離婚後被綠;更來自《安家》本身題材的直接和大膽。

一部關於買賣房子的劇集,房價無疑是最多被提及的主題,但絕對不是最勁爆和最有爭議的,徐文昌老婆出軌都比這勁爆。

地域歧視才是《安家》最勁爆最大膽的話題。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接受,但地域歧視在中國一直存在,並且普遍存在。

比如,早年的香港電影裡,內地人被叫做阿燦或北姑;在2010年的《葉問》裡,南下橫掃佛山武館街的北方武師金山找,還被當地人叫做「外江佬」。前幾年最經典的一個例子是,臺灣省某名人在電視上嘲笑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等等。

在網上也流傳有各種版本的各省人眼中的中國地圖,上海人眼中的中國地圖最簡單:除了上海人,全國其他地方都是外地人;而在很多上海人眼中,所有的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雖然這些都是一些過去的想法,一些落後的思想,一些不正確的觀念;但這些都真實存在,並且所有人都知道。

這個敏感而勁爆的話題,在《安家》就有,雖然只是點到即止,但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安家》,你真大膽!

還是那句話:你敢演敢播我就敢看!

《安家》是一部講述房地產中介行業故事的當代職場劇,編劇六六跑了全國幾大城市無數個中介房店去體驗和搜集素材,最後故事安排在中國房價最貴的城市之一上海市。

女主角孫儷飾演的中介精英房似錦,從北京總部空降上海,和羅晉飾演的徐文昌成為靜安門店的雙店長。

這家店裡還有王自健飾演的王子健、楊皓宇飾演的謝亭豐、孫佳雨飾演的朱閃閃、張曉謙飾演的魚化龍、田雷飾演的樓山關

房似錦的身世已經曝光,絕對的苦出身;魚化龍和樓山關都是外地來的,其中魚化龍985大學畢業的,樓山關農村孩子,一直在蹭同事的午飯。其他幾位都是上海本地人。

這個小團隊是《安家》全劇的中心,整體是比較和諧的,特別是外來的房似錦和原來的老員工混熟並同化之後,就成為更和諧的一個家庭了。

其實一開始,房似錦的來勢洶洶,還是很受老員工排斥的。所以,房似錦剛剛到店上班的時候,一口氣喝掉一杯豆漿,再大口大口的吃包子,朱閃閃看完是一臉的驚訝,而老油條謝亭豐則酸溜溜的爆出一句「鄉下人,能吃!

這正是上海人最普遍也最深入骨髓的那種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就來自上海這座城市。

最激烈的衝突發生在第8集。當時,房似錦和王子健剛剛都被隔壁兩家野雞中介撬了單,正在氣頭上;拜房似錦為師父的樓山關熱血上頭,拿起一根晾衣杆就衝了過去,結果自己摔倒了,還把頭撞出了血。

同事們聽到喊聲,跟著跑了過去。

於是,觀眾就聽到陳牧揚飾演的某野雞中介店長,直接指著鼻子對安家天下的一幫人狂懟。

「這幫外地人跑來我們地盤耍橫,我們上海人就該團結起來,把他們通通趕跑。

朱閃閃你幫這隻母老虎是嗎?她第一次來就讓你到大街上去扮小丑,你都忘了?

你現在怎麼突然幫起這個鄉下人來了?」

特別是,「我們上海人」和「鄉下人」專門用上海話說的,相當強烈的地域色彩。

這時候的安家天下靜安門店正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時刻,所以全員表現異常的團結。

朱閃閃回懟,「你們是阿拉丁,我們是安家天下,才不是自己人。」;王子健更是直接拽住郎店長指過來的手指,痛得對方當場求饒。

然後樓山關腦袋出血了,是自己摔倒的,架沒打起來,一幫人跑去醫院了。

安家天下這一家店的團結畫面背後,在《安家》中折射出來的正是上海人的這種傳統觀念。

那麼,「上海人」這三個字值多少錢?

在《安家》裡最早出場的幾個中介案例,孫儷飾演的中介精英房似錦,從北京總部空降上海,為了立威和打開局面,迅速籤了兩個單。

一是幫海清飾演的婦產科醫生宮蓓蓓,買了一套78平方戶型奇葩的跑道樓,單價是5.5萬,算上她加急的裝修,總價大概在450萬左右。

二是幫宮蓓蓓把她家原來住的一套60平方的97年老樓,轉賣給了包子鋪的韓童生飾演的老嚴夫婦,總價是320萬。

老嚴兩口子來上海十幾年才攢出這300多萬,他們有一個兒子,剛剛領證結婚,在籤約時聽說兒媳婦懷孕了,才開心的同意在房產證上加上兒媳婦的名字。

籤完合同老兩口又馬上的回到包子鋪做包子,「將來呀,我就是上海寶寶的奶奶,你就是上海寶寶的爺爺了。」,真是累並快樂著。

因為有了這套20多年的老房子,他們的兒子才有了上海市的戶口,然後孫子可以出生在上海,才開始成為真正的上海人。

在老嚴家,他們奮鬥了幾十年,最後花了320萬才讓自己的孫子或孫女有機會成為上海人。

這個上海人值幾個320萬?

宮蓓蓓夫婦都是博士,他們來上海已經7年,早已有了那套60平方的老房子,有房子又有高學歷保證入戶,理論上他們早就是上海人了。

事實上,在宮蓓蓓身上完全看不到那種上海人的優越感和歸屬感,她們仍要靠披星戴月的辛苦奮鬥,才能在這個大城市生存下來。

《安家》裡,謝亭豐可以每天準時下班然後去打牌,朱閃閃2年多0業績毫無壓力只盼著找個好對象,有大廚手藝的佛系店長徐文昌還有精力玩假離婚。這才是真正的上海人!

宮蓓蓓他們也要等下一代,才能成為真正的上海人。

這個上海人值幾個7年?

相關焦點

  • 上海人為什麼對外地人或鄉下人有偏見?這本書能告訴你答案!
    02 上海人偏見的來源根據偏見的定義,我們知道了該怎樣來形容上海人對於外地人或鄉下人的偏見。由於他們對外地人或鄉下人持有一種厭惡或敵對的態度,甚至使得一個上海人在說「外地人」或「鄉下人」這些詞語時被賦予了感情色彩。
  • 錢文忠:大城市人瞧不起「外地人」是沒文化的表現
    大城市人不要有莫名的優越感,比如說上海人、北京人,瞧不起「外地人」,這是沒文化的表現。大家都是先後遷過來的,祖先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看點2】大城市人不要有莫名的優越感,瞧不起「外地人」,這是沒文化的表現。大家都是先後遷過來的,祖先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看點3】中華民族都是一家,我們的血緣是通的,千萬不要瞧不起別的民族的人,不要瞧不起所謂的外地人,更不要瞧不起所謂的鄉下人。誰都是鄉下人,只不過有的人早幾代進城而已。【看點4】從大槐樹遷出去的移民,血統可能比較複雜。
  • 地鐵裡,上海話Rap罵鄉下人,這樣的教育打了誰的臉?
    現文字記錄這段蜜汁Rap如下:「鄉下人,到上海,上海話,講不來。咪西,咪西,炒鹹菜」我們的女主角全情投入的表演給這個深秋的季節又加了一把笑料,這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在自己的億元豪宅裡指點江山呢。通過視頻顯示,該女子穿著可謂路人。是的,我故事開頭刻意的細節描寫她的穿著就是想說這點。
  • 張文宏自稱是「鄉下人在上海」
    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你講到感染科我給你多講一點。」然後就開始侃侃而談他們的感染科。張文宏作為上海人口中的定海神針,作為上海人口中的模子、驕傲,可他對自己的定位卻是:「我就是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
  • 本該是最具包容性的一線大城市,卻這麼稱呼外地人
    有的地方人看起來很富,有的地方確實有點窮。最關鍵的一點是:為了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創業也好,落後、貧窮地方的人要往發達、富裕的地方湧。鄉下的要進城;小城市的在去大城市。總之,幾乎還不錯的地方,都有了一個從群,叫做「外來人口」。
  • 省委巡視組反饋後,好多外地人都跑到這裡安家置業了……
    省委巡視組反饋後,好多外地人都跑到這裡安家置業了…… 2020-12-02 09: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上海大媽插隊遭拒,怒罵對方是沒素質鄉下人,謾罵聲穿了透屏幕
    上海大媽機場插隊遭拒怒罵對方是沒素質鄉下人!謾罵聲穿了透屏幕 現在國內許多地方都在創建文明城市,畢竟,一個文明和諧的城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居家還是生工作,都是件大好事!
  • 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
  • 鄉下人,是個驕傲的詞
    或許城市裡追求的是高,住得高,生活水平高,視野也高,某些城市人看人也習慣於俯視,總感覺自己高人一等。而鄉下人,住著兩三層的矮樓,生活水平也不高,放眼望去,儘是平整的莊稼地。所以,也習慣了低調、平和。記得第一次聽別人說:你是鄉下的啊?語氣裡很驚訝,很不屑。我慌了,手足無措,像做了錯事的孩子,想找個地洞躲起來。
  • 外地人和上海人結婚,多少年可以落戶?
    首先,我們需要搞懂兩個概念:1、非上海戶籍人員與上海本地人結婚,不可以直接落戶,但是兩人生育的子女可以根據醫學出生證明、結婚證等等證明,跟上海戶口的父親(或母親)入上海戶口;2、外地人A與前任育有子女,再與上海本地人B結婚,外地人子女不可以直接享受上海本地人的教育資源,外地人A與上海人
  • 上海人之間都講上海閒話,他們只跟外地人講普通話
    我一直覺得上海話是很虛心的,無論想講什麼意思,都自謙為「閒話」。在上海方言裡是沒有單音節的「話」字的,只要是嘴巴裡講出來的都是「閒話」,即使是鄭重其事的要言警句。上海的吳阿姨對鄰居、北方人李太太講:「我規規矩矩脫儂講幾句要緊閒話。」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指的是外地或者國外來的到上海來定居的或者工作的,一般都有自己購買的住房,定居下來了,紮根在上海的外地人,不過都有上海戶口,被稱為「新上海人」。而不是來了上海就是所謂的新上海人。只有解放前上輩就在上海混飯,家住上海內環的,解放後持有上海市城鎮戶口的職工居民及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說阿拉兩個字。三,本地上海人。這個大家都懂。就是以前上海區縣的人,這些人除了在泰國說自己是上海人,在家裡從來不說自己是上海人。前兩天,我去上海五院看病人,一位老閔行當地的大媽問我,你為什麼不讓他到上海去看?我很納悶,難道上海五院不在上海市?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居住在上海的哪裡?
    1、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外地或者國外來的到上海來定居的或者工作的,一般都有自己購買的住房,定居下來了,紮根在上海的外地人,不過都有上海戶口,被稱為「新上海人」。只有解放前上輩就在上海混飯,家住上海內環的,解放後持有上海市城鎮戶口的職工居民及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說阿拉兩個字。     三,本地上海人。這個大家都懂。就是以前上海區縣的人,這些人除了在泰國說自己是上海人,在家裡從來不說自己是上海人。前兩天,我去上海五院看病人,一位老閔行當地的大媽問我,你為什麼不讓他到上海去看?我很納悶,難道上海五院不在上海市?
  • 誰是上海人?——訪復旦大學郭建教授
    那邊那位女老師呢是紐約人。」我們轉而問那位女老師:「紐約人怎麼看美國其他地方的人呢?」「鄉下人呀。」她說。全場哄堂大笑。  我這些天在讀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英雄列傳》,普魯塔克說:「我是一個小城鎮上的鄉下人,但是只有從我這個角度才能更好地比較希臘和羅馬。我們的大城市雅典、羅馬這些地方的人很能幹,但他們很忙,沒有時間來寫,所以就由我這樣一個小地方的人來幫他們寫吧。」(大意。)
  • 《安家》:編劇六六,怕是對窮人有什麼誤會
    我得了一種一邊吐槽《安家》,一邊每天準時追《安家》的病。病症大概和房似錦這個病差不多。如果漏掉兩集,那這一天就像白過了一樣沒滋味。看《安家》有種在看家事調解節目的感覺。《安家》裡的演員,個個都扯著嗓門,瞪大眼睛,一副隨時要抹臉登臺唱大戲的架勢,比調解節目裡請的託兒還像「演的」。觀眾能一邊嗑瓜子,一邊磕別人家的熱鬧,真是太適合八點檔了。這就是《安家》比隔壁《完美關係》聰明的地方。
  • 去江浙滬旅行,當地人那些引以為傲的「吹牛資本」,你都認同嗎?
    江浙滬在很多外地遊客眼中,不但旅遊資極其豐富,還是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常去這裡工作,生活,旅行的外地朋友都知道,在江浙滬地區,當地很多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常常對外地人保持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當和外人提起自己省市的時候,總是那麼的引以為傲,那麼他們經常掛在嘴邊,所謂的「吹牛資本」,你們都認同嗎
  • 女收銀員不懂上海話被男子訓斥,找老闆投訴,外地人工作太難了
    你吃上海的用上海的,不學上海話你尊重上海嗎?說普通話要上海人都si光嗎?一次兩次聽不懂,三四次都聽不懂你不會學嗎?你就是要跟我槓是不啦?最後,該男子還找了經理投訴女店員。對於男子的囂張態度,很多網友表示了不滿,尤其是男子的觀點,在上海就必須學說上海話嗎,如果不說上海話,就是不尊重上海人,那麼網友不禁要問,你上海哪來的優越感呢,憑什麼就要說上海話,不說上海話就是不尊重你其實,普通話這才是大家更應該普及的語言,這樣通俗易懂,大家都能明白,如果大家都說方言,那還怎麼溝通呢,作為一個年輕人,普通話基本上都會說
  • 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
    英國人對鄉村生活有著濃烈的興趣。對於他們來說,鄉村是心中理想的淨土,最愜意的生活方式,莫過於午後漫步在別致的鄉間園林,傍晚徜徉於蔥鬱的林蔭小道;喝喝茶,打打獵;自由自在,優哉遊哉。這種鄉村情結,已被眾多英國作家在小說中不厭其煩地展現。《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筆下,紳士淑女們的鄉間生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英國著名記者傑裡米·帕克斯曼也曾寫道:「真正的英國人怎麼生活?
  • 鄭爽英語發音被群嘲上熱搜:偏見和歧視永遠是最低劣的優越感!
    事後採訪才知道,原來張先生是外地人,說話帶著口音。也正是這所謂的「鄉音」給自己帶來了骨折的災難。  普通話不是每個人都能說成播音腔,可張先生不標準的普通話卻成了災難的導火線。  不止河南人,東北人、四川人、甘肅人、上海人、湖北人、廣東人等都曾被「符號化」和「標籤化」。  事實上,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某個公共話題,一旦發生意見分歧,上來就是一句「你們XX人」,好像這是一個「必殺技」,立馬就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可以無往而不勝。
  • 在我們以「鄉下人」為恥時,英國人卻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
    我國有很多人會因為「鄉下人」的身份感到羞恥或者沒面子,但英國人卻恰恰相反。如果在英國的鄉間遊歷,你便會發現許多保留著淳樸鄉村景色的小鎮遍布各地,或者不如這麼說,除了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大都市之外,整個英國還保持著一派田園風光,一如百年前眾多畫家詩人所吟詠描畫的模樣鄉村,已成為英國人的靈魂和血脈。英國人覺得,英格蘭的鄉村,以某種方式表現了這個國家的所有「高貴」和「永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