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

2021-01-07 騰訊大申網

【聚焦全球時局動態 國際大視野 解讀各國社會生態】

「全英最性感農民評選」近日結束,活動先是篩選出5男5女共計10名入圍者,最後通過網上投票決出了男女冠軍——稱號就是「最性感男農民」和 「最性感女農民」。這對摘得桂冠的英國農民,從照片上看倒也風度翩翩,頗有些紳士、淑女的範兒。

這場「農民選秀」由英國雜誌《農場主周刊》組織。開展這項活動,固然如該雜誌編輯所說,希望能就此改變對農民形象的偏見,但更多恐怕還是出於炒作鄉村生活話題的商業考慮。英國人對鄉村生活有著濃烈的興趣。對於他們來說,鄉村是心中理想的淨土,最愜意的生活方式,莫過於午後漫步在別致的鄉間園林,傍晚徜徉於蔥鬱的林蔭小道;喝喝茶,打打獵;自由自在,優哉遊哉。

這種鄉村情結,已被眾多英國作家在小說中不厭其煩地展現。《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筆下,紳士淑女們的鄉間生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英國著名記者傑裡米·帕克斯曼也曾寫道:「真正的英國人怎麼生活?答案是,住在鄉下,一杯接一杯地喝茶。英國人堅持認為他們不屬於自己實際居住的城市,而是屬於自己並不居住的鄉村,他們仍然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幾年前,一份專門探討郊野事務和鄉間生活的英國雜誌《鄉間生活》(CountryLife)所做的一項調查,將英國人的鄉村情結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出來。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6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比較喜歡在郊野地區生活。

鄉村生活對英國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自然是因為此間的妙處無可替代。石牆、牧場、羊群、石橋、流水、人家,構成了最典型的英國鄉村畫面。村子裡,每一家的花園都收拾得精緻典雅,樹籬修剪得整整齊齊,路面乾淨整潔。鄉村生活遠離塵囂、自然祥和,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無怪乎旅英多年的林語堂曾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英國鄉村的房子」。

英國鄉村不僅有迷人的景色,也有便利的生活設施。除大商場、電影院、劇院、體育館等大型設施外,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鄉間均有提供。在那些小到不能設立診所、郵局、圖書館、幼兒園的農村社區,英國政府推出了移動式服務。比如,「廂式貨車郵局」每周一次向農村小社區提供郵政服務,醫療隊定期借用村公所出診,流動圖書館定期下鄉。這使鄉村生活在便利程度上與城市生活基本無異。

景色迷人加上生活便利,使許多英國城裡人樂意轉住鄉下。近年來,從城市遷往鄉村的人口劇增,已經超過進城的人數。英國鄉村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農村人口增長了13.7%。該機構預計,每年約有11.5萬英國人從城市搬遷到農村。大批都市人湧入農村推高了鄉村土地價格。在有些農村地區,每英畝土地地價自2000年以來已飆升50%。不少農民借著地價上漲的機會,把土地出售給城裡人。越來越多懷有鄉村夢又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城裡人成為「新地主」,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

不過,這些「新地主」熱愛鄉村生活,但未必懂得如何當地主。有的英國農民抓住商機,開辦了針對「新地主」的培訓公司,教導城市白領如何經營小農場,怎樣種地、養牲畜。由於培訓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這類課程頗受歡迎。鄉村情結帶來的商機,還不止於鄉村土地交易和小農場經營培訓。在英國,與之相關的園藝、鄉間漫遊、徒步旅行、專門雜誌等已發展成巨大的產業。前面提到的《鄉村生活》、《農場主周刊》都是相當暢銷的雜誌。

作為點綴鄉村生活環境的必需,園藝也受到英國人的熱捧。大型超市裡均有面積不小的園藝區,園藝類雜誌多達數十種。不僅擁有鄉間園林的新舊地主對園藝樂此不疲,沒有鄉間園林但醉心於園藝的英國城裡人也不在少數。或許,無力購買鄉村土地的城裡人在自家庭院或陽臺栽花種草,精心培育出一片可與鄉村景致相媲美的小天地,也算是圓了他們的鄉村生活夢。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研究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在我們以「鄉下人」為恥時,英國人卻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
    我國有很多人會因為「鄉下人」的身份感到羞恥或者沒面子,但英國人卻恰恰相反。如果在英國的鄉間遊歷,你便會發現許多保留著淳樸鄉村景色的小鎮遍布各地,或者不如這麼說,除了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大都市之外,整個英國還保持著一派田園風光,一如百年前眾多畫家詩人所吟詠描畫的模樣鄉村,已成為英國人的靈魂和血脈。英國人覺得,英格蘭的鄉村,以某種方式表現了這個國家的所有「高貴」和「永恆的」東西。
  • 我就是個鄉下人
    」  「你什麼都沒有,憑啥說你是鄉下人,莫名其妙。」  我現在確實是住在長沙這座城市裡,但我卻是在鄉下長大的。  我本來是個鄉下人,沒有了地,又不種糧食,又不餵雞,又不養豬,一下子,我就不是鄉下人了;或者說鄉下人把我排斥掉了,我很傷心。  鄉下,這個詞聽起來充滿鳥語花香和泥土的氣息。
  • 鄉下人,是個驕傲的詞
    城市是個容器,可是,它卻容不下我的喜怒哀樂。我的歡樂,不能和它分享。我的痛苦,它熟視無睹。或許城市裡追求的是高,住得高,生活水平高,視野也高,某些城市人看人也習慣於俯視,總感覺自己高人一等。而鄉下人,住著兩三層的矮樓,生活水平也不高,放眼望去,儘是平整的莊稼地。所以,也習慣了低調、平和。
  • 《鄉下人的悲歌》:悲就悲在撕開了「鄉下人」生活殘酷的真相
    J.D萬斯將自己「逆襲」的真實經歷記錄下來,形成了這本《鄉下人的悲歌》。當這本書面世時,J.D萬斯一度成為媒體眼中的「共和黨的未來之星」、「美國工人階層的代言人」。雖然作者J.D萬斯成功的脫離了「苦海」,但看似風光的背後,「鄉下人」的問題依舊存在,其中的「致命傷」主要分為以下3點。
  • 雜談:城裡人,鄉下人
    許多城裡人尋親訪友,下放落戶,尋求個照應。每個生產大隊(現在的村)也就那麼一戶兩戶。猶如鳳毛麟角的城裡人,鄉下人像供奉財神一樣。都願意和他們拉關係、套近乎,因為在那這也要證、那也要票的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城裡人憑著在城裡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買到鄉下人花錢難以買到的、憑票供應的緊缺商品;可以講一些鄉下人聞所未聞的、只有在城裡才能發生的逸聞趣事;可以偶爾帶左鄰右舍或大小隊幹部到城裡去開開眼界;可以把先進的飲食方法傳授給落後、閉塞的鄉鄰們;可以教鄉下人唱歌、跳舞、識字、猜謎……那時鄉下人把他們叫做「鄉下城裡人」,他們享受貴賓一樣的待遇
  • 我是鄉下人,還是城裡人?
    □鄭州市第五十八中學 楊康樂    我是鄉下人,學籍表「籍貫」一欄中填寫著「駐馬店汝南縣」,「戶口所在地」一欄裡填寫的是「汝南縣陳留鎮」,大平原上有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村東頭路南第二家就是我的家,一排坐南朝北的三間平房就是我的出生地,村南小河旁邊有我們家的責任地,因此我是鄉下人,我的同學也是這麼說我的。
  • 鄉下人沈從文,1984
    也回到沈從文的鄉下人:「這些人生活卻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從容的各自在那兒盡其生命之理。」   那時光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現在,我和Paul一走進大廳,卞之琳,馮至,沈從文就在眼前。我恍惚了一下子,只見一張發光的臉,微笑望著我們。   我立刻知道那是誰,跑過去不斷叫著:沈先生,沈先生,沒想到,沒想到!
  • 聶華苓:鄉下人沈從文
    斜靠床頭,讀鄉下人的小說,嗑五香瓜子,瓜子殼灑了一地,又回到故鄉的土地上了。沈從文在《習題》一文中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頑固,愛土地,也不缺少機警,卻不懂詭詐。他對一切事照例十分認真,似乎太認真了,這認真處某一時就不免成為「傻頭傻腦」。
  • 迷你鄉下人:一款適合日常家庭生活的小型SUV
    如果你讀過的任何迷你鄉下人評論包括這個,都會提到鄉下人不是那麼迷你。這是一個簡單的笑話但英國品牌真的擁抱超大的外觀。因此鄉下人提供時尚復古之迷你掀背車的所有優點,但具有足夠的空間和實用性,適合日常家庭生活。
  • 讀完這本書,城裡人才真正能了解鄉下人的生活
    在文字下鄉章節中寫道,中國鄉土社會中的文盲,並非出自於鄉土人的愚,而是出自鄉土社會的本質。城裡人眼中的鄉下人很蠢,看見汽車都能慌了手腳。這是知識問題,不是智力問題。這與城裡人到鄉下把包穀認成麥子是一個道理的。鄉下孩子在課堂上認字比不過教授的孩子,教授的孩子在田間捉螞蚱比不過鄉下孩子。兩者之間不是能力的差異,而是環境的差異。所以著實沒必要瞧不起誰。更不必在智商上有任何優越感。
  • 鄉下人的簡樸生活!
    鄉下的房子,沒有城市的房子那樣高大上,但是,總會連著一小片菜地。他們在地裡種上西紅柿、豆角、白菜 ,那些蔬菜按一定的時候順序開花、結果。幾家的連在一起,那景象是多麼五彩繽紛呀!夏天到了,孩子們開始了他們歡快的遊戲。比較大的女孩子會撿來小草、樹枝、野花,做成花環戴在頭上,在花叢中漫步。比較大的男孩子站在小河邊,準備抓點小魚小蝦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 《鄉下人的悲歌》:有些電影懂得美國的貧窮
    《鄉下人的悲歌》,香港和臺灣譯為《絕望者之歌》2016年末,《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一書,在川普當選之後被美國精英階層瘋狂搶閱,《紐約時報》評它為「讀懂川普為什麼能贏」的揭秘之作。書中描述的底層白人,迅速完成了從民主黨支持者到共和黨擁護者的轉向,而作者J.D.萬斯(J.D.
  • 英國人最愛住農村,看完後明白真相,網友:中國不能比
    實際上對於當地小鎮的人來說,這就是他們正常的生活,而且很多英國人喜歡住在鄉下,他們會覺得在鄉下的生活更愜意,生活也更加舒適與寧靜。英國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這個大家都知道,加上這裡已經發展很多年了,比起中國來說英國確實有很多比我們更先進,在建築和交通上都要更好的地方。只是為什麼英國人更喜歡住在鄉下呢?
  • 讀書心得:我們中國鄉下也有悲歌——《鄉下人的悲歌》讀後感
    為什麼要讀《鄉下人的悲歌》?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鄉下人的悲歌》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加入書架,開始閱讀,我預感這會跟我們中國的「鄉下人」的真實生活有關。這本書在比爾·蓋茨17年的必讀書單上,它得到《紐約時報》、《泰晤士時報》等大媒體的強力推薦,一度登上美國亞馬遜銷售總榜第一名。
  • 《安家》大膽展現上海人的無敵優越感:所有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在網上也流傳有各種版本的各省人眼中的中國地圖,上海人眼中的中國地圖最簡單:除了上海人,全國其他地方都是外地人;而在很多上海人眼中,所有的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 打工的人越來越少,鄉下也沒年輕人,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鄉下很少年輕人已經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了,工廠天天都在喊招不到工人,而鄉下又沒有了年輕人,人去那裡了呢?如要年齡己經大於四十左右的農村人都應該有記憶,那個時候的鄉下農村,每家每戶至少有五六口人,一家生小孩最小都生兩個,而且鄉下人都在家裡種自己的田,做完農活大家就在一起聊聊家常,鄉下有老人、大人、小孩,一般的鄉村都比較熱鬧。
  • 上海人為什麼對外地人或鄉下人有偏見?這本書能告訴你答案!
    02 上海人偏見的來源根據偏見的定義,我們知道了該怎樣來形容上海人對於外地人或鄉下人的偏見。由於他們對外地人或鄉下人持有一種厭惡或敵對的態度,甚至使得一個上海人在說「外地人」或「鄉下人」這些詞語時被賦予了感情色彩。
  • 張文宏自稱是「鄉下人在上海」
    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你講到感染科我給你多講一點。」然後就開始侃侃而談他們的感染科。張文宏作為上海人口中的定海神針,作為上海人口中的模子、驕傲,可他對自己的定位卻是:「我就是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
  • 真正會玩的人,都去日本鄉下了
    這兩年,到過日本不少地方:看過東京大阪的繁華、京都奈良的古韻,體驗過瀨戶內海的小島旅行、香川的煙火大會,也曾轉5趟車專程去一家藏在「天空之城」的秘境酒店…但相對那些日本快節奏、遊客熟知的大城市,我顯然更偏愛日本的鄉下。
  • 錢鍾書嘲諷沈從文是個「鄉下人」,諾貝獎終身評委給了他公正評判
    說起沈從文,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起的就是《邊城》這部小說,青山綠水之間的純潔愛情糾葛,可是寫出這部作品的沈從文卻一直被稱為是個「鄉下人」、「土包子」,尤其是錢鍾書這個少年天子,尤其不把沈從文這種從鄉下來的人放在眼裡,曾經直言嘲諷沈從文就是個「鄉下人」,除了錢鍾書,就連國學大師劉文典也對沈從文很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