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無忌君
「活下去,就有機會找到新的突破點。」
突如襲來的疫情,讓主要做貼牌加工的浙江一帆日用有限公司幾乎陷入「停擺」,總經理舒凱主動找到了淘工廠直營店小二。幸運的事接踵而來,基於阿里的C2M模式,以前無人問津的單品在短短3個月內銷量破百萬,工廠也「起死回生」。
事實上,很多中小型工廠的生活本就非常艱難,尤其在疫情「催化劑」的作用下,面臨的困境也被不斷放大,淘工廠直營店就是這些中小型工廠抓住的「救命稻草」。
作為國內電商行業的領導者、C2M反向定製賽道的先驅者,淘工廠直營店是多年布局C2M的阿里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所謂C2M,是「從消費者到生產者」(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的簡稱,它是平臺與廠商合作組織產銷的一種模式。特點在於工廠直接跳過了品牌商、代理商、最終銷售終端等渠道和中間環節,直接對接消費者需求,因而實現對中間成本的節省。
從早期的天天特賣到今天的淘工廠直營店,阿里一次又一次的試水C2M,羽翼愈加豐滿。阿里的淘工廠直營店也讓我們看到了C2M電商未來的模樣。
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七公)透露,今年4月1日才正式開始運營的淘工廠直營店,截止到11月份的年度消費者已經超過了一個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成了這家店共同的主人。
短短8個月,從0到一個億,這組瘋狂數據的背後,是基於淘工廠直營店C2M模式的「魔力」。
2020年,最火的兩組詞莫過於「消費」和「市場」。事實上,隨著收入的上升,人們的需求觀念也正在發生著重大改變。
2012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5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7524.94元;而在2018年,這兩個數字已分別上升到了39251元和14617元,比2012年分別上升了59.8%和94.2%。即便是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這一增幅依然十分可觀。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段時期內,所謂的「五環以外」也同樣實現了收入的相對快速增長,他們的需求也被大規模激發了出來。對商品的個性和品質,將是這類消費者共同的追求。
另一方面,疫情帶來了理性消費意識的提升,央行數據顯示居民儲蓄傾向增強。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20 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 萬億,同比多增 4.93 萬億元;截至 9 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達 211.0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7%。
而根據消費觀察數據顯示,55%的年輕人對價格非常敏感;央視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40%的年輕人覺得性價比是他們考慮選購商品的最重要的因素。
換句話說,「五環以下」市場的消費迭代和「五環內」的上升市場其實並不衝突,五環以外市場開始消費的同時也在追求品質,上升市場同樣也在期待低價高質的商品。
在當下整個社會的大趨勢下,以往無止境膨脹的消費主義或將退潮,看中性價比將是未來消費者選擇商品非常重要的決定性考量。
這也意味著,整個市場的中心開始出現了大挪移,伴隨著消費主權的崛起,市場不再是以前的盲目生產,而是將更依賴於對消費者真實需求的洞察,按需生產。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將會越來越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C2M模式還令小眾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促進更深層次的消費。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淘工廠直營店可以在過去的短短8個月,實現0到1個億的「蝶變」。幾乎每天有6個月銷萬單的新品爆款,在235個手機淘寶葉子類目成為銷量冠軍。
換而言之,阿里的C2M模式指導生產適銷對路的消費品,為工廠和消費者打開溝通對話的管道,也讓消費普惠的邊界得以延伸。
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大勢所趨。
C2M模式正在成為電商巨頭們爭先搭建的電商模式。電商巨頭們都希望能通過超億級消費行為數據,以及海量大數據對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精準洞察,為工廠提供有效的定價以及產品開發建議,做更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
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什麼偏偏是阿里而不是其他電商巨頭?
第一,在國民APP裡洞察消費者需求趨勢。憑藉著阿里系的多個國民級APP流量優勢,在C2M的C端,阿里可以基於大數據實現對消費者的購物趨勢更加全方位、透徹的洞察,確保傳遞到M端的需求一定是市場最需要的。
第二,阿里有豐富的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造的經驗。阿里在傳統工廠數位化的進程上早有布局,1688的誕生就是阿里讓工廠實現最簡單的數位化轉型。而淘工廠直營店算是阿里數位化改造工廠的一次進階,它把工廠面向數位化,面向線上的消費者運營做了極大的簡化。
比如,今年8月底,具有13年美妝生意的廣州採詞化妝品有限公司在入駐了淘工廠直營店後。短短兩個月就將一款零基礎的護手霜做到了月銷售額100萬。從始至終,總經理何朝都不用操心運營,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第三,阿里系能發揮生態協同作用。為了讓這些廠長們能夠真正從繁瑣的運營上解脫出來,騰出精力專心只做商品,阿里還聯合菜鳥在全國5個省、7個產業帶建立的16個產業帶倉。
據阿里巴巴C2M事業部直營運營負責人廉文昭(看山)介紹,產地倉的意義在於無限接近於源頭產地,讓產地倉的貨品能夠更好地根據物流和倉配的路徑進行規劃,統倉統配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入菜鳥產地倉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時效比傳統提升5小時,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一度被庫存周轉率的問題所困擾的無錫市優能塑業,再也不用擔心「庫存周轉和應收帳款」。
一點一滴的匯聚,阿里的C2M模式迸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
「競爭是每天都會存在的,在一個市場裡面,我相信所有的從業者都會看到社會的趨勢,都會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抓住趨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汪海接受採訪時說道。
事實上,C2M模式在電商行業誕生已久,表面看起來,C2M反向定製是以高性價比的商品吸引用戶,但從根本目的上看,C2M反向定製的目標更偏向於供需直連,最終實現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
而無論是從布局和實力上,阿里發力最早,也在C2M反向定製賽道中一直居於領先地位。目前阿里早已經把掌控力延伸到了供應鏈的最上遊,「淘工廠直營店」就是「C2M」的「M」做到極致的經典案例之一,其也是產業帶工廠數位化升級的範本。
而得益於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穩定銷量,也反推優化了生產線,提升了工廠的產能和效能。據何朝介紹,以前一天9個人生產8000支護手霜,而現在2個人就能產出20000支。
與此同時,阿里也憑藉領先優勢構建起了深厚的競爭壁壘。
如今,基於C2M模式的淘工廠直營店帶來的數位化讓小企業設計、物流、營銷等傳統環節,通過全託管式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完成,終於可以跟大企業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
工廠找到了全新的賽道,小企業也開始換道超車。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認為,阿里巴巴的C2M模式和數位化工廠店「用活了平臺數據」,以數據價值實現供需匹配,以品質產品助力美好生活。
通過直連工廠和消費者,消除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全問題,這一全新模式,真正讓生產、流通和消費更多發生在國內市場,助力形成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