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兩彈一星」,相信很多人都有耳聞,作為其背後的元勳,錢三強的名號應該深深印在很多人的心裡。但是,事實上,在「兩彈一星」的背後,有這樣一位低調的女科學家,她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而且,如果沒有她的貢獻,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也很難成功。那這個中國的「居裡夫人」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對於中國的原子彈事業,她有何貢獻?
何澤慧,是一位傳奇的女科學家,1914年生於蘇州。那時,何家是一家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家族裡有十幾個進士,幾十個舉人。可以說,在如此優秀的家庭的薰陶下,何澤慧自然受到了許多正面的薰陶,在同一代兄弟姊妹中,她是最優秀的。六歲時,她就進了外婆開辦的振華女校學習,12年來,何澤慧的英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她還初步學習了科學知識,科學知識也成為她研究原子彈的基礎。
一九三二年,何澤慧高中畢業,此時,她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當時,和何澤慧年齡相仿的同齡人都已陸陸續續地進大學讀書,原本打算選擇的大學專業是醫學或藝術,但由於當時中國國內情況已經非常混亂,因此,何澤慧認為,要想拯救中國,科學是最有力的武器。於是她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她的導師是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
儘管說何澤慧成績優異,但因為物理系難度較大,因此,葉企孫對這個女學生並不看好。但在何澤慧的努力下,她不僅順利地拿到了學士學位,而且還拿到了畢業論文第一名。儘管成績很好,何澤慧還是沒有被任何一所大學錄取,這時,她選擇了去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深造,在這個階段,她學習的專業是彈道,
那時,由於彈道學與國家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所以各國的學校一般都不向外國人開放,但是在何澤慧的努力下,最終,她的精神感動了這所德國學校的主人,她也成了這所學校中為數不多的留學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何澤慧暫時被困在德國,在此期間,何澤慧認識了錢三強,並走到一起。
因為兩人在學業上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婚後兩人也會互相支持。一九四六年,何澤慧首次發現鈾核具有一種特殊的「三分」現象,由此,西方媒體也稱其為中國的「居裡夫人」。這項成就也使中國在世界學術界中佔有一席之地。1948年時,何澤慧和錢三強也放棄了在國外的優渥生活,帶著孩子回到了祖國,並進入有關機構工作。
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由於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所以各方面的物資都十分匱乏。但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何澤慧夫婦倆不斷努力,終於,他們帶領的團隊也創造了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956年時,何澤慧和他的團隊在原子核膠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1958年,她又一次抓住了快中子譜學的潮流,從那以後,我國很快就跟上了其他國家的步伐。
儘管說何澤慧最終並未直接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但是如果沒有她設計的點火系統,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也很難爆炸。隨後,在何澤慧的幫助下,國內有關氫彈研究的漏洞也得以填補。若無何澤慧的努力,我國氫彈研究也不會那麼順利。對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來說,何澤慧也算得上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物。從那以後,她也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物理研究事業,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就在9年前,2011年6月20日,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在北京逝世了。
儘管說何澤慧出身不錯,研究成果也不錯,但她的為人卻很低調,與那些著名的科學家相比,何澤慧的名聲也不大。對我們普通百姓而言,雖然我們沒有達到何澤慧的成就和貢獻,但如此高尚的道德品質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