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時局動態 國際大視野 解讀各國社會生態】
「全英最性感農民評選」近日結束,活動先是篩選出5男5女共計10名入圍者,最後通過網上投票決出了男女冠軍——稱號就是「最性感男農民」和 「最性感女農民」。這對摘得桂冠的英國農民,從照片上看倒也風度翩翩,頗有些紳士、淑女的範兒。
這場「農民選秀」由英國雜誌《農場主周刊》組織。開展這項活動,固然如該雜誌編輯所說,希望能就此改變對農民形象的偏見,但更多恐怕還是出於炒作鄉村生活話題的商業考慮。英國人對鄉村生活有著濃烈的興趣。對於他們來說,鄉村是心中理想的淨土,最愜意的生活方式,莫過於午後漫步在別致的鄉間園林,傍晚徜徉於蔥鬱的林蔭小道;喝喝茶,打打獵;自由自在,優哉遊哉。
這種鄉村情結,已被眾多英國作家在小說中不厭其煩地展現。《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筆下,紳士淑女們的鄉間生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英國著名記者傑裡米·帕克斯曼也曾寫道:「真正的英國人怎麼生活?答案是,住在鄉下,一杯接一杯地喝茶。英國人堅持認為他們不屬於自己實際居住的城市,而是屬於自己並不居住的鄉村,他們仍然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幾年前,一份專門探討郊野事務和鄉間生活的英國雜誌《鄉間生活》(CountryLife)所做的一項調查,將英國人的鄉村情結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出來。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6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比較喜歡在郊野地區生活。
鄉村生活對英國人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自然是因為此間的妙處無可替代。石牆、牧場、羊群、石橋、流水、人家,構成了最典型的英國鄉村畫面。村子裡,每一家的花園都收拾得精緻典雅,樹籬修剪得整整齊齊,路面乾淨整潔。鄉村生活遠離塵囂、自然祥和,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無怪乎旅英多年的林語堂曾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英國鄉村的房子」。
英國鄉村不僅有迷人的景色,也有便利的生活設施。除大商場、電影院、劇院、體育館等大型設施外,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鄉間均有提供。在那些小到不能設立診所、郵局、圖書館、幼兒園的農村社區,英國政府推出了移動式服務。比如,「廂式貨車郵局」每周一次向農村小社區提供郵政服務,醫療隊定期借用村公所出診,流動圖書館定期下鄉。這使鄉村生活在便利程度上與城市生活基本無異。
景色迷人加上生活便利,使許多英國城裡人樂意轉住鄉下。近年來,從城市遷往鄉村的人口劇增,已經超過進城的人數。英國鄉村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間,農村人口增長了13.7%。該機構預計,每年約有11.5萬英國人從城市搬遷到農村。大批都市人湧入農村推高了鄉村土地價格。在有些農村地區,每英畝土地地價自2000年以來已飆升50%。不少農民借著地價上漲的機會,把土地出售給城裡人。越來越多懷有鄉村夢又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城裡人成為「新地主」,擁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
不過,這些「新地主」熱愛鄉村生活,但未必懂得如何當地主。有的英國農民抓住商機,開辦了針對「新地主」的培訓公司,教導城市白領如何經營小農場,怎樣種地、養牲畜。由於培訓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這類課程頗受歡迎。鄉村情結帶來的商機,還不止於鄉村土地交易和小農場經營培訓。在英國,與之相關的園藝、鄉間漫遊、徒步旅行、專門雜誌等已發展成巨大的產業。前面提到的《鄉村生活》、《農場主周刊》都是相當暢銷的雜誌。
作為點綴鄉村生活環境的必需,園藝也受到英國人的熱捧。大型超市裡均有面積不小的園藝區,園藝類雜誌多達數十種。不僅擁有鄉間園林的新舊地主對園藝樂此不疲,沒有鄉間園林但醉心於園藝的英國城裡人也不在少數。或許,無力購買鄉村土地的城裡人在自家庭院或陽臺栽花種草,精心培育出一片可與鄉村景致相媲美的小天地,也算是圓了他們的鄉村生活夢。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