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寧願在廁所吃飯也不願一個人吃飯?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2020-12-11 千秋日語網校

在日本,很多公共廁所裡會有這樣的一個告示:

廁所內禁止吸菸、使用電腦、亂扔垃圾,和飲食

嗯?飲食?在廁所嗎??

這時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日本人為什麼會在廁所吃飯?

對我們而言,在廁所裡吃飯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日本,跑到廁所吃飯的日本人很多。

日本媒體曾做過調查,在受訪的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每5人中就有1人在廁所裡吃過飯。

這個行為甚至有一個專有名稱——「便所飯」,俗稱「廁飯」。

說其原因基本有三種,第一種原因是,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

認為自己一個人吃飯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害怕自己一個人可能會讓別人有「那傢伙是不是人緣不好?」「是不是沒朋友啊?」的感覺。為了躲避獨自吃飯時周圍令人痛苦的視線,寧願躲到廁所解決。

這種心理甚至衍生出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ランチメイト症候群」(午飯同伴綜合症)。

主要的症狀表現為:害怕自己一個人吃飯,懷疑一個人吃飯的自己是不是沒有作為人的價值。

「主な症狀は、一人で食事することへの恐れと、食事を一人でするような自分は人間として価値がない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不安である。」

第二種原因是,校園欺凌。這個多發生在學生群體中。

遭受欺凌的學生被排擠、孤立,為了避免吃飯時被欺負和嘲笑,就跑到別人看不到的單間廁所吃飯。

在很多描寫校園生活的日劇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日劇《35歲的高中生》

第三種原因是,想在廁所短暫休息一會兒。這個多發生在上班群體中。

有時候心情煩躁想一個人靜一靜,不想讓同事、領導察覺到,就去廁所待一會短暫休息一下。

除了心理層面,整潔乾淨的廁所也是一個原因。

日本的廁所非常的乾淨,擦的乾乾淨淨的馬桶、洗手池,每天噴灑香水避免異味,每個單間還配備超級齊全的設施,小配件梳子、髮膠、剃鬚刀、衛生棉等等應有盡有。

不會出現讓人不適的因素,這應該也是日本人在廁所吃飯的一個很根本的條件。

「便所飯」是病態嗎?

針對此有很多日本專家做過分析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心理障礙。

東京都內國立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為這是一種「社交恐懼」。

在現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人隨時都可以和其他人產生聯繫。在這個環境下,如果一個人總是獨自一人吃飯,他會產生「與人都沒有產生聯繫」的想法。

年輕一代既在意別人的目光,又不懂得與別人交流溝通,所以就會選擇逃避,把自己封閉起來,而出現「便所飯」這個行為現象。

為了改善這個現象,日本在公共場所貼上了文章最前提到的告示,禁止大家在廁所裡用餐。

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也不再對「一人行」覺得那麼的丟臉,開始想要享受獨處的樂趣,積極地看待獨處。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ohitorisama」文化在日本出現之前,日本人竟喜歡在廁所吃飯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這些事情不都是很正常事情,為什麼會成為一種文化呢?原因就是人們開始對社交恐懼的一種意識反抗。對於日本動漫愛好者,應該或多或少都看見過這種主人公或者配角坐在廁所裡吃飯的場景,漫畫的唯美畫面讓我們忽視了這個場景的特殊性,但只要稍微代入一下自身,就會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在廁所裡面吃飯,都是漫畫裡想像出來的吧?可事實上,動漫的描述源於生活,日本人以前確實更喜歡在廁所裡面吃飯,這裡面主要有這兩點原因。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喜歡在廁所吃飯?
    日本男女上廁所常做的事竟然不是玩手機?而是...吃飯!真的嗎?事實上,在廁所吃飯的日本人不僅不少,甚至還有專有名詞--便所飯。幾年前就有媒體爆料,日本每5名學生裡就有1名學生在廁所裡吃過飯!便所飯可以免去被別人知道沒人陪自己吃飯的尷尬,對喜歡獨處的人來說,還能默默享受這一安靜的獨處時光。完美!等一下!
  • 印度很疑惑,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學習使用筷子,也不願意用手吃飯
    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家,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印度的「神話」,例如印度的露天公共廁所,印度的恆河,這些都是很多遊客遊玩印度後談論最多的話題,印度除了這些「神話」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特色。印度的飲食以及印度的飲食習慣,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的,因為印度的美食大多都是糊狀,並且他們都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幾乎不用餐具,他們很疑惑,為什們很多人寧願學習中國不好把控的筷子,都不願意用手吃飯。
  • 來到中國的日本留學生:中國人為什麼不在廁所吃飯?
    日本位於亞洲且距離中國較近,因此就有不少的日本人來到我們國家旅遊和留學。作為兩個不同的民族和國家,日本和中國在文化上必然會有差異,這不,有一位剛來到中國的日本學生,便產生了好奇:為什麼沒有中國人在廁所裡面吃飯呢?這個問題讓我們國家的人哭笑不得,事實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或難以理解日本在廁所吃飯這種文化。
  • 你為什麼不去廁所吃飯?我不能回答
    嗯,在中國裡,一個來的日本的國際學生問了這個問題: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人在廁所裡吃飯?這是什麼樣的問題,讓我們哭笑不得,答不上來,連3歲的孩子也知道不能在廁所裡吃飯。日本人在廁所裡吃飯嗎?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日本人真的有如廁吃飯這樣的文化,日本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雖然時代在進步和發展,但日本人仍然有許多傳統文化習俗。
  •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中國人吃飯,日本人吃飯,韓國人吃飯,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米飯,這種由水稻產出的食材,在亞洲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人們將米飯看作是自己的主食,即便是在土地遼闊,有著南北方區分的中國,大部分中國人還是認為米飯是他們的日常主食。
  • 日本留學生來到中國後表示:中國人真奇怪,為什麼不在廁所吃飯?
    而與我們相鄰的國家日本每年也是有不少的日本公民來到我們中國,他們要麼就是來旅遊的,要麼就是來工作的,也有不少來交流留學的。這不,就有一個日本留學生來到中國後表示:中國人真奇怪,為什麼不在廁所吃飯? 各位讀者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和日本作為兩個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在文化上必然就會有差異存在。就像這個來自中國留學的日本學生說的那樣,「為什麼中國人不在廁所吃飯呢?」
  • 日本留學生:中國人真奇怪,為何不在廁所吃飯?
    而與我們相鄰的國家日本每年也是有不少的日本公民來到我們中國,他們要麼就是來旅遊的,要麼就是來工作的,也有不少來交流留學的。這不,就有一個日本留學生:中國人真奇怪,為何不在廁所吃飯?就像這個來自中國留學的日本學生說的那樣,「為什麼中國人不在廁所吃飯呢?」這個問題我們在我們看來是荒誕不經的。然而這是很多中國人存在的認知漏洞,因為在日本確實是有在廁所吃飯的這種文化。
  • 日本「廁所文化」, 為什麼被全世界推崇?原因難以啟齒
    日本從發展以來就是一個非常好學的民族,在古代中國非常強大的時候,日本就學習中國,後來清朝淪陷了,日本人就轉而學習其他的優秀的西方文化。清朝時期因為國力下降,被列強瓜分,日本轉而學習西方文化,很快就把中國給忘了。日本的文化雖然很多是學習外國的,但是自己還有一些自己比較獨特的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廁所文化」了,他們的側多文化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很多國家都在自己的內部推崇。在日本上廁所的人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怎麼他們的廁所比我們吃飯的場所還要乾淨?
  • 中國人最大的困惑:為什麼日本人寧願睡在地板上,也不願睡床?
    提到日本,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其實中國和日本人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大家都穿上差不多的衣服,其實根本就認不出來,而且日本許多文化也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中國人有一點很疑惑:為什麼日本人寧願睡在地板上,也不睡在床上呢?
  • 為什麼90後女性,寧願肚子留疤也不想「順產」?原因令人心酸
    導讀:為什麼90後女性,寧願肚子留疤也不想「順產」?原因令人心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90後女性,寧願肚子留疤也不想「順產」?原因令人心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日本人鼻下那撮毛有什麼用?吃飯都怕弄髒,原因說出來令人氣憤!
    日本人鼻下那撮毛有什麼用?吃飯都怕弄髒,原因說出來令人氣憤!說到日本,很多人還是會在內心排斥他們的,雖然戰爭已經過了那麼多年,但是日本人在中國留下的罪行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還因為日本政府的不承認,讓我們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 日本妹子為何寧可在廁所吃飯,也不會一個人去餐廳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是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我們日不過三餐,睡也只不過佔一個床位。可見吃飯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且也是我們聊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必然很多人每天都會圍著今天吃什麼?在家吃還是到外面吃?是吃日本料理還是吃中餐等等,圍繞著這個吃飯的問題浪費了好多的時間。
  • 愛乾淨的日本人,為啥會在廁所裡吃便當?原因讓人理解不來
    日本人的環保意識很高,也很愛乾淨。從幼兒園開始,喝完的牛奶盒就要自己動手進行回收。在大街上,沒有什麼垃圾桶,但是街道卻很乾淨,人們習慣把自己製造出來的垃圾帶回家扔。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乾淨的廁所,是精緻生活的基本。
  • 為什麼坐火車很少人去餐車吃飯?乘客說出來了這三點原因,很現實
    火車是我國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全國大多數城市都通了火車,很多人選擇坐火車的原因就是因為火車便宜。火車的速度比大巴車快多了,但是很多時候沒有大巴車先到達目的地,就是因為火車基本上遇到站就要停,很耽誤時間。
  • 90%的孩子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背後原因讓人心疼,越早知道越好
    1)陌生環境影響孩子從家到幼兒園,是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環境的改變會給孩子帶來焦慮感、緊張感,所以孩子會下意識的防備著身邊的人和事物,對上廁所也是如此。加上剛剛入園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會出現對物品的秩序依賴,比如: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才能拉粑粑;媽媽陪在身邊才能拉粑粑;聽著熟悉的兒歌才能拉粑粑;……而跟家裡相比,幼兒園的廁所從外觀到環境都發生了改變,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寧願憋著也不會去上廁所。
  • 比起和女神共進晚餐,90後寧願蹲在馬桶上吃飯
    網上曾經有這麼一個詞,叫「精芬」人群。指的就是像芬蘭人一樣不愛社交,極度注重個人空間的一類人。畢竟芬蘭,可是刷爆過幾次熱搜的「社交恐懼者」天堂。2015年,日本媒體曾做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用餐調查。結果曝光出了一個悲傷的名詞:便飯族(べんじょめし)——曾有7%的受訪者,躲進過廁所用餐,就為能躲開同事吃飯。
  • 母女倆服務區吃飯,食物對比令人心酸,網友:這媽以後得住養老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小朋友生活水平也好了很多,衣食住行往高端、時尚的方向發展,而且人手一部手機,無論是在吃飯,還是走路,又或者是洗澡的時候,都需要將手機帶在自己身邊,不願和它分離。因為有了手機和各種電子產品的陪伴,孩子的性格變得比較暴躁,缺乏耐心,仿佛只有在虛擬的世界裡才能耐心地與人溝通,缺乏和父母的交流。這也就造成了孩子和父母&34;的場面。
  • 為什麼日本人在吃飯之前都會說:「我開動了」?
    看過日本的電視劇或者動漫的朋友們肯定都能夠注意到日本人在吃飯之前都會說:「我開動了。」那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我們今天來看一下吧。在我們中國的習俗中,吃飯就是吃飯很正常,吃完之後和家人說一句我吃飽了,你們慢用。
  • 為什麼孩子受傷或犯錯後,常常不願告訴家長?背後的真相讓人心酸
    娜娜為何不願告訴父母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為什麼娜娜寧願忍著痛苦,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當筆者問出這個問題後,娜娜沉默了很久,說:如果我告訴父母,最先得到的肯定是責罵,而不是關心、安慰!近幾天來,我經常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孩子受傷後,都不願告訴家長?為什麼孩子寧願忍受痛苦,都不願忍受責罵?父母何時成了孩子畏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