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淘工廠直營店產地倉將覆蓋100個產業帶。」
作者:蘇打
編輯:tuya
出品:財經塗鴉
上線不到一年,平均每天幫產業帶工廠製造6個「月銷萬單」的爆款,總計爆款製造量超1800個,佔據235個手機淘寶葉子類目的銷量冠軍。
12月15日,隸屬阿里巴巴C2M事業部、低調孵化9個月的「淘工廠直營店」浮出水面。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花名七公)透露,截至目前,已有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入駐,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
同一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超10萬億元達105347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實物網上零售額增長15.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5%。
汪海稱,未來3年,淘工廠直營店還將在20省100個產業帶建立產地倉,通過「構建倉網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以及隨叫隨到的服務體系」,打造1000家產值過億的超級工廠,服務3億消費者。
至此,在1688和淘寶特價板之間,與C2M連結最緊密的一環——淘工廠直營店誕生。汪海在接受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提問時表示,C2M本身即是阿里體系中B端與C端連接的關鍵,從9月份選擇1688跟淘寶特價版打通,至今已「形成一個閉環」。
從該角度展望,「我覺得C2M一定是阿里的一個核心戰略部署。」汪海認為。
「消費主權主義成趨勢」
名創優品發展旗下3000萬會員耗時7年,Costco旗下的9200萬會員積累用時44年,麥德龍觸達到1.1億消費者時,經歷了5年時間。
「而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超1億,僅僅用了9個月。「據汪海介紹,這家店從今年4月1日正式上線至11月份,已吸引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入駐。
《財經塗鴉》了解到,淘工廠直營店前身為天天特賣工廠店,於今年3月份推出、4月1日正式上線,是以產業帶C2M商品為核心供給的線上工廠店。工廠無需自己線上開店,平臺判斷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目標是「用最小成本幫助工廠擁抱數位化」。
汪海認為,消費主權的時代正在到來,消費者的主觀意願對決策的影響更加明顯——他們更注重商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而非品牌效應。
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來源:阿里巴巴)
央視最新發布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當前,「對價格敏感」的年輕人佔比已達55%,而「認為性價比是選購商品主要因素」的年輕人比重達40%。
「消費的購物趨勢勢必將對未來『廠貨直達消費者』起到決定作用。同時,用廠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C2M的方式滿足消費的主權主義將是一個大趨勢」。汪海認為。
在汪海走訪過的許多工廠中,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令他印象深刻。這家在疫情前以線下銷售為主的工廠,由於以武漢為主供應地,疫情期間受到很大衝擊。但加入淘工廠直營店後,藉助C2M大數據洞察,快速開發出一款三合一保鮮膜,針對新消費人群銷售,迅速達到百萬件銷售規模。如今,一帆的公司渠道架構已經從此前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區分模式,迅速調整為線上和線下區隔方式。
同樣是加持C2M,此前的1688、隨後的淘寶特價版以及如今的淘工廠直營店如何分工協作?
汪海解釋稱,1688能夠讓工廠最簡單地對接到批發和定製類數位化貿易,從而最簡單做到最簡單的數位化轉型;而希望未來將工廠做成一個面向消費者的新品牌的高階型玩家,則可選擇進入淘寶特價版。
而淘工廠直營店由於將工廠面向數位化、面向線上消費者的運營做了極大簡化,因此將成為「工廠轉型做零售的第一步選擇」。其不僅給工廠提供消費者和市場需求洞察及商品定義,還將負責工廠整體線上消費者運營和店鋪運營工作。
「如果有一天,你的商品從現在每天1萬單變成100萬單,是自己去建一個覆蓋100萬單的倉庫分倉,還是藉助直營工廠店的整個物流履約體系去打造準時的消費者觸達?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工廠擴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汪海表示,這些問題「我們希望不是由一個個工廠自己去解決,而是由能夠提供確定性履約服務能力的阿里巴巴直營工廠店體系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庫存效率與壞帳風險
據全國工商註冊信息,全國共有670萬家製造業工廠,但製造業工廠、流通等環節數位化的程度還不到20%,潛力巨大。
「你們可能無法想像,線下渠道中我們一款新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大約要5個月時間。其中包括向商超提報審核的時間、工廠生產的時間、產品到經銷商的時間、經銷商配送給商超的時間,以及上架後售賣出去的時間。即便如此,客戶的反饋如果不好,超市也不會給你任何及時反饋。一旦試賣不好,便將產品退回。但退回以後的商品瞬間就變成工廠的庫存積壓。」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舒凱對《財經塗鴉》表示,按照工廠年產能1億左右計算,囿於60-70天的庫存周期,他此前每年需要用價值2000-2500萬元的庫存去撬動這些產能。
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舒凱(來源:阿里巴巴)
而加入淘工廠直營店後,通過C2M的市場洞察及數據指引,其庫存周期驟降至15天。「這意味著,我每年只需要500萬元的庫存,即可撬動與此前相當的(約1億)產能。」舒凱透露,「其中節省的2000萬元則極有可能成為工廠的淨利潤。」
去年1年內,阿里「小二」7次登門一帆,向其介紹淘工廠直營店的運作模式。最後一次,汪海親自到一帆工廠,與舒凱進行溝通。
一帆的首個「百萬單品」,從一款三合一保鮮膜開始。由於此前主要面向線下渠道銷售,其保鮮膜產品多為單一規格、單一尺寸——因為性價比的關係,超市顧客更青睞所以9.9元、6.9元價格段的小卷。但加入淘工廠後,舒凱通過運營店鋪SKU時發現,一些客戶會買多規格產品。後來小二上門建議,「是否考慮研發一些組合規格的產品」。接受建議後,包含「大中小」3中規規格的「三合一保鮮袋」組合產品面市。3個月後,該產品銷量突破百萬。
已經營13年美妝生意的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今年8月底入駐淘工廠直營店,短短兩個月便將一款零基礎的護手霜做到了月銷售額100萬。
穩定的銷量反推優化了生產線,提升了工廠的產能和效能。「以前,工廠一天9個人生產8000支護手霜。銷量穩定後,老闆大膽決定將原來的生產線用機械設備代替。如今,2個人就能產出20000支護手霜,效率大大提升。」採詞公司電商經理何朝透露。而今年雙11當天,這款護手霜日銷量突破15萬單。
不僅如此,在淘工廠直營店的數據指引下,採詞將原本每月50-60個產品的上新速度,科學化降低至20個左右。
而據何朝介紹,降低後的研發速度反而收效更佳。「現在我們基本上每個月新產品的投入是20個,成功率是40%。但之前50—60個產品的成功率可能只有5%,能活下來的也不過30%—40%。」
與此同時,C2M模式對工廠的資金壓力亦有極大的緩解。舒凱透露,通常線下傳統渠道的應收帳款周期為100天,風險非常大,這意味著,「同樣做1個億的生意,可能需要準備2000萬應收帳款,而其中很可能有10%左右的壞帳——那麼每年一半的淨利潤被吃掉。而通過電商渠道將庫存周期降低為15天後,壞帳風險幾乎降低為零。對於工廠而言,每年多一倍淨利潤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發展狀態。」
9個月單量增長136倍
汪海坦言,淘工廠直營店之前在建全國產地倉時,很多人並不是很理解,許多工廠負責人也不太情願將入倉。
「但有件事徹底改變了大家的想法。『雙11』當天,我們直營店的日銷售額突破1600萬單,其中很多商品當天銷量超過10萬單。」汪海透露,面臨如此規模,很多工廠的自有倉儲、物流配送體系完全無法支撐48小時內出貨、發貨,並72小時送到消費者手上。此時,直營店搭建的倉配物流體系開始發揮作用,入倉商家商品到達消費端的體驗課實現全程保障。
據阿里巴巴C2M旗下物流事業部負責人介紹,位於義務的香羅華東金華義烏倉,佔地6500平方米,日均穩定發單量為12萬單,「雙11「當天單量到達頂峰150萬單,工作人員數量約110人。通過配置菜鳥智能物流系統,以及倉內作業動線合理變化,坪效和人效均相當可觀。目前,該倉與百世快遞合作,百世華東分揀中心與倉庫近一牆之隔,倉配一體的運作方式可大大提升運轉效率。
香羅華東金華義烏倉(來源:阿里巴巴)
比如,「之前,如果消費者每天18點之後下單,貨品是無法實現當天配送的。倉配一體化後,可將每天配送的最晚下單時間延長2個小時至20點,而在所有訂單中,18點-20點產生的訂單數量佔比約為10%-12%。」該負責人介紹。
身為合作方的百世快遞義務香羅供應鏈負責人袁初剛透露,今年3月份該倉剛剛接手淘工廠直營店訂單時,當月訂單僅為5萬單,8月份便猛增至250萬單,至11月份,總單量飆升至680萬單,9個月實現135倍增長。
「菜鳥智能供應鏈系統介入後,該倉目前可實現每天20萬單以上的單量。實際上,按照當前每單成本0.3元計算,包括人工、場地等所有成本刨除後,日單量達到10萬單我們便可實現盈利。」袁初剛略顯激動地表示,今年「終於能穩定地賺錢了」。
阿里巴巴C2M事業部直營運營負責人看山介紹,產地倉的意義在於無限接近於源頭產地,讓產地倉的貨品能夠更好地根據物流和倉配的路徑進行規劃,統倉統配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時聯通全國的產地倉,讓整個供給網絡變得更加快速和順暢。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入菜鳥產地倉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時效比傳統提升5小時,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認為,阿里巴巴的C2M模式和數位化工廠店「用活了平臺數據」。通過直連工廠和消費者,消除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全問題,真正讓生產、流通和消費更多發生在國內市場,助力形成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