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孩子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背後原因讓人心疼,越早知道越好

2020-08-25 小步在家早教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寶媽群有人發了這樣一張圖:

看來「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還真不是個例。錢江晚報也曾對此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有憋大便習慣的小朋友,超出90%。

而一項針對家長的調查也表明:

只有8%的家長表示,孩子會在學校大便;

「很少」和「從來沒有」的比例高達52%40%

74%的家長表示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不知道如何解決;

16%的家長,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

孩子不願意在學校大便雖然聽起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不及時糾正,長此以往也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

1)輕則大便乾燥、便秘

大人久坐、不及時排便,都會導致大便乾燥,甚至出現便秘、肛門出血等症狀,何況才幾歲的孩子。

杭州一家三甲醫院的消化科曾接診過一個11歲的孩子晨晨。晨晨因為不習慣住校生活,不願意在學校廁所大便,只有周末回家的時候,才在家排便。時間長了,晨晨開始出現排便不暢、肚子鼓脹、胃口差等情況。去醫院檢查後,晨晨被診斷為功能性便秘

雖然功能性便秘發病率很高,但醫生說,像晨晨這麼小的患者並不多見。

2)重則導致肛裂

長時間不及時排便,糞便還會滯留在腸道裡,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和毒素,嚴重的會出現臉色蠟黃、肛裂等症狀,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學校的排便問題。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

1)陌生環境影響

孩子從家到幼兒園,是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環境的改變會給孩子帶來焦慮感、緊張感,所以孩子會下意識的防備著身邊的人和事物,對上廁所也是如此。

加上剛剛入園的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會出現對物品的秩序依賴,比如:

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才能拉粑粑;

媽媽陪在身邊才能拉粑粑;

聽著熟悉的兒歌才能拉粑粑;

……

而跟家裡相比,幼兒園的廁所從外觀到環境都發生了改變,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寧願憋著也不會去上廁所。

2)自身性格原因

開頭寶媽的留言中有一個不敢跟老師說要拉粑粑的寶寶,一般內向的孩子會這樣。

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大多在班級裡不活躍。當內向的孩子想上廁所的時候,也會因為不善交際,或者羞澀、膽小,不敢和老師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樣的孩子回家後,也很難主動告訴爸爸媽媽今天沒有在幼兒園拉粑粑。

3)教學環境所致

幼兒園不像家裡,孩子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幼兒園更注重整齊統一,孩子吃飯、喝水、上廁所,一般都是集體行動,而且每一項活動都有特定的時間。

小新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遇到了「排便難」的問題,回到家裡他會跟我說:

「媽媽,今天老師讓拉臭臭的時候,我還不想拉。」

「那你怎麼做了呢?」

「我跟老師說了呀,後來大家做遊戲的時候我突然想拉臭臭,老師就帶我去了。」

小新屬於敢說的那一類,但很多孩子可能會在集體上廁所的時候沒有便意,有了便意也沒跟老師說,時間久了很難在幼兒園排便。

4)肛欲期的表現

孩子在1-3歲會進入肛欲期。這個時期,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憋尿憋大便。所以很多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排便的原因也可能是進入了肛欲期。

不過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肛欲期大概持續2個月左右就能好轉。

對於孩子在幼兒園不上廁所的問題,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做好入園準備

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父母可以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減少孩子的焦慮心情。

• 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玩耍,熟悉環境。

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帶孩子先到幼兒園玩耍,了解一下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對幼兒園的整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的第一時間裡,就不會覺得那麼陌生了。

• 和孩子一起玩幼兒園角色扮演遊戲

家長可以扮演老師,在家中和孩子模擬幼兒園的生活。例如家長扮演老師,模仿老師帶領孩子喝水、吃飯、如廁、睡覺的場景,讓孩子提前適應。

針對如廁問題,可以讓孩子有了尿意或者便意後,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減少孩子以後的憋便憋尿問題。

2)衣服合理搭配

給孩子準備的衣服,一定要合理。

一些家長為了追求時尚,給孩子穿緊身衣、背帶褲、拉鏈褲等不方便穿脫的衣服,造成孩子如廁困難。而且拉鏈夾住孩子生殖器的新聞經常發生,孩子可能會因此留下心理陰影,更加牴觸在幼兒園排便。

因此一定要給孩子準備舒適的衣服,孩子才能輕鬆自主排洩。

3)正確選擇繪本

關於孩子屎尿屁的繪本一搜一大堆,但並不是所有都適合給孩子講。

比如一些關於拉粑粑的繪本中,會出現「粑粑太髒了」「粑粑太臭了」等字樣,孩子接受了這些消息後,會產生對排便的牴觸心理,選擇繪本一定要慎重,最好選擇獲得過大獎、由知名作家創作的繪本。如:《幼兒園裡上大便》《我愛便便》等。

4)表現放鬆態度

之前去幼兒園接小新,遇到一個寶寶被媽媽追著問——

今天在幼兒園拉粑粑了嗎?

跟老師說了要拉粑粑嗎?

拉沒拉?

孩子被一個勁兒地追問,本來還開心的小臉一下子變得非常傷心,我在旁邊也看得非常心疼。

其實面對孩子拉粑粑的問題,家長沒必要急於批評和指責。

可以溫柔地告訴孩子:「如果總是憋著不拉臭臭,臭臭就會堆積在身體裡,在身體裡搞破壞哦,所以在幼兒園,想拉臭臭的時候要及時跟老師說,然後去廁所哦~」

有的孩子會出現拉在褲子裡的情況,家長也不要急著指責,自然地給孩子換一條褲子,用輕鬆的態度聊拉粑粑的話題,慢慢幫孩子糾正就好。

最後,孩子從入園開始,就要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不是批評孩子,而是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日本學校廁所很乾淨,為啥很多孩子不肯上?看完原因,爸媽好心疼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孩子上學之後,不少寶媽發現了一個問題:學校明明有廁所,他們卻總喜歡憋回家來上。其實,孩子不願在學校上廁所,年齡跨度很大,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都存在這一現象。一位幼兒園老師曾在課堂上詢問孩子在學校大便的情況,其中,絕大多數小朋友都表示自己不喜歡在學校大便,原因多為沒感覺、拉不出來,但是小朋友卻都存在憋大便的情況。對此,小學的孩子給出了不一樣的原因:廁所實在是太臭了。
  • 日本學校廁所這麼幹淨,為何孩子也憋著回家才上廁所?背後原因引深思
    學校裡明明有廁所,你為什麼非要跑回家來上?想必這句話被很多媽媽掛在嘴邊,語氣是好氣又納悶,是的,大部分孩子不願意在學校裡排便,仿佛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有的孩子寧可憋一天,也要「肥水不流外人田」。孩子不願在學校上廁所,年齡跨度其實很大,小到幼兒園的孩子,大到小學生,甚至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都不喜歡學校的廁所,對此,也有人專門做過調查。
  • 這4種類型的孩子,最受幼兒園老師歡迎,越早知道越好
    孩子到了年齡,都要上幼兒園的。雖然在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孩子,但是去了幼兒園後,孩子就要自己學會和老師同學相處,學會處理人際關係了。每個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喜歡,得到大家的肯定。那麼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呢,我總結了這幾點供大家參考,這4種類型的孩子,最受幼兒園老師歡迎,越早知道越好:1.乖巧聽話的孩子。
  • 「學生不願上廁所」背後的環保陷阱
    深圳一所學校,家長們有點犯愁:孩子在學校不願上廁所。這可是件天大的事。俗話說,人有三急,該排出的東西不排出,硬憋著,非憋出毛病不可。為什麼不願意上廁所呢?一個字,太臭了。劉女士是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一名學生的家長,據她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校洗手間的環境衛生問題都困擾著學生和家長們,「從我的孩子入學以來學校的廁所都很髒臭,清潔不到位,男女廁都有家長同學反映很臭」。
  • 很多孩子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老師不會告訴你,但家長要知原因
    幼兒園是孩子的必經之路,他們進入幼兒園後,有很多需要適應的地方,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流逝,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入園後哭鬧已經是最明顯且常見的情況了,很有一些藏得比較深的,老師不會告訴你,但家長一定要知道原因。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原因不是厭學,而是「分離焦慮」
    而事實上,孩子不願去幼兒園這件事在在兒童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那就是「分離焦慮」。什麼是「分離焦慮」學術上通常認為,「分離焦慮」的產生源於幼兒生活環境的變化,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的安全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就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 寶寶上幼兒園後,反而開始尿褲子、不上廁所?背後原因家長別忽視
    當然這裡邊還有好多寶媽也和那位寶媽一樣,一直都是在說,為什麼自己家的寶寶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已經可以會上廁所了,也知道表達,可是上了幼兒園後反而出現行為退化呢,原因是什麼呢?畢竟如果不知道原因的話,對於孩子的行為及其背後的原因理解,那麼可能這次孩子的行為暫時解決了,可能下次依舊還是會出現。
  • 如果寶寶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你得知道真正原因是這些
    據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這方面影響。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本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年紀,就開始承受「憋大便」的痛苦?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不愛在幼兒園拉大便的這件事情。
  • 寶寶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小學會全面爆發,上幼兒園可不是越早越好
    導讀:寶寶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小學會全面爆發,上幼兒園可不是越早越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小學會全面爆發,上幼兒園可不是越早越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是不願分離?分離焦慮:這鍋我不背
    喬治上幼兒園已經第三周了,每天送他在校門口,都能看到孩子哭鬧不願意上學的情景,甚至有的孩子哭到需要家長「硬扛」進幼兒園。每年9月開學季,都會有很多文章來談分離焦慮,但是隨著自己的孩子入園以及自己每天接送的切身體會,我發現,讓孩子哭鬧、不願意去學校的原因未必是不願分離,而是規則不清,說白了,就是在家裡,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生活狀態,到了幼兒園,變成要聽從老師的一些安排、玩具要輪流玩、喝水、吃飯、如廁都得有秩序等,孩子感覺一下子「失控」了。
  • 為什麼孩子不願在幼兒園大便?原因孩子不懂說,家長自己要知道
    關於孩子不愛在幼兒園大便,許多家長都有不同的見解,綜合分析來說,通常是以下這幾個原因。不適應幼兒園的廁所我家大寶有一次我跟他提起為什麼不願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他說幼兒園的大便的抽水聲音太響了,他聽了害怕。小寶剛開始去幼兒園時尿了褲子,回家跟我說,想拉在自家的馬桶裡。
  • 一上幼兒園就感冒,秋季流感來襲,預防知識越早知道越好!
    一上幼兒園就感冒,秋季流感來襲,預防知識越早知道越好!在銀行上班的王女士帶著3歲的女兒來到金鄉縣人民醫院看病,他告訴兒二科主任李效傑:「原來我女兒很少生病,可自從上了幼兒園就三天兩頭的生病,上周咳嗽剛好,今天又發熱了。聽幼兒園老師說,班裡有一半的小朋友都生病了,我都不敢讓女兒去上學了。」
  • 為啥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娃說出原因,讓寶媽心疼壞了
    之後在幼兒園等孩子的時候,就和其他家長聊天,問她們家孩子是什麼情況。不問不知道,一問都是這樣。很多家長都說自家娃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有時候早上在家解決,有時候就在學校憋著,回家再解決,反正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有的甚至都形成便秘了,讓家長很苦惱。但是長期這樣也不是回事,所以回家就迂迴的問一下孩子,之後又問了其他同齡的孩子。
  • 開學幾個月了,孩子依然不愛在幼兒園上廁所,怎麼辦?
    婷婷家兒子3歲半,今年剛入幼兒園。開學已有3個月了,婷婷家兒子有個奇怪的行為,讓大人頭疼壞了。孩子堅持不在幼兒園上廁所,一定堅持要憋著家上廁所,有時憋時間太久,忍不住尿褲子,也不在幼兒園上衛生間。婷婷擔心孩子長時間憋尿、憋便便會憋壞身體,進而影響身體正常分泌。
  •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又哭又鬧?背後原因是關鍵,家長常遺漏
    他的媽媽在和我聊天時候說:「沒想到孩子這麼討厭上幼兒園,看他哭我也心疼,但是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也不能不去,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發現了背後的原因,這才改善了情況。背後原因是關鍵,家長常遺漏那麼一旦孩子出現了討厭上幼兒園,每次去都哭鬧不止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分享三個方法教各位家長輕鬆應對。1.
  • 兒子上幼兒園1年,從不願在幼兒園拉粑粑?這4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就在前天詢問我道,說是我外甥剛上1年多幼兒園,在學校不惹事也聽話,卻每次到家都要上廁所,基本上不在幼兒園拉粑粑。其實這種情況在幼兒園十分常見,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實在憋不住了,才會跟老師說。根據調查數據表明,在100個幼兒園小朋友裡,高達82個小孩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另外的15個孩子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去,最後剩下3個小朋友則是樂意的。
  • 孩子不肯在幼兒園上廁所?不是廁所有怪獸,而是家長忘了這幾點
    很多孩子都會像小柚子一樣,不肯在幼兒園上廁所,其實不是廁所有什麼"怪獸",而是家長忘了很重要的幾點。尤其是到了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方式由於環境的影響需要改變,這時候,家長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適應在學校如廁,首先要了解在幼兒園如廁遇到的困難和不願如廁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提前進行訓練,更能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 讓孩子去學習英語是越早越好嗎?
    最近筆者的一些朋友拿著幼兒園門口的傳單來問我,這些幼兒英語、少兒英語的課程真的有用嗎?我也和大家討論了一番,在這個過程中不禁讓我想起前一陣網絡上對於英語早教以及線上英語機構大量湧現的熱議。討論的結果也不出意料的有兩派,一方認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又是應用學科,自然越早學習才能學得更好;另一方認為,沒有應用環境去學習英語,勢必是讓孩子死記硬背,過早養成定向思維不利於孩子未來理科的學習。
  • 為什麼很多幼兒園廁所不分男女呢?得知背後的原因,家長表示贊同
    得知背後的原因,家長表示贊同 相信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廁所只有一個,而且是不分男女,很多家長覺得這樣不妥,對孩子的隱私是一種侵犯,想要幼兒園整改,可是,當得知幼兒園廁所不分男女背後的原因時,家長們沉默了,並且表示極力的贊同。
  • 不要等孩子成績墊底再著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開始越好
    朋友婷婷的女兒茜茜上幼兒園中班,但是剛開學不久老師就提醒她:「茜茜上課時經常動來動去,學手工的時候還總是打擾周圍的小朋友,希望家長多注意一下!」當時婷婷特別詫異,因為上小班的時候茜茜從來沒有這些問題,只不過一個暑假過去,孩子怎麼就多了那麼多毛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