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記方劑22-祛暑劑:清絡飲、香薷散、新加香薷飲

2021-02-12 1中1醫


第五章 祛暑劑

第五章祛暑劑[要求]1.祛溼劑的概念、適應範圍、分類及應用注意事項。2.掌握: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氣湯。3.熟悉:桂苓甘露散。4.了解:清絡飲。

《黃帝內經·素問·熱論》云:「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故,凡夏月感受的熱病,統稱為暑病。其中,單純暑邪而病者治以祛暑清熱;兼表寒者治以祛暑解表;兼溼邪法當清暑利溼;暑熱所傷,氣陰兩虛者,則應清暑益氣與養陰。

5-1 祛暑清熱

清絡飲:荷葉、金銀花、絲瓜皮、西瓜翠衣、扁豆花、竹葉心

簡介:來自《溫病條辨》的祛暑方,全方六味藥皆用鮮品,用於治療「暑熱傷肺經氣分之輕證」,實際就是一劑解暑的涼茶配方。

1)巧記法:
西施河邊(摘)花葉(西瓜翠衣、絲瓜皮、荷葉、扁豆花、金銀花、竹葉心)

2)湯頭歌訣:

清絡祛暑六藥鮮 銀扁翠衣瓜絡添 佐以竹葉荷葉邊 暑熱傷肺輕證安

3)方解記憶法:

銀花與竹葉的搭配為《溫病條辨》常用,出現在銀翹散、清營湯等方劑中:銀花能清熱更可透散熱邪,竹葉清心除煩利尿;扁豆花芳香化溼、健脾和中;西瓜翠衣清熱生津,《本草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洩,能解太陽、陽明中暍(中暑)及熱病大渴,故有天公白虎湯之稱。」;絲瓜皮清熱利水通絡;荷葉消暑利溼涼血。

六味藥都可清暑熱,但又各司其職,功能可分別歸納為:透熱、清心、化溼、生津、通絡、涼血。

5-2 祛暑解表


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樸

簡介: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於夏月感受寒溼之陰暑。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困重,胸悶腹脹,其苔白,脈浮。

1)巧記法:略;

2)湯頭歌訣:

香薷散中扁豆樸 祛暑解表化溼阻 易豆為花加銀翹 新加香薷化溼阻

3)方解記憶法:

香薷有「夏月麻黃」之稱,既能發汗解表又可利溼;厚樸行氣化溼,針對胸悶、腹滿等症;白扁豆健脾利溼。可見,三味藥皆可針對溼邪,但一個兼能解表,一個行氣,另一個健脾,三者合用祛邪與扶正兼顧。

藿香正氣散與香薷散同為夏月解表化溼之品,不同點在於:藿香正氣散表證較輕,而溼滯較重,故理氣和中為主,兼以解表散寒;而香薷散以惡寒發熱,無汗,頭身重痛為主證,其腹痛洩瀉、胸悶等溼滯之裡證較輕,故以祛暑解表為主,兼以化溼和中。

新加香薷飲:香薷、扁豆花、厚樸、銀花、連翹

簡介:出自《溫病條辨》,是上方的一個加味,更適合夏月感受寒涼後,寒熱錯雜的情況。典型症狀比香薷散多了口渴面赤心煩,脈浮數。

1)巧記法:略;

2)湯頭歌訣:

香薷散中扁豆樸 祛暑解表化溼阻 易豆為花加銀翹 新加香薷化溼阻

3)方解記憶法:

本方用扁豆花替代扁豆,一方面有劑型的需要,另一方面,扁豆花與扁豆相比健脾功能弱一些,但透表化溼能力更強,其與銀花、連翹共同清透上焦之暑邪。本方用銀花、連翹搭配香薷,有銀翹散的影子(後者是用銀花、連翹搭配荊芥、淡豆豉),使得新加香薷飲藥性偏涼,但寒熱並用,主治暑熱復感外寒,兼有溼邪的情況,與香薷散的區別在於雖然都有發熱惡寒,但本方證有口渴面赤等暑熱之證。

附《溫病條辨》原文:「形似傷寒,右脈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實為異,故用香薷飲發暑邪之表也。按香薷辛溫芳香,能由肺之經而達其絡。鮮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以花易豆者,惡其呆滯也,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為最,如無花時,用鮮扁豆皮,若再無此,用生扁豆皮。厚樸苦溫,能洩實滿。厚樸,皮也,雖走中焦,究竟肺主皮毛,以皮從皮,不為治上犯中。若黃連、甘草,純然裡藥,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連翹、銀花,取其辛涼達肺經之表,純從外走,不必走中也。溫病最忌辛溫,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溼,溼為陰邪,非溫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樸用辛溫,而餘則佐以辛涼雲,下文溼溫論中,不惟不忌辛溫,且用辛熱也。」

本文章原創於微信公眾號:1中1醫,大家覺得有用請幫我打賞、點讚、轉發,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動力想看本專輯的全部文章可以點擊本文頂部的專輯連結。

本課程所用《方劑學》最新版規劃教材可以點擊如下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飲香薷 暑氣消_讀書頻道_鳳凰網
    後來,黛玉忍受不了寶玉的無理,心裡一煩惱,方才吃的香薷飲解暑湯便「哇」的一聲都吐了出來(《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這裡提到的「香薷飲」是一劑夏日解暑良方。香薷,別名香茹、香草,主產於江西、河北、河南等地。香薷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果實成熟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切段生用。
  • 17真題詳解04 | 沒考過的桂苓甘露飲怎麼破?
    【例1】2017-31.具有清暑洩熱,化氣利溼的方劑:     A.六一散            B.桂苓甘露飲         C.王氏清暑益氣湯         D.新加香薷飲請先自行動手做一下。【解析】這個方從來沒考過。
  • 【中綜大綱】方劑學需要掌握的內容
    10.下列方劑的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點(1)解表劑:正柴胡飲、升麻葛根湯、柴葛解肌湯、麻黃細辛附子湯、參蘇飲、蔥白七味飲。(2)瀉下劑:大黃附子湯、麻子仁丸、舟車丸、增液承氣湯。(3)和解劑:痛瀉要方、當歸芍藥散(4)清熱劑:梔子鼓湯、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牛蒡解肌湯、導赤散、瀉黃散、葦莖湯、清骨散、秦艽鱉甲散、當歸六黃湯。(5)祛暑劑:香薷散、清絡飲、六一散、桂苓甘露飲。(6)溫裡劑:吳茱萸湯、大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7)表裡雙解劑:石膏湯、五積散。
  • 方劑方歌補充
  • 中藥古今研究:香薷
    一、典籍摘要:《名醫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本草綱目》:「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本經逢原》:「熱服能散暑邪,冷飲則解熱利小便,治水甚捷。」《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味辛,微溫。
  • 《溫病條辨》清絡飲|預防暑病可代茶飲
    祛暑劑凡以祛暑藥為主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療暑病的一類方劑,統稱祛暑劑。
  • 2017中醫專碩考綱新增方劑方歌
    蔥白七味飲蔥白七味外臺方,新豉葛根與生薑。麥冬生地千揚水,血虛外感最相當。香蘇散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寒熱頭痛胸脘悶,發汗解表疏氣機。 祛溼劑二妙散二妙散中蒼柏煎,若雲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溼熱下注痿痺全。 和解劑當歸芍藥散當歸芍藥用川芎,白朮苓澤六味同,妊娠腹中綿綿痛,調肝理脾可為功。
  • 《溫病條辨》清絡飲|預防暑病可代茶飲,這個夏天共同學習!
    祛暑劑主編/凌一揆 副主編/顏正華整理/小藥童凡以祛暑藥為主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療暑病的一類方劑,統稱祛暑劑。夏月氣候比較潮溼,故暑病每多挾溼;至於夏暑炎熱,人多喜納涼飲冷,不避風露,故又易兼表寒。因此,根據上述暑病的不同特點,祛暑劑相應分為祛暑解表、祛暑清熱、祛暑利溼和清暑益氣四類。由於暑病挾溼最為常見,故使用祛暑劑時,每多配伍祛溼之品,是為常法,但亦應注意其主次輕重。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15期(痴呆、犀角地黃湯、清瘟敗毒飲、涼膈散、普濟消毒飲、穿心蓮、野菊花、蛇舌草、敗醬草、大血藤)
    【選方】痴呆髓虧七福飲,脾腎虧虛還少因;痰濁蒙竅洗心滌,氣血虧虛歸脾跟;心肝天鉤毒連毒,瘀血通竅活血尋。註:此處歌訣參考十版作了修改。以上中內歌訣為遠志醫研原創。方劑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藥丹,熱入血分吐衄斑;蓄血發狂舌質絳,解毒涼血散瘀安。 清瘟敗毒飲清瘟敗毒地連芩,丹石梔甘竹葉尋;犀角玄翹知芍桔,氣血兩燔此方真。
  • 第三章:方劑的分類
    因為每個禮拜跟他一起看病,那段時間鍛鍊很重要。自己搞了一些年臨床,然後跟他,每星期二,星期五。我要看半天門診。我看三趟,效果不明顯,預約,下禮拜禮拜四來,禮拜四他帶我們兩個看,給我們兩個料理後事,我們看得麻煩了的,他來,一起商量。所以我就說,背那麼多方怎麼是二十個呢?有一次給他整理,膠艾四物湯,《金匱》膠艾湯的這個經驗,他開始在那背,哪個書裡用這個膠艾湯,加減什麼?變什麼方?用什麼?我怎麼用的?
  • 他方劑背得那麼好,還不是偷著背著這個......|青橘「學霸攻略」
    上期精彩回顧記住這兩章方劑考點,考試多得6分!|青橘「學霸攻略」方劑考點瑣碎難記看小妮學姐帶你一步搞定!第一節  祛暑解表劑1、香薷散配伍特點:辛溫表散與芳化苦燥之品配伍,外能散邪以解表,內能化溼和脾胃。2、新加香薷飲功效:祛暑解表,清熱化溼。主治:陰暑證。
  • 【真題拆解】2020方劑題目
    —趣記:乳香沒藥丹參歸七釐散—組成:硃砂、紅花、兒茶、沒藥、乳香、麝香、冰片、血竭(D錯)—歌訣:七釐散治跌打傷,血竭紅花冰麝香。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服均見長。—趣記:朱紅兒沒乳攝冰雪 三、檢查考點方劑組成:大黃蟄蟲丸、補陽還五湯、活絡效靈丹、七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