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下沉市場甩出「對王」:從一家店看7000家工廠的新活法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無忌君

「活下去,就有機會找到新的突破點。」

突如襲來的疫情,讓主要做貼牌加工的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幾乎陷入「停擺」,總經理舒凱主動找到了淘工廠直營店小二。幸運的事接踵而來,基於阿里的C2M模式,以前無人問津的單品在短短3個月內銷量破百萬,工廠也「起死回生」。

事實上,很多中小型工廠的生活本就非常艱難,尤其在疫情「催化劑」的作用下,面臨的困境也被不斷放大,淘工廠直營店就是這些中小型工廠抓住的「救命稻草」。

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領導者、C2M反向定製賽道的先驅者,淘工廠直營店是多年布局C2M的阿里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所謂C2M,是「從消費者到生產者」(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的簡稱,它是平臺與廠商合作組織產銷的一種模式。特點在於工廠直接跳過了品牌商、代理商、最終銷售終端等渠道和中間環節,直接對接消費者需求,因而實現對中間成本的節省。

從早期的天天特賣到今天的淘工廠直營店,阿里一次又一次的試水C2M,羽翼愈加豐滿。阿里的淘工廠直營店也讓我們看到了C2M電商未來的模樣。

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七公)透露,今年4月1日才正式開始運營的淘工廠直營店,截止到11月份的年度消費者已經超過了一個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成了這家店共同的主人。

短短8個月,從0到一個億,這組瘋狂數據的背後,是基於淘工廠直營店C2M模式的「魔力」。

2020年,最火的兩組詞莫過於「消費」和「市場」。事實上,隨著收入的上升,人們的需求觀念也正在發生著重大改變。

2012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7524.94元;而在2018年,這兩個數字已分別上升到了39251元和14617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了59.8%和94.2%。即便是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這一增幅依然十分可觀。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段時期內,所謂的「五環以外」也同樣實現了收入的相對快速增長,他們的需求也被大規模激發了出來。對商品的個性和品質,將是這類消費者共同的追求。

另一方面,疫情帶來了理性消費意識的提升,央行數據顯示居民儲蓄傾向增強。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20 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 萬億,同比多增 4.93 萬億元;截至 9 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達 211.0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7%。

而根據消費觀察數據顯示,55%的年輕人對價格非常敏感;央視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40%的年輕人覺得性價比是他們考慮選購商品的最重要的因素。

換句話說,「五環以下」市場的消費迭代和「五環內」的上升市場其實並不衝突,五環以外市場開始消費的同時也在追求品質,上升市場同樣也在期待低價高質的商品。

在當下整個社會的大趨勢下,以往無止境膨脹的消費主義或將退潮,看中性價比將是未來消費者選擇商品非常重要的決定性考量。

這也意味著,整個市場的中心開始出現了大挪移,伴隨著消費主權的崛起,市場不再是以前的盲目生產,而是將更依賴於對消費者真實需求的洞察,按需生產。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將會越來越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C2M模式還令小眾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促進更深層次的消費。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淘工廠直營店可以在過去的短短8個月,實現0到1個億的「蝶變」。幾乎每天有6個月銷萬單的新品爆款,在235個手機淘寶葉子類目成為銷量冠軍。

換而言之,阿里的C2M模式指導生產適銷對路的消費品,為工廠和消費者打開溝通對話的管道,也讓消費普惠的邊界得以延伸。

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大勢所趨。

C2M模式正在成為電商巨頭們爭先搭建的電商模式。電商巨頭們都希望能通過超億級消費行為數據,以及海量大數據對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精準洞察,為工廠提供有效的定價以及產品開發建議,做更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

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什麼偏偏是阿里而不是其他電商巨頭?

第一,在國民APP裡洞察消費者需求趨勢。憑藉著阿里系的多個國民級APP流量優勢,在C2M的C端,阿里可以基於大數據實現對消費者的購物趨勢更加全方位、透徹的洞察,確保傳遞到M端的需求一定是市場最需要的。

第二,阿里有豐富的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造的經驗。阿里在傳統工廠數位化的進程上早有布局,1688的誕生就是阿里讓工廠實現最簡單的數位化轉型。而淘工廠直營店算是阿里數位化改造工廠的一次進階,它把工廠面向數位化,面向線上的消費者運營做了極大的簡化。

比如,今年8月底,具有13年美妝生意的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入駐了淘工廠直營店後。短短兩個月就將一款零基礎的護手霜做到了月銷售額100萬。從始至終,總經理何朝都不用操心運營,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第三,阿里系能發揮生態協同作用。為了讓這些廠長們能夠真正從繁瑣的運營上解脫出來,騰出精力專心只做商品,阿里還聯合菜鳥在全國5個省、7個產業帶建立的16個產業帶倉。

據阿里巴巴C2M事業部直營運營負責人廉文昭(看山)介紹,產地倉的意義在於無限接近於源頭產地,讓產地倉的貨品能夠更好地根據物流和倉配的路徑進行規劃,統倉統配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入菜鳥產地倉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時效比傳統提升5小時,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一度被庫存周轉率的問題所困擾的無錫市優能塑業,再也不用擔心「庫存周轉和應收帳款」。

一點一滴的匯聚,阿里的C2M模式迸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

「競爭是每天都會存在的,在一個市場裡面,我相信所有的從業者都會看到社會的趨勢,都會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抓住趨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汪海接受採訪時說道。

事實上,C2M模式在電商行業誕生已久,表面看起來,C2M反向定製是以高性價比的商品吸引用戶,但從根本目的上看,C2M反向定製的目標更偏向於供需直連,最終實現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

而無論是從布局和實力上,阿里發力最早,也在C2M反向定製賽道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目前阿里早已經把掌控力延伸到了供應鏈的最上遊,「淘工廠直營店」就是「C2M」的「M」做到極致的經典案例之一,其也是產業帶工廠數位化升級的範本。

而得益於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穩定銷量,也反推優化了生產線,提升了工廠的產能和效能。據何朝介紹,以前一天9個人生產8000支護手霜,而現在2個人就能產出20000支。

與此同時,阿里也憑藉領先優勢構建起了深厚的競爭壁壘。

如今,基於C2M模式的淘工廠直營店帶來的數位化讓小企業設計、物流、營銷等傳統環節,通過全託管式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完成,終於可以跟大企業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

工廠找到了全新的賽道,小企業也開始換道超車。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認為,阿里巴巴的C2M模式和數位化工廠店「用活了平臺數據」,以數據價值實現供需匹配,以品質產品助力美好生活。

通過直連工廠和消費者,消除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全問題,這一全新模式,真正讓生產、流通和消費更多發生在國內市場,助力形成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格局。

相關焦點

  • 1億人都在買,阿里這家工廠店到底有多神奇
    【獵雲網上海】12月16日報導(文/孫媛)12月15日,低調孵化9個月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阿里巴巴C2M事業部宣布旗下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是這家店共同的主人。
  • 7000家淘工廠開一家店 線上工廠店用「數位化合作社」方式破解產銷...
    來自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採詞」)的何朝回憶起過去幾個月和淘工廠直營店的合作感覺「收貨頗豐」。  12月15日,低調孵化9個月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阿里巴巴C2M事業部宣布旗下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是這家店共同的主人。
  • 7000家淘工廠開一家店,線上工廠店用「數位化合作社」方式破解產銷...
    來自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採詞」)的何朝回憶起過去幾個月和淘工廠直營店的合作感覺「收貨頗豐」。12月15日,低調孵化9個月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阿里巴巴C2M事業部宣布旗下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是這家店共同的主人。
  • 淘工廠直營店用戶破億背後 阿里C2M幫扶7000家產業帶工廠換道超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從天天特賣工廠店孵化而來,以產業帶C2M商品作為核心供給的淘工廠直營店,於12月15日正式亮相。「我們用8個月的時間從0做到了1個億的消費者。」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給出了淘工廠直營店上線至今的運營數據。
  • 淘寶特價版MAU破7000萬,下沉市場「黑馬」寶座或將易主
    編輯導語:11月5日,阿里公布2021財年Q2財報,上線於今年3月的淘寶特價版表現搶眼。數據顯示,上線半年,淘寶特價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已破7000 萬,相當於每 20 天翻一番。而達到同等用戶規模,拼多多用了超過兩年。下沉市場「黑馬」寶座,或將易主。
  • 劉濤直播搶茅臺背後,阿里下沉戰略大曝光
    聚划算的直播大計,也折射出阿里對下沉市場的冉冉雄心,以及正在逐漸收攏的合圍之勢。在下沉市場各個戰線上,阿里陳列了重兵。下沉市場不但是淘寶天貓的用戶增長之源,也成為阿里為品牌和工廠開拓業績增量的主戰場。去年第二季度為例,天貓618成交過億的品牌突破120個,期間聚划算成交同比增長86.5%,為產業帶商家帶來4.66億訂單,還為天貓帶來了49%的下沉市場購買用戶佔比。
  • 阿里的新百億 淘寶的新流量 工廠的新基建
    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表示,淘寶C2M戰略將以核心數位化能力和淘寶特價版為依託,在未來三年裡幫助1000個產業帶工廠升級為產值過億的「超級工廠」,為產業帶企業創造100億新訂單,在全國範圍內重點打造10個產值過百億的數位化產業帶集群。「相比傳統的產業帶製造工廠,數位化程度高的工廠彰顯出更強的韌性。
  • 武漢ZARA關店背後,這些工廠店在「下沉市場」悶聲賺錢!
    但事實並非如此,2019年的商業有一個關鍵詞不可迴避,那就是:下沉市場,即從一二線城市走向三四五六線城市,拼多多、愛庫存等大平臺的崛起的秘密就在這裡。新一線城市、1108.1萬人口的武漢,僅雙11全天服裝消費一年53.7億,絕對是排在全國前列。
  • 讓阿里四面楚歌的1元店
    平價的完美日記被爆出將於年底上市,2元一個包子的巴比饅頭成功登陸上交所,「小資十元店」名創優品也向SEC遞交了招股書。阿里此時祭出「1元更香體驗店」,似是順應了宏觀大勢,但最重要的還是對自身新零售版圖的捍衛。這其後也掩藏著阿里不願被揭穿的警惕、焦慮和野心。
  • 近7000家工廠「合夥」開店吸粉一億人 到底什麼來頭?
    上淘寶搜索「淘工廠直營店」,你會發現這家超級網店,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平,貨源來自全國近7000家工廠。在業內看來,作為以產業帶C2M商品為核心供給的線上工廠店,淘工廠直營店預判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幫助工廠用更小的成本擁抱數位化。
  • 阿里「1元店」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10月9日,淘寶特價版在上海推出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正如店名一樣,精選來自120萬產業帶商家的貨品將以全場1元的價格出售。此次「1元店」的開設是淘寶特價版聯合產業帶商家共同打造的「廠貨櫥窗計劃」的一部分,這也是阿里布局線下新零售的一步大棋。據悉,淘寶特價版計劃未來3年將在全國開業至少1000家「1元店」。
  • 從名創優品上市到阿里一元店,誰才是平價之王?
    「名創優品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在上市儀式現場,名創優品(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葉國富表示,「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說起來很容易,要做到很難。」而就在這個當口上,阿里高調宣布將在3年內開出1000家線下一元店,並在近日推出了上海首店,頗有點針鋒相對的味道。
  • 淘寶特價版們紛紛盯上「一元包郵」 下沉市場掀起新一輪大戰
    曾在線下火熱的「一元店」最近又在電商圈復出了。這個雙11,性價比人群和下沉市場無疑最為火爆。和過往研究如何花錢不同,巨頭們開始思考如面對網際網路最後的人口紅利,幫下沉市場人群如何省錢成了新的命題。 從10月份淘寶特價版高調宣布1億件商品1元包郵,打造一個月的「1元更香節」開始。
  • 淘寶上,近七千家工廠合開一家店
    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 年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平均每天誕生6個月銷萬單的新爆款,12月15日,低調孵化8個多月,被稱作「爆款製造機」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上淘寶搜索「淘工廠直營店」,你會發現這家超級網店,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平,貨源來自全國近7000家工廠。
  • 淘寶上 近七千家工廠合開一家店
    年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平均每天誕生6個月銷萬單的新爆款,12月15日,低調孵化8個多月,被稱作「爆款製造機」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上淘寶搜索「淘工廠直營店」,你會發現這家超級網店,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平,貨源來自全國近7000家工廠。
  • 阿里要開1元店,名創優品上市前遇到了最可怕的對手
    昨天,業內突然傳出阿里要做1元店的消息。 幾張據說是內部流出的效果圖,連門頭設計方案都有了。不過仔細一看,又似乎是在為淘寶特價版做的事件營銷。
  • 電商巨頭下注「一元店」爭奪下沉市場
    時隔多年,「1元店」再次復興,不過這次是在線上。 今年起,多家電商巨頭在「1元包郵」業務下以重注。 10月9日,淘寶特價版舉行發布會,宣布自10月10日起開展「1元更香節」,聯合145個產業帶、120萬產業帶商家、50萬工廠,推出了每件只要1塊錢就包郵到家的活動。
  • 淘寶「特價版」登頂appstore,阿里下沉戰略再升級
    到12月,C2M事業部成立,承接了對產業帶商家的數位化升級,如今繼續提出「超級工廠」和百億產區的計劃,行動和目標進一步明確。 從矩陣上來看,C2M供應的定製產品將會與聚划算的品牌產品、「百億補貼」一起形成對下沉市場的圍攻。這似乎一場三方共贏的合作。除了平臺自身的下沉滲透,於消費者,性價比和品牌產品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 12年開出1800家店 便利店「店王」全家的「秘密」
    2004年7月,全家進入大陸市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時日至今,12年時間。    從一個進入市場很晚的挑戰者,全家如何成為在便利店最發達市場——上海,在規模和坪效上雙雙領先的雙料「便利店店王」?根據物流中心和工廠投入的成本,全家會計算損益平衡點,看大概在什麼時間、店鋪投資多少、門店的客流、消費層次、消費結構以及商圈的支撐能力、能容納的市場、門店周邊的競爭情況等綜合測算,需要多少店鋪,全家就去商圈選址開出足夠多的門店。2014年5月,全家宣布實現盈利。其時,全家在全國已經過1000家門店。店鋪的規模性正是全家盈利的前提。
  • 「mini」爭霸:盒馬的下沉市場攻略
    看看中國商超零售業的發展,過去10年,有幾家企業能夠實現全國性複製?借用一位前輩的話講,判斷零售業操盤手的能力,其實有兩個標準。一個是,能不能看準趨勢。另一個是,能不能把店開出來(可持續)。所以,永輝超市的李國在2019年也是受到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