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中國的「居裡夫人」去世,若沒有她,中國原子彈很難成功

2020-12-13 魯迅家常事

對於「兩彈一星」,相信很多人都有耳聞,作為其背後的元勳,錢三強的名號應該深深印在很多人的心裡。但是,事實上,在「兩彈一星」的背後,有這樣一位低調的女科學家,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而且,如果沒有她的貢獻,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也很難成功。那這個中國的「居裡夫人」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對於中國的原子彈事業,她有何貢獻?

何澤慧,是一位傳奇的女科學家,1914年生於蘇州。那時,何家是一家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家族裡有十幾個進士,幾十個舉人。可以說,在如此優秀的家庭的薰陶下,何澤慧自然受到了許多正面的薰陶,在同一代兄弟姊妹中,她是最優秀的。六歲時,她就進了外婆開辦的振華女校學習,12年來,何澤慧的英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她還初步學習了科學知識,科學知識也成為她研究原子彈的基礎。

一九三二年,何澤慧高中畢業,此時,她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當時,和何澤慧年齡相仿的同齡人都已陸陸續續地進大學讀書,原本打算選擇的大學專業是醫學或藝術,但由於當時中國國內情況已經非常混亂,因此,何澤慧認為,要想拯救中國,科學是最有力的武器。於是她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她的導師是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

儘管說何澤慧成績優異,但因為物理系難度較大,因此,葉企孫對這個女學生並不看好。但在何澤慧的努力下,她不僅順利地拿到了學士學位,而且還拿到了畢業論文第一名。儘管成績很好,何澤慧還是沒有被任何一所大學錄取,這時,她選擇了去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深造,在這個階段,她學習的專業是彈道,

那時,由於彈道學與國家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所以各國的學校一般都不向外國人開放,但是在何澤慧的努力下,最終,她的精神感動了這所德國學校的主人,她也成了這所學校中為數不多的留學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何澤慧暫時被困在德國,在此期間,何澤慧認識了錢三強,並走到一起。

因為兩人在學業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婚後兩人也會互相支持。一九四六年,何澤慧首次發現鈾核具有一種特殊的「三分」現象,由此,西方媒體也稱其為中國的「居裡夫人」。這項成就也使中國在世界學術界中佔有一席之地。1948年時,何澤慧和錢三強也放棄了在國外的優渥生活,帶著孩子回到了祖國,並進入有關機構工作。

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由於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所以各方面的物資都十分匱乏。但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何澤慧夫婦倆不斷努力,終於,他們帶領的團隊也創造了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956年時,何澤慧和他的團隊在原子核膠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1958年,她又一次抓住了快中子譜學的潮流,從那以後,我國很快就跟上了其他國家的步伐。

儘管說何澤慧最終並未直接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但是如果沒有她設計的點火系統,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也很難爆炸。隨後,在何澤慧的幫助下,國內有關氫彈研究的漏洞也得以填補。若無何澤慧的努力,我國氫彈研究也不會那麼順利。對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來說,何澤慧也算得上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從那以後,她也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物理研究事業,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就在9年前,2011年6月20日,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在北京逝世了。

儘管說何澤慧出身不錯,研究成果也不錯,但她的為人卻很低調,與那些著名的科學家相比,何澤慧的名聲也不大。對我們普通百姓而言,雖然我們沒有達到何澤慧的成就和貢獻,但如此高尚的道德品質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相關焦點

  • 2011年,中國「居裡夫人」逝世,如果沒有她,中國原子彈很難成功
    引言她是兩彈元勳錢三強「背後」的女人,也是中國的「居裡夫人」,在一眾聲名顯赫的男科學家之外,還有一位功勳卓著但十分低調的女科學家,她就是何澤慧。可以說,如果沒有她,那麼中國的原子彈很難成功,這位老人在2011年已經去世,距今已有9年,今天我們就來回顧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
  • 居裡夫人和她的中國學生
    緣起在居裡夫人的學生中,施士元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層面,二是國家層面。1929年,施士元從清華大學畢業。當時不像現在,招聘會是沒有的,五險一金也是沒有的。四年前,他是三門入學成績都滿分的天之驕子,四年後,他卻不得不開始憂慮自己的前程。
  • 居裡夫人面試中國學生,過程簡單令人詫異,卻讓中國感動至今
    03居裡夫人曾說過:「在科學上,我們不應該注重人,看他是從哪來的,而應該看重他所做的事。」這是居裡夫人沒有戴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留學生的原因所在,也反映出她對事不對人的態度。隨後,居裡夫人詢問施士元是否願意留下工作,施士元委婉表示,他公費留學期限只有四年。居裡夫人說:「不用擔心,以後的工作與生活費由我來想辦法。」儘管非常感動,但施士元去意已決,時刻懷念千瘡百孔的祖國。回國之後,施士元一方面為中國核事業奠定了基礎,一方面翻譯與編寫了大量原子物理、X光結構分析等書籍,另一方面培養了大量科學人才,其中吳健雄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原子彈之母。
  • 中國的居裡夫人——何澤慧
    得到博士學位的何澤慧,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趕快回國,為抗擊日本侵略效力,她甚至想好自己找到南京兵工署去。然而造化弄人,有國難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已封鎖邊境不許任何人離開。氣憤的何澤慧沒有辦法,只好又回到她大姐的光學老師帕邢教授的家,共同熬過了幾年的戰時生活。
  • 原子彈是抄來的?聽聽中國居裡夫人怎麼說,真相令國人茅塞頓開
    近年來一些「公知大V」否定我國科學家在原子彈領域做出的貢獻。稱蘇聯專家回國前將圖紙和資料交給我方人員,我國原子彈完全是抄的,但這只不過是他們自己臆造出來的。如此環境下中國抄襲原子彈純屬無稽之談。最重要的證據來源自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女士的一次訪問。訪談中她確實說過「都是抄的」這四個字,然而這指的是其在401所實驗室工作時帶領團隊進行核參數測量及抄錄任務。這些任務不僅枯燥繁瑣且數量龐大,還不能有絲毫差池。當時我國基礎研究極為薄弱,再加上原子彈又是頂級軍事機密,讓這樣的國寶科學家做這些「低端工作」也實屬無奈。
  • 居裡夫人冷知識:上過戰場,全家五人得過諾貝爾獎,日常開銷記帳
    在先生去世後的一個月,巴黎大學物理系,將原本保留給居裡先生的職位,給了居裡夫人,就這樣,她成為了巴黎大學第一個女教授;6、居裡夫人是波蘭裔法國人,發現的元素釙(Po)就是以為了紀念波蘭而命名;7、居裡夫人發現的最有名的元素當屬鐳,在鐳的輻射下,癌細胞死的比健康細胞要快,這就是癌症放療的起源;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接受過嚴格而又系統的高等化學教育的居裡夫人,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鈾是唯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猜想,一定還會有別的元素也具有同樣的力量。她依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較接近。
  • 居裡夫人的棚屋
    近年來科學史上流行著「反英雄」的趨勢,但至少就筆者而言,讀完本書之後,居裡夫人的形象不但沒有受到任何的「破壞」,反而變得比原來更加豐滿和生動。不管後人如何評價,可以肯定的是,她在簡陋的棚屋之中,奮力攪動瀝青溶液的瘦弱身影,永遠是科學史上最值得紀念的片段之一。曹天元
  • 1910年,居裡夫人終於成功地提煉出了純金屬鐳
    索爾本有意留居裡夫人在學校裡工作,可是給她什麼頭銜?叫她在哪個實驗室裡工作?皮埃爾去世了,他的講座按理應當取消,與講座同時設立的實驗室也應當撤消。那麼,居裡夫人應該去哪裡呢?以居裡夫人如此高的學術地位,如何安排才能讓她和大家都滿意,並且也能讓大學當局可以順利通過呢?
  • 民國最可惜的天才:居裡夫人第一個中國學生,曾讓法國驚呼法國數學危險了
    當時,中國另一位留法學霸嚴濟慈(見上圖),獲得了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在回國之前鄭重地向居裡夫人推薦了鄭大章,於是在1929年鄭大章成為居裡夫人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當然,並非嚴濟慈推薦,居裡夫人就錄取了鄭大章,而是更與鄭大章成績相關。
  • 她號稱中國的「居裡夫人」清華第一位女教授,享年104歲!
    她號稱中國的「居裡夫人」清華第一位女教授,享年104歲!她叫王明貞,雖出生於名門世家,不過她的成長曆程可以說是坎坷的,因為她曾飽受家人的冷眼、成功之路屢屢受挫,甚至還曾經蹲過監獄,不過這些坎坷並不能阻止她成功的腳步,最終王明貞一步步發展成了中國的「居裡夫人」,並且也是清華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偉大的女人。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讓女兒上正規學校
    居裡夫人忍住悲痛,堅強地承擔起丈夫的未竟事業和教育孩子的重擔。要知道,居裡夫人既不能減少花在實驗室工作上的時間,又要照顧家庭和輔導孩子。常常有人,特別是一些婦女問她,是怎樣安排好家庭生活和科學事業的。居裡夫人感慨道:「我承認,這的確不容易。」然而,居裡夫人不但完成了這項不容易的任務,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1897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伊雷娜誕生,皮埃爾沒有讓妻子放棄科研的想法,為此他們僱傭了一個女傭,居裡夫人去實驗室的時候,孫女就由爺爺來照顧。1904年居裡夫婦的第二個女兒艾芙·居裡誕生。為科學獻身的理想把他們永遠聯繫在一起。
  • 居裡夫人:她11歲喪母,40歲失伴侶後孤身奮戰,母女均獲諾獎
    —— 居裡夫人我第一次讀居裡夫人的故事是在若干年前,她那頑強求學、為科學而奮鬥終生、淡泊名利的精神印在我的心靈深處,滋養我的靈魂。1908年,居裡夫人被為巴黎大學的正教授,兩年後,因為她發現釙、鐳元素的化學性質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鐳元素的應用價值極高,若她申請專利,不僅自己可以從此衣食無憂,子孫也會因此獲利,成為富豪。但是她沒有,她始終恪守他們夫妻共同的信念:決不從自己的科學發現中牟取任何物質利益。
  • 第1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中國稱其居裡夫人,法國稱「波蘭蕩婦」
    文/玉濁清第1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中國稱其居裡夫人,法國稱其「波蘭蕩婦」大家對居裡夫人可能都不會陌生,她出生於華沙,世人稱其為居裡夫人,她的全名則為瑪麗居裡,是法國著名的波蘭一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她在事業方面的成就是不可置疑的功勞者,我們中國人也10分的敬佩她,可是法國人卻稱她為「波蘭蕩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種叫法跟她的私人生活有一定的關係,瑪麗居裡曾經結識了一名講師,也就是她的丈夫,還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的物質研究,在他們二人的不斷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成就,他們在不斷的相處過程中相敬相愛。可是當丈夫去世之後,居裡夫人的生命似乎陷入到了冰河時代。
  •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錢三強憑著這股「牛勁兒」,錢三強一路高歌,進北大,入清華,留學巴黎大學居裡實驗室;也是這股「牛勁兒」,錢三強速效改建威爾遜雲霧室、開乳膠研究之先、發現世界首例「四分裂」,成為居裡實驗室得力幹將;還是這股「牛勁兒」,奠定了錢三強在國內原子能界「執牛耳」的地位:為中國科學「制禮作樂」,為原子科學排兵布陣,厲兵秣馬,調兵遣將,「兩彈一星」建奇勳。
  • 波蘭傑出的女科學家,鐳的發現者居裡夫人
    大家好,歷史上那麼多科學家,出名的女科學家卻沒有幾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波蘭的傑出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瑪麗·居裡夫人,波蘭人,1867年生於華沙的一個中學教師之家。她的祖國在她出世前曾三次被德、奧、俄三國所瓜分,華沙長期處於沙俄統治下。
  • 「居裡夫人」又「活」了
    ,要用她本來的名字,而不是附庸於丈夫之下,如「居裡夫人」。但消息一出,島內民意產生強烈反彈,不少網友痛批,臺「教育部」「矯枉過正」「做蠢事」,由於質疑聲浪太大,17日晚上,臺「教育部」改口了:「居裡夫人一直都是居裡夫人」。
  • 《居裡夫人傳》全文在線閱讀(共八章)
    作品簡介:     《居裡夫人傳》一書回顧了居裡夫人這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裡夫人的品質作者艾芙·居裡向讀者詳介了她的母親除了在科學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外,她還用自己一生為人處世的崇高行為給女兒樹立榜樣,對女兒的教育也有許多獨特的做法。讀完這部書,相信居裡夫人對困苦和災難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會催我們奮發,她的處事態度更可以蕩滌我們的心靈。
  • 我們為居裡夫人編造了哪些「名人軼事」
    據2007年的統計,在中國的各圖書館中共收藏了多達一百三十六種不同的居裡夫人傳記,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居裡夫人在中國的聲名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此。在這些傳記泛濫的同時,背後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它們都過於以居裡夫人為中心,而把她身邊的人都降到了「配角」的地位。當然,一本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自然要以傳主為中心,這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