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一居生活志」
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cr.ipnot
說到手工,那麼一定要說說對手工喜愛到痴迷的霓虹金。不論是紙雕、刺繡和拼貼,日網熱門總少不了大神們炫技的身影。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那些日本手工大神們做過的超絕作品吧!
切絵
Masayo Fukuda
· 日推網紅
剪紙藝術在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於中國喜歡用紅色的紙做剪紙藝術品,日本剪紙藝術多用白紙,有著專業的名詞——切り絵(Kirie)。
切繪藝術多用單張白紙為材料,切割之後,在黑色的背景中展現出圖案的全貌,最早用於宗教儀式相關的活動中。
來自日本的切繪藝術創作者Masayo Fukuda,曾憑藉著一張年度大作 「海章魚」 火遍日推。
一幅 A2 大小的生猛章魚,有著細如蕾絲一般的紋理,筆觸仿佛畫作一般細膩。
Masayo Fukuda 有著長達 25 年的切繪製作經驗,最初是小尺寸作品的製作,而這張海章魚的作品,是她大尺寸切繪作品的全新嘗試。
這只可以捧在受傷的海章魚,圖案極其複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以為是用好幾層白紙疊出來的的紙雕作品,但其實整個章魚是同一張白紙雕刻出來的。
這也是日本切繪藝術最妙之處——整個作品的所有細節相連,屬於同一張白紙。
刺繡
ipnot
· INS 網紅
只用棉線就能秀出超立體的咖啡、甜品、美食...這位日本的網紅小姐姐ipnot就是一個作品寶庫吧!
這張咖啡牛奶的圖片,曾經在日網上成為#超現實刺繡#的熱門話題,只是用棉線做出來的刺繡作品,就讓人忍不住讚嘆一聲——「賽高「!
在成為熱門話題之後,網友們也去找了一下 ipnot 的其他作品,從美食系列再到人物系列,每一件作品雖然小但都超級精細。
如果把這些刺繡作品放進現實環境中,是不是可以以假亂真呢?
披薩可以拉絲,蕃茄醬的瓶子可以擠出蕃茄醬...利用視覺效果創作出來的立體刺繡作品,總能給人神奇的錯覺感。
看起來是一個圓滾滾的慄子,但其實只是一片薄薄的刺繡布貼;可以以假亂真的曲奇,有著柔軟可捏的韌度...
最近 ipnot 小姐姐還製作了許多圓章和配飾系列,那麼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木雕
Yoshihiro Suda
· 藝術家
關於自然花草的創作,或許你已經見過很多。但對於擅長打造藝術裝置的日本雕刻藝術家須田悅弘(Yoshihiro Suda)來說,他擅長的是把植物裝點的「不起眼」。
觀察須田的作品,需要細心發現——因為它們大多散落在地板縫隙 、或者牆邊這樣的小角落中。
同時還需要仔細觀察——因為這些栩栩如真的植物,其實是經過上色後的木頭雕塑。
這些作品被可以放置在不顯眼的角落裡,不經意發現的時刻,能在觀察中,找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生長在富士山腳下的須田,創作靈感來自於幼時記憶裡的田野風光。
常見的玫瑰、牽牛、紫羅蘭,再到不知名的雜草,在他的手中,都能變成的木雕作品,姿態、細節鮮活逼真。
除了雕塑本身,有點強迫症的須田對展示空間也有著極高的要求。「不起眼」 也是觀賞的一部分,所以植物大多被放置在房間裡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等待被發現的驚喜。
紙雕
Ayumi Shibata
· 微雕藝術家
白紙細膩雕刻,層疊創造出一座掌上的城市,是日本微雕藝術家柴田あゆみ(Ayumi Shibata)最喜歡做的事情。
她只運用純白色的紙,配上暖黃色的光線,來捕捉住存在於世界與自然中的神性。
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柴田基本是不會畫草稿的,而是直接在腦海裡勾畫出立體的形象,然後直接開始切割。
一張一張刻出不同的圖案,最終堆疊組合成壯麗的模型。
至於為什麼只用純白的紙,柴田認為紙雕也是帶有幾分「神性」的。在日文裡,「kami」 是紙的意思,也有精神的含義,哪怕是白色的紙,也是神聖的材料。
白色的紙就像是陽光,切割的過程為它帶來陰影的變換。所以在柴田最終完成的作品中,常用光線配合呈現效果。
她不僅會製作小巧到可以放置在手掌上的紙雕書本,也會創作出讓人能走進去的大型紙雕,來詮釋宏觀微觀的變換。
或許我們只驚嘆於紙雕的精細工藝與創作者的絕妙巧思,但每一件作品其中也蘊含著物與神性的深度思考。
拼貼
Funahara Nasa
· 日本達人
用各類不同的元素來模仿名畫,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日本達人船原七紗(Funahara Nasa)就選擇了用紙膠帶來進行名畫的模仿製作。
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作為一個紙膠帶達人,船原有著收集膠帶的小癖好。日本的紙膠帶數量多樣價格也相對便宜,這樣的創作素材觸手可得。
船原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油畫系,運用紙膠帶來進行創作,正是她讀大學時的偶然靈感。
荷蘭畫家梵谷《向日葵》
在一次的雜誌封面設計課程中,她就使用了自己喜歡的紙膠帶來完成作業,沒想到作品竟然有著不錯的效果,這也從次開啟了紙膠帶創作的藝術生涯。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為了呈現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她堅持自己手撕膠帶來創作素材。她認為,用剪刀剪出來的膠帶會失去了 「撕」 與 「捏」 的真實質感。
挪威畫家蒙克《吶喊》
船原靠著指尖撕出的膠帶拼貼出一幅幅梵谷、莫奈...的世界名畫。
而許多被時間打磨上陰霾的作畫,也在膠帶色彩的重塑下,變得色彩鮮明,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紙拼貼
セツ奶奶
· 日推網紅
這位日本奶奶セツ而言,一生的成名時刻,出現在她 90 歲這年。
由孫女代為運營的推特帳號上,時常會分享出セツ奶奶的撕紙拼貼創作品。
這些作品風格細膩,層次分明,收穫了很好的反響。收到鼓勵之後,奶奶也在去年推出了一本收錄自己作品的畫冊。
其實セツ奶奶的創作生涯,是從老伴去世後開始的。一時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她,在女兒的鼓勵下,開始用報紙、鑷子、膠水記錄生活。
セツ奶奶並沒有任何藝術創作的基礎,但她對顏色十分敏感。不論是料理擺盤還是插花,都有著巧思。
奶奶也將生活中積累的配色技巧,運用到每日的撕紙創作中,將生活美學淋漓盡致的發揮。
每天早晨讀完報紙,奶奶就開始了取材工作。將有圖樣的報紙,分冷、暖色系,撕開收集,方便創作的時候使用。
最終完成的作品大小規格、內容不一,全部的素材都是用報紙碎片完成的。
明信片大小的畫作至少需要 6 小時來完成。雖然有點辛苦,但セツ奶奶卻非常樂在其中。對她來說,這是寄託人生樂趣的所在了。
微縮
Mozu
· 個人工作室
今年只有 22 歲的日本男生Mozu,已經是一家創新藝術品工作室 MOZU STUDIOS 的董事長了。
他喜歡把自己想記住的事物做成微縮景觀,生動立體的將美好的回憶還原。
讓他在日推走紅的,是一件微縮日式旅館的模型。如果不是有一旁的實物比對,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間普通的和室。
這間與插座差不多大小的房間的原型,來自於 Mozu 很喜歡的一間日式旅館。
旅館房間隱藏在推拉門之後,紙窗戶打開是富士山絕佳的風景。Mozu 旅行回來之後,就復原了這間房間。
從推拉紙門、榻榻米和各種房間擺設,再精緻到散落在桌子上的紙牌、垃圾桶裡的垃圾,哪怕是椅子上的宣傳冊都被還原再現。
當你把窗戶打開,用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切換出風景照,整個房間看上去與正常的旅館似乎毫無分別。
通過這間細節無敵的逼真旅館模型,Mozu 一舉成為日推網紅,也開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不過這不是他第一次製作微縮模型了,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他就依照自己的房間,製作一個微縮的房間,極度逼真,難以分辨。
對於 Mozu 來說,製作微縮模型讓自己開心無比,能夠看到自己的作品給人們帶去震撼感,令他十分滿足。
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