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不惑之年的李商隱孑然一身,獨上高樓,在瑟瑟的秋風中懷念起了往日時光,有感而發地寫下這首千古絕響《錦瑟》,他的愁思裡,不止有青春年華裡不可追的記憶,還有他生命中重要的三個女人。
李商隱是晚唐最出名的情詩高手,用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情詩,表達對愛人無比的深情。
李商隱自幼喪父,好在有一個博古通今的叔叔,擅長古文,學識豐富,在他的教導下李商隱有了很好的文學功底,逐漸成了寫古文的高手。
後來李商隱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伯樂令狐楚,令狐楚對年少便才華橫溢的李商隱很是讚賞,也正是令狐楚,在李商隱往後的人生道路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對李商隱有著知遇之恩。
就在李商隱來到洛陽寄居令狐楚家時,遇到了他的初戀柳枝,一個像洛陽的牡丹花一樣美好的女子。
那是在洛陽一年一度的百花會上,風流雅士,齊聚一團,賞花、作詩,好不快活。而這時的她,正站在牡丹花叢中,那般風情萬種,讓身旁爭奇鬥豔的牡丹花都黯然失色。
人流中的李商隱,看到了花叢中的柳枝,正當他目不轉睛地對她深情遙望時,她的目光在人流中落向了他,兩人四目相對,含情脈脈,這一瞬間,似乎世界萬物都化作了烏有,之剩下下對方的臉龐。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或許就是這種感覺吧。
後來,他愛慕她的芳華,她渴慕他的才華,落花有意,流水有情,兩個年輕人相愛了。
他們避開所有人偷偷地相會,李商隱寫了一首又一首深情的詩給她,她如獲至寶一樣的將李商隱寫給她的詩捧在心尖上,但他們懸殊的身份成了他們間最大的阻礙。最終,在父母的主張下,柳枝被一個大戶人家強納為小妾,他們的愛情就此被扼殺了。
愛一個人或許只需要一個眼神,但忘記一個人,卻需要一輩子。無可奈何的李商隱於是提筆寫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這時,又一個女人出現了,他就是宋華陽。
宋華陽是公主的侍女,陪伴公主修道,本就六根未淨的宋陽華被風流倜儻,文採出眾的李商隱吸引。
在一次雨中,他們兩人唯美的邂逅的了,當時李商隱沒帶傘,被風吹雨打的他,突然一把油紙傘舉過頭頂,為他遮風擋雨,就這樣,他們同在一把傘下走過了悠長的小路,兩人迅速墜入愛河,愛的無法自拔。
一時的快樂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久後宋陽華的肚子裡有了他們愛情的結晶, 紙包不住火,雖然宋陽華極力掩飾,但還是被公主察覺了,在公主的質問下,宋陽華無奈說出了他與李商隱的風流韻事。
身邊的人竟做出了這種事,在公主看來是罪不可恕的,公主一氣之下趕走了李商隱,而宋陽華從此不知所蹤,生死不明。
李商隱的第二段感情就這樣有被扼殺了。
經歷了兩次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李商隱的心開始如一潭死水,看到他情緒低落,令狐楚知道李商隱的遭遇後,介紹了一個姓王的女子給李商隱,經歷兩次波折後的李商隱早已不奢望愛情,他只想用新的生活,衝淡過去悲痛的記憶,於是他答應了。
很多人說放下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新歡,於李商隱而言,確實如此。
起初李商隱對王氏感情冷淡,甚至話都不願多說,但人畢竟是感情動物,相處得久了,感情自然就慢慢生成了。於是李商隱的內心又泛起愛情的波瀾。成家後的李商隱,承擔起了一個男人的重擔,為了生計,與妻子王氏聚少離多,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感情,而是通過詩句,傾訴對妻子的思念。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可惜命運弄人,正當二人如膠似漆時,風華正茂的王氏病故,李商隱的心徹底死了,對於愛情再也不抱任何希望,只是寫著一首又一首纏綿的詩,祭奠著來了又去的人。
李商隱的一生,經歷三場感情的變故,他再也無心再愛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曾經多情的往事只能成為遙遠的記憶,即使在當時也感到惆悵難言。
命運在成就一個人之前,總會想法設法的給他痛苦和考驗,在他歷經滄桑後給他超於常人的成就,或許這三段感情,正是上天對他的考驗吧,他最終與愛情無緣,但卻寫盡了最美的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