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波羅蜜文化

在佛學中,分別一切法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把一切法分為有為法與無為法,另一種分法將一切法分為有漏法與無漏法。一般剛開始學佛的人,往往對此兩種分類法搞不清楚,產生錯誤的見地,從而影響了往後的親修實證。那麼什麼是有為法與無為法呢?什麼又是有漏法與無漏法?兩種分類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呢?

首先所謂有為法,即是由因緣合和所生的法為有為法。不以因緣合和所生的法為無為法。由此定義我們就可以知道,十方世界的一切,都為因緣合和所成,皆是有為法。而唯有真如本源,其本自就在,並非因緣合和所成,所以其是無為法。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每個眾生每個宗教宗派,對此無為法真如的理解認知程度,體現了其自實證所達的高度。認為無此本源者,為當今持唯物主義的大眾。認為本源為上帝即是基督教,是阿拉即是伊斯蘭教,是梵天即是婆羅門印度教,是道即是道教。而持緣起性空則為佛教。修四禪八定,無念無知者,為阿羅漢。認為真如本源不垢不淨者,為因地菩薩。認為真如本源本來清淨者,為果地菩薩。認為真如本源本來清淨卻靈動生妄,真為體妄為智,真妄不二者為佛。

所謂有漏法,即有煩惱不圓滿,輪轉生滅之法。無漏法,無煩惱究竟圓滿,離生滅輪迴之法。由此定義即知,唯究竟圓滿的佛是無漏法,其他皆是有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的分類,著重在於說明解釋,世出世間一切法,主要用於區別真如本源,和其所幻之法。有漏法無漏法,著重用以說明解釋有情眾生的境界,主要用於區別佛與其他眾生。此兩種分類法最容易搞混的是,真如與佛分別在此兩種分類法中的定位。

真如為無為法,雖本自俱足,但智慧並不圓滿,受妄動無明牽動,錯認自幻之相為實我,墮生滅輪轉六道,故其為有漏法。從這一層面講,無為法並非無漏法。而真如所幻的一切有為法,更是生滅不究竟的,更是有漏法。所以,有為法無為法都是有漏法。佛為無漏法,佛亦為真如所生所幻,同時種佛因成佛果,佛亦為因果的產物,佛為有為法。所以無漏法為有為法。

現總結一下兩種分類法之間的聯繫,有為法是有漏法,無為法是有漏法,有漏法是有為法加無為法。無漏法是有為法。有為法不是無漏法。

最後,個人認為,無漏法的佛,是以無為法真如為體,以有為法的智慧為用,既是無為法,又是有為法,但實則佛作為圓滿的無上生命,已超越了因果,超越了有為法無為法的概念範疇。所以無漏法是超越其他三法,而獨自在一個全新的層而上。以上諸討論雖為戲論,但可為後來者建立正確的知見,理清佛學中此兩種分類法的基本架構,為今後的實修親證找到正確目標方向。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鼓勵就是我們原創的動力!您的疑惑就是我們原創的方向!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波羅蜜文化!

感謝您的評論,分享,點讚,收藏!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等等。這裡的賢聖,指的也是如來。《金剛經》中提到如來的這些狀態,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如來的好奇心,還有讓人照著如來的狀態去學的成分在裡面。在照著學之前,首先要了解如來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不然最後落得個東施效顰是一方面,只怕耽誤了自己學佛才是緊要的事。
  • 《金剛經》中最智慧的十句話,讀一次是一次的修行!
    《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書之一,經題的意思為:「以金剛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達彼岸。」以下經句為其精華,讀通此經,即可開悟。1.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意即一切賢聖的地階差別,僅在於其對無為法的證悟程度上,而不在別的地方,包括形體外貌、證悟方式和語言表達等。2.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金剛經》:無得無說破事理障分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②皆以無為法③而有差別。」【注釋】 ①本分說明,凡夫之見,以為物可得,法可說,這均是一種執著。
  •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答:應於一切有為法,皆作如夢、幻、泡、影、露、電觀。知其當體即空,幻化不實,不生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說,本科大旨已明,茲再詳細說之。  當知如如不動,是真實性,亦即所謂不生不滅之無為法。前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今不令觀無為法如如不動之真性,而令觀有為法緣生無實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為巧開方便也。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因為精要句是全經要義的濃縮,是無比殊勝的絕妙經文,任取精要句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可代表全經。比如「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此兩語的含義,若論其淺,則易為人知:若論其深,則其深無底,但若簡言之,此兩語的實質內涵就是「般若波羅 蜜」也就是說,此兩語即可代表《金剛經》全經,這是什麼原故呢?
  • 《金剛經》裡隱藏的智慧實相:色與空,無與有,以及無所住心
    無所住就是於相無所著見的意思,無所著見就是不執著的意思,不執著就是在「有」的「色相」當中放入「無」的「空相」的因素,又因所謂的菩薩知道要行六個波羅蜜修行法門,知道要得到這些法門修行的功德必須不執著於法相(我的概念、你的概念、他們的概念、生老病死壽命長短的概念、富貴榮華貧賤悽苦的概念以及通稱差別相、分別心的概念),必須明了觀空作義(於色、法、相中觀出空相,於空相中卻不著空見),必須以清淨心的無為法駕馭實色法中的有為法
  • 金剛經第九:佛陀乃是大藥王,隨機說法,對症下藥,切莫偏執
    04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明白了這個重要的道理之後,咱們繼續往下看: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尊者接著上面的話繼續說道,我為什麼說如來沒有定法可說呢?因為如來之前說的法,都是非空非有,可以說是法,又可以說不是,不可執著。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
  • 《金剛經》是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讀,還是人人可讀?
    《金剛經》是佛教至高無上的經典之一,自其問世以來,就受到了所有佛教徒們的頌揚稱讚,得到了歷代高僧大德的刻苦鑽研與深度解讀,成為了佛教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為無數的佛教徒指明了前進的道路,為他們達到解脫的彼岸提供了無法想像的智慧,可以說是功莫大焉。
  • 什麼是有為法?什麼是無為法?
    問題:什麼是有為法?什麼是無為法?慧祥法師:一切法,有很多種分類方式。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上)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本文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開示的《金剛經》精華40句。一線新教育特別整理髮行《新教育傳統文化讀本》,這本書集中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讀本,包含個人行為準則、老子道德經帛書版、金剛經、心經、鬼谷子、淮南子節選、張三丰武當派內家拳經,還增加了黃帝陰符經、《萇氏武技書》初學入門心要。新教育傳統文化讀本先庫存所剩不多,如有需要的朋友請儘早購買,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下單。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看什麼書能讓人變得聰明?專家說出答案,果然不簡單!
    因為《金剛經》裡說「世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法皆是佛法」。說明佛教認為,世上的經典都是類似的。以此類推,人類流傳至今的經典都可以增長人的智慧,都可以使人變得聰明。
  • 南懷瑾:《金剛經》中最經典的38句!
    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這部經跟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者,喜歡念金剛經;講經者,喜歡講金剛經;注經者,喜歡注金剛。自從鳩摩羅什法師把它翻譯成漢字以來,歷經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剛經》所帶衍生的各種文化現象,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大智慧40句
    本刊經過三周時間重點讀誦學習《金剛經》,傾聽太虛大師、星雲大師、夢參長老、聖嚴法師、南懷瑾老師等等的深刻睿智的系列講座,相信讀者均有巨大收穫,還需要持續不斷反反覆覆學習。本期是階段性學習《金剛經》的最後一期,我們將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總結性學習《金剛經》中的最精華40句子,最好背誦下來,努力學習參悟大乘佛教的最高般若智慧。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在教我們什麼?
    今天先來說一下《金剛經》,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大乘佛教般若類的經典。從字面理解,金剛指無堅不摧,堅若磐石的,「般若」是開悟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意思,「般若密」是指到達彼岸的意思,我們知道佛陀的世界觀裡是有六道輪迴的,到達彼岸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達到涅槃。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1、何為「破相」?
  • 《金剛經》中的三句經典,句句開悟,助你學佛成就圓滿功德!
    《金剛經》作為大乘經典之作,雖僅有5000字,卻是佛教中流傳最廣的,傳播性最高的作品,相當於佛教經典中的知名品牌。在《金剛經》中體現的道理,跟我們世間常說的聰明才智不同,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如果經常讀誦《金剛經》,可以幫助大家放下煩惱,提升悟性,福慧雙修。
  • 金剛經最後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不生法相,無所住。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