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網癮資深患者(的friend),小編今天在微博上又發現了一朵奇葩,某節目上一個買手(評委?)點評選手的時候用了一堆中英文夾雜的句子,真的笑die我。原視頻請去熱門微博第一條看哦@大腦斧~哦上帝啊我發誓我真的也想給你們直接看視頻,無奈騰訊神後臺視頻審核了一個晚上都不帶通過的。手動adieu。
(這張動圖挺好看的就是看不懂林丹在說什麼呵呵)
所以拿papi醬之前的視頻來充數哦,乃們再次體驗下洋不洋土不土的畫風。
不過其實中文夾雜英語也不是不可以
那莫,要注意些什麼呢?哪些情況下用英語比較好呢?
我們來learn一learn
1.場合很重要
舉個🌰,一個在美國長期工作的華人A君跟生活背景相似的朋友說他「下個星期有個business trip得從Bay Area開車到LA跟對方公司的sales manager negotiate一個新的contract」,是否聽起來很正常?
但是如果有一個一直在國內事業單位工作從未出過國的小李跟他同事說「今年summer要travel到北京去visit他的姨媽和她的husband,還要take很多pictures」,又是不是覺得很刺耳?
長期處於英文環境下,是會出現中文詞彙一下子反應不出來或者用英文更能表達好自己的意思的情況,但如果是一直處於中文環境,身邊也沒什麼外貿或者需要用到英語的業務,在用中英夾雜的說法就未免裝*一些哦。
2.中英夾雜 切忌生硬
像「如何把我們的team build的更加strong一點」這類就真的別說了,再怎麼著也說一個「build a stronger team」吧。
同理,像「你care不care啊」「我們今天eat together,你later過來找我」這種在很奇怪的點上用英文,生硬地把明明用中文很順口的詞扭成毫無難度的英文,很可能讓對方感到莫名其妙。
3.注意中英文比例
在一句中文裡,最不讓人厭煩的程度就是夾一個英文單詞。而且事不過三,一整段話裡面出現三條中英夾雜的句子就已經很多了。如果你要一整句中文接著一整句英文,我勸你還是算了吧,這樣只會顯得你中英文水平都很爛而已。至於「我覺得已經建立起一個beyond工作關係的connection,perhaps it is life-long friendship.」我真神tmf**k了.
4.約定俗成的說法用英語
比如說 NBA、app、Phone、Kindle、Basic 語言、Quora、Facebook、PhotoShop以及兩個小編口愛的名字LaLa SaSa等
5.用英文更加傳神的說法
「Holy shit」的傳神力度遠超「天吶!(你個大便)」,就如同「額滴神啊」不能表現出「oh my God」的感覺一樣,如果在中文裡加一些充滿畫面感的英文,並不會感覺突兀,而是更加有趣。
6. 最牛的是用一種語言吊打
最理想的情況是,根據具體的交談語境,要麼純講中文,要麼純講英文。如果一個人的英文或中文足夠好,他是不會總出現本來在說一種語言的時候,遇到某個概念用這種語言表達不出來、要尋求第二種語言幫助的情況。
錢鍾書先生說得好「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的好,此外全無用處。」嗯,受益。明天給你們一個大驚喜。
LaLa整理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