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挖藕工重度耳聾30年 醫院減免3萬元為他恢復聽力

2020-12-11 荊楚網

宋鵬(左一)等專家利用全球最先進機器人手術顯微鏡為梁先生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晗)五旬挖藕工梁先生30年前遊泳後雙耳聽力受損,此後聽力逐漸下降,直到近3年來必須藉助助聽器,才能勉強聽到聲音。近日,梁先生到醫院就診,確診為重度神經性耳聾。當醫護人員得知他家境貧困,妻子也有聽力障礙,專門減免了3萬元治療費用,並通過手術幫助他恢復聽力。

50歲的梁先生家住湖北漢川,20歲時,他在一次遊泳後出現聽力下降的情況,常常感到耳後脹痛,由於家境並不寬裕,後續沒有及時進行治療,致聽力逐漸下降到和他人交流困難的程度,找工作也成為難題。10年前,梁先生成為了一名挖藕工。3年前開始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只得靠戴助聽器勉強維持聽力。2個月前,戴著助聽器也無法聽清周圍其他人說話,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11月底,梁先生在妻子陪同下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求診,經過檢查,確診為「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醫生告訴梁先生,如果再不手術治療,梁先生聽力將逐漸喪失,面臨失聰風險。經過身體狀態綜合評估,推薦植入人工耳蝸,幫助聽力的恢復。

得知梁先生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妻子不但沒有工作,而且也是中重度耳聾的患者,中南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陳雄決定為他申請中南醫院人工耳蝸資助,儘量減免治療及手術費用。12月4日,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宋鵬等專家利用湖北省首臺機器人手術顯微鏡,為梁先生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時,醫生戴著3D眼鏡注視55寸超清大屏,改變了以往需要低頭從顯微鏡目鏡下觀察的習慣,通過腳踏板調整顯微鏡角度和焦點,經過1個多小時手術時間後,梁先生的人工耳蝸成功植入。昨日下午,梁先生向查房的醫護人員再三致謝。

「為了讓我安心手術,陳雄主任、宋鵬副主任等醫生為我畫圖講解病情和手術,並為我減免了3萬元的治療和手術費用。」梁先生激動地表示,醫護人員幫助自己重新聽見聲音,解決了困擾自己30年的聽力問題。

宋鵬介紹,人工耳蝸利用植入內耳的電極,繞過內耳受損的部分,用電信號直接刺激聽神經,手術4周後就可以開機使用,幫助患者重獲聽力。而機器人手術顯微鏡可放大40倍視野,幫助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更加精準和安全。

相關焦點

  • 愛耳日|重溫1歲男寶「求聲路」,這些計劃最高可享20萬元資助
    小柏患有「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生下來就陷入了無聲的世界。經多方尋醫,小柏一歲時在省二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成為了全球最小齡嚴重耳蝸畸形(共同腔畸形)同期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的受益者。如今,小柏已長成可以說短句的小朋友,每天都在接收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動聽聲音。3月3日是第20次全國愛耳日。
  • 感冒作祟6歲男孩重度耳聾 耳悶老伯確診患鼻咽癌
    記者昨從溫醫大附一院耳鼻喉科獲悉,最近因感冒引起聽力下降甚至耳聾的患者有點多,佔了門診的三分之一左右。醫生提醒,耳朵的一些症狀其實是疾病的信號,市民要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發現問題要及時就醫。感冒成聽力下降「罪魁禍首」6歲的小明來自永嘉。最近幾天,小明媽媽發現平時乖巧的小明不是很聽話,湊到他耳朵邊跟他講也沒反應,孩子的聽力是不是出了問題?
  • 眩暈、耳悶塞、耳鳴、聽力下降警惕突發性耳聾
    3月2日,清遠市人民醫院開展2019年「全國愛耳日」義診活動。陳翠芳給諮詢者檢查耳朵。(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攝)作為醫院的骨幹醫師,春節前年輕的小王連續一周連軸轉,某晚從手術室出來,忽然覺得右耳嗡嗡響。難道是太累了?於是,她吃了晚飯就去睡覺,結果第二天早上醒來,耳鳴還在繼續,同時增加了耳悶塞感,電話也聽不清了。困擾他的,就是突發性耳聾。
  • 媒體曝常挖耳朵或致癌:耳屎可防止黴菌等感染
    此外,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煲電話粥等壞習慣,對聽力也是一種慢性傷害,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案例A/常掏耳 大爺患外耳道乳頭瘤  今年70歲的丁大爺一直身體都很硬朗,但醫院的一份檢查報告,卻讓他傻了眼。「我又不抽菸又不喝酒,怎麼會得癌症?」經過對老人生活習慣的梳理,成都市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晉醫生幫他找到了原因——經常挖耳朵。
  • 足反射療法助又一例中度耳聾患兒恢復正常 3月齡中輕度耳聾可免費...
    出生時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3個月後又被診斷為中度耳聾,6月齡女孩小依經過為期3個月的治療,奇蹟出現,雙耳聽力基本恢復正常。此前,女孩的媽媽劉女士一直擔心小依長大後可能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聽得見。李芋均告訴紅星新聞,該研究團隊接下來會繼續面向社會招募3月齡被診斷為中輕度耳聾的患兒,可免費提供足反射療法治療。
  • 優生優育與耳聾剪不斷的關係
    >  近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王蘋給我們介紹了關於優生優育與耳聾的相關知識。  對遺傳性耳聾的認識誤區:1.只有父母中一方或雙方是聾人的,其子女才會出現耳聾。正常人群耳聾致病基因的攜帶率為3%,有其子女出現耳聾的機率很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子女一定會是聾人。2.家族中有2個以上50歲以下未知原因耳聾的,即使父母聽力正常,其子女出現耳聾的機率也要高於正常人。3.父母雙方聽力正常,雙方家族中也沒有耳聾患者,其子女仍有出現遺傳性耳聾的機率。
  • 罕見先天內耳畸形患兒雙側極重度耳聾 上海專家妙手帶其進入有聲世界
    焦宇醫生主刀為彥彥植入人工耳蝸。上海兒中心供圖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 (陳靜薑蓉)3歲浙江男孩彥彥(化名)罹患極其罕見的先天性內耳畸形,是一名雙側極重度耳聾患兒,人工耳蝸植入是他恢復聽覺唯一的「希望」,但手術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
  • 聽力下降呈低齡化 看看哪些行為會影響你的聽力
    據市場星報消息,3月3日是第18個「愛耳日」,省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胡金旺表示,近年來聽力下降正呈低齡化趨勢,長時間接電話、戴耳機聽音樂都會造成聽力損傷,「平時的愛耳護耳非常重要」 。
  • 連聽2小時耳機 聽力受損不可恢復?
    3日是國際愛耳日,網傳「連聽2小時耳機,聽力受損不可恢復。」對此,記者進行求證,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孫曉梅表示,聽耳機造成聽力受損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屬於慢性損傷。長時間戴耳機,聲波在密閉的空間裡產生共振,對內耳產生不良刺激,容易引起毛細胞受損。同時,在長期的噪音刺激下,內耳毛細胞功能受到器質性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 全國愛耳日報導| 耳朵痛、聽力下降、突發性耳聾 這10個習慣最「傷...
    如何保護耳朵、預防聽力障礙?記者採訪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留美博士及博士後駱文龍教授,請他為大家詳細解答了相關問題。 因分泌性中耳炎引發輕度耳聾 家住江北區的王女士是一位古典音樂迷。近段時間,她覺得左耳聽音樂「聽不清楚」,於是到醫院就診經過專業的聽力測試,醫生發現她的左耳存在輕度耳聾。在隨後的高清內鏡檢查中,醫生透過鼓膜看到鼓室內有液體存在,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
  • 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很必要
    我國每年新生聾兒3萬餘名,其中約60%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專家表示,聽力障礙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新生兒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有助於早發現、早幹預,幹預後多數孩子能獲得較好的聽覺和語言能力。
  • 壯年男突發耳聾
    除了這樣的門診患者,福建省立醫院耳鼻喉科還接診了一些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打遊戲的年輕人,他們就醫後才知道聽力已無法恢復。 喧鬧酒吧連玩幾晚,雙耳均出現耳聾 阿偉今年40歲,平日裡經常出入酒吧,喝酒、蹦迪,一玩就到深夜。 今年1月初,他又呼朋引伴在酒吧裡連續泡了好些天。
  • 孩子腦膜炎治癒後竟耳聾 醫生:治癒後到專科醫院進行聽力等檢查
    孩子腦膜炎治癒後竟耳聾 醫生提醒該病治癒後,最好到專科醫院進行聽力、視力等檢查 長沙晚報12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李雅雯)1歲多的言言(化名)平時愛笑愛鬧,突然有一天爸媽發現他對聲音沒有了反應。
  • 時報組織MP3族接受免費聽力測試 十分之四被診出輕度耳聾
    只見他側著腦袋,緊閉雙眼,努力想從戴著的耳機中捕捉到一點聲音。  「其實他明明知道應該有聲音,但就是聽不到。」從醫生的數據來看,音頻在3千赫茲左右時,小王只能聽到37分貝以上的聲音,被確診為輕度耳聾。小王今年二十剛出頭,平時MP3基本不離身。  上周末,參加時報聽力測試的10名MP3族接受了免費聽力測試,其中4人不同程度出現輕度耳聾病症,另外還有耳鳴、重聽等現象。
  • 什麼是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能恢復嗎
    #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主要是由於內耳毛細胞、螺旋神經節、聽神經、聽覺中樞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聽力下降或者喪失。主要由遺傳、藥物、噪聲、年齡、外傷等因素引起。小編簡單的給大家說下。這部分患者,也會出現言語解析度的下降,多數表現為聽得見,但是聽不清。
  • 為衝業績,女白領熬夜加班累得耳朵嗡嗡響 年底突發性耳聾患者扎堆
    父親重病 16歲兒子急得耳朵聽不見16歲的小李是一名高二學生,平時學習很刻苦,臨近期末,他每天熬夜學習到凌晨一兩點。上周,小李的父親突發重病住進了醫院,他得知後擔心得睡不著。最近,他右耳開始耳鳴。前天早上,他一覺醒來,發現右耳突然聽不見了。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經聽力檢查,小李右耳竟重度耳聾,確診為突發性耳聾。
  • 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這些日常行為損聽力 健康用耳不可忽視 原標題:   3月3日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麥飛指出,耳機音量過大、高噪音環境、用力擤鼻涕、挖耳朵等日常行為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 寶貝學話遲別忘查聽力
    後來發現菲菲在聽聲音時總喜歡側著耳朵,於是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居然發現她的右耳有嚴重的聽力障礙。伴隨著又一輪生育高峰年的到來,有太多的新生父母希望能了解關於孩子聽力方面的知識。數據顯示:全國每30秒出生一個缺陷兒 。這其中,先天性雙側聽力損失的佔據出生缺陷疾病之首。
  • 常戴耳機睡覺造成輕度耳聾 聽力下降已成「都市病」
    紅網株洲站3月4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通訊員 王佳明)今天是第1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愛耳護耳、健康聽力」。市殘聯介紹,株洲市現有聽力殘疾人5.92萬人,佔全市殘疾人總數的24.16%。有醫生表示,聽力下降已成為一種「都市病」,發病年齡越來越低。
  • 汕頭一廚師帶傷切肉,引發高燒、耳聾!禍首是它
    然而,最近汕頭的一位廚師陳先生在剁切豬肉後,卻患上了一種罕見疾病——豬鏈球菌腦膜炎,在醫院治療好轉後卻又出現聽力損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億慶教授介紹,豬鏈球菌腦膜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而腦膜炎後耳聾聽力治療的最佳時機為耳聾發生後3個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