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申冬奧成功五周年,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會同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冬奧辦等單位會籤印發《關於充分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優勢 支持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籌辦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發動高校力量,建立完善冬奧人才工作體系,在人才輸送、教育培訓、志願服務、科研攻關、文化傳播等方面,全方位參與和服務冬奧籌辦工作。
北京冬奧組委對高校冬奧人才工作高度重視,先後與30多所京冀地區高校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在籌辦人員繼續教育、國內技術官員遴選培訓、賽時實習生招收培養以及培訓教材編寫、教育視頻開發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人才發展項目。
發
揮
優
勢
加強冬奧專業人才開發與培養工作
北京郵電大學積極參與冬奧賽時實習生招收培養工作,面向學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設立了冬奧專項培養計劃,在信息與通信網絡、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等專業領域,招收25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作為賽時實習生,將到相關冬奧場館開展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
據了解,在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等單位大力支持下,北京冬奧組委與23所京冀地區高校展開合作,分兩批招收了761名賽時實習生。賽時實習生將在臨賽階段到冬奧場館參與和承擔運行保障任務,在實戰中接受歷練、收穫成長。
冬奧組委用人部門與高校對接賽時實習生招收培養工作(資料圖)
除賽時實習生培養工作以外,相關高校積極探索多種類別的冬奧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高校,積極向冬奧組委相關部門推薦和輸送專業課教師、相關專業博士研究生等短期幫助工作。北京語言大學建成多語種冬奧專業術語庫,組建了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對12.5萬條術語信息進行更新維護。河北體育學院、張家口學院等河北地區的高校,深化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將在賽時場地巡邏、醫療救護、造雪壓雪、纜車操作運行等方面,為張家口賽區提供專業人才支持。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冬奧組委已經逐步建立面向高校的場館運行團隊專業人才開發和培養機制,進一步暢通優秀人才參與辦奧的政策、機制和渠道。
集
成
資
源
深化冬奧教育培訓工作
清華大學積極為冬奧籌辦人員提供繼續教育支持。依託學校學科專業優勢,面向相關中央單位、北京市、河北省、北京冬奧組委等單位,開辦非全日制冬奧賽事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班,目前已經舉辦了3屆,累計培養150多名體育管理人才。
為深化競賽組織人才培養,北京體育大學發揮學校冬奧培訓學院的作用,承辦雪車雪橇、冬季兩項、北歐兩項等一系列北京冬奧組委國內技術官員培訓項目,深入開展競賽項目規則、技術官員崗位職責、體育器材與設施管理等培訓,取得了紮實成效。
北京體育大學承辦雪車和鋼架雪車國內技術官員培訓班(資料圖)
首都體育學院建立對冬奧人才培養工作的多領域支撐體系,加快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將打造國內唯一的永久性奧林匹克教育機構,並在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中,積極開發相關教材和視頻資料,培育了一批示範項目。
目前,北京冬奧組委已經布局和創建了25個冬奧培訓基地,其中16個基地設立在高校,有效發揮了對冬奧籌辦工作的人才智力支撐作用。
首批冬奧培訓基地授牌儀式(資料圖)
多
點
支
撐
為冬奧籌辦工作提供科技與文化助力
高校積極鼓勵學校領軍人才參與科技冬奧項目攻關和文化傳播,依靠人才智力優勢,為冬奧籌辦工作提供多領域工作支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積極參與冬奧綜合交通「一張票」設計等工作,北京理工大學紮實推進冬奧開幕式仿真模擬、煙花設計等工作,北京林業大學在冬奧賽區的生態修復、可持續發展、植被景觀優化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的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團隊,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科技冬奧研發工作,努力打造北京2022的科技名片。
很多有學科優勢的高校積極參與冬奧文化傳播與創意設計等工作。中國傳媒大學加強體育展示和播報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中央美術學院遴選優秀人才,參與冬奧文化創意工作,在吉祥物、會徽等設計中貢獻了智慧力量;北京服裝學院參與冬奧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制服裝備設計,通過服裝服飾傳播中華文化、表徵冬奧特色……
匯
聚
力
量
為舉辦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作出貢獻
面向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北京冬奧組委將與京冀地區教育系統、高校深化合作,優化高校冬奧人才工作體系,吸引和集聚優秀人才參與辦賽。
在人才開發方面,鼓勵各高校遴選優秀人才,充實冬奧籌辦人員隊伍,根據冬奧場館運行需要,靈活開發專業人才參與工作,並深入實施冬奧賽時實習生、賽會志願者等項目。
在教育培訓方面,推動冬奧知識和冰雪運動進校園、進課堂,抓實一批人才培養示範項目,支持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相關高校冰雪學院等專業機構。
冬奧組委滑雪戰隊在相關高校開展旱地越野滑雪運動推廣(資料圖)
在科研與文化服務方面,組織高校領軍人才及團隊參與科技冬奧攻關、重點技術項目研發,聯繫一批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辦奧,提供多種類別的智力支持。
圖文/北京冬奧組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