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廣州白雲機場最新版防控疫情境外輸入工作指引出臺
中新網廣州3月17日電 (記者 郭軍)廣州白雲機場最新版防控疫情境外輸入工作指引17日出臺。對入境旅客實行在原有「紅色、黃色、綠色」三色標籤分流的基礎上,增加「橙色」標籤分流,主要採取了分類分區保障的做法,來提高服務保障效率。
目前,凡來粵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中國籍旅客,需實行14天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外籍人士入境按中國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據悉,廣州白雲機場新版外防疫情輸入工作指引由該機場與省市相關部門、口岸單位聯合出臺實施,採用優先機位保障、疏導分流處置、擴充檢疫等待區及臨時檢疫採樣區等辦法優化服務流程。
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新指引在原有「紅色、黃色、綠色」三色標籤的基礎上增加「橙色」標籤,進一步細化旅客分流保障。「紅色」標籤旅客在白雲機場抵達後,經過機上測溫,下飛機後只要向海關提交健康申報表,即可走國際抵達流程,通過專門通道、專門集中點,實現大巴快速接駁,前往廣州市完成流行病學調查、採樣。
嚴防疫情輸入 廣州白雲機場入境旅客實行「四色分流」 陳驥旻 攝
「橙色」「黃色」標籤的旅客,由航空公司或地面代理人引領到現場的「檢疫等待區」或「臨時檢疫採樣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採樣工作。如果是中轉旅客(「黃色」標籤),再引領到中轉等待區。
「綠色」標籤旅客由航空公司或地面代理人按照海關要求引導旅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邊檢對綠色標籤旅客進行核查,如發現虛假瞞報過往出入境歷史,由航空公司帶回海關查驗區重新走流程;若正常沒問題,則通過專用通道前往國際到達區,到指定行李轉盤提取行李,完成海關行李查驗手續,自行離開機場。
這一做法較好地分擔國際航班集中到達時給機場及口岸單位帶來的壓力。這也是地方政府與機場口岸聯動,提升保障效率的新辦法。
「今天早上開始實施新版方案以來已初見成效。目前,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重點國家及地區航班在3個小時以內完成保障。」白雲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版工作指引進一步優化了機位安排、擴寬相關保障區域。重點航班優先安排在「最為便捷」的指定廊橋機位,當預計同一航站樓的國際航班可能出現集中到港、入境保障壓力過大時,將安排航班停放到另一座航站樓。同時,擴充了GTC東客運站的「臨時集中點」,增加了「檢疫等待區」及「臨時檢疫採樣區」。多個「臨時檢疫採樣區」為口岸單位提供場地備份需要。(完)